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讲演义,咱就按比演义更演义的路子来。
事实上,早就有人替诸葛亮考虑过这种风险了,而且也让诸葛亮完美地预先解决了。这个人,就是张国良先生,就是他说的苏州评话《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里,城楼下边,司马懿疑心有诈要退兵,司马昭说莫不是诸葛村夫阴咱们呢,进去试试?被司马懿拦住,乖乖走了。
司马懿为什么这么怕诸葛亮?司马昭怎么这么好劝?《三国演义》里没详细交代,张国良评话里可是讲得清清楚楚。
咱们从头说起。
《三国演义》里空城计的时候应该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照面,但评话里,却把这对相爱相杀一生宿敌的初遇提前到草船借箭的时候。
话说周瑜要害诸葛亮,让他造十万支箭,问他需要多少天。鲁肃好心要帮诸葛亮,在一旁连打手势说要三十天,诸葛亮装傻充愣,说只要三天。立了军令状后,回来还反咬一口,说鲁肃没比划清楚,这才说了只要三天,得,鲁肃又做了好事还落埋怨,内疚去吧。
要了三天期限,工匠们知道诸葛亮是好人,都想拼命加班加点,多造一支是一支,可就诸葛亮不着急,连着请工匠们吃了三天酒,第一天开工宴,第二天完工宴,第三天庆功宴……合着三天一支箭也没造。
鲁肃见了,心说这是知道要死,临死想做个饱死鬼呀,我这罪孽可大喽……诸葛亮一看把这呆子撩得差不多了,啥忙都肯定帮,才让他悄悄准备了二十只船还有其他……这段《三国演义》都有,就不细说了。
单说诸葛亮见一切都准备好了,开始出幺蛾子了。上了他的那条船,转悠了半天,让人把后艄锯了,说看着别扭。锯完了,又说看着更别扭(可不吗?),让再给钉上吧。
然后就是草船借箭了,跟《三国演义》大同小异,就是增添了很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曹操一开始不知道江上黑乎乎的是什么东西,寻思着派人开船围上去看看。徐庶一看基友有难,我得出马,就冤曹操说那是长江卧鱼(嗯,卧龙降了一辈,也不算完全说谎),可别让它冲过来,只能射箭阻拦,而且这玩意还是神物,还得焚香跪拜,虔诚许愿……
(没错,张国良比罗贯中还要拥刘反曹,曹操在评话里净做冤大头了)
但是曹营里除了徐庶,还有一个人看出来这是诸葛亮来借箭,这人就是司马懿。但这时候司马懿不受曹操待见,位卑言轻,说丞相你上当了,曹操不听,还把他臭骂了一顿,快跟我一块好好磕头。
等天亮雾散,箭也借得差不多了,诸葛亮还贱不兮兮地让众人大喊谢曹丞相箭,咣咣打脸,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
但这时候,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司马昭,爷儿仨架着一只小船就追出去了。小船人少轻便,快,草船扎满了箭,它吃水啊,这么着就追上了。
诸葛亮也不慌,出来和司马懿斗了几句嘴。司马昭年轻人急性子,心说哪这么多废话,提着刀噌就跳诸葛亮船上去了。
别忘了,那后艄是锯下来又钉上去的啊,看着结实,就俩钉子撑着,一百多斤跳上去,那还有好?“扑隆通”一声,司马昭连人带艄掉河里了。司马懿这一救人,再追就追不上了。
所以啊,司马懿和诸葛亮打过交道,知道这家伙心眼多,吃过亏,看着空城,怕诸葛亮还有后手,所以不敢进去。司马昭还是急性子,说甭跟他废话,提刀冲进去不就完了吗?司马懿冲他一瞪眼:忘了当年“扑隆通”的事啦?
得,一句话提了醒了,司马昭瞬间条件反射,浑身一阵冰凉(草船借箭那可是大冬天啊,这掉到河里得多酸爽?),不言语了。
撤吧,爷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么?
可惜啊,张先生的评话三国只出了十四本,2013年张先生仙逝,这评话三国,怕是成绝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