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妻子是长乐亭公主,曹操儿子沛王曹林的女儿,所以说,嵇康并非一心要做隐士,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的。
早年出仕担任郎中,中散大夫一类的清流官,所谓清流官说白了就是干拿工资不处理政务的官,如果说嵇康真的厌恶世俗,担任清流官也不违其志,但他后来直接辞官隐居不仕,其中缘由大概是与如日中天的司马家有一定的关系吧。
嵇康的哥哥嵇喜投向司马家,在晋做到地方刺史一级,中央九卿一级的高官,竹林七贤里不少人也都出来做官,可见当时政治的形势,但是即便如此,嵇康仍然坚守自己的操守,不与司马家进行妥协,拒绝司马昭的征辟与钟会的招揽。
其实高士隐居是可以被当局所接受的,但是当时司马家曹家的改朝换代正在悄无声息的进行,在此敏感时期屡次三番拒绝司马昭的橄榄枝潜台词就很明显了,外加曹魏宗室的身份和疑似帮助毌丘俭的事(不考真假),都不难看出:
1.嵇康确实不愿为官,非其志趣所向
2.嵇康屡次拒绝司马家的招揽,可能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分歧与价值观的背离
这一切山涛都知道,如果说王戎之流出仕是趋炎附势,阮籍,山涛的出山就颇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形式了,但是嵇康依然选择不妥协。这时嵇康的好友山涛借故推荐了嵇康,实际上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司马家屡屡被拒,不要面子的啊
山涛会不知道嵇康的志向吗?他知道,但是他想救嵇康:
“叔夜,别闹了,不是开玩笑,你难道不要命了吗?”
嵇康的回答是:挥笔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也是他自己的绝命书,宣告与司马氏集团彻底的不合作。
“巨源,这是我自己的路,让我自己一个人走吧”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