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说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为什么大明还能出现像徐阶,张居正一样的人才?文官集团还敢与皇帝作对? 第1页

  

user avatar   zhong-dao-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理解皇权和皇帝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皇权和皇帝个人的权力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两者之间呈现对抗的关系。所谓八股取士让读书人变为皇帝的忠实奴仆,那是指皇权。至于文官集团和皇帝对抗,那是对抗皇帝个人的权力。

我们来回顾一下皇权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皇权的发展与官僚制的强大息息相关,而知识传播成本的降低导致了官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夏商周时期,文字的保存靠的是铸鼎、龟甲,知识传播的成本极高,只有高等贵族才能学习知识。这些手握军队和一方财政的军事贵族们实力雄厚,他们对天子的态度直接威胁政权的稳定,因此天子统治国家处处受到贵族们的掣肘。

周代,竹简的普及相当大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天子终于开始找到了除了高等贵族们之外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力量,官僚制的雏形开始出现。这些政治力量在春秋战国期间主导的各国变法完成了中国历史的周秦之变,第一个郡县制国家——秦终于产生了,贵族们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竹简虽然比铸鼎经济了不少,但传播范围仍然有限。汉代出现的造纸术进一步降低了知识传播的成本,识文断字的群体进一步扩大,因此汉代经学的空前发展有了物质条件。但在汉至魏晋的绝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家族子弟才有学习知识资格。一个外在的表现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一篇文章的传抄就能抬高洛阳的纸价,说明纸张在当时也不是什么普及的货物。大家族的子弟入朝为官,由此开始形成了豪族集团。豪族充斥着官僚系统,与皇权相互对抗,他们虽然不如先秦的贵族那么实力雄厚,但在社会上影响力也非常强大,皇帝与他们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合作关系。为了制衡日益发展的豪族的力量,皇帝将皇权延伸到了外戚和宦官身上,东汉因此出现外戚宦官轮流执政的乱象,政治局势变得极其不稳定,最后导致天下大乱。

豪族享受了自东汉至初唐的一段长达七个世纪的美好岁月,尤其是三国归晋之后,豪族在对抗新崛起的寒族的斗争中赢得了全面胜利,更加无可匹敌。东晋的所谓王与马公天下,北朝的关陇集团轻易煽动北周、隋、唐三朝更替就是例证。唐高宗以后,皇帝通过利用豪族集团内部的利益斗争和对胡人的权力分享,逐渐在皇权对豪族的斗争中占据上风。然而对胡人官吏的使用不当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盛唐戛然而止。安史之后,皇帝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又一次将皇权向宦官延伸。中央宦官专权和地方藩镇割据是八世纪中期以后唐王朝历史的关键词。

真正使得皇帝在与豪族的斗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时代出现在宋代,宋代印刷术的普及和活字印刷书的出现,将自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来的技术变革的量变终于成功推进到了质变。大批平民子弟得以学习知识文化,并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帝国的官僚体系。官僚制中,文官集团代替了豪族集团,这些平民子弟在社会上缺乏根基,他们荣华富贵的唯一来源就是皇帝的赐予。皇权终于赢得了这场自先秦以来上千年的权力斗争的全面胜利,之后的一切斗争都不过是皇权内部的斗争。宋代以后,那种南北朝时期由豪族发动政变导致的频繁政权更替不复存在。豪族消亡后,社会不再具备长期分裂的条件。明清两朝因此都能有长达近三百年天下一统的国运。

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文官集团本来就是皇帝用于对抗豪族的工具,其实质就是皇权的扩展和延伸。而科举制确实成功造就了皇权的仆从群体。

那么皇权的仆从们为何在明朝时常对抗皇帝个人的权力呢?因为皇帝个人的权力有时危害了皇权的健康稳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万历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的斗争围绕的主题是谁当太子的问题。文官集团认为太子应该属于皇帝的长子朱常洛,而皇帝则想将太子之位交给宠妃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

在中国历史上,长子继承制是真正有利于皇权稳定的权力交接制度。权力的交接如果唯才是举,那么皇帝的诸多皇子都会具有同等的继承资格,而谁最有才能是一个非常玄学的判断,最后必然导致的是血腥的权力斗争,如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悲剧就会每隔一段时间发生一次,这种情况下帝国必然陷入混乱。而长子只有一个,在官僚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完善的条件下,皇帝个人能力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官僚制正常运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皇权的稳定就能得到保障。因此文官集团对抗万历皇帝,无非是万历皇帝的任性作为会危害到皇权的稳定而已。

由此可见,文官集团对皇帝个人权力的对抗,恰恰说明了科举制度确实造就了皇权的忠实仆从。


user avatar   deng-jian-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显然没有意识到一点。

科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真的是人才的选拔?

不对!

从历史经验而言,科举出身的官员,未必就比九品中正制出身的官员更好。

魏晋时期的名将和名相,能力也绝不比宋朝和明朝的人才更差。

隋唐采取的是双轨制,而事实而言,许多贵族子弟的水平,我个人认为比科举选拔的人才还高明一些。

那么...科举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点。

第一点,科举是武器,是一个对抗魏晋隋唐时的名门世族的武器,是皇权对士族悬在头上的剑,科举一开,再不会有延续千年的家族了,也不会出现五姓七家,不会再出现王与马共天下,不会再有汉朝时四世三公,到了唐时,又出现了十一个宰相,如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大族。

科举的本质,就是对撼动皇权的世袭制进行的某种制衡,这使世家大族多了一层枷锁,即便你家世再显赫,一旦子弟时运不济,家族也可能一落千丈,而不是只要家族显赫,什么阿猫阿狗都去做官,朝野上下,遍布亲族,影响国政。

你看,科举制解决了一个自秦汉到隋唐以来,一个皇权最大的威胁。

那么第二个功能是什么?

是维持统治!

你要知道,在古代,任何一个有资格能读书的人,他们的家族在他所在的村、所在的县,虽然未必是举足轻重,但一定是有所影响的,他们因为识字,所以控制了本地的舆情,又因为有资格请先生教授学问,同时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能让青壮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而专心科举,他们家中是有一定积蓄,他们在本乡,是佼佼者,放在奴隶社会,他们就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放在了封建社会,他们就是大小的地主。

这样的人,朝廷怎么笼络,怎么让他们既为自己所用,同时又不去危害自己的统治呢?

目不识丁的百姓,但凡一天有半碗粥,也不敢轻易反抗的,他们即便反抗,也没有足够的文化和口才去鼓动教唆别人,即便他们有这文化,他们在本乡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让人去跟从。

唯一有能力的,恰恰是这一批乡下的知识分子,他们有钱有粮有文化,与本地和许多有名望的人家早就结为了姻亲,他们交游广阔,他们一旦心怀不满,每天瞎琢磨屠龙术,这还了得?

所以,朝廷必须给予他们希望?

这个希望是什么,就是科举制?

你不满是吗?那就来考试吧,考试了就有功名,就能做官,学而优则仕,相比于屠龙,考试显然风险要低很多,而且机会也大很多,可是且慢,你既然要考,得先学正确的知识,那么,四书五经就来了,教你君君臣臣,教你先修其身,后齐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当你成为了考试大军中的一员时,其实目的已经达到了,毕竟你已经不可能成天瞎琢磨其他的破事,你考中了,金榜题名,就成了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官员,你考不中,你不甘心,你还能怎么样,都十年寒窗了,其他的事你也不会啊,那么,只好继续考下去,毕竟,自己约的炮,含泪都要打完。

所以,科举虽被誉为抡才大典,可实际上,它的本质就是一种极高明的政治手段,它的一切目的,都是围绕着维持统治而进行的。

正因为如此,南方人考试考得好,考得好就是人才?不不不,朝廷必须保证,两京十三省的读书人,都要抱有这个希望,绝对不能南方人考的好,老是霸榜,所以北方人咬咬牙,大爷我不陪你们玩了。 你不能不玩啊,你要是不玩了,这还了得,天知道你会瞎琢磨什么。

于是乎,就弄出来了个南北榜,什么意思呢,就是南方人考南方的,北方人考北方的,北方考的不好,依旧要选北榜的进士,朝廷一视同仁,即便你南方的举人实力吊打北方,可你文章做的再好,南方的名额满了,你也名落孙山。

当你明白了这个历史背景以及政治意图的时候,那么你就明白,为何会诞生八股制了。

谁都明白,想让读书人们对科举还怀着希望,除了南北榜,就是公平,你要让人深信,只要你用功苦读,只要你十年寒窗,只要你来了运气,就可以鲤鱼跃龙门,因此,科举必须做到绝对的公平。

要绝对的公平,一方面,是要防止舞弊,因而,一旦发现舞弊,就是重罪,跟现在高考单纯的取消资格完全不同,那可真有可能要杀头的。而另一方面,文章这东西,随意性太大,怎么才能让读书人相信科举的公平性,而不使考官的态度随性,就使自己落榜呢?

于是乎,八股文就出现了。

八股文订立了无数的标准,要多少字,要用什么文体,怎么破题,怎么承题,怎么起股,怎么收股,每一个约束本质上是什么?是淘汰啊,规则越多,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那些超越了条条框框的文章直接淘汰出去,这就减少了考官任性的可能,如果连这些规则之内的东西你都无法做到,你也就别考了。

这就好像现在很多考试,理科是很容易出题的,毕竟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可是文科怎么考呢?你越自由发挥,其实就增加了考官自由阅卷的机会,那么...怎么决定你是否学的更好呢?

于是乎,坑人题就出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几几年几月几日?

坑不?

肯定坑,学历史,你特么的跟我考这个,每天跟我瞎计较年月日?

其实,看上去这只是一个很逗比的问题,可实际上,它的目的,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度量的单位而已,你背不熟,只说明你学的还不够好,平时做的作业少,所以...淘汰!

那么,该对题主的问题做一个总结了,八股制,是一种利益分赃的工具,也是一个用文化问题来解决政治问题的工具,它是在那个时代,在那时期生产力和社会背景之下的最优解。

同时,人才的出现,既不是汉朝的举孝廉或是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又或者是科举制所能决定的,这些,都只决定了你的起点。

真正培养人才的,是实践,明朝科举出身的官员,名列一甲、二甲的就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翰林院是干嘛的呢?其实就是朝廷的秘书机构,负责整理文史,负责草拟诏书,负责编修档案,或是随驾,随时回答皇帝可能发出的疑问,伴驾的要求很高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心血来潮,问你前天有一本奏疏,里头是关于大同马政的工作开展的怎么样,你回答不出,基本就完了。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工作,事实上,他们等于是接触所有朝廷对外发出的圣旨,接触所有内阁大学士的票拟,以及整理各地官员的奏疏,哪里发生了灾情,发生灾情之后,内阁大学士在票拟之中,对其进行怎样的处理,皇帝御批的批红是什么,接下来,旨意下达给了哪个部门。最终,各部门的回函复命又是什么。

这等于是说,在赈灾过程中,地方官怎么奏报,阁臣的处理意见,皇帝的态度,各部门怎么协助,最终成果如何,甚至是御史在走访过程中,又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每天,这些翰林接触着无数的似这一类的内参和红头文件,呆个十年八年,地方官员在遇到各类问题时的心理,内阁诸公会想着怎么解决,当今皇帝在想什么,各部门怎么协调,地方上百姓的情况,你大致心里就有数了,你就算是一头猪,也该开点窍了对不对。

而接下来,你会调任到各部门或者是地方接触一些实际事务,再熬一些资历,运气好,说不定就成了各部门的尚书、侍郎,再运气好点,进入内阁美滋滋,再不能有点才干,那就白瞎了你那一股聪明劲了。

即便是考的不好的进士,比如名列三甲,也不会一开始就调到地方去做地方官,而是先在京,进入各个部门,成为观政士,在里头打打杂,跑跑腿,耳濡目染,一年半载之后,外放出去,基层做起,虽然将来也别指望拜相,可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是会有的。

你还真以为老朱家专职喂猪的,读书人吃了他朱家的饭,指望一群书呆子干活?人家制度的建设,比你一知半解瞎琢磨要合理的多。

而至于所谓的奴性、禁锢,我很讨厌的一点就是,总有一些人,拿现代的思维,套在古人身上,然后瞎逼逼什么古人不民主,奴性啥的。

照你这么说,是不是还要把三皇五帝这些大奴隶主们一个个拉出来批判一番?


其实,这本来就是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常态,你看个历史,便自以为自己站在高处,指点江山,你站那么高,难道不怕冷吗?

做人,最忌忽视时代背景瞎逼逼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

这就好像,可能在一百年之后,今日所有知乎高票的答案,都可能在我们喜欢逼逼的后人眼里当笑话看一样。

...

没睡好,心情不好。如有言语过激,望见谅!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八股文类似于一种格式


产生的原因是,文章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张三说这个好李四说那个好,最后谁好谁不好就看谁人缘好或者谁送的礼多了,不信梨花教母和李白一人一首诗,他们真敢觍着脸说梨花教母的诗好……

最后产生了八股文这么一个格式

就是有了一个评分的标准


中国对世界的一个贡献就是考试制度,比欧洲的贵族血缘,以前的举荐制度都靠谱,可能有更好的制度,但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了

官僚集团虽然不好,但是比世袭罔替的贵族集团要好多了




八股的恶名其实主要是考题的问题,只能从圣贤书里出,可圣贤书就这么几句话啊。

科技是逐渐进步的,今天考三大定律,明天可能就是考相对论了

圣贤书的问题就是孔夫子这一辈子说过的话是有数的啊,儒家又是祖宗永远是对的···

这就要了亲命了


到了明末清朝就出现了考题是圣人言论东边一句接西边一句


换句话说,本来圣人有100句话的,这一百年就考了一遍了,这还不算县里市里省里考试出题呢

而半句半句的互相搭配,第一句话的一半和剩下的99句的一半是99种变化。换顺序又是99种

第一句话的下半句也是99种变化等等等

不过终究还是有数量的


要不是清朝最后取消了科举


我琢磨能把圣人言论一个字一个字的混搭····那组合就无限了····起码能用到太阳寿命结束,然后地球上的人念着子曰诗云在考最后一次科举···等着一起完蛋



至于题主提到的, 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题主对儒家对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是认识到了的

但是就是奇怪变成皇帝的奴才的问题

这个是明清一体化的原因


把清朝的事儿按到明清身上,也不能说错······


这个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清朝是把文人当狗看的,张廷玉周培公牛逼不?但是他们的奏折洋洋洒洒几千字翻过来覆过去来来回回就是一句话:陛下请圣裁

打死也不敢提一点点自己的意见


一点当初堵着明代皇帝骂的风采都没有了


诡异的是:等到太平天国起来了,清朝这是药丸了,一群儒家大师立刻出来帮清朝挣寿挣了几十年



换句话说,一向是造反教科书的中学教材

是在教育你怎么造反

就是,必须要把儒家当狗用,不然你不行了他不会救你的····



当然,把儒家当狗用,要学我大清,有一个基本盘,清朝的基本盘就是第一、几百万旗人,第二,不让儒家管军队。


明代文官能堵着皇帝骂,也是因为皇帝的基本盘勋贵啊武将啊等等都没一点威胁性了,才堵着骂的

算是让皇帝知道了什么叫天下虽然是你的,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

讲真,天下是你们的不反对,英国也是贵族和资本家让国王当吉祥物

可是这儒家只想要权力不想要责任

这就没救了

儒家的梦想就是我扇子一摇,出了计策,你胜了我有大功,你失败了··我就换一家么····



科科


user avatar   chen-mo-yun-c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考试都有它内在的逻辑,八股也不例外。在800字的限制内,写出文法清晰、思路严谨的文章来,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当然这是在中国古代儒学框架内来讨论选拔人才的问题。现代很多人以『阻碍了科学发展』来批评八股取士,其实是有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八股取士创立于明初,在这之前的两千年历史中,中国又发展了多少科学?科学在中国没得到很好的发展,能赖到八股身上么?

中国古代的人才的标准,与我们今天的不太一样。今天讲人才,多半要在理科或者商业上有所成就,简言之,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贡献的人。但在古代,没有人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中国自己也没有钻研科学的传统,甚至很少有这个需要,一切与自然有关的事,在上古时代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给人们研究的,就只剩下人与人、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了。这是一个既定的、不可改变的史实,所以我们所谓的『中国古代的人才』,必须要在这个前提之下讨论才有意义。

这个『人与人、人与国』的关系,其实就是儒学所讨论的全部内容。它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从属关系,为大一统皇朝的稳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作何一个统治万里疆域的朝代,都不可能放弃这个现成的理论而使自己无所适从。而这个理论本身已经如此深入这片国土,使它又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集理想、行为模式、审美观等等一切标准在内的一整套国家标准。所谓『人才』,既要熟悉这套标准,也要善于利用这套标准为国家出力,这是中国古代社会必然的宿命。

八股的诞生,正是集合了前人对这一套理论体系研究的成果、用最规范的方式批量选拔人才的结果。要知道,八股也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朱元璋在历经科举选才的过程中,发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文体,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很难决定选谁不选谁的。比如同一个题目,你写一万字的,与写二百字的,你选谁?写二百字的可能很精练,写一万字的可能更博洽,根本无法取舍。所以定下一个统一的文体,在这个文体之内较量短长,这是大势所趋之必然。

她的优点在于:

第一,肯定能把思路清晰的人与思维混乱的人截然分开。我试举一例,在举人茅元仪所著《督师纪略》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为骑营者从无此内外周密、矢弹兼用、行止有凭、番应无穷如此者也。』按照句子应该简洁的标准,这句话的说法应该是『凡为骑营者,从无如此内外周密、矢弹兼用、行止有凭、番应无穷者也。』而举人茅元仪前已用『从无此』,后又复用『如此者也』,重复冗滥,文笔之臭,可见一斑。这样的病句,你在进士那里是见不到的。这就是为什么谈迁、茅元仪之流永远只能止步于副榜,而张居正、徐阶能够琼林簪花,这难道不是八股取士的科学之处?你写个句子都不能把词语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指望你处理政务么?这在道理上是相通的。

第二,把伤害能力最弱的一类人选出来,放到最有机会伤害老百姓的位置上。什么人伤害能力最弱?肯定是书生嘛。你让一个天天杀猪的当知县试试?他脑子里哪有那些束缚?想干嘛就干嘛,那老百姓还不遭死罪了?唯有天天读圣贤书的这批人,他脑子里自小就种下了忠君爱民这些条条框框,虽然也会贪贿,但总体上看,绝对比脑子里没有这些条框的人要强很多。这就像公司天天给你洗脑,要勤奋工作,你就是再懒惰的人,天天受这个教育,潜意识里也会有动一动是对的、躺着是不对的这种概念。洗脑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承平之时用这批人维持现状,是最好的选择。一旦到了危急时刻,个人认为其实还不如用屠夫这类办事利索、直奔主题之人做事更有效率。)

第三,专业性强,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容易作弊。在这个世上,但凡有利益的地方,就一定有作弊。试问如今中国的百行百业,哪一行没有弊窦?但在这些弊窦百出的行业中,还真有那么一些相对不那么容易作弊的行业,比如医院。当然我不是指收红包这些事,而是就论题『人才选拔』而言,医院当中,真的很少见到凭送礼走后门上位的,一切凭能力说话。你做一台手术死一个,有的做一台死俩,你就别干外科了;你手术成功率98%,你就是权威,你就是大拿,你在医院就流敝。这就是专业性强的地方的好处。(当然严格地说,走后门送礼、说话唠嗑,专业性也很强,但这不在我们今天讨论范畴之内。)八股取士,确实是能看见水平高低的。万历年间出过一档奇闻,某个据说连字也不识的人,竟然靠送礼加作弊,考取了会元。会元即是春闱第一名,殿试一般肯定是前三甲之一。结果公布之后,舆论大哗,因为士子不忿啊,我们辛辛苦苦学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读到三四十岁才有幸参加春闱考试,结果你丫大字不识竟然中了会元?此事惊动了皇帝,送礼部覆试,一试露真容。当然我看说人家不识字恐怕有点言过其实,毕竟礼部覆试的时候还是写出来字了的,虽然狗屁不通,但肯定是拿过笔的。这就像我们的高考,虽然不能百分之一百排除作弊,但是高考成绩,大多数人是信服的,确实代表这个人的水平。一个社会中,必须有一两样东西确实是公平的,要给穷人孩子留条路,否则怨气太大,迟早出问题。

中国古人谈到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一句常说的话,叫『有治人,无治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制度是个屁,人心是真理』。拉不出屎,千万别赖茅坑,同理,天天拉肚子,也跟厕所是坐便还是蹲便没一毛钱关系,人的问题还得从人身上找,是不是人才,考试的形式拒绝背锅。


user avatar   you-shan-tian-di-zhen-dan-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八股创造奴才”之类的池沼暴论我懒得多扯,我就好奇一点,贵乎进步人士们哔哔明清科举之前都是连个《明史·选举志》都懒得翻一下的么?

“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皆初九日为第一场,又三日为第二场,又三日为第三场。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后十日,复以骑、射、书、算、律五事试之。后颁科举定式,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四书》主硃子《集注》,《易》主程《传》、硃子《本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硃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三传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永乐间,颁《四书五经大全》,废注疏不用。其后,《春秋》亦不用张洽传,礼记止用陈澔《集说》。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大概“论一道”“策一道”也是考八股经义;“骑、射、书、算、律五事”也是考八股经义;“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跟“经史时务策五道”也是跟你考八股经义?中学教科书说什么你就直接信什么?有点基本的批判思考能力行不行

顺便每次这类问题底下各种牛鬼蛇神实在是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贵乎的某些迫真进步人士真是输出键政私货高于一切,不管自己对这个问题实际上到底是啥样懂不懂,干货有没有,入门资料看没看过反正先上来把个“XXX反正就是明显导致了您国在XX方面注定要落后于XX”的迫真客观暴论摆好再说(黑)话(屁),还一个个自我感觉良好地不得了

结果到头来经常连个话题相关的基本常识都没搞清楚,真屑


user avatar   zhangze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gu-shan-wa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从曼谷回来,有很多感触。

我喜欢靠近Ladyboy(偶不是基友,只是对她们这类美丽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结)当然对于她们我一丁点歧视的心态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目标与愿望,她们选择走这一条路,自有她们的终极理由,而不管理由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尊重她们的决定,而我相信基础上她们必定是“很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而且我更加地相信她们的这种倾向是先天性的,对自身男儿身的模样抗拒,梦想是变身成为一名女人过着女人的生活,而且也喜欢男人,等等。

我遇到很多Ladyboy,都是在夜生活的Bar,打从心底同情她们,你可以说这是她们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色情行业)但如果不是现实社会的逼迫难道她们会选择这条悲惨、尊严被人践踏的路?也是是家庭贫困,不得已,而且又挤不进梦想的Ms Tiffany选美,那么这个行业是最有机会快速致富,存到那一桶做手术的金,然后正正试试可以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当然,泰国性观念非常开放,也有很多女生选择了卖身这个行业(真的很多很多),肯定的,如果不是现实生活困苦,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女生为了物质享受而选择这一行业,但都没有错,最起码她们真的是靠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打劫做坏事!Ladyboy心里承受的压力或许更大而且挑战更大,因为她们对金钱的需求更大(整容、打激素、做手术)而且得到男人青睐的机会并不比真正的女孩更高,竞争也相当激烈。

她们的身世与心理承受的煎熬,甚至肉体的付出,并不是你我能够理解与明白,但至少我们应当给予她们最起码的尊重,不带有歧视和耻笑的眼光,见到她们还是一样双手合十礼貌地笑笑,我相信对她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舞,我们是当她们正常人来看待,而我更是把她们看成是美女,呵呵。


user avatar   he-he-91-7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从曼谷回来,有很多感触。

我喜欢靠近Ladyboy(偶不是基友,只是对她们这类美丽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情意结)当然对于她们我一丁点歧视的心态也没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目标与愿望,她们选择走这一条路,自有她们的终极理由,而不管理由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尊重她们的决定,而我相信基础上她们必定是“很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而且我更加地相信她们的这种倾向是先天性的,对自身男儿身的模样抗拒,梦想是变身成为一名女人过着女人的生活,而且也喜欢男人,等等。

我遇到很多Ladyboy,都是在夜生活的Bar,打从心底同情她们,你可以说这是她们自己选择要走的路(色情行业)但如果不是现实社会的逼迫难道她们会选择这条悲惨、尊严被人践踏的路?也是是家庭贫困,不得已,而且又挤不进梦想的Ms Tiffany选美,那么这个行业是最有机会快速致富,存到那一桶做手术的金,然后正正试试可以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男人!当然,泰国性观念非常开放,也有很多女生选择了卖身这个行业(真的很多很多),肯定的,如果不是现实生活困苦,没有人会愿意去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女生为了物质享受而选择这一行业,但都没有错,最起码她们真的是靠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打劫做坏事!Ladyboy心里承受的压力或许更大而且挑战更大,因为她们对金钱的需求更大(整容、打激素、做手术)而且得到男人青睐的机会并不比真正的女孩更高,竞争也相当激烈。

她们的身世与心理承受的煎熬,甚至肉体的付出,并不是你我能够理解与明白,但至少我们应当给予她们最起码的尊重,不带有歧视和耻笑的眼光,见到她们还是一样双手合十礼貌地笑笑,我相信对她们来说已经是很大的鼓舞,我们是当她们正常人来看待,而我更是把她们看成是美女,呵呵。




  

相关话题

  有哪些不是史实却很著名的故事? 
  如何评价刘琨? 
  历史上有哪些“一把好牌打的稀烂”的例子? 
  如何评价明朝中期的高拱? 
  像海瑞那样正直的人,政敌那么多,怎么没有刺杀呢? 
  会对历史人物感到心动正常么?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秀恩爱事件? 
  如何评价程昱? 
  如何评价南齐萧道成? 
  B站某用户说岳飞算是奸臣,不值得宣传请问如何反驳? 

前一个讨论
天皇害死了那么多日本人 为什么没有日本人仇恨天皇?
下一个讨论
1840-1898清廷及国人对于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为何会失败?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