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毛让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和让粟裕跃进江南战略目的是否相同,为何前者答应了下来,而粟裕拒绝了?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fei-jiu-fei-ba-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反对李得的部分答案。

抛开当时局势谈什么心理,权术,真是一本正经瞎扯,当年的土共或者说毛真要是这样,凭什么以弱胜强,从立锥之地片瓦之屋到赶走凯申总裁。


刘邓是在1947年8月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在这个时间段前后发生了什么呢?1947年3月,胡部进攻延安,毛开始了一年的转战陕北之旅,中间几次和胡部插肩而过,但是毛依然拒绝度过黄河,离开陕北,一方面毛主席在陕北那就是全国精神支柱,另一方面,毛要为林在东北争取时间和牵制敌军。

林当时在东北,经过了四平的战败,正在休整,党内当时都有声音说我们在拼死拼活,有人在后方睡觉,说的就是林。但是东北是土共的希望,毛冒着危险不过河,就是在给林争取时间。但是并不代表不危险,实际上因为胡部在陕北紧追,中原国军又步步紧逼,局势是很危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盘活战局,给中央给林减轻压力,刘邓在中央要求下,开始千里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后,等于一下子同时威胁到了南京和武汉,吸引了凯申物流多支部队,有效减轻了陕北和东北的压力。

但是刘邓挺进后压力非常大,一方面在该过程中,人员伤亡大,武器损失严重,另一方面立足未稳,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并处于凯申物流多支军队围困中,急需友军配合,缓解压力。

粟裕南下,也是为了缓解刘邓压力,西北压力,东北压力的一步棋。当然,实事求是的讲,是非常危险的一步棋,很有可能损失惨重。

毛是领导人,政治家,说的冷血点儿,考虑的不是一地得失,不是一人生死,是整个战局,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是残酷性,正是如此,刘邓一定要千里挺进,刘邓挺进成功,粟裕也要南渡,毕竟当时的东北,对土共太重要了,毛自己都冒着危险在陕北兜圈子了,其他人还找什么借口。

至于粟裕是军事家,考虑的是战役得失,粟裕觉得江南是危局,去了无益,很大可能要牺牲过半,所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央也同意了他的想法。

这是为什么呢?

完全是讨论时间过长了。从48年1月到48年4月,这中间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林在东北休整完毕,情势好转,第四次四平战役,终于克复,至此土共在东北相对国军是优势地位的,情势不再危急。

二是西北战局的变化,在48年2月起,西野忽然反击,歼灭胡部三万余人,迫使国军回援西安,减轻了中野的压力。

三是通道开辟,刘邓开辟新区,得到有效补充,站稳脚跟,并且能攻克洛阳,不再存在灭亡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毛都离开了陕北,去了西柏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已不必牺牲部分军队为林彪争取时间减轻压力了。所以没再坚持。

在这中间,刘邓从一开始要求中央支援,到后来表态可同意粟裕暂缓过江,加入中原战争,多歼敌人。

就算详细情节是删改过得,结果是这样的吧?并且这些都是有往来电文的,不知道为什么就要脑补什么帝王心术呢?

当然,在此期间,粟裕部虽然未南渡,可也发起了多次作战,吸引了部分本应围困大别山区的国军,也减轻了刘邓的压力。

但是实事求是的讲,从这个就能看出来刘邓和粟裕的区别了,刘邓可能是体会到了战略意图,领会全国一盘棋,牺牲自我,也要保中央保东北,还是刘邓就是单纯的听从指挥(从土共的电文资料以及过往的领导方式,中央并不会要求下面绝对的服从,不然粟裕还能来回谈了四个月,直到战局变化无需南渡?)所以更多的可能是刘邓确实是领会了战略意图。

而粟裕作为军事家,可能更擅长战役指挥,战略布局应该是略弱的。

不过也无所谓,刘邦善于将将,韩信善于将兵,人尽其才就好。土共好的就是审时度势,听取指战员意见,不会像凯申那样各种微操。


但是猜测一下,如果不是48年3月局势更加好转,会不会依然强令粟裕南渡的?幸亏东北局势优势面明显,刘邓站稳脚跟,西野作战获胜,才不需要其他地区牺牲了。


至于所谓打压,十大元帅中,粟裕能替谁呢?粟裕能位列十大将军第一,不是说粟裕就才能如此,功劳如此,而是元帅限定十人后,大将第一已经是封顶了啊,学霸考了一百分,实在是只有一百分可以给了。至于十大元帅,可以理解为专门给他们增加了一道附加题吧,这附加题就是资历。


user avatar   xu-xiao-yi-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公是在整个战局的高度上来考虑问题的。

当时tg最高任务是夺取东北,夺取东北就需要守住华北,守住华北就需要拖住胡宗南和徐州两大重兵集团,但还有一个小诸葛没人看,所以刘邓留在鲁西南虽可以策应山东和华北,但最大可能就是把小诸葛也吸引过来。这样在山东、华北就聚集了太多gmd的重兵集团,由于当时gmd军占有主动,如果这么多重兵集团在一个战场上彼此呼应,很可能会出现多路大军会攻山东或刘邓的局面,这就太可怕了。所以毛公必须把gmd军割裂在各个独立的战场,不能使其相聚较近可以彼此呼应。

此外,pla的战术就在于大踏步进退,通过忽集忽分来扯开口子,而重兵聚集则限制了pla的机动,不利pla发挥。

所以干脆分两支偏师出去,将小诸葛吸引在大别山、将徐州的重兵集团再吸引走几个主力兵团,这样既割裂了蒋军的战场,同时留出来的空间就非常大了,有利于华北方面军、山东方面军充分依托核心区进行作战。虽然两支偏师损失很大,但有利于山东华北稳定局面,而山东华北局面稳定,则东北入手,然后百万雄狮入关自可席卷天下。

而粟裕拒绝的代价就是以消灭徐州重兵集团为任务立了军令状的,也就是说,粟裕的任务反而更艰巨了,本来给他的任务只是偏师下江南,但粟裕极富责任感,算下来认为江南乃蒋的核心区,又不利机动,万一被蒋的青年军之类的保安军等警备部队困住,就未必能将徐州的主力吸走,那反而成了自己削弱山东实力,很可能导致山东局面的恶化,而粟大将之所以能说服毛公就在于确实存在徐州主力不动则山东局面恶化后,蒋急调第5军加入东北战局的可能。

以毛公的战略眼光,这就是将稳胜之局变成了五五开,当然是得听取或采取应对。但是呢,刘邓以损失一半为代价能吸住小诸葛23个旅,那你粟裕是不是认为任务太艰巨了,在找借口挑三拣四呢?!所以毛公自然不可能让你偷奸躲滑,那就必须把徐州重兵集团全交给你解决!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当然粟大将军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user avatar   wu-sheng-kuang-xiao-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略目的是不同的。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候: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挺进江南的时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47年前,哪个野战军形势最好,晋冀鲁豫野战军!

那个时候林总正从四平的阴影中走出来,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太远;彭总在西北三战三捷,勉强够用;陈赓横扫晋南,但体量太小;粟裕就不说了,7月分兵……

47年5月4日,毛泽东在陕北,致刘邓、陈谢、陈粟并彭习电:“(刘邓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行动;凡有共同作战之处陈粟军受刘邓指挥。”

5月8日,毛泽东致电刘邓,指出:刘邓军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

5月9日,毛泽东再次致电刘邓,发出“全党全军首先要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的号令。

于是,刘邓6月30日渡黄河,打响鲁西南作战。

但是为啥一定千里跃进大别山?

因为陕北中央撑不住了。

在围攻羊山集的时候,7月23日,毛泽东:“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7月27日,又来一封:“望你们立即集结全军休整补充半个月,执行中央梗(7月23日)电任务”

7月28日,此时的刘邓刚刚打完羊山集,整个鲁西南作战,歼灭敌4个整编师师部,9个半旅,共5.6万人。刘邓一方面表示拥护中央军委提出的方针,另一方面又如实汇报了部队所面临的困难,希望能够在内线继续歼灭敌人,待时机更加成熟后再挺进大别山。

但第二天,毛泽东向刘邓、陈粟并陈谢及彭发出了一封密报,强调了还是要出大别山:“在山东敌不西逃及刘邓所告各种情况下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后,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并告知了原因:“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已面告陈赓),如陈、谢及刘、邓不能在两个月以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致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7月30日,电报:“边区受胡军蹂躏,人民损失甚大,粮食缺乏,人口减至90万。”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你还和我谈价钱?


所以说这个问题下的有几个回答,说实话一言难尽。

拿公司打比和个人性格说事,只能说明几件事:他们既不懂共产党,也不懂人民军队,当然更不懂历史。


刘邓接到电报,马上在30日回复:“决心于休整半月后出动,以适应全局之需。

什么叫一往无前虎山行 拨开云雾见光明?这就是啊!

所以问题就是很简单啊,47年正是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招架不住,山东自身难保/仅保自身,还有谁能打破僵局?

主力啊!

建议同学们如果真不懂,看看《大转折》《大决战》等用心拍的历史剧也可以的。

-----------------

大转折的台词——

邓小平:从1946年7月开始,到1947年6、7月,打了一年,就很有把握地确定反攻。那个时候,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这好比是扁担的两头,我们晋冀鲁豫在中间,虽然不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地区,但是是一个挑扁担的地区。伯承同志讲的是“扁担战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两头的敌人吸引到中间来,而我们的战略反攻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

邓小平:过黄河,实际上就是开始反攻。但是,反攻深入到什么程度?不是说消灭敌人9个半旅是挑了重担,主要的是撇开一切困难,坚决地挺进一千里,挑的就是这个重担。

毛泽东:哎!看来呀,当初的决心是下对了,就是要拿主力部队去拖。什么叫主力部队呀?主力部队就是能吃苦。他们总算拖出来了,争取到了最好的前途。

-----------------

有些人还在纠结,刘邓在大别山没有站住脚,12万人进去成了7万人,重武器丢光,啃不下黄维……我说同学们,那都不是事,重要是反攻了,盘活了,战略目的达到了!


再来说粟裕跃进江南,47年早些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事。47年7月,刘邓动作时,毛泽东只有隐约的想法,叶陶两个纵队过江,但想粟裕也千里跃进的想法一直没断。

到了10月中旬,毛泽东:“战局可能发展得很快,6 个月内(10月至3 月),你们各纵在河淮之间作战……6 个月后(约明年4 月),你们须准备以一个或两纵队出皖浙赣(不是闽浙赣)边区。那时拟由刘邓方面派一个或两个纵队出湘鄂赣边区。当你们派部出迫浙赣时,拟由许谭所部四个中抽出一个加强你们两兵团兵力,但此是预计,须待那时考虑方能确定。”

11月,陈粟回电:“南下后,脱离后方,无休息整顿,连续作战,艰苦疲劳,情绪受影响。打了几个胜仗后逐渐好转。但部队水土不服严重存在,从而影响指战员决心与信心。有的部队风闻要南渡江南,思想波动。”

嗯,这时候前车之鉴-刘邓日子不好过,估计上面就没有再提了。

48年子养电后,1月7日,陈毅到陕北开会,1月27日毛泽东才指定要粟裕带三个纵队过江,那是啥时候了?全面转入反攻了好不好!

在冬季攻势后,东北基本搞定,国民党军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据点;

西北也转入战略进攻。2月24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发起宜川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9军军部、整编第27、第90师,共5个旅2.9万余人;

陈赓在豫西,打完李铁军,又和陈唐一起,准备打洛阳;

粟裕打完沙土集,挺进豫皖苏,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就是挺进大别山的刘邓,这个冬天不好过。

-----------------

还是《大转折》的台词——

毛泽东:如果没有刘邓大别山站住脚,没有你陈毅呀在豫皖苏、陈赓在豫西站住脚,没有你彭老总制服胡宗南,没有林罗东北的冬季攻势,我怎么敢开这个会呀!怎么敢写《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呢?我怎么敢讲这个转折点哪?啊,因为中原部队站住了脚,天王老子也赶不走他们了。

毛泽东:我们就要重新算一笔帐了,不是5年、10年,而是3年,甚至两年之内呀,消灭蒋介石。

周恩来:所以呀,去年的进攻是决定性的,我们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在蒋介石的头上了。

------------------

但是为啥要过江?

1月27日毛泽东: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意思就是还是老办法,调动敌人,拖垮敌人。

1月31日,粟裕回电基本愿意过江,但还是要主席再考虑一下“子养”电。

于是,中央和粟裕就在电报里热烈讨论过江了。

但4月18日,粟裕“斗胆直陈”……,

同日,刘邓助攻:照现在的情况看来,我们耽心的是过江很少把握。……如果过江与自身准备尚不充分,则以迟出几个月为好(先派多支小部队去)。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敌目前在淮河以北机动作战者为9个师,而我方野战部队为20万人,如果粟兵团加入中原作战则为28万人,实力可大大超过敌人。如能寻机歼敌两三个师,即可完全掌握主动。

4月29日,粟裕在城南庄说服了毛泽东,暂缓过江,注意,暂缓过江

为什么暂缓过江?

5月5号,毛泽东给刘邓的电报,就说了:目前粟裕兵团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反正是消灭敌人,江北干就完事了嘛!

又有些同学说,要是过江如何如何,不过江的话如何如何。

我说同学们,那也不是事,重要是进攻了,江北歼灭了,决战了,60万对80万打赢了,战略目的又达到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重大决策颇有民主之风,围锦打援的毛林之争,子养电的斗胆直陈,都在很大程度上用扎实的后勤实际,约束了毛主席的天马行空,也在很大程度上反衬了毛主席的惊天创举。

民主真的不必形式主义,拿一部流程,靠一本手册,当然非常好,但决策过程中实实在在的平等自由,谦虚宽宏,才是最本质的民主。不然,死僵的宪法守护的只可能是恶毒的制衡与混乱的纷争。


user avatar   chu-zhuang-wang-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军相争,最关键的是大局观

老毛被困陕北,最危险时只和追兵相隔几百米,为什么老毛还要誓言不过黄河,一定要在陕北和胡军周旋到底?

无他,他要拖住胡军三十万大军不去东北!

所以,陈赓曾打电报公开向老毛抱怨:我们在拼死拼活,有人却大半年都在睡觉,说谁?林彪。

这是国共争霸的TG最大的希望,所以老毛不给他任务,而让他休整睡觉,还要从其他根据地抽调精兵强将去东北。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这就是大局观。

所以,必要时,苏北是可以牺牲的,中原是可以牺牲的,山东是可以牺牲的,陕北也是可以牺牲的。

这就是老毛的构想:得东北者最终得天下。

所以老毛自己都把自己当棋子了,刘邓,粟裕又怎能不可以牺牲呢?

当然牺牲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要死死拖住国军不去东北,所以进攻蒋之心脏地带,威胁南京是极好的。

——以上说的是牺牲的必要性。

那么不牺牲,或者不做出更大的牺牲,就能拖住敌人,完成这个战略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这谁都想,但谁能有把握做到呢?粟郎就一定有把握吗?也不一定,还是要做两手准备的。

我们不能根据事后的成功就说当时的决策如何英明,也不能根据事后的失败就说当时出的是昏招,要知道粟裕的巨大成功是出于所有人预料之外的,这个所有人也包括粟裕自己,而且粟裕的成功也是因为刘邓跃进大别山牵制了白崇禧军团的因素。

所以说老毛品字形跃进固然是招险棋,粟郎立足于中原打大仗也是险棋。豫东战役就差点被人家包了饺子。

所以粟裕能大胜,是老毛没想到,是意外之得,不可以规划得来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白崇禧

因为“共产党拉队伍的速度太可怕了。”--楚云飞

就是说不怕共军打仗牛,他再凶悍,只要根据地越打越小,越打越穷,总有山穷水尽的一天。但一旦让共产党扎下了根,遍地开花,暴兵速度是无敌的。比如东北,国军人太少,占不完地盘,前期打得再漂亮也没用。比如华中华东晋冀鲁豫,关内解放军打得那叫一个热闹,八个月消灭70万,但都在叫苦,根据地被占了,被占了就打不回来了(因为缺乏攻坚能力,加上国军有交通线优势),能补给的兵员和后勤资源越来越少,连彭德怀都拉稀,华野打了一年的胜仗,地盘越打越小,国军越打越多,最后一个七月分兵,损失了5万人优势就全丢了。刘邓1947年在晋冀鲁豫,阎老西龟缩着一时半会打不下来,平津就更别想了,黄河一封路,连去中原帮场子的机会都没了,几十万大军屯在冀鲁豫吃喝拉撒,地盘就这么大,国军还时不时来捣乱,自己不能壮大,等陈粟完了,他们就更扛不住了。所以,刘邓的出路,只有跃进。跃进到中原,中原就不再是国军的兵员地和资源,反过来自己慢慢站住了脚,加上老根据地的支持,队伍就能恢复,就能壮大,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粟裕不一样,不夸张的说,当时的粟兵团是中原的最强主力,从指挥上说,刘还很能打,但部队还在恢复,大量主力地方化,暂时没有打大仗硬仗的能力,陈毅指挥本就不太行,1,4,6纵再一走,中原主力只剩下3,8,10纵,基本上也就废了(参考46年陈毅指挥的泗县战役和淮阴保卫战,用的就是3纵主力8师,协助指挥的是当时的山野参谋长,现在的10纵司令宋时轮),许谭丢了胶东,趁着国军主力调走刚开始反击,老蒋只要再把黄百韬调回来,山东就又得烂一阵子。而粟兵团失去其他部队的配合,以及根据地的支持,再强的部队也只能越打越少,最后在江南武装游行。

总的来说,中央的计划,是让南线扯开敌人的重兵集团,避免硬碰硬,跟敌人纠缠上一到两年,东北林部可以安全壮大,然后往南一路平A就行了,毕竟东北根据地的实力是摆在那儿的。这是一个保险的计划。但粟裕认为,南线国军的机动作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我军主力纵队的装备,战斗力,已不亚于敌人最强的几个军,可以在硬撼敌人重兵集团的同时,利用我军的情报,根据地和机动能力的优势,吃掉一部分,就能在短期内扭转局面。


user avatar   qing-yun-bu-zai-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突然想起,粟裕拒绝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中央几次南下部署的结果,都不是很成功。先说地盘:李先念的中原解放区,一开战变被老蒋以绝对优势兵力瓦解,粟裕的苏北根据地也没保住。再说部队,一个皖南事变把当年当年新四军总部报销;四五年粟裕带部队打回江南,在天目山附近打成僵局,最后不得不回来;四四年王震的359旅,跟着日本人屁股后一路南下,最后被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逼得进了深山,最后还是退了回来。

总之,大跃进意味着无法得到后方根据的物质、人力的有效支援。部队一直在敌人优势兵力包围下兜圈子,无法安下心开展根据地建设。那么大部队成了无源之水,慢慢消耗殆尽。粟裕是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一问题。而刘邓,根据相关资料,则更多的从政治角度看这一问题。

__________新旧分割线

相同,目的都是南北两线解放区在第一年的战争中,收到极大破坏,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特别是南线的根据地的形势还将进一步恶化,地方负担到了几近衰竭的境地,所以跳出包围圈,成了必然选择。

刘邓选大别山是有陈谢和华野(具体是陈唐兵团)策应的,一直到淮海战役前期,三股部队时分时合,但总归还在一个战略区域内,还打了不少配合性战役。

中央让粟裕带兵下江南完全事情另一个性质。当时刘邓还在大别山苦熬,各根据地也接应不上,而粟裕的部队在豫北休整,条件相对好点,中央没办法才想这一招。和大别山不同,大别山可以有三种结局,而下江南只有一种结局。因为当年红军长征,方志敏带着部队(偏师)在浙西被消灭,当年经历这情况的粟裕有切身体会。所以他才说没根据收容伤员,部队会越打越少的话。而且他带着一、四、八纵的还是实打实的主力纵队。

当时汇报完,老毛很不高兴,但也是实情,干革命可以有牺牲,但不能这么送人去死地。好在朱德给粟裕说,你不能光否定我们的决定,你也得有自己的计划。粟裕说,如果我能留在中原,我就能干掉第五军。如果你们还坚持,我就准备渡江。于是中央同意暂时不下江南。

后来,刘邓熬过冬天,也打通了晋冀豫和山东老根据地的补给线,接着粟裕搞了个豫东战役,干掉一个半兵团,彻底打活了中原战区。老毛终于彻底松口气,说起最难过的关翻过去了。


user avatar   shan-dong-de-xiao-er-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只说说粟裕拒绝的历史史实吧,仅供大家参考。建议大家可以看粟裕口述、其他人整理、在粟裕逝世后出版的回忆性书籍《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著.粟裕战争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粟裕在十六章豫东之战专门以《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标题论述了相关史实。

在回忆性著作中,粟裕回忆了这样的历史细节:

1948年1月27日,中央军委给我发来电示,主要内容是:为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第1、第4和第6纵队(这3个纵队随即组成第1兵团),由我率领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

电报最后让我“熟筹见复。”

我看了这个指示,立即意识到,中央军委采取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以配合正面战场,主要是配合中原战场我军作战,发展战略进攻。这一战略行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不仅对中原战场和华东战场,而且对解放战争的全局都会有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这一新的战略任务,经中央军委批准,我们带领3个纵队北渡黄河,于3月16日全部到达濮阳地区休整,一方面抓紧整训部队,一方面集中精力,进一步分析当时敌我双方的情况,认真研究如何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主要是权衡分兵渡江作战有利,还是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有利。经过1个多月的反复思考,我对这个问题逐步形成了一些看法。

我觉得,从全局来看,为了改变中原战局,进而协同全国其他战场彻底打败蒋介石,中原和华东我军势必还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从当时情况看,要打大歼灭战,3个纵队渡江南进是做不到的。而在中原黄淮地区,我军打大歼灭战的条件却正在成熟。
我3个纵队渡江南进,到敌人战略后方进行宽大机动作战,这无疑会给敌人以相当的震惊、威胁和牵制。但是,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我军远离解放区,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作战,兵员的补充,粮弹和其他物资的供应,伤病员的安置和治疗,都将遇到很大的困难,估计减员不会少于1/2。我3个纵队渡江南进后,可以调动江北部分敌军回防江南,但估计调动不了敌人在中原战场上的4个主力军(师),达不到预期的行动目的,难以实现预定的战略意图。
再从战略角度来看兵力的运用问题。要在广阔的中原战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我必须组成强大的野战兵团,在一个战役中,既要有足够数量的兵力担负突击任务,各个歼灭敌人,又要有相当数量的兵力担负阻援和牵制敌人的任务。当时,在中原战场上,中原野战军有4个主力纵队,华东野战军有6个主力纵队,共10个主力纵队,再加上两广纵队及地方武装,是有力量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如果我3个纵队渡江南进,而又调不走敌人在中原的4个主力军(师),则势将分散我军兵力,增加我军在中原战场打大歼灭战的困难。这样,就难以在短期内改变敌我兵力对比,打掉敌人的优势,也难以进一步改善中原战局;而我进入江南的部队,由于作战环境的关系,也发挥不了他们善打野战的长处。再则,我3个纵队在渡江后转战过程中,预计会有约5万人的减员,如果留在中原地区作战,以同样代价可以歼敌3至5个整编师。两者对比,我3个纵队还是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粟裕的注意力开始主要集中在权 衡是分兵渡江作战有利,还是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有利方面。
反复苦思了一个多月,粟裕逐步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在回忆性文章里面都说的很清楚了。

1948年4月18日,粟裕把自己的看法报告了中央和毛泽东。 他建议 :

1.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 仗 ;

2.向准河以南和长江以北派出几个以旅或团为单位的 游击部队,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3.向长江以南敌深远后方派出多路游击队,每路五六百 人,消灭敌人地方武装摧毁其基层反动政权,破坏敌人兵源 粮源和其它战争资源,宣传发动群众。

建议上报时,陈毅已从西柏坡来到濮阳,对部队进行南进 教育。中央和毛泽东在接到粟裕的电报后,立即来电要陈粟去 中央当面汇报。陈粟随即启程,行程八百余公里,一路上粟裕 与司机轮流驾驶吉普车,于5月5日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

最后,中央采取了粟裕的意见。

在文末的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粟裕经常说的一句话:“回忆录中记述的一切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是参与革命斗争的听有人们,特别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至于这本回忆录的能够成文,则是我与同志们的合作。”大家应该根据史实畅所欲言,而不是违背历史史实戏说历史。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liu-da-ma-zi-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车田之意不在技!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一个小窍门: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




     

相关话题

  如果当时吴化文坚决坚守济南,济南战役是否会成功? 
  如果你穿越到了明朝江南地区,成为一个打工人,你会怎么让自己活成人上人?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人? 
  有什么史料可以证明贝加尔湖确曾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又有哪些史料证明贝加尔湖不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是如何对待解放军俘虏的? 
  如果司马懿遇到吕布,是不是应该以『故主』事之? 
  奴隶社会国家的奴隶会上战场打战吗? 
  如果以中国当时的军队代替伊拉克军队打海湾战争,会是什么局面? 
  历史上有哪些为人称道的计策或谋划? 
  「没有元朝,只有蒙古入侵之后占领中国一百年」这样的说法中肯么? 

前一个讨论
既然经济,金融专家做的预测,从概率学上讲并不比普通人做的预测准确,为什么还要听专家的分析?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已经政审了,父母依旧不让告诉别人自己考上了公务员?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