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苏菲主义哲学? 第1页

  

user avatar   nan-jue-t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苏菲文学稍有研究,这里用叙利亚大诗人阿多尼斯的诗作在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

叙利亚人阿多尼斯是当今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之一,是阿拉伯现代自由诗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理论家,其早年创办的《诗歌》杂志成为阿拉伯现代诗发表的园地。他的诗作混合了先锋和传统的诸种因素,其中伊斯兰苏非主义色彩十分鲜明;他善用象征的技巧,体现了他与文学传统的联系,构成了他独特的神秘和超现实的诗歌风格。

1992年2月,法兰西学院诗人院士博纳富瓦在该院主持关于马拉美的系列讲座,期间邀请阿多尼斯作了题为:“《古兰经》:一种非诗歌、非散文的写作”。作为阿拉伯文化研究者、阿拉伯当代学者的代表,阿多尼斯对于《古兰经》文本的理解与苏非主义的经验相互作用,最终发展为其对阿拉伯诗歌现代性的理解,各种缘由值得深入探讨。

一、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认识

阿多尼斯在对《古兰经》进行文本层面解读之前曾经作了几点说明:首先,他的谈论排除了认识和实践层面的一切宗教因素,将其看作一个语言文本进行读解;其次,他避免谈及经典的启示与被传达、记录后的差异,不讨论启示降世的问题;另外,他不涉及有关《古兰经》章节或文本排列的历史争论,不涉及各章的结构和组织,也不讨论天降和写作的区别;他认可的是历经23年降世、早期靠信众记忆保存、后被记录而整理而成的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他同时澄清了“《古兰经》写作”这个表述:因为《古兰经》是天启降世,口耳相传,而写作则是由受委派的人员从事认为活动。阿多尼斯所谓的“写作”,是指先知从真主处听得启示,作为转述者而记录下的文本。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的探讨,更多的是关于其文本以及其中的美学价值。因为《古兰经》回答了关于人类存在、道德和命运的诸多问题,所以他首先将这本经典视作语言文本。这里的“语言”并不仅仅是结构和词汇,而是对人、生命和宇宙的特定见解。

对于《古兰经》语言的特点,从古到今,众多《古兰经》研究者给出的描述都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等等。这种超越了散文和诗歌范畴的写作被认为是“无法描述的写作”,是颠覆了阿拉伯古代既有写作体裁(诗歌、骈文、演说和书信)的韵文。所以,很多人对《古兰经》的惊叹最初是来自语言层面的:“《古兰经》的文体是庄严而堂皇的,它能迷惑听众,连穆罕默德的敌人,也有承认其魔力的。”

在阿多尼斯看来,“信经典”是早期很多穆斯林皈依的重要原因,因其给他们带来了语言和知识上的惊奇。他们出于震慑而信服于这一文本,为这一前所未有的语言而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继而将《古兰经》视为存在的依托,完全地皈信了伊斯兰教。所以“语言不是连接《古兰经》和世界的工具,而是《古兰经》的本质。”[而经典自己本身也代表了绝对的意义、存在和语言。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解读是从结构开始的。结构上各章各节的不连贯并不影响其阅读的韵律美,而开放的章节在他眼中是“浮游在‘书’这片天空中的一颗星辰”。这种结构使得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介入文本都可以进行阅读,不存在连贯的问题。《古兰经》如同一个熔炉,杂糅不同的文体,贯穿现世和后世。他引用皮埃尔·克拉篷·卡普罗纳(PierreCrapondeCaprona)的著作《古兰经:玄妙话语之源》中的观点,认为“麦加章”尤其具有音乐美,部分章节呈现出四重奏的形式,还有一些是抑扬格。其中的多数韵律很像对话或者戏剧。一些章节相邻的句子并无关联,但音韵感强;一些故事再述了《旧约》,而行文类似于迦南古老的“颂歌”。从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阿拉伯人对音律已经十分了解,对诗歌格律和音韵的把握已经系统化。但《古兰经》的韵律却是多变的,其音乐的深层结构不仅体现为单词中字母之间的协调性,而且体现在词语之间和篇章之间。阿多尼斯说《古兰经》的文本时“乐曲”,原因也在此。最后,他分析了阿拉伯评论家中见解最深刻的朱尔加尼的观点,称《古兰经》为“韵文”,认为它是一种组织词语的特别方式,是特殊的排列组合与遣词造句,而其特征首先在于意义范畴,即其中的见解与经验。但就《古兰经》的文本或者章节而言,并无合适的文学术语可以为之命名,唯有其自称的 “书”,可以涵盖其来自内部的规矩和标准。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解读并未到此结束。在为这一经典寻找文学定位的过程中,他逐渐开始以苏非主义经验解读《古兰经》,进而开始对经典的多维理解。

二、苏非主义与《古兰经》多维解读

阿多尼斯经过对苏非主义的研究,发现苏非主义认为《古兰经》文本是真主与人之间、绝对与相对之间的联系纽带。神的语言是存在,“书”也是存在,最终体现在“存在”的神谕中。从这一角度看,在苏非主义看来,人类的语言是神谕的显现,或者说是神谕的外化。而理解这一点就指明了写作的重要性,这关乎写作的本质。

写作乃是显现和创造之奥秘,……;写作者,就其初始的真实意义而言,就是真主,因为真主赋予存在、创造万物、描绘形象。真主拥有太初的只是,能够洞察一切或然的事物。

所以,《古兰经》的语言的表象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但内在意义则根据读者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其间的鸿沟由真主来弥合。而人作为个体并没有自己在思考,而是“被思考”。《古兰经》的存在是恒定的,但对其的解读才是神谕启示的所在。由此,他得出结论,写作正因因其“向死而生”的特性才成为生命的写作,在这一层面,《古兰经》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关照万物的整体。结合阿多尼斯诗作中大量出现的“光”的意象,我们发现在他看来,

写作者,便是那个想象中通过语言而存在、并存在于语言中的人神结合体?他就是那一束融汇了发光者、接受者、被发射者于一体的光芒。

在解释苏非主义时,阿多尼斯曾说:

“苏非”一词最初就与“隐秘的”、“玄冥的”事物相关。……借助这一(诗歌的)语言,苏非经验在世界之内再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一世界里,苏非创造的万物得以形成,它们诞生着、成长着、来的来、去的去,有的熄灭,有的燃起。

苏非主义是一种探寻“绝对”的经验,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揭示《古兰经》中的深刻奥秘。与伊斯兰正统教派的观念不同,苏非主义关乎人的心灵,认为真主在万物中永无止境的显现,强调人对宗教的内心体验,希望通过功修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我们可以看出,苏非主义者赋予“神”以人性,同时又追求人的内心升华,旨在抵达神的境界,最终消弭人、神的分化。在阿多尼斯看来,苏非主义蕴含着伊斯兰教正统教派缺乏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我而言,苏非主义的重要性……①在于文本的风格及表述方式,在于它开辟的知识领域,以及这一知识领域诞生的根基,……这种根基旨在研究与探索。……②在于它开拓的新天地及其语言表述方式。……对于阿拉伯文化而言,苏非主义……③重新解读宗教传统,赋予这一传统新的意义、新的内涵,并使重新解读文学、思想与政治传统也成为可能。④苏非主义还使人们以新的眼光审视语言——不仅是宗教语言,而且是作为发现和表达工具的语言本身。⑤苏非主义超越了“规则”的传统,建立了“奥秘”的传统。

依据苏非主义的经验,阿多尼斯就《古兰经》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首先他认为这部经典的文本超越了个人,经历了真主启示——天使传达——先知转述——信众记录几个过程,是神与人的联袂之作;它是最终的预言和最后的写作,以文学性而言,它通过废止了其他写作门类而提出了真正的问题:何为写作。而在此之中,宗教和语言实现了文本上的共生,这一文本由外在的清晰意义和内在的朦胧暗示组成,因而是开放的。

当《古兰经》的文本消除了文学门类之间的分野,就为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在形式上杂糅既定门类,在方法上打破传统认知。就《古兰经》的终极意义而言,阿多尼斯认为其深义是悲剧性,因为文本的解读最终通向不可知的玄冥和寂灭,所有阅读启示、钻研神谕的人无一不是现世的漂泊者。但这种悲剧具有普世的意味,特别体现于其中以阿拉伯语转述《旧约》文本时跨种族的一视同仁。由此看来,一切写作都是语境不同的再书写。[15]虽具有普世价值,但总体而言,《古兰经》仍然是用以理解伊斯兰世界的窗口,“他者”只有了解这部经典,才能不将穆斯林视作异类。

三、《古兰经》与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

在阿多尼斯看来,阿拉伯诗人、作家仍然背负着许多陈腐的写作方式,在批评家看来,他们是背负着厚重的传统。但这“传统”真的如此不堪么?阿拉伯世界在十四个世纪前就已经出现了《古兰经》,这是世界的根本和精华,是话语的终极,其中闪烁的创新精神才是当代阿拉伯作家应该吸取的传统精髓。

阿多尼斯所推崇的苏非主义在表达其最精确的思想时热衷选择诗歌,因为诗歌写作是表达修行奥秘的首要方式,“将诗歌语言视为认知的首要途径”。苏非派在谈论真主、存在和人的时候,通常借助于象征、隐喻和韵律等等艺术形式。阿多尼斯希望将苏非主义的精髓引入阿拉伯现代诗歌的创作中。

“阿拉伯现代诗”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来说,接近诗的本体,更具有“诗”的纯粹性的诗歌被称为“现代诗”。

现代诗不囿于任何既定形式和刻板的艺术法则,从思想、情感到语言和音韵,总是不断打破旧有的程式,乃至语言的体系。现代诗的作品没有国界,它们摆脱了个人化和本土化的描述,上升为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关注。阿多尼斯一直在致力于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在他看来,对于阿拉伯文学而言,诗歌的现代化尤为重要,因为诗歌是阿拉伯文学的传统支柱,记录了阿拉伯人的古代历史,负载着阿拉伯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水平。

阿多尼斯首先将现代性归于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其创作的初衷是表达人探询存在之本质的需要,这种现代性首先是诗人对自我和周遭世界的认知,是对事实和真理的探询。

阿多尼斯认为现代诗歌必须在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屈从传统,而是在与传统对话的基础上达到互补与超越。在阿多尼斯心目中,阿拉伯古代诗人乌姆鲁勒·盖斯、艾布·努瓦斯、艾布·泰马姆、穆泰奈比等创作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宣扬、对自我的追求、对世界的思考、因而具备现代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旅美派”为代表的阿拉伯现代诗人,将生命还原于诗歌,可以看作阿拉伯诗歌的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性历程同样以质疑和拒绝的勇气,实现对传统文化、政治和伦理的反叛,这是从意识到行动的革命。

阿多尼斯希望人们摒弃对苏非的宗派主义解读。他在《纪念贾拉鲁丁·鲁米——宗教,首先是自由》一文中提到,以鲁米为代表的思想和实践层面最高形式的苏非,其意义在于发现了世界的多元性;不把宗教当作机构,而视其为个人独特而自由的体验。其真正意义在于区别了“神”、“宗教”和“神圣”等概念。

而他认为,这种将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的观点会在伊斯兰教内部引发一场论战,当今的阿拉伯世界处于政治、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动荡时期,也需要这场革命。而苏非主义之于阿拉伯现代世界的重要性,正是将“自由”作为人的本质需求提出,通过探讨自我和他者、人与真主的关系问题,让穆斯林敞开心扉、解放思想,将宗教的神圣性置于宗教自由的基础上。

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由与人性,也正是苏非主义的特质。在他看来,苏非的语言就是诗歌的语言。他将自己的诗歌美学称为“剥离了神灵的神秘主义”,他坦言自己与苏非神秘主义者是同道:“从他们那里,我懂得个性意味着双重超越:一方面超越社会的藩篱,一方面超越个人的孤芳自赏……个性告诉你:你不属于某一个时刻,一切时刻都属于你。这正是变革的深层意义。”

阿多尼斯曾在诗歌中自称“光”的君王,其终极的意义应当是以苏非主义的诗歌理念去改变阿拉伯现代诗歌,进而改变社会。他曾提到:诉诸政治手段求变,其效应虽然迅猛却难以持久;而诉诸文艺改变世界,其方式虽然柔和,但潜移默化中影响更为深远。阿多尼斯的诗歌创作,旨在表达对人生、社会的全新认识,激发读者自由、革新与进步的潜能,为读者照亮新的天际。这是诗歌的意义,也是“光”的终极意义。

阿多尼斯的诗集《黑域》中有这首短诗:

一只脚踏在开启混沌的方向,/一只脚踏进肇始精确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构成我的路,/两只脚赋予我脚步的孤独:/卓然独行,令任何章法难以企及。

一只脚是阿拉伯帝国盛世的精华,另一只脚是苏非主义不灭的人性之光。这就是阿多尼斯对诗歌现代性的理解:以始自阿拉伯古代的变革之心为拄杖,以苏非主义追求人性的光芒为内容。回溯到本文的主题,我们会发现,这种变革、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内涵的主题,在《古兰经》中都能觅得踪影。而这种精神,才是阿多尼斯理解的阿拉伯诗歌现代性的本质所在。

参考资料

1. [叙利亚]阿多尼斯:《在意义天际的写作——阿多尼斯文选》,薛庆国、尤梅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9月。

2. 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

3. 张洪仪:《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追求》,《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4. 余玉萍,《阿多尼斯诗歌的现代性命题——以<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为例》,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四期。

5. 薛庆国:《阿多尼斯:演绎全新的阿拉伯文化史》,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8日,第006版。

6. 《诗歌的意义在于撄犯———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阿多尼斯受奖词》,《中华读书报》2009年11月18日。

7. [叙利亚]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薛庆国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

8. Roger Allen, An Introduction to Arabic Liter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user avatar   scott-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说到专业上了,我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早期伊斯兰神秘主义(狭义上为苏菲主义)。我这里就先讲讲苏菲主义的起源。

目前来说苏菲(Sufi,Tasawwuf)这个词之前的一个答主也提到过,词源有很多解释,这些解释一般出自中世纪穆斯林作者,比如:纯洁/纯净。它的其他词源说法包括“行列”,意指那些十分虔诚,经常在主麻(周日聚礼)中站在前面行列的人,这种人往往经常呆在清真寺赞圣或加拜(在要求拜功之外附加的礼拜),所以往往聚礼时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赶来,从而可以在礼拜时站在比较前面的地方。其他解释还包括suffah,意指麦地那先知清真寺的外延遮蔽处生活的虔诚穆斯林。这些人往往无家可归,穷困潦倒,顶无片瓦,所以聚集到先知寺一起赞圣生活。

目前来说学界接受的比较广泛的是“羊毛”这个解释,这主要是描述一种以羊毛为原料的衣着,一般来说是披风。实际上羊毛披风广泛地被中东地区的基督徒圣人和游行僧使用,极有可能的是这种表现“贫穷俭朴”的衣着方式通过皈依伊斯兰教的前基督徒代入穆斯林禁欲主义团体(zahid),在不断的变化中,其中的一些禁欲主义团体,尤其是在basra和巴格达的团体里神秘主义元素逐渐形成、这些带有神秘主义的禁欲团体被后来的人们称为“Sufi”苏菲。

目前资料可以可靠确认的最早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苏菲圣人是al-junayd(巴格达)和al-muhasibi(basra),也有人说埃及的dhu al-nun也建立了神秘主义的practice(应该怎么翻译?实践?)。早期伊斯兰研究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在普林斯顿的已故crone教授于七十年代末出了那本惊世奇书“Hagarism”后(这本书大概认为伊斯兰教压根是犹太教晚期古典的一个分支,古兰经在9世纪-10世纪才形成,穆圣这个人可能根本不存在,现已被古兰经书页考古测定打脸,作者公开宣布放弃原书观点),在于绝大部分记载这些穆斯林先贤的传记和故事都在他们所认为的去世时间之后几百年才写成,这基本上意味着书里面的记载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作者年代的流行观点和看法,传说,而不是先贤们历史上的真实状态。这就导致苏菲主义的起源只通过看中世纪史书和苏菲圣传来得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将苏菲主义追溯到阿里,穆圣的女婿兼堂弟,这显然是一种后世的“宣传”)。

当前的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和其各种细节还在不断讨论中,但主流西方学界基本认同的是苏菲主义运动/思潮大概脱胎于它之前早已存在的伊斯兰禁欲主义运动(zuhd),出现的时间大概在8世纪末到9世纪左右。早期穆斯林禁欲者通过各种形式接近真主,其中最主要包括高强度反复地赞圣(dhikr),圣战(jihad),保持贫穷(faqir)避免奢侈(这意味着穿着俭朴和少食),高强度反复地哭泣流泪(baka)以表示自己对真主和末日的恐惧(khuf),他们的许多实践从同时代或更早的基督徒僧侣团体获得灵感(比如哭泣,一种很典型的基督徒式实践,还有着羊毛衣物等),同时也否定很多基督徒仪式来确立伊斯兰禁欲主义的独特性(比如否定基督教僧侣普遍执行的独身主义celibacy,强调生育的重要,禁止自我阉割,强调圣战的重要性等,显然这些特点受到了后古典时期东地中海地区第二次性别革命的影响)。

这些禁欲穆斯林因为其实践而广受尊重,获得追随者。他们的道德模范逐渐转化为社区权威,追随者也逐渐形成了团体,他们或作为圣战士活动于边疆地区或作为禁欲者活动于各大城市和乡村。在一些超大的城市(比如巴格达),发达的经济吸引众多落脚的移民,这些移民中的一部分缺乏归属感,并承受紧急经济和政治压力。他们选择了加入这些逐渐壮大的禁欲团体。从姓名来看他们很大部分从事小商业,很多人是“贩子”,比如织物贩子,马食贩子,珠宝贩子等等。同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生为穆斯林,或父母辈刚皈依伊斯兰教,很多人是波斯人而非阿拉伯人。

至于这些禁欲团体中的一部分是具体如何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神秘主义色元素的“经典”苏菲团体的,我个人还在阅读和研究当中,学者们之间也在讨论。希望在未来的研究能够至少在某一方面给出比较完善的解释。




  

相关话题

  为什么康德的思想那么难懂? 
  为了拯救身边一人,而牺牲的数亿人正确吗? 
  你是支持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权力本质上是什么? 
  为什么康德说数学是纯粹先天综合知识? 
  举例说明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核心区别? 
  同为传统文化,为什么有些人主张恢复繁体字,却没有人主张恢复文言文? 
  怎样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思想深刻? 
  灵魂存在吗?如何证明灵魂不存在呢? 
  我把一个路人从天桥上推落,拯救了另外五个人的生命(电车难题)我违反法律吗? 

前一个讨论
索绪尔为什么是现代语言学之父?
下一个讨论
如何在印度推广“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