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郝柏林先生。
说到「一生的成就」,其实作为晚辈,我并没有资格来回答这样的问题。郝先生八十大寿时,《物理》杂志曾经出过一期专刊(我将当期杂志的「编者按」附在本回答末),里面发表了刘寄星和于渌两位老师的回忆文章,这两篇文章都非常值得阅读。
这里,我引用刘寄星老师在纪念郝先生八十大寿的文章中所总结的几点,再补充一点我的评论:
- 「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的理论物理学家」——这是介绍郝先生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除了早年的一些应用类型的工作以外,郝先生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闭路格林函数)、统计物理(三维伊辛模型以及用骨架图进行重正化群计算)、混沌动力学(符号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大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郝先生愿意接触新的研究方向,例如八十年代进入混沌动力学领域,世纪末进入生物信息学领域;也愿意接触新技术,他可能是物理学家中最早开始投入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人,并且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已经评上了院士之后,郝先生还愿意从头开始,进入生物信息学的领域,这种愿意all in新领域的气魄和精神实在让人钦佩不已。
- 「坚持真理、捍卫科学纯洁性的不懈斗士」——这是说郝先生在揭露学术造假方面的工作。1992郝柏林在意大利访问时,从《瑞士物理学报》和《数学物理杂志》两个国际刊物的编辑部声明中得知了淮北矿业学院李富斌剽窃论文发表在美国的杂志上的事情,郝先生于是马上向中国科学报致信反映该情况。
- 「普及科学的行家里手」——郝先生的《相变与临界现象》与《物理学与计算机》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另外,郝先生及其夫人还在国内引进了和翻译了詹姆斯·格雷克的科普书,其中的《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也有很大的影响。郝先生的科学网博客(科学网-HaoBlog - 郝柏林)也是非常值得阅读的,里面有不少文章(例如介绍朗道的文章)已经成为了名篇。
- 「重友念旧、爱才识人」和「善于总结,勤于笔耕」——关于「爱才识人」,这篇文章中还着重提到了两位欧阳院士与郝先生的故事,这两位欧阳院士在当时还是博士后,所做的领域看起来也都不像是「物理学」,然而郝先生力排众议,将他们引进回了国内。「勤于笔耕」讲的是郝先生的总结和综述,这方面郝先生的文章也很多,在他的博客上就列出来了不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文章有关于伊辛模型和布朗运动的回顾及综述。
另外,我之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郝柏林院士的学术水平到底怎么样?在那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主要介绍了郝先生后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做的一些工作。在生物信息学方面,郝先生借鉴了符号动力系统分析动力系统复杂性的一些思路,设计了一种建立进化树的方法,与传统的基于序列比对的方法不同,郝先生的方法从整体而不是局部的比对出发,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出序列中的长程关联等更多信息。(说到这里,我还想到去年我在跟老师闲聊天的时候提到最近出现的一些利用机器学习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工作,例如有人用word2vec的方法分析序列,当时我提到,这种方法可以在不进行序列比对的情况下就进行分析,当时老师就提醒我,这种其实与郝先生的方法有类似之处。)
郝院士是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但是他还擅长生物学,写过教材《生物信息学》。
真大佬!
所以,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与郝院士的同事和学生接触过很多。郝院士在国内科研界长期遭遇不公平待遇,特别是在科研经费申请方面。然而郝院士不忘初心,一方面仍然坚持科研品味和学术道德,另一方面几乎每十年就突入一个全新领域,每次都是使用别人几分之一的经费取得瞩目进展,可谓真正的国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