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谈IJN谈得很多,对于主流海军流氓们:
大型舰艇的鱼雷,首先是一种防御兵器;其次才是搏更大型舰艇的手段。在RN无畏舰服役后,各国海军技术军官都意识到了舰炮,作为主要交战兵器,获得了海战中最大限度的作战能力提升。从奥匈-意大利两面抓瞎,大炮打不沉铁甲舰,到日-清战争小口径速射炮打得死人打不沉船,再到日-俄战争混乱的命中全看脸;自从风帆战列舰时代以来,第一次,大口径火炮取得了对舰艇防御的压倒性优势,而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这个优势会被弹种改良,火炮口径,膛压和铸造质量的上升;更先进炮控设备和测距设备精度提高,雷达的出现,而进一步放大。作为回应,波罗的海舰队在海军部指示下拆除了圣安德烈号和其它一些前无畏舰的鱼雷,因为就海军炮战距离而言,鱼雷已经爱莫能助。此举遭到了前线指挥官们的强烈反对。
技术军官认为不需要,前线舰长认为需要。因为鱼雷是舰艇防御的最后一道关口,可以避免敌人“靠的太近。”
虽然这显然是日俄战争被高速舰队疯狂抢站位的大毛心有余悸的疯话,也严重受制于当时的作战环境——炮战距离更近,航空威胁尚未出现。但是这首先可以用来反驳对鱼类射程的质疑。一方面,鱼雷的距离会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极大的被拓展;另一方面,“舰队火力投射距离差距”并不能成为鱼雷退休的理由。当代大型舰艇的导弹射程,对陆对海威力上讲,都远远超过了现代速射舰炮;但是遍览全球从伯克,type 45,1155,052D;谁敢不带大炮就出门?‘存在被雷击的可能’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大型舰艇提供一道最后的屏障,避免敌人毫无阻碍地抵近射击。相比起鱼雷那微不足道的操作成员和质量,带来的巨大收益不可估量。最大的问题反而是殉爆的可能。
1943年末,USS圣路易斯,火奴鲁鲁和HMNZS利安德,遭遇IJN以神通为首的驱护舰队(shen tong zi ji)。
圣路易斯号,5座三联装6寸炮;全炮大型轻巡的典型代表;亿万荣光··· ···
主要目的:教IJN做人(船)
利安德级利安德号,四座双联装6寸炮;Leander-class是典型的RN海军分部舰艇(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提督们的骄傲)适航性号居住性极佳,火力不及过剩但是足够充沛(腐国佬:15门6寸能吃吗?能打死胡德反击声望吗?不能你就闭... ...);上述三艘总共有3*5+3*5+2*4=38门6寸炮,全部沿中轴布置在联装炮塔里。
这是神通,呀,不对;
这才是,呀,也不对;
不开玩笑;这是神通,虽然贵为二水战旗舰,本质仍然是22年开工的欧巴桑,140炮的炮位布置完全是驱逐领舰时代的产物。
此战中,美国炮巡拥有2v1的数量优势,有数量充足的驱逐舰陪同,还有RN新西兰分部(当然,这时候已经改组为新西兰皇家海军)的万吨级大型化轻巡——装备有鱼雷和6寸炮的利安德号让大型舰艇数量比进一步上升到了3:1.
万吨级全炮(轻)巡的一切使用条件——不正面对抗敌重巡或主力舰,己方编队完整,有驱逐舰负责驱逐敌舰施放鱼雷——都得到了满足。
然而美军三艘大型轻巡全部大破,还损失了一艘驱逐舰;圣路易斯几个月内都无法继续作战,利安德被逐出战场长达一年;
而造成这些惨重损失的,仅仅是神通自己的决死突击和长距离鱼雷攻势。交战中,一开始唯一装备有鱼雷的大型舰艇,利安德号就被命中,参战时间极短;而两艘6寸炮和树林一样的布鲁克林/圣路易斯级朝着神通倾泻了45分钟的,先进火控引导下的6寸大炮,最后还是要驱逐舰用鱼雷处决,才将其击沉。
战斗中,两艘美舰主炮发射都在上千发以上,一上来就被怼了脸的利安德号也发射了超过一百六十发6寸炮,仍然无法阻止神通决死突击;
神通:不沉哦(然后沉了)。
鱼雷有无成就翻盘战。
对于神通,她有鱼雷,她有翻盘的机会;
对于USN和R(NZ)N,没有鱼雷,容易被别人翻车。
当然,这不能说明鱼雷永远能有这样的个例发挥;比如在围剿斯佩伯爵的战斗中,阿贾(jio)克斯,阿基里斯这两条利安德同型舰在得到了埃克塞特(CA,真正的条约重巡)的支援下也没能抵近德装甲舰,如果不是参战方是RN(RN1CA大破,2CL中破,埃克塞特三座主炮塔失灵以后仍然转舵施放鱼雷,两条轻巡更是一边挨打一边疯狂抢T之后拼命飙车,如果是神经正常的海军,早就撤退了。)已经没什么好打的了。所以,大前提仍然是,炮战打不赢,是别想在鱼雷上找小门道的。
作为技术军官,肯定认为大型舰艇的炮战是拿着锤子互砸的鸡蛋,大口径火炮在超长交战距离就能处决对手;但是作为舰长,没有人把生命寄托在BSM一轮人品齐射秒胡德的速度秒杀对手,鱼雷,作为一种杀伤力无比巨大的武器,是他手中希望获得的底牌。
对抗CA和BB就不说了,3v1打个小型轻巡,群殴都看脸。
什么,殉爆?IJN食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