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大肠杆菌,致病菌群,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对这些项目你所谓的手工食品全都无法保证。你可以自己做了自己吃,但你做十几斤自己吃,跟做几百斤拿出来卖能一样吗?显然不能一样对待。最关键的是,你手工食品保质期多久?你有食品卫生许可方面的资质吗?这种近乎三无的食品能够走红,实在是对人类两百多年来为食品生产安全所做的努力的侮辱
……………………………………
一不小心破万赞了,看来天zhi下hu人苦“手工食品”久矣
我是食品加工相关行业的,来简单的说一下吧:
我们每年的ISO9000、HACCP、有机、绿色认证管理费用加起来就要几十万。这几个均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尤其是9000和haccp老母亲般巨细无遗的管控着生产加工的每一步细节,让我们生产出的产品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一批原料入场、出库、加工、成品,在工厂化验室至少就要化验4次,出厂的时候还得再送权威机构化验一次,化验室单次化验消耗的试剂费用都在300+。黄曲霉、农残、重金属等等所有可能存在威胁的都要验证。
几百万的设备架在生产线探测拦截就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
如果投放市场后真有那个批次的存在问题,顺着产品追溯记录都能查到你叫爸爸。更别说还有农业部、街道办、省厅隔三差五的来个小检查,提着耳朵叮嘱食品安全。
请问这些有那家手作店是可以做到的,他们除文案写的好听外一点实际的都拿不出来,现在的各种黑作坊就是三无手作的延伸版,高赞那条说的很对“这种近乎三无的食品能够走红,实在是对人类两百多年来为食品生产安全所做的努力的侮辱”
所谓“纯手工”,不就是把三无产品说的清新脱俗么?
所谓“古法”,不就是黑作坊制法么?
所谓“红糖”,不就是没进一步加工含有杂质的糖么?
都2020年了,还在这贩卖伪概念,良心何在?
这些超市红糖都有。
So......
机械生的疑惑(二)——专业的选择(续) - 欢乐马的文章 - 知乎
自己的文章,后续会继续更新,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
在我们办公楼二楼有条横幅,是我大哥非要贴的,原话这么讲的: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他自己又加了一条:天大地大没有食品安全大。
红糖这种东西和鱼丸是一样的,能保证十斤安全那叫自用,能保证几百斤安全那叫家庭作坊,能保证几千斤安全那叫小经营户。
能保证几千吨几万吨安全,那才叫可信赖的量产企业。而这种保证,一定是工业化带来的,不是情怀带来的。
我家已经基本消灭手工食品了,原因就是不可信赖。
前食品企业员工来回答下。
消费者觉得手工食品是安全的,是个误区。
很多做手工食品的,确实很漂亮。尤其是照片。
看上去美轮美奂。
但是你弄一只猫来是什么鬼?
品牌食品生产企业,厂区里面(注意了,不是车间里)地面发现一个烟头。相关责任人罚500。
消费者如果在某一款产品里吃出了头发(或者异物),按照生产日期倒推,车间责任人罚500。
夏天的生产车间,一般都在40度左右。即使是这样,任何时间没带发套,没戴帽子(秃头例外),没穿员工制服的,发现一次罚100。
有的食品不用戴口罩(比如饮料),有的必须带。还有的必须戴手套。
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医院的医护人员穿成什么样子,品牌食品工厂的工作人员就穿成什么样子。
上面那个照片,如果让负责罚款的人事看见了,都能兴奋的跳起来…
你告诉我美感在哪里?
这才是真正的大工业生产。你们注意到地上都是湿漉漉的吗?
这是蒸气杀菌落下来的水。这个屋子的干净程度,仅次于手术室。
我曾经在二线品牌食品企业,负责电商和市场。拍这种照片,需要厂长签字,车间主任签字,市场总监签字。
如果去的当天,生产出现问题(食品里发现异物),这个罚款就要我来掏。
如果机器坏了,要请专业的人来修。
修好了全厂需要放假半天,专门用来大清扫。
即使是这样,我负责的电商网站,差不多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会因为产品里有异物,被消费者投诉。
我工作的食品企业,和去参观真正的国际级企业相比。
说实话,各个环节都差了一大截。但是我们和很多作坊企业比,那就是天差地别。
可即使是作坊企业,他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也要远远超过手工食品。这个东西反映到终端售价上,同样一款新品,就是国际企业卖50块,我们卖40,作坊企业卖25,甚至20。
所以如果有人相信手工食品能够更健康,更安全。
他一定是放屁。
推荐一个纪录片叫《维多利亚时期的烘焙》,讲的是让几个现代人去模拟一下真·古法烘焙,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分别几个时期,包括工业革命之前,刚刚开始,以及机器进入烘焙行业之后。
原来我也特别沉迷于手工制作,古法调制,亲手烘焙巴拉巴拉的。看完之后就,整个人很幻灭。基本上工业革命之前的烘焙方式最远可以回溯到中世纪,那个时候就是纯粹的家庭作坊、手工制作、一个村儿一个面包店,就是一对儿夫妻开的,孩子打下手。天蒙蒙亮就去拿风车磨好的面粉,拿回来之后在一个就那么随便放着的大铁槽子里面和面,然后几个主角还尝试了一下拿脚和面(呕… )。和好面发酵好之后塞进一个土炉子里。所谓的炉子就是一个砖窑,烧劈柴的那种,里面乌漆麻黑都是灰,一开炉门就一股灰尘呛人。
到后来工业革命开始,工厂建了很多,刺激烘焙行业大规模扩张,但是烘焙行业还没有机器。于是面包店从一个村儿一个变成了城市里的血汗工厂。一个面包师每天可能要在高温的地下工厂里挥汗如雨地和面十几个小时,和面的时候会掉进去汗水、指甲、毛发(呕x2),更有无良厂家因为小麦和面粉涨价往面团里掺石灰(经提醒,是制作粉笔的白垩)。而且这两集几个主角真的是累倒吐。特别是第二集,从凌晨就开始工作,最后还要品尝自己做的掺了石灰(白垩)的面包。
然后到揉面机全面进军烘焙行业,终于柳暗花明,这一集几个主角都特别开心,做面包也特别顺利,就直接从揉面机里拿出来面团去烤就好了。在之前的时代里面包基本上都是只有圆形一个形状,只有白面包黑面包石灰(面包这几个口味。从这里开始人们终于有时间开始做更多形状更多配方的面包,甚至开始有时间研究更好吃的蛋糕和小点心。而之前在乡村时代,面包店只有在过丰收节的时候才会做一种现在看起来非常简陋的蛋糕,平时从日出到日落都只能埋头做面包,满足全村人的主食需求。那一集的各种西点眼花缭乱,比今天的西点看起来还要华丽,甚至有些过分华丽反而不一定好吃了。这就是双手被解放后人们空前高涨的需求以及热情的体现。
看完那个纪录片之后再看现在我妈沉迷烘焙,经常是一站一下午就为了做那么一个面包或者几片饼干(我以前也这样。),就觉得我们现在所谓的古法、手作,无非就是进入机器时代之后对曾经那段黑暗的手工时代的一种小资式的幻想罢了。面包也好红糖也罢,都是一个加入了电烤箱、燃气灶的全新“古法”,表面上是对工业化的抗拒,实际上完全是依托工业化而存在的——如果没有那些流水线的面包和红糖,我们哪里来的闲情逸致去站一下午搞这些?自制手工皮具或许还无所谓品控,然而食品,或许今天的面包和红糖里没有混入我们掉落的汗水、毛发和指甲了,然而看不见的微生物等一系列问题依旧存在。
高定旗袍、定制手工皮包比流水线更好是来源于其专业制作人更独到的眼光和手感、更专业的手法以及更好的原材料,其本质就是一种奢侈品,无论是制作的过程,还是出来的成品。而自己给自己缝衣服,做零钱包、手工红糖,自制烘焙等则是一种自娱自乐式的享受,奢侈的是能拿出来干这件事的大把的时光、精力,或许还有买的一系列昂贵的原材料和工具,是过程而非结果。你用的“古法”是现代化过了的“古法”,你追求的也应该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当然也是一种浅尝辄止罢了)”般的满足感,而不是“自己做的就比流水线生产的要强。” 至于把手作红糖小规模量产(不加流水线的那种),然后打的旗号还是“比流水线红糖更好”,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更新:我还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混淆“古法”与“私房”的概念。正如上文所说,所谓的“古法”有一种本身就是奢侈品,其奢侈来源于量身定制,譬如说定制的旗袍从料子到尺寸,都是为你一个人定制的,当然比流水线生产的要强。比如说我原来吃过一家小面包店的西点,就都是老板娘和手下人做的,你可以不爱吃太甜的,就提前一天给她说蛋挞少放糖,这肯定就比你买的现成的要好。但是这不是说旗袍自己用缝纫机缝出来的,甚至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就比工厂里的强,面包自己揉出来的就比机器揉出来的强。
回到题目上来,所谓“古法红糖店”里面也只有古法,没有私房。我买这些红糖的唯一理由是这种店会把红糖按块分好,比较好泡水,或者有的时候还会混合玫瑰,我省得再买玫瑰了。也不是因为我觉得所谓的古法有多好喝。而且我还真的尝到过味道很失败的“古法”红糖。至少买下面这种大厂制作的不会踩雷… (我只喝过第二个链接那个,感觉还蛮好的,不辣但是有姜味,然后我看了它的宣传语,说的是百年厂家值得信赖,以及科学配比更好喝。你看,“百年”的也是厂家而不是小作坊,科学配比肯定也是流水线研发出来的而不是古法… )
但是大厂的基本上只有红糖姜母茶是按照块或者份分好的,纯红糖、玫瑰红糖基本没有。我本身不爱姜味,爱喝玫瑰红糖水多一点。真心希望靠谱厂家能多出点玫瑰红糖的版本…
因为嫌埋汰呗。
这么显而易见的问题就别提出来浪费大家的时间了好吗。
想怼人家,就先把名字写对,啥叫“赤红糖”?不管是国家标准还是俗称,那都叫“赤砂糖”,赤描述颜色,砂描述状态。
关于“红糖”和“赤砂糖”的区别,我早就撰文讨论过了,这里贴出链接:
太长不看不要紧,我摘抄一下两种糖的国标文字。
红糖是“以甘蔗为原料,经提汁、澄清、煮炼、采用石灰法工艺制炼而成的红糖”。
赤砂糖则是“由低纯度糖膏分蜜而得的棕红色或黄褐色带蜜砂糖”。
请问,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在看到这两段描述之后,是否会觉得“红糖”比“赤砂糖”高一等?
如果你觉得这些充斥着术语的语言不好理解,那我就再解释一下:
甘蔗榨汁,固体部分自然沉淀,加碱脱酸,蒸去其中的大部分水分,得到的就是红糖;
甘蔗汁在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分掉其中的糖蜜,然后结晶出来的有色糖,就是赤砂糖。
所以,单纯从成分来说,是否分掉了“糖蜜”,就是红糖和赤砂糖的主要区别。
那么,糖蜜会不会是什么宝贝呢?
这么说吧,我因为做生物质能源方向的课题,在广西考察的时候,有一个项目方向就是,用糖蜜去生产乙醇。但是除了糖跟水一样贱的巴西,绝对没有人会想着用糖去做乙醇。糖蜜的用途极其有限,目前比较大的应用方向是饲料。
这其实很像石油提炼,开采出来的原油(红糖),分离出汽油和柴油(赤砂糖),最后还剩下沥青(糖蜜)。沥青没多少用,只能去铺路。
有意思的是,糖蜜的外观和沥青也确实有点像。
说到底,这就是各种杂质混在了一起,你说它有营养价值,或许如此,毕竟里面充满了各种氨基酸、矿物质什么的,但是给你吃,你会吃吗?泔水营养也丰富,你咋不吃呢?
现在我们就可以算一笔账了。所谓的红糖,目前一般卖得也要比赤砂糖更贵。也就是说,原油卖得比汽油还贵,然后题主来问:为啥你们不去买我从地上手工挖出来的石油,要去加油站买汽油?
别闹,会开车的人都不傻。
而且,会开车的人还会越来越多。
浙江某市产红糖,出于好奇参观过。
高赞把古法红糖一概否定也不客观,有句讲句,手工红糖确实更有营养。
其一,手工红糖带有泥土的芳香。
这边管甘蔗叫糖梗,糖梗论担卖,一担几十块。浙江是个人力成本非常高的富省,你想想买来的糖梗也不可能处理的很精致。况且,古法嘛,要的就是原汁原味。送进榨糖机的糖梗带着皮,皮上粘着泥,是很正常的。众所周知,泥土里含有各种各样的金属非金属元素,所以古法红糖微量元素含量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其二,手工红糖可以补充蛋白质。
前面说了榨糖机,这玩意原理上就是大号的榨汁机,开口的。榨的又是甘蔗,工作季节又很温暖,招些苍蝇也是难免的。古法红糖制作过程各个环节都容易招苍蝇,但平心而论,作坊还是比较重视后端工序防虫蝇,毕竟要是被消费者在成品里吃出个苍蝇还是很尴尬的。但是前段就很难控制,也不大重视。一个是榨糖机,一个是沉淀池(榨的甘蔗汁先流到沉淀池,再用古法水泵往下一工序送),好在这里的苍蝇都会被熬成蛋白质,看不见的。
其三,手工红糖有一定概率帮助清理肠胃。
前面两种,除了恶心一点,卫生问题都不大,高温除百毒嘛。但还有一种情况比较糟糕了,就是糖梗腐烂。甘蔗这个东西很容易霉变,买过的都知道这玩意特别难保存,而且黑了就有毒。作坊一般来讲也不会故意买烂甘蔗,但是精挑细选是不可能的,古法堆放保存方式是原始的,有多少霉变甘蔗进了榨糖机比较随机。可能某一锅恰好多了那么一点,那么熬出的红糖服用就要中招。好在一般人一次吃红糖不会再多,太严重后果可能也不大,引起免疫系统启动清清肠就难免了。
大概就有这么多的好处,没人要可能是知道的不多,尚待多多推广。
顺便说下,有种古法红糖是用白糖熬的,走得类似中西医结合的路子。没上述的好处,风味也类似白糖(废话),但是最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