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拉伯地区的国家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统一?或者建立如同欧盟的联盟? 第1页

  

user avatar   baihed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想象的共同体”,是政治的产物而不是历史的产物,与其说共同的民族造就了国家还不如说国家建构了共同的民族,在此过程中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以增强国家认同感。欧洲的一体化和所谓“罗马帝国的历史基础”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从未被纳入罗马版图的北欧国家并未被排除在外。同样仅靠“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基础”也不足以促成阿拉伯国家的一体化。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只有当政治势力出于特定目的唤醒人们对它们的记忆时,它们的旧日荣光才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

下面简单说一些阻碍阿拉伯统一的因素:

意识形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现在已基本破产,纳赛尔主义自埃及在六日战争中惨败后便彻底衰落,至戴维营签署时基本被埃及抛弃。巴斯主义体系更加完备,并且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维持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地位,但自萨达姆和老阿萨德各自执政后也几近沦为空壳。尤其讽刺的是两伊战争中老阿萨德为了对抗萨达姆竟不惜站到了波斯人一边与阿拉伯人为敌。至于卡扎菲为了宣扬他所谓的“第三理论”而大印《绿皮书》,实不过是对毛主席的东施效颦而已。现在萨达姆和卡扎菲均已身陨,叙利亚的巴斯党政权也摇摇欲坠,阿拉伯统一已失去国家力量的推动。其他在阿拉伯地区兴起的意识形态,无论是穆兄会的班纳主义(与古图布路线区别,倾向和平的大众运动),基地的新圣战主义,还是阿拉伯之春后有所发展的萨拉菲主义,乃至当前IS的新哈里发国构想;都更推崇对超民族的全体穆斯林社团(Umma)的认同,淡化甚至排斥对阿拉伯民族的认同。IS之前出的宣传片里也特意抨击了民族主义,认为其与伊斯兰教义相悖。这一说法不能算全无道理,伊斯兰教经常自夸其教义对于信徒不分种族一视同仁,在和现代民族主义这种西方产物结合时难免矛盾。阿拉伯人中最早的一批民族主义者多是基督徒,这一点并非偶然。

政治架构:原先独立的国家进行联合时,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为新共同体建立一定的纵向机制,以处理中央机构与成员国的权力分割。欧盟成员国均有着稳定的民主制度(哥本哈根标准),也不乏区域合作的经验,仍然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磨合才确立了目前的纵向架构。苏联的方式则是在早期清除了混入党内的民族主义者,再以组织严密的干部制度维持中央集权,也在较长时间内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而阿拉伯各国政体差异巨大且多不稳定,现今又缺少公认的领袖,根本没有联合的政治基础。欧洲历史上倒不乏君主国联合的先例,以哈布斯堡最为典型。但对阿拉伯诸君主国来说,它们虽然不受《萨利克法典》的约束,但对女性继承权的歧视更甚于中世纪的法国,又因为多妻制而少有绝嗣之虞。因此之故,国王们虽然仍可以把联姻作为笼络国内权贵的手段,却难以借此并吞他国。至于表面实行共和制的国家,实际上多为强人把持的威权政体。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独裁者们在分配国内政治资源是尚且会严重偏袒自己的亲族,教派或者同乡,若与他国联合后更加不可能保证公平。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仅仅存在三年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纳赛尔凭借运河危机中的表现获得了叙利亚人的支持,但他却不肯与后者分享权力,在官员任用上过分倚重埃及人,很快就激起叙利亚精英的不满,最终因政变而匆忙结束了这次阿拉伯联合的实验。

安全因素:共同的安全威胁能够提供增强联合的向心力,而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反以的共同事业的确在一段时间内使它们团结在一起。但以色列的军事实力相对来说太强,本身又不对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造成直接威胁。直接卷入与以色列的战争,成本要远超过收益。经过几次惨重的失败后,多数阿拉伯国家对帮助巴勒斯坦人夺回失地的兴趣迅速衰退。至于美国操纵中东事务虽然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但他们即使联合一致也难以抗衡。1973年的石油危机确实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阿拉伯各产油国此后迅速分化,再也无法重复这次的统一行动。对于国家间的联盟而言,假想敌过弱或者过强都易于造成联盟的不稳定。对于美国这样的敌人,一些阿拉伯国家更倾向于扈从(bandwagon)而非制衡(balance)。

经济利益:阿拉伯国家之中,产油国富有资本,贫油国如埃及也门等则富有劳动力,本来可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互补。但对于产油国来说,来自阿拉伯邻国的雇工并非必须,南亚和东南亚的伊斯兰国家完全可以提供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既保证了信仰又不易生事。另外,产油国由于受到“资源诅咒”的影响往往并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对劳动力也没有过高的需求,这使得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始终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产油国与贫油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也使得前者并不愿与后者联合,因为这样必然会分享前者的财富。当年叶利钦之所以坚持俄罗斯脱离苏联,一个重要考虑就是不想承担向其他不发达加盟国提供援助的义务。而苏联内部的经济差异,绝对不会比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大。所以海湾国家即使在阿拉伯联合风头最盛时对此也并无兴趣。

外部干涉:中东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深厚的宗教背景而一向受到大国的关注,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西方国家立刻借机在此扩大影响,并千方百计阻止阿拉伯人联合起来成为竞争对手。一战结束后,先有英国违背帮助哈希姆建立统一阿拉伯国家的承诺,与法国签署《赛克斯-皮科协定》瓜分中东,后有法国将叙利亚一分为四以便分而治之。冷战中,即使苏联一向是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盟友,也很少向后者出售最先进的武器,而是更倾向于维持中东的均势。对于美国而言,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之一就是保证各地区门户开放,坚持通航通商自由,防止出现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封闭区域。所以对于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计划,美国必然要竭力阻止。


user avatar   qi-gu-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以为阿拉伯国家说的都是阿拉伯语,所以可以方便对话,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行。

阿拉伯语之间的方言差别,是远远比中国各地的方言差距要大的。

且标准语的推广程度极差,除非受过高等教育,否则一般阿拉伯人都说的是方言。而这个方言,各国之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连语法都各不相同,与其说是方言,倒不如说是独立的语言。

各国的教派之间也远非逊尼什叶两派,事实上,伊斯兰的教派是非常多的,而这些不同教派之间的分歧也是相当大的。这个分歧甚至导致某些极端教徒互相不承认对方的信仰,你看isis,他们承认哪个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信仰了?

在历史上,阿拉伯国家也从来没有完全统一过。

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阿拉伯人的部落林立,不断地互相争斗,有活埋女婴的传统。伊斯兰教出现之后,内部也是立刻分派,依然互相争斗。内斗不是我国传统,而是人类的通病,越是看他国历史,越有这种感触。

站在我的角度上看,我不认为统一有什么好处。我现在在阿曼每天穿着短裤去餐馆吃饭,光着膀子在海边踢足球,可以随意参观清真寺,有兴致了去家乐福买点啤酒,跑到金龙超市买点咸肘子就着喝,偶尔还会被学校妹子搭讪。

如果阿曼被沙特统一了,我上面的每一条都够送我进监狱,全犯估计就直接乱石头砸死了。


user avatar   nan-jue-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一国家,不同部落,你死我活。

同一宗教,不同派别,针锋相对。

同一语言,不同口音,鸡同鸭讲。

同一信仰,不同民族,新仇旧恨。

同一联盟,不同圈子,各怀鬼胎。

你觉得二十几个这货,能捏成什么一个组织?

更别提各国背后还都有大国影子影影绰绰。

团结?统一?有生之年估计没戏了。


user avatar   maoyi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申明一下,本文并不是由我撰写的,而是一篇对我们公众号的投稿,我将其转发到知乎。作者笔名为“小女生”,是一位学习阿拉伯语的上海女性,曾在迪拜工作多年,对阿拉伯的八卦非常熟悉,和本人是好友。

---------------------

从二十年前我学阿拉伯语的第一天开始,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定义:什么是阿拉伯国家?

老师讨论了很多,归根结底就一句话: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联盟成员国。换句话说,阿拉伯国家本来就是一个松散的概念,这23个阿拉伯国家之间唯一的交集便是阿拉伯联盟。

这几年游历阿拉伯各国之后,感受到确实如此,虽然同样被定义为阿拉伯国家,但是从海湾到沙姆再到马格里布,先不论民俗、传统,就连阿拉伯语的方言都千差万别(甚至索马里的国语是索马里语还不是阿语)

阿拉伯世界里的人民是不是一家亲呢?当然不是,不同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鄙视法则”,但毕竟阿拉伯国家太多,我们很难通过“链(chain)”的规则去描述这些国家之间是如何相互不对付,而更好的归纳方式是“圈(quan)”—— 通过不同地区和圈层的阿拉伯国家,探讨他们的“鄙视生态”。

PART 1 海湾圈

海湾六国想必生活在沙特和阿联酋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这也是阿拉伯国家中比较富庶的圈层,大多都是坐拥石油的主儿,而这里的鄙视链其实也比较清晰,基本就是拼钱。

也门:海湾圈鄙视链底端

说起也门,真是一言难尽。一方面也门是该地区的文明摇篮,咖啡中的著名品类“摩卡”(Mocca)一词便是源自也门的港口,甚至在这个国家还曾诞生过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67-1990)。另一方面,近年来也门也是混的够惨,内战打了N年,经济也是一塌糊涂,所谓民不聊生指的就是也门如今的境遇。

所以近年来的也门,无论在海湾哪个国家都是鄙视链的底端,卑微入尘埃。卑微到什么程度,在海湾国家里,不说国家只说自己是“阿拉伯人”的,50%概率是也门人(还有50%是苏丹人)。连也门人自己都嫌弃自己的国家Title。之前我在一个文章里写过,在阿联酋的土语中,也门人(Yemeni )有时可以作为一句骂人的话,在阿联酋你可以骂一个白袍是猪,但不能说一个白袍是也门人,对方铁定和你生气。

甚至在阿联酋的也门人里还有内部的鄙视链,比如阿联酋籍的也门人看不起也门籍的也门人;出生在阿联酋的也门人看不起出生在也门的也门人(别问我为啥知道,前者恨不得把出生证贴脑门上);上学时来迪拜的也门人看不起工作后才来迪拜的也门人;工作后来迪拜的也门人,看不起现在依然还在也门的也门人,甚至娶了在迪拜的也门人当老婆的也门人,看不起回也门娶老婆的也门人……

除了来自民间的鄙视,官方甚至也没少鄙视也门人。当地高教部除了多次发文要求统计各校也门籍的学生名单外,还亲自发过一个文件,强调在统计中,不要把也门籍统计到“海湾国家”(GCC),而应统计到其他阿拉伯国家(Other Arab)。

在此,我不喜欢长篇大论去分析也门沦为海湾地区鄙视链底端的理由。作为马列主义者,我只相信一点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阿曼和巴林:海湾圈鄙视链腰部

当你翻开海湾地区的历史,你会发现你听到最多的地名便是巴林和阿曼。在那个还没有石油的年代里,巴林和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主要的国家。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虽然因为有着王室在,近年来这两个国家不至于沦落成也门这样的底端。但随着周围一圈大佬的兴起,这两个国家的确相对落后了。别跟我说啥巴林也是中东土豪,土豪也分等级的好伐~

历史上的阿曼其实包括今天的阿曼和阿联酋,曾一度非常强大。就肤色来说,阿曼人更偏深一些,据说(未证实)因为历史上阿曼接纳了很多渡海而来的东非黑人。而在历史上阿曼曾分成两半,一半在阿拉伯半岛,另一半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

然而相比起边上的邻居阿联酋,阿曼近代的经济发展就…呵呵了,也远弱于海湾涌现出来的其他大佬。其他海湾国家都是本地人雇佣外国人为自己服务,而阿曼本地人经常还要出国赚钱,在阿联酋国内也有不少低级公务员的差事给了阿曼人。毕竟是GCC兄弟么,饭还是要给一口的。

巴林由于靠近伊朗,历史上和伊朗始终有着分分合合的爱恨情仇。而巴林有一个特殊作用 —— 沙特后花园。换句话说,这里有着相对便宜的价格和“啥都有”(请自行理解)的娱乐。因此相比阿曼,巴林的经济比阿曼要强些,毕竟作为“为土豪服务”的经济体,背靠沙特这个大土豪,土豪玩高兴了,这不就啥都有了么。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鄙视链顶端却相互看不爽

这几个都是石油大户。沙特先放在一边,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互看不爽简直是针尖对麦芒。其实本来阿联酋建国有卡塔尔一份,但随后卡塔尔退出了,至今依然时时刻刻不忘证明自己不屑这样的联合。阿联酋有阿航,卡塔尔就来个卡航;阿联酋有个迪拜,卡塔尔就来个多哈;阿联酋搞个世博会,卡塔尔就硬要搞个世界杯。这俩国真的最近几年总感觉互掐的厉害,前几年的断交风波也让两国的矛盾更加明显化。

沙特毕竟体量放在那里,算得上是圈内老大哥一般的存在。然而“只要沙特一动作,其他国家就发笑”。在海湾国家看来,说起沙特……经常都是哈哈哈哈!很多沙雕的操作都来自沙特。在GCC兄弟们眼中,要炫富炫出风格,炫出水平,沙特还差得远。

科威特自从被伊拉克“收拾”了之后,便开始“往西看”,在越来越西化的背景下,在他眼中周围的GCC同胞都是渣渣……

伊拉克:在圈外的干饭人

听说过伊拉克人有一个绰号 —— 阿拉伯人里的犹太人(埃及人说的)。大概就是说他们的精和坏。而在海湾圈这条鄙视链中,伊拉克完全如没事人一样置身事外。平时帮着土豪国家干点事儿,忽悠土豪出点血,虽然伊拉克人没有黎巴嫩的颜值,很少受到土豪们的注意,但凭着好使的脑袋瓜+牛皮糖式的钻劲,赚到钱就行啦。至于在欧洲的伊拉克人……大家还不是为了吃口饭……

PART 2 沙姆与埃及圈

沙姆地区主要包括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四国。作为欧亚非三洲的交界处,民族、宗教的复杂程度无需多言。除了著名的巴以冲突外,这里的几个阿拉伯国家之间虽然没有明显的战争,但是历史上因“都想做头”而相互不鸟的例子屡见不鲜。

近代史上,沙姆地区曾因《赛克斯-皮科协定》被英法两国瓜分,其中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归英国,黎巴嫩和叙利亚归法国。加上历史上曾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埃及,以及非阿拉伯国家土耳其、以色列等国也位于此地区,因此相比起海湾国家,沙姆地区以及埃及显然复杂的多。

但就国家和国家来说,更多的是互相不鸟。用一个黎巴嫩导演的话来说:黎巴嫩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国家,如果你在新闻里没看到黎巴嫩,那就说明没事。—— 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在沙姆的其他国家。

黎巴嫩:自以为是的中东小巴黎

黎巴嫩人有一个绰号:中东荷兰人。据说(未证实)黎巴嫩人人均5张护照,虽然有没有那么多不清楚,但是我认识的黎巴嫩人基本都是人手2+张护照。

黎巴嫩最厉害的,莫过于黎巴嫩女人,厉害的程度和伊拉克女人相似,但是颜值确实比后者要高几个档位。黎巴嫩盛产阿拉伯女明星,不少阿拉伯男人以娶黎巴嫩女人为荣。

黎巴嫩人有一点我是佩服的,在中东地区的土豪面前,他们是“欧洲人”,在欧洲人那边,他们又变成了“神秘东方”。至于其他阿拉伯国家,他们是真的看不上。我亲眼在教堂看到一黎巴嫩女性天主教徒和另一家疑似巴勒斯坦的天主教徒闹矛盾,为啥说闹矛盾而不是吵架呢?因为那个黎巴嫩女人就是从头至尾懒得理巴勒斯坦人一家,无论巴勒斯坦夫妇说啥,她都懒得回嘴,就一扭头,白眼一翻,领完圣体走人。—— 隔着民族我都感受到了来自“中东小巴黎”的鄙视。

叙利亚:宁落平阳,不入襄阳

其实吧,本来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算是好国家了,不光“政治正确”(阿语标准语程度在阿拉伯国家第一),且文化繁荣(不光是旅游资源丰富,无论大小文体活动,叙利亚总能成为全场亮点)。然而近年来的内战,直接把好多叙利亚人都打跑了。但是与邻国黎巴嫩不同的是,他们即使到了其他国家,也没那么轻易低头。

当年接替我职位的,便是一个叙利亚小哥,这位小哥,真是,我走的那么多年来,N个人给我发消息,说他懒,说他笨,说他态度差……总而言之一句话:小女生你就不能回来吗?

其实我懂,在我走的最后一天,这小哥就明确说了:要不是他们国家在内战,他才懒得来这国家。我还问他,为啥不去黎巴嫩,约旦啥的,他给我一个意味深长的 —— 哼哼~~

约旦:阿拉伯小透明

我听过一个其他阿拉伯人描述约旦的话 —— 天上不下雨,地下没有油。总的来说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国家,玩梗都不太容易玩到约旦人身上。

但约旦这个靠外劳收入的国家,生活成本竟然还特别贵。搞的当年我去以色列的机票最终放弃安曼入境,连以航的机票都比约旦皇家航空的便宜。不光是机票,约旦吃喝玩乐都贵。据说这是“游客价”,我就好奇了,这么贵的价格不怕吓走游客吗?

埃及:一年不如一年

相信熟悉阿拉伯语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和中文一样,阿拉伯语也是有方言的。而且与中文相比,阿语的标准语(普通话,fusha)其实更加势弱,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弱。每个阿拉伯国家基本都说着自己的方言自己玩。但是其中有一个方言是例外,那就是埃及方言。

个中原因么,要归功于当年发达的埃及电影工业。在阿拉伯国家电影工业普遍落后的年代,埃及的电影以及电影明星作为阿拉伯语电影的顶流被传遍了中东北非各个角落。也因为这些电影,埃及的方言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一定程度上作为“准标准语”传播。所以,就连埃及人自己也说:“我们埃及人没有方言,我们说方言别人都能听懂。所以……我们没有秘密。”——换句话说,埃及人的阿拉伯语是一个跨鄙视链的存在。

埃及在过去那个黄金时代,是阿拉伯国家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至今阿拉伯联盟总部都在埃及首都开罗,在埃及的带领下,才有了阿拉伯世界曾经团结的时代。然而,近年来,实话实说埃及混的有点惨,而且是王小二过年 —— 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

俗话说得好“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凤凰不如鸡。”从阿拉伯世界的鄙视链顶端中跌落的感觉,你问埃及人就对了。

首先在海湾圈中,由于经济落后,埃及人基本被踢到了鄙视链的中下游。一般哪家公司需要便宜的,廉价的,听话的,又会说阿拉伯语的劳动力,那找埃及人就对了。

而在沙姆圈中,埃及则更像是互相不鸟的参与者。早在中东战争时期,其他沙姆国家就曾跟埃及搞翻脸。现在埃及的境况,沙姆其他国家更加看不上眼。而本身埃及也看不上叙利亚,约旦等国。埃及部分教授甚至多次提出:“自己是埃及人,法老的后代,而不是阿拉伯人。”的论调。

PART 3 马格里布圈

位于非洲西北部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国往往被称为“马格里布”(Maghreb),意思是太阳落山的地方。这三个国家甚至联合利比亚和毛里塔尼亚成立过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Union du Maghreb Arabe - UMA),并和地中海对岸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马耳他形成西地中海“5+5”合作机制。事实上,相比其阿拉伯人,他们也确实更认同“地中海人”(Mediterranean)这个身份。

在这三个国家中,无论官方如何标榜,其无论从文化上,还是传统上都与海湾地区、沙姆地区有明显区别,相反与法国、意大利等国更接近。如在这些国家分散着古罗马时期的众多遗迹,甚至比意大利本土还多。天主教著名的圣人奥斯定(奥古斯丁)其实是阿尔及利亚人。

在这些国家中,阿语的地位是低于法语的(摩洛哥西北部地区,如网红小镇舍夫沙万,也会用西班牙语)。几乎每个人,即使用阿语说话也喜欢夹些法语词,稍有地位的人就喜欢跟你强调自己“曾在法国读书”,甚至连自家哪个亲戚在欧洲,也会拉出来强调下,故意忽略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事实。

在海外,相比阿拉伯人的组织,他们内心更愿意和法国人为伍。(为了钱当然是另一回事,但与阿拉伯国家相比,在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马格里布人明显更多)。如果一定要说这个圈里的鄙视链的话,那就是集体“哈欧贬阿”吧。

突尼斯:我们的母语是法语

说起“哈欧贬阿”这件事,干的最好的莫过于突尼斯。地理位置摆在那里,人家到意大利的距离,比到海湾国家近多了。欧洲来往突尼斯的航班也显然多于阿拉伯国家。

突尼斯全程都是法语,从南到北,我用阿语试过几个人,然而基本都是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主动改成法语。即使药房里买的药,也有好多都来自法国,有的甚至连阿语标识都没有。—— 默认这里人都会法语。

摩洛哥:我不是阿拉伯人

摩洛哥虽然不像突尼斯“哈欧”那么严重,但是摩洛哥人最爱挂嘴边的话便是“我不是阿拉伯人!”你可以说他们是柏柏尔人,反正随你理解,就连他们的某个官员,也大言不惭地在电视节目里说“我们是地中海人!

阿尔及利亚:我是法国人

虽然阿尔及利亚近年来官方有一系列“去法国化”的举措,但问题是不少阿尔及利亚人并不买账。即使网上撩妹,都不忘开口用法语,甚至还自作聪明地说自己是法国人。

有一年我在国内在一个阿尔及利亚团队担任翻译,半途接到一个中国人的电话,说身边有一个“法国人”说认识我,其实就是个阿尔及利亚人。这个团队的另一个成员,至今还不知有意无意喜欢在社交媒体晒自己的定位 —— 法国。甚至我还曾在巴黎的宾馆里亲眼见到阿尔及利亚人不怕穿帮地直接对别人说自己是法国人。


以上就是我所认识的阿拉伯国家的三大地区圈的不同的“鄙视法则”。当然,我相信在我尚未去过的阿拉伯国家中,还有更多的鄙视法则。Anyway,当走了那么多阿拉伯国家之后,我发现的便是一点: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早已不能再用铁板一块来看待这23个阿拉伯国家了,正如当年的我们已不是我们,当年的他们也早已不是他们 —— 逐渐地,他们不再是一根从东向西的chain(链条),而是一个个自我认同的quan(圈)。


本文作者:小女生。一个精通阿拉伯语的上海女人!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民国裙带关系、阶层固化和拼爹拼背景是不是比现在更厉害? 
  如何看待中国人在日本求信任拥抱? 
  英国衰落有哪些原因? 
  有哪些和解放军有关的趣事? 
  国民党反动派在撤离大陆时都带走了什么重要的人或物? 
  步骘的能力如何,为何在东吴有这么高的地位? 
  现在都有哪些历史上的冷门或是负面人物走向神坛? 
  历史上的密谈究竟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史官是如何知道的? 
  如何看待“给外部势力递刀”的说法? 
  如何评价隋明帝杨广在文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诗歌? 

前一个讨论
如果你是《欧陆风云5》的总策划师,你会怎么设计这款游戏?
下一个讨论
明末入关是满族为了存续的必然选择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