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建筑技术进步的原因之外。。。
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就历史来讲,先秦高台建筑其实并没有多高,而且所谓的台,上面也未必会有楼阁建筑,就是为了表现王权,加强神秘感,营造天赐君权的氛围,俗称臭显摆。
秦以后至唐,无论是未建成的阿房宫,还是建成的长乐未央还是太极大明,其实并不是平地里筑高台达到的那个高度,而是利用关中特产,各种台地和塬,利用自然地貌落差,稍加筑造修饰就可以达到壮观的效果,比如龙首原上的大明宫,基座就跟长安城墙一个高度了,蔚为壮观,但是大明宫的人工夯土基座其实并没有多高,有兴趣可以去西安看一下,可以说和紫禁城三大殿的基座高度并没有特别悬殊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唐代,洛阳的宫殿从来没有达到和长安宫殿一样基座跟城门楼一样高的高耸入云的效果,只是一些大体量的塔类建筑才能保留了这种效果,这就是地貌支持的有力证据。很多人又开始扯西安不在黄土高原在关中平原这类细节,我说的是宫殿基址利用地貌,和末节没关系,我不知道你们是没出过陕西还是没到过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本身就存在大落差地貌,台地,塬,这些东西华北平原根本没有,但是关中就有,这就是支持汉唐宏伟的宫殿基址的自然条件。
但是唐代以后,长安因为无法支持更多人口,交通不便,就丧失了首都地位,新的首都无论是开封,还是北京,都属于平原地区,如果还要追求那种高耸入云的宫殿效果,不仅技术难度过大,而且经济上讲非常不合算,更重要的是,自然形成的台地,塬,非常坚固,远不是古代人工筑土能达到的,而如果人工强行修筑这种极其高大的基础,然后再在上面安一个巨大的宫殿,那么过不了许久就会沉降,最终废弃,要知道长乐宫,自秦朝兴庆宫算起,一直使用到唐武宗时代,真正被废弃还是因为宋代长安由内陆心腹之地变成了前沿,没有必要继续修缮终至废弃,使用时间按最短的算法也有800多年,可见选址基础之牢固,反观华北平原也昙花一现过高台宫殿,但是也就是昙花一现。失去了地貌支持的帝国宫殿,就变成紫禁城这个样子了。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工程技术的进步,不用体积巨大的夯土台,也能建起宏伟的宫室,营造受命于天的神圣感。我前两天的回答刚刚说过这个问题:
(天坛就不需要高台)
为什么埃及中王国造不出古王国时期那种规模的金字塔?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以金字塔为炫耀国力,巩固神权的主要方式,恰恰说明了生产水平的落后。金字塔是什么?本质上就是实心石头堆,最简单,最稳固,最直接,最接近于山的结构。任何文明在早期都会修这种下大上小的简单结构。
中国在秦汉之前也盛行高台宫殿,春秋战国的贵族动不动就要修个XX台,本质上也是金字塔的变种——没能力靠结构工程做宏大建筑,只能简单堆积来追求高度。
另外一个原因,是城墙取代了高台建筑的两个主要功能:防御、防洪。
高台建筑最早的起源就是防洪:
高台建筑的历史考古发现提供的一些信息使我们等够对台的起源有个科学的推断。原始先民一般都逐水而居。起初,他们住在靠近水的岩洞里;后来,他们走出岩洞,再水边的土地上建造原始房屋。由于黄河流域的水灾颇多,解决的办法是迁到地面,筑台以防涝,
所以屋基便是台的胚胎。为了避免水患,他们往往选择具有陡坡的高地,即台地或台基。应当说,台的直接源头就是原始房屋的这些台地和台基。
第二个用途则是军事
台的起源很早,殷代有鹿台,周代有灵台,后有铜雀台等等。“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从这句话中可知,台的最初功能是为瞭望而用
(榭,即高台上的房子)
通俗地说,早期的贵族政权,把自己的家庭和少数亲兵视为根本,是值得保护的资产,反正灾难过后,有家族和亲兵自己还是贵族,大不了再抓点“野人”(被征服种族)种田。所以高台建筑(基本在首都)一方面强调高度,另一方面强调面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内城要塞和避难所。重要性甚至超过城墙(对城内“国人”的防御也很重要)。可以把高夯土台看做一个人工的雅典卫城。(卫城即要塞化的避难所)
雅典卫城是一座天然的高台
这个趋势到秦汉之时依然明显:
关于汉长安城城墙修建与否转变的原因探究修城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长安城的建设中不是首要的工程。从《史记·高祖本纪第八》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在平定项羽南面称帝后,先都洛阳,而后听从娄敬、张良的“入都关中”建议,暂都栎阳,此时是高祖五年五月,高祖七年二月“至长安。长乐宫成。”在新王朝建立后建都迁都的紧迫形态下,自当是应首先修建皇帝的办公居住和朝政之所,即作为皇宫和政治中心的长乐宫,而后又增之未央宫,东阙和北阙是宫殿门前的望楼,武库是储存兵器之处,太仓是储存谷物粮食之所,满足了皇宫的物资需要和安全需求。
汉承秦制。汉初长安城所修的的长乐宫和未央宫以秦的离宫为基础。“秦咸阳城以渭水为轴心,南北扩展,是没有环绕咸阳城的城墙的,从雍城到咸阳,秦国都城一直采用了一种‘非城郭制’的格局,并对汉代国都的城市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未央宫残存的土台)
但是,秦汉之后的中国首都已经不再是一个贵族领地的核心,而是统治整个中国(至少是半个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基地,皇帝不可能靠少数私人卫士控制天下。要是丢了外城的人口和各种机关,很难想象皇帝可以靠宫殿要塞固守待援,梁武帝困死台城就是最好的反例。所以,尽管新首都的面积远远超出了商周王城,尽管中国历史上就没修过这么宏大的城市,皇帝还是下令修建首都城墙,而且要修的比以前所有的城墙更高大,更坚固。现在西安高新区最宽的一条大街(唐延路+沣惠路),就是唐长安城墙遗址:
足够坚固的城墙承担了大多数防御和防洪任务(堵死城门就是堤坝,想想关羽水淹七军),而且由于凿井、运河、运输技术的进步,首都可以远离自然河流得到供水,洪水概率很低,高台建筑不再有实际的使用价值。等到木结构建筑足够高大,也能营造神圣感,高台建筑就彻底退出历史了。
从秦到唐,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选址却离渭河干流越来越远
最近1000年,中国首都选址都是潮白河-永定河之间的台地,不再依托大河取水,反而开挖了许多运河
相关回答:
中国有哪些现存的宏伟至极的古建筑?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