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也就这样了,不改变机辆分离这种运用方式,以及客货不同旅速列车混行的情况,效率提不起来的。
理想当中客运情况:客车准时到站,乘客按时乘降完毕准时发车,发车进入区间时一路绿灯至下一车站,司机全程贴线运行。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总有那么几个旅客围在车门边上不了车,导致出发晚点。出发以后又各种会让待避,下山车要让上山车,扔在某些荒郊小站十几二十分钟,乘客心神不宁的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其他车,这种乘坐体验能好了才怪了。2008 09那几年北京广及京沪京哈等大线,白天的红皮K惨成什么样了,是个TZD都能踩红皮踩得不忍直视,甚至连进京大T都不得不在某些离北京很近的县城小站停车接客。某些时候正版大T也会被晚点红皮K给憋进小站侧线待避,然后晚点的一塌糊涂。
K508次贵阳至北京西,贵客值乘遵义进京车,郑州至京西要跑10小时。
Z78,前身T88次,贵阳至北京直达特快,郑京只要6小时。除了是25T与25G的区别外,K508是待避太多导致如此慢慢悠悠,不过总比08 09年那阵早上5 6点郑州发车,下午5点过才磨蹭到北京西强点。
现在返程的K507,晚上发车避开白天直特特快群,能跑进8小时13分,可以算京郑K里头前三快的车了。上下行能差两小时,全是为了待避直特闹的。
除此之外,乘降的时候靠近餐车与车头的车门因为不开,导致多少靠近这两头的旅客不能及时下车。这时候车门是全部连锁开启多好,免得最后面的乘客望站台兴叹。
扯那么多,我还是希望能出一款120/160级别16编动车组,一等座车厢x1+二等座车厢x4+餐车x1+软卧车x1+硬卧车x9(可按需安排)这种布置法,以取代现有KTZ车厢,取消区间更换机车,保证旅速,保证乘降效率,压缩非必要停车延误,普速车的乘坐体验及调度排点才会有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