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些人对知乎的优质回答嗤之以鼻?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个人对知识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

一个「好」的学生可以从几乎任何事件和任何人那里学到东西,他们是主动的。有知识就可以吸收,有优点就可以模仿,有经验就可以继承,有错误就可以防范。他们往往想得很深,延伸性强,擅长分析总结。

这种人,可以称作海绵

海绵可以见缝插针地从营养源里汲取营养,但同时他们饱和的速度也会更快。他们对「知识」和「智慧」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他们最害怕的是无法刺激到他们的老师或事件。好与坏都能让他们学到些什么,但平淡和重复是最让人受不了的。所以,一个聪明的海绵,会在单种养分饱和后,快速地寻找下一个营养源。

一个「不好」的学生只能理解摆在他面前的知识,他们是被动的。例如,看到一篇议论文,他只会理解议论的内容,但不会思考作者写这篇议论文的手法。看到一篇鸡汤,他只能在被打鸡血后藐视一下这篇文章的鸡汤性质,却不会细想是哪些措词让他有了刚才五分钟的热血沸腾。这种人,可以粗略地称作橡胶。他们可以大面积接触很多营养液,但所有的营养停留在表面,无法渗透。当学习成为必要工作时,他们可以作为承载器皿兜住知识,但在作用结束之后所有的营养液倾盆而出,丝毫不剩,例如高考的政治考试。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既有海绵也有橡胶,对不同方面的知识的敏感度也有不同。

比如我是做音乐的,你如果给我看很好的工程类答案,我一定会是橡胶。如果答案和我的专业对口且我是海绵,那完全取决于答案的质量。已经学过并理解的东西,我不会花时间再看一遍。题主的朋友也是一样。

如果题主给你朋友看的是笼统的「人生智慧」型答案,也许答案里有智慧,可是过于浅显,题主海绵朋友扫一眼就明了,所以嗤之以鼻。也许答案里有智慧,可是过于深沉,题主橡胶朋友的境界捕捉不到,所以还是嗤之以鼻。

总结,对知乎答案嗤之以鼻的理由有很多种可能性,混贴吧不意味着一定是橡胶。题主没有必要用一道问题来寻求优越感,更何况你眼里的「优质」可能就是别人眼里的「幼稚」。

玩知乎的话,做好自己的海绵,该吸收的时候吸收,饱和的时候就撤。不要像个橡胶袋,白天以为刷完知乎可以装一脑子大智慧,结果睡一个晚上的觉就全漏出来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批知乎用户的优点是内心不甘于平庸,缺点是乐于平庸。优点是不甘于低俗,缺点是喜欢低俗。优点是想要证明自己,缺点是懒到只能抖机灵、抄段子、抄名人名言证明自己。

在足够开放和社交化的环境中,劣币是必然占据主流的。

所以优质回答其实很少。

轮子哥有个回答说,知乎上的很多人,连必要条件、充分条件的使用都不会,还要装出来会用的样子。

这话挺有意思的。

论文在科普的作用上,远不及科技脑洞。

后者必然不足够专业。在专业的人看来,也必然不足够优质。

问题是知乎的大量用户不是专业的人,不仅仅不专业,连专业是咋回事都不知道。

大部分是被各种抖机灵段子和鸡汤文字引流进来的。

所以期望不要很高,也要允许由于当前认知,对于“优质回答”的不同理解。

毕竟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有进步或者有乐子,都行。


user avatar   yinshou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时候,是因为优质回答确实存在问题。

一些好的回答之所以好,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普及的工作,传播了一种好的观点。但是,写作的同学自己也还在求学的过程中,所谓普及,只是对于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消化,不能面面俱到,很难高屋建瓴,而常常又局限于一种思路、一种视角或者说一种取径。再加上网络语言的润泽,或是固有的年轻气盛,原本的普及又会多一些不必要的枝蔓。

举例而言,我曾经写过一个回答:

《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哲学

。这个回答有好的地方,它把我的老师用英文讲给哲学系学生的话,转换成了中文讲给普通读者的话。我在做转换的时候试图融入一些当时的阅读与思考,这时,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没有区分康德的思想与当下(北美)学界的讨论。我把这两股思路混淆在了一起,进而会造成一揽子的问题。幸而黑色笔记本、darecity等同学对我提出了批评。

我可以说,如果以知乎平均水平为参照系,这勉强能算一个“优质回答”;但是,任何一个对有关主题有所涉猎的人,也有理由对此“嗤之以鼻”。

我本来一直想重新改写一下,却做不到。原回答是2012年写的,那时我还在哲学系,我对有关的问题还比较熟悉,如果用力来写,措词还会比较准确。现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主题对于我来说也愈发陌生。我知道其中的问题,却没有办法做得更好了——每天是那样的紧张,不可能再去重读那些文献,把过往的错误纠正过来。着实是一种遗憾。这提醒我:做一件事,就要在当下追求最好——不能设想以后还有修补的可能——年与时驰,遗忘会夺取我的许多许多知识,把擅长的技艺,变为朦胧的追忆,与无力的叹息。

现在,回到题主一开始的问题:知乎的优质回答,很多时候是会有比较多的局限的。即使有不少的闪光点,有时,也足以给读者一些误导,让同侪嗤之以鼻——这不是一件会让我感到奇怪的事情。


user avatar   hu-l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既然有人可以通过颜值轻松入职国企,那努力上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深圳有没有类似于车库咖啡的创业者聚集的地方? 
  如何看待前火箭少女成员Yamy再发声,称“原版录音已做了公证”,随后徐明朝转发其微博质疑录音合法性? 
  2021年11月,美团市值已经达到阿里一半,是不是被高估了? 
  为什么知乎不学习微博显示发帖者IP?是经济利益还是思想意识原因? 
  知乎动漫区水平是否不如百度贴吧,比如萌战吧? 
  网络上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所谓「历史真相」反而是谣言? 
  就业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向往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前景如何? 
  HTML模板放在国外服务器,API服务器放在国内,这样可以在不备案的同时提高国内用户的访问速度吗? 
  如何看待三大运营商5G套餐降价:最低只要69元?降价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ISIS 成员的的生活日常是怎样的?如何保持如此残忍?
下一个讨论
总是追求完美然后一事无成怎么办?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