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计算性的东西太多,证明性、逻辑性的东西太少。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计算性的东西好考,好给步骤分。中国的高中教育是为高考服务的;圆锥曲线,或者立体几何、数列一类的东西,解题过程可以明确分成几个步骤,评分过程可以程序化,方便大规模操作。而且解析几何一类的题一般也兼顾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之类的基础知识点,方便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教育不一定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的话,那么线代、微积分都可以讲——但是讲这些势必要挤压 解几解题技巧 之类的授课时间。线代如果只是草草讲一讲的话,可能也只能讲讲矩阵乘法、行列式,连对角化、特征值也没时间讲,那学生肯定也学得不明就里。微积分差不多也是这样;现在高中微积分真正考到的地方也就是拿导数算极值,定积分好像只能出出简单计算一类的水题,意思不大。
牵扯到逻辑性的东西,其实不太好练也不太好考。比如epsilon-delta语言,这根本不是什么熟能生巧的问题,你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就自然而然懂了,不理解那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错的,不存在什么步骤分。而计算性的东西,再厉害的学生也得花时间去算,也得担心自己可能算错,而水平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可以照猫画虎写点东西上去,也能拿点分。从考试出题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方便流程化阅卷、有步骤分区分性好的内容更受欢迎。而且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学数学、逻辑、哲学专业,也许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很混乱,但是算东西的能力可能真的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工作训练更重要一些。相比头脑而言,我国现在大概更需要工匠。
归根结底我国人太多,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所以目前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不想吃教育大锅饭的,自己去自学微积分线代,自己给自己开小灶。大环境很难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