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可能不是屠杀,而是生殖优势,就是征服者享有更多的生殖优势,最后种群不断扩大,逐渐取代了原来的群体。
很多时候,群体变化,并不是战争,而是社会和生物医学导致的生殖问题
之前有篇研究Y-chromosome descent clusters and male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 young lineage expansions dominate Asian pastoral nomadic population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论文中作者提到了,生殖优势往往和社会地位有关,有威望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婚姻生育、较低的婴儿死亡率以及更多的妻子。
High reproductive success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 social status,‘ prestigious ’ men having higher intramarital fertility, lower offspring mortality and access to a greater than average number of wives.
举个例子,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陈熙曾经做了一个统计,就是以地处福建西北山区松源魏氏家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由于当地处于盆地,对外交流较低,可以视为一个较好的封闭群。结果呢,经历了一个清朝200来年,仅有13.61%的人在经历了两百余年的生存竞争后,能够拥有自己的后代,而其他大多数都已绝嗣。
这其中可没发生什么战争影响或者屠杀,单纯的就是不同人的生存问题,比如高死亡率和极短的预期寿命。
——————对于漂边群体,生殖优势更明显————
对于发生过大迁徙的群体来说,可以理解为漂边群体,生殖优势更明显。我们借用一个额外的概念引入到同一个种中,相信这种现象大家都十分熟悉,就是生物学里典型的物种入侵问题。
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其实,这种外来入侵,有的时候并不见得是物种,可能是同一个种的优势种群。
同一个种的优势种群可以快速扩大。
最近流行新冠,相信大家对新冠的流行情况很了解,新冠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大概在年初,新冠发生过一次重要的变异,就是D614G,在最早武汉上传的病毒序列中,这个位置的氨基酸是编码天冬氨酸(Asparagine,缩写为D),也就是D614,而后来该位置发生了变异,氨基酸变成了甘氨酸(Glycine,缩写为G)。而变异后的结果就是这个突变株获得了更大的生存优势,更容易感染[1]。
结果就是如上图所示,本来主要群体是橙色的D614,但是G614出现后,感染群体迅速扩大,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病毒株。
而在人类中,这种现象明显存在。
典型的就是皇族,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满打满算也就是一家子几口男人。但是到了明末,朱元璋的后代多达100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生殖优势不断扩大的情况。
而这一优势可以被概括为两大类型,文化性质的和生物学性质的。
biological, with a need for men to be fertile,
cultural, with a continued transmission of reproductive success over generations.
回顾下,朱元璋的生殖优势在于他本身获得的地位和财富,自然超越了其他人群,结果生殖优势越来越大。
事实上,征服者这种优势非常常见,征服者往往占据了当地的有权有钱部门,成为管理者,拥有超额的财富,所以他们可以更容易获得配偶,甚至获得多个配偶。与之对应的是被征服者,由于穷苦,不少甚至打光棍,这样下去就是群体变小。
此外,医疗条件等也是客观因素,征服者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医疗条件,不仅表现为自身可以活的更加长寿,而且在后代出生的时候,也是拥有足够的优势,要知道在古代,夭折是常见的情况。
这样此消彼长,经过一定的时间发展,最终就是征服者群体越来越大。
事实上,历史上,皇族越来越大就是典范,就像大家熟悉的刘备,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有100多个孩子。
再比如很近期的一个人,满族中的觉昌安,就有百万级别的后代[2]。
Subsequently, two further examples of high-frequency DCs were described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Qing dynasty descendants of Giocangga (died 1582) in Asia
之前复旦的严实博士还给出过超级祖先的研究
中国人Y染色体最大的类别是O3a-M324(占中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而在5000年前,M324产生了三个大的分支(我用红框标记了):
一个在M117下,Oα,
一个在F444下, Oβ
还有一个在F11下,Oγ
这三支,是40%中国人的祖先。
更有趣的是这三个星状大扩张发生的时间分别是在5400年、6500年、6800年前,这三个年代正好分别对应考古文化中高庙文化、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鼎盛期的开始时间。
中国北方全面转入农业阶段的时间也正好是6800年前,这也与黄河中游的6900-4900年前的仰韶文化、黄河上游6000-49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以及黄河下游7400-6200年前的北辛-6200-46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等的时间相契合。
虽然汉族现在人口这么庞大,但是汉族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当年生活在关中平原、山西盆地里的华夏部落的后裔,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2个超级祖先贡献20%——————
除了上述三个超级祖先,还有俩个
一个是C3下面F1144的下游扩张,即南支,扩张时间可能比O3的三大簇略早,
另一个是O1a1下面F78的下游扩张,年代可能只有4000年不到。
这两支的人口大概也各占了汉族的10%上下!
好了,上述的5个人,共同贡献了中国60%的汉族,牛逼enough!
我认为,这些人的扩散,不是主要依赖屠杀,而是生殖优势。
1 Montefiori D C. Spike mutation pipeline reveals the emergence of a more transmissible form of SARS-CoV-2[J].
2 Balaresque P, Poulet N, Cussat-Blanc S, et al. Y-chromosome descent clusters and male differential reproductive success: young lineage expansions dominate Asian pastoral nomadic popul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5, 23(10): 1413-1422.
3 Yan S, Wang C C, Zheng H X, et al. Y chromosomes of 40% Chinese descend from three Neolithic super-grandfathers[J]. PloS one, 2014, 9(8).
——————汉民族南迁——————
其实汉族南迁不仅是史书记载,基因证据也记录了。
金力老师研究汉族的时候,发现汉族基因可以很好地对应着群体迁徙,这足够证明汉族这个群体的客观存在以及他们的基因上印记了这三次大规模迁徙
文章发表在nature上。
(这篇研究在国内影响很深,包括后来的曹操DNA事件,大体上就是复旦这个思路,就是用分子人类学来解读人类的近期事件,尽管大部分分子人类学研究主要focus 1万年以上的,而进入了1万年,属于人类的文明时代,战争,文化冲突等各种事情,严重干扰了分子人类学研究)。
大规模的迁徙带来的规模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能直接从人口规模上超过原有土著,这也是导致南北汉族一致的一个因素。
——————关于南北汉族——————
看到有的回答直接盯着南北汉族的事情,感觉就像是“普通”外科这样子。
南北汉族问题是个学术上研究的历史问题,就是我们人力财力有限,不可能把全人类都检测一遍,所以在做进化的时候,会选择典型的地方来作为代表,当年做千人基因组的时候,全人类选1000多个人检测,均到中国其实很少(就像世界杯为什么只给亚洲几个名额),中国人选择了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和西双版纳傣族(这个民族在东南亚广为分布),其他民族一概不取,后来才不断的补充了数据,再进一步,北方汉族只选北京为抽样地。
于是就有了题目中的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这个学术上的概念。
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南北汉族本身差异较小,比如大家熟悉的这张图,
其实你看下,南北汉族(HA)的成分还是蛮一致的。
最后,这些年来,我也越来越认同汉族既是文明的结合,更是基因层面的合体。当然,如果有人把这个问题滑坡到纯种的事情上,那可能就念歪了经。
关于国内的树,可以看这个
http://www. 23mofang.com/ancestry/y tree/root
下面这个是yfull的网站,毛子做的,对于没法看魔方支系的同学,可以看这个,虽然东亚的支系没有魔方细,但是基本的大簇都能看到。
因为分子人类学更新很快,直到最近才终于对历史时期的支系有比较清晰的把握。于是很多二道贩子,一知半解的民科,还有历史发明家制造了很多迷惑圈外人的言论。我这里就一一驳斥一下。
目前比较肯定的是(当然没有古dna为证,都不能百分百确定。)
O-F155的下游O-F254是刘邦或者他老爹。这个从分子人类学角度没有任何问题,两汉最大的支,与其他簇拉开一个数量级,而且多次爆发。
姬周还不能确定,N-F1998一级分支确实很多(商周之交爆发的极为猛烈),但是下游缺少二次爆发,有点难以让人信服是姬周,毕竟同姓诸侯里不乏晋,郑,燕,魏这样的具备一定实力的大国。
O-F4249大概率是陈国-田齐。西周初年爆发一次(陈国),2600年前二次爆发(田齐),下游还有一个第五家族(齐国公族的后裔)。
秦赵同宗,目前还没有一个很让人信服的支系,3256支系上很像,有一大一小两支,但是赵姓太少。1266分布和赵姓都很合,可是只有一个簇。
其他诸侯国还在讨论中,O-F700有点像姜齐(北方那两个崔姓大簇可能都是冒牌货),楚国公族也很难判断,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爆发的大簇也很多。我列一些我感兴趣的支系,欢迎大家讨论。
O-F3323,3800年前爆发,集中在北方。男性占比2%。
O-F793,春秋时期爆发,集中在江西附近,应该是某个诸侯国。
O-CTS8998,2600年前爆发,集中在楚国统治区域,应该也是某个诸侯国。
突然想到4249下游有荥阳郑,不会4249才是姬周吧(荥阳郑号称郑桓公后代。)不过荥阳郑爆发离郑桓公都一千年了,应该不至于。。。
讲个笑话,土耳其人测了基因结果和希腊人最近,然后怒喷基因测试不准。
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问我,随时欢迎新人入坑。有新的内容我也会更新。
对于随意扣帽子,抢祖宗,散播虚假或者过时言论的,我都会予以删除。
我不想给任何基因公司站台,如果有感兴趣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测,可以私信我了解,在回答或者想发里我就不提了。
尊老爱幼观念的存在,有着很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会碰到一些熊孩子和老坏人,但是不需要否认尊老爱幼的价值,也不需要怀疑这个观念的必要性和必要性,某种意义来说,它是支撑起我们这个民族对他人的善意的最重要基石。如果尊老爱幼都不被认同,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屋顶也就彻底崩塌了。
每个人都曾幼,每个人都会老,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的不止是个人的气度胸怀和道德修养,还是对自己年幼时享受到关怀的感恩、回报,还是为自己将来年老时得到赡养、尊重的铺垫。
我们要呵护幼小,包容孩童,因为我们也曾那么天真无知,也有人默默地承受着我们的任性,陪伴我们长大。
我们要尊重老人,礼让老人,是因为我们也将白发苍苍,蹒跚而行,那时候的自己,肯定不想面对一个冷漠的社会。
不单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家人、朋友,如果遇到幼无所养,老无所依的境地,我们又如何能淡然处之?
现在的网络舆论已经一定程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熊孩子的确大量存在,老坏人也到处都是,但是大部分的老人小孩都值得起码的尊重和关怀,尊老爱幼的思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优化和靠量,遇到倚老卖老的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尊老爱幼是绝对不需要怀疑的道德准则。
对题主而言,看的出来,你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很容易绝对性地认为一个人是好是坏,所以,你需要考虑的不是以后还要不要尊老爱幼,而是要去学会客观、全面地去看待一个人,不要看到优点就认为他是完美无瑕,不要看到缺点就觉得他十恶不赦,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光明与黑暗,你要接受这一切。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不能单纯的用好与坏、善与恶来划分,以后不要有人对你好,你就觉得他是天下最好,把他的道德境界一厢情愿的抬高,要有他会翻脸的心理准备。这样当他露出凶恶的面孔时,你能有心理准备,也不会就此彻底否定一个人,也不会茫然失措,乱了分寸。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主动主动温柔以待任何一个人,所以我们才要有尊老爱幼这些伟大的道德光芒指引我们前行,去寻找爱与温度,从而感悟出生命的真谛,享受到生而为人的快乐。你问应该尊敬什么样的老人,现实中这样的老人千千万万,穷我言语也无法形容,未来很长,你会慢慢遇到的。
而总有一天,我们不会是为了尊老爱幼而去尊老爱幼,而是他们的的确确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爱护。
利益相关:我从来不是一个言辞温和的人,遇到熊孩子和老坏人也会变身超级喷子,但面对老幼这两个群体,我仍愿意保留最大的善意。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