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政权? 第1页

  

user avatar   ling-meng-fo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在前面。

自问自答倒没有什么,可以当成是读书读出了感想又不想写文章专栏。只不过这个回答,真是一言难尽。既然问的是如何评价北周,就应该把北周政权放到它的历史前后环境里去,去看它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它的制度包括官制、财政、律法、礼乐等对后世的影响,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以及北周与其前身北魏末年尔朱天光入关前就已经相当独立的关陇地区和宇文泰治下的西魏的联系,对后世隋唐产生的影响。

至于具体历史的事件,应该是用来佐证评价结论的而不是当成如何评价的内容的。评价北周绕不开宇文护没问题,但关注重点应该是宇文护执政期间的政策对北周政权的影响,如内部宇文泰嫡系集团分裂、打压北镇元老、集中皇权于宗室、柱国系统泛化之类,对外与北齐的战争,与吐谷浑、突厥的外交政策。至于宇文护是怎么被杀的,劝太后戒酒被背刺,真的有提的价值吗?至于杨坚,只有在评价北周统治基础窄化、统治集团中关陇本土豪族势力提升时才有出场的意义。

打个比方,就像是要回答如何评价西晋这个问题,先大幅度介绍下司马师,再大篇幅描述下刘渊和石勒,并对比下冉闵,就是这种既视感。


下面正式答题。

首先,北周是结束南北朝混乱分裂的先声,是胡汉民族矛盾终于杂糅融合新局面的答案,是矫正魏晋以来浮华思想文风的转折。

自西晋司马伦篡位引起三王起兵后,中原就处于长时间的分裂局面。永嘉之乱后,虽然有后赵、前秦的短暂统一,但很快就再次崩溃。北魏的长时间统一也并未抓住机会统一全国,钟离之战成就了韦睿之名。接着六镇乱起、关陇起义,尔朱荣崛起,河阴之下,衣冠涂地。尔朱家族覆灭后,高欢宇文泰双雄对峙,两魏分裂。宇文泰抓住侯景之乱的时机,吞并西川和荆襄,占据河东、关中、陇右以及长江上游荆、雍、梁诸州,这是他给北周留下的丰厚遗产。至北周武帝时,北齐政局在多次政变中已经一片混乱,宇文邕趁势出兵伐齐,顺利灭掉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北周武帝灭齐,结束了自尔朱荣崛起之后北方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再加上宇文泰时代已经占有的长江上游诸州,已经呈现一统天下之势。经历侯景之乱元气大损的南朝再无力与北方对抗,以江为界的南陈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然后,北周武帝死了,又过了两年,北周宣帝也死了。九个月后,杨坚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灭亡。九年后,南陈灭亡,南北重新统一。

经过孝文帝的汉化,拓拔十姓、鲜卑八姓全面门阀士族化,与崔卢王郑李一起建立起了新的膏粱华腴秩序,水乳交融于一体。虽然胡汉融合已经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但士族化与文武分途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最终激化导致了六镇之乱的爆发,六镇鲜卑和鲜卑化的汉人与中原汉人和汉化的鲜卑人的冲突矛盾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最终的结果是让鲜卑化的汉人高欢站在了历史的节点上。高欢出自汉人高门渤海高氏,起家自六镇之一的怀朔镇底层,本来可以居中调和鲜卑勋贵与汉人高门的关系,然而北齐皇室却选择了在两者之间走钢丝,先利用汉人士族打压鲜卑勋贵,在鲜卑勋贵全面反扑后又不甘心妥协于勋贵,扶持恩倖拉拢汉人高门与之对抗。结果斛律光死、祖珽废,周师入邺,北齐灭亡。但北周的情况不同,这实际上得益于宇文泰时期的邙山惨败,以武川镇人为首宇文泰集团实力大损,在高欢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被迫主动融合胡汉以求生存。北魏时期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仅弘农杨氏一家能算是进入了北魏的权力核心,而且是以武功见长。关陇豪族地位不但不如崔卢,甚至还在封高之下,所以关陇豪族也有跻身于权力核心的欲望。因此与宇文泰一拍即合,最终形成了融合胡汉的关陇集团。北周建立后,宇文护对北镇元老势力的打压,和关陇集团本身的士族化,在提升北周皇权的同时促使了汉人豪族势力显著提升,行政领域本来在西魏时就是被汉人士族与汉化的鲜卑士族占据,到了北周则进一步扩大到了军权。虽然北周的统治基础一再窄化,军队高层始终由宇文氏宗室近戚控制,但汉人豪族在中层、下层积蓄了大量力量。同时六府长官、军政高层中则有扶风窦氏、武功苏氏、京兆韦氏、弘农杨氏、陇西李氏等关陇豪族已经跻身权力核心。至杨坚篡位,就获得了大量关陇集团成员支持,鲜卑还是汉人的标签早就不是决定他们向背立场的因素了。杨坚本人即同时具有武川镇武人与关陇本土豪族的二重身份。

魏晋以来玄学渐盛,浮华之风盛行,逮于江左,遂成风俗。自孝文和宣武时期,受当时潮流影响,留守北方的高门也沾染了江左的浮华气息。但关陇地区则相对落后,保留了汉代以来的儒学传统。北周初建时,先王之旧章、往圣之遗训,扫地尽矣。于是宇文泰大力推崇儒学,苏绰制《大诰》以改前代思想文风。宇文泰本人雅好经术,孝闵帝、明帝、武帝皆精通儒学,在历代君主的大力弘扬下,促使经学普及,在思想上也加速了关陇集团的士族化。魏晋以来偏向个人自由、思想解放的文风在逐步蜕化为山水游戏消遣之后,其内在对社会的反思关怀一直在流失,孝文帝改革大力学习南朝,让河洛士人也逐渐趋向华靡。至北周重新重视儒学,用儒学积极入世的思想以转折。虽然没能彻底扭转历史的惯性,但转折还是出现了。


其次,北周的官制完备了后世的六部体系、明确了散官加官体系,完善了西魏创制的府兵制二十四军。其余礼乐、律法、财政等制度与西魏一脉相承,并无创制。

北周官制上的最大贡献是完备了六部体系。隋唐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体系沿袭至清末,取代了秦汉以来是三公九卿制。后汉以来尚书台外扩为尚书省,逐步侵蚀了三公权力,成为了实际权力中心。曹魏设中书省分尚书省的掌管机要、草拟诏书之权,西晋则置门下省随驾顾问、参预决策。三省后来在明清事实上俱废,但六部一直保留下来,其前身即北周六官制。宇文泰在苏绰、卢辩的倡导下,托古改制,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制度,仿照周礼改革官制,希望藉此整合关陇地区豪强和压制北镇元老勋贵。其六官制即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思寇、冬官大司空,以六府卿为权力核心,实际处理朝廷各项政务,将原来的三省与不断扩大的尚书省下三十余曹重新整合、并拢,收归于六府之中。宇文泰于西魏恭帝三年开始改革,但直至宇文泰死后孝闵帝建立北周后才正式施行。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很快就完蛋了,杨坚篡位后即恢复了三省制,但六官制得以保存,成为了尚书省下的六部。天官即吏部、地官即户部、春官即礼部、夏官即兵部、秋官即刑部、冬官即工部。

(注:虽然各部、曹出现的时间渊源有的要远比六官制更早,但形成严密整体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实质上是严丝合缝对应北周六官制的,至于与原来争议不断的周礼中描述的六官大概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了)

北周时柱国体系泛化,这是宇文护为维持自己权臣专权而收买人心的结果。其结果衍生出了上柱国、上大将军等虚衔,把原本权望皆重的八柱国体系搞垮了。

散官加官体系:同样是官制改革的一部分,被隋唐之后世所沿用,北周把散官加官体系完备化并形成了文武加官秩序。升骠骑大将军者,一定加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加官侍中;拜车骑大将军者,一定加散官仪同三司,加官散骑常侍。骠骑将军者同时获右光禄大夫,车骑将军者同时获左光禄大夫。至唐时,散官体系彻底和职事官分离,以散品计俸禄,而不是如秦汉以官职计俸禄了。


独立大事件:北周武帝灭佛

不谈灭佛对北周减轻负担、富国强民的政治经济收益获得了平齐资本,只看灭佛对后世的影响。北周武帝不但在关陇灭佛,在平齐后也大规模灭佛,大概强制还俗了数百万的僧尼,其数量之庞大,足以影响后世。另外一个可能是彻底抹除了佛教可能发展为国教的可能,继而又断绝了中国形成政教合一神权国家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历史线发展的可能性我个人觉得在儒学思想影响深刻的中国可能性不大。


以上。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一些荒谬言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反驳一下,毕竟这些神奇的观点,简直是挑战传统的史学成果。

所以我在诸多史学泰斗的基础上,来对 @枫无谚 @汉高不可及 提出些质疑。

这两个答案给我的感觉就是:煌煌而论,却不知出于何典。

而本文的主要讨论一下:北周政权是否差点让华夏文明毁灭,北周又是否是历史的反动或者反汉化政权。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指出一点,北周确实存在胡化现象,而这也是当是北方的时代特征之一,六镇起义其实就是边境没有汉化的鲜卑族在地位逐渐低落,最终沦为被压迫对象后的一次反抗。所以六镇起义从阶级上来说是反抗北魏的残酷压迫,而从民族上来说,六镇起义也带着反汉化的色彩。

六镇起义可以说是既是反北魏昏暗的政府,也是反汉化,有的人把他俩割裂开来,这立论出发点就是错的。

还说研究这个时代的胡汉矛盾,是不得其要,也是挺厉害的。毕竟据我所知的几名史学泰斗在整体、宏观·研究这段时期,都没有把民族矛盾完全省略不提,莫非他们都是不得其要?就你得其要了?

所以西魏北周也没有免俗,这个政权依然有胡化的迹象,然而西魏北周整体上依旧是走坚持汉化的道路,特别是周武帝时期更加明显。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西魏北周政权是既有胡化,也有汉化的政权,这是那个时代北朝的普遍特征,而北周又是以汉化为主旋律的。

好了,以上只是我来简单阐述当时的时代特点,因为我认为先说明这点,大家看巨人们的著作应该·会更好的理解。接下来我不发表自己观点,或者说我的观点和巨人们重合在一起,我不标新立异,只做传统史学的搬运工。顺便多图预警。


一,西魏北周到底是否汉化?是汉化还是反汉化?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首先登场的必须是排面人物——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也就是西魏是采取汉化政策的,不过因为现实因素(北方反汉化现象,还有和高欢抗争),所以要和稀泥。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先生对北周的制度建设并不看重(这个后边再说),但对于西魏北周推行汉化政策,团结麾下胡汉,巩固政权,可是肯定的。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先生表示赞同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也就是支持宇文泰推行汉化政策,而且是当时特殊社会环境下唯一的汉化途径。

波峰与波谷

阎步克先生支持老师(田余庆先生)的观点,也认为宇文泰推行汉化。

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先生从支持农民起义的史观出发,认为是农民起义的力量迫使宇文泰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在军中想法设法消除民族成见。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先生认为宇文泰和北齐政权不一样的地方,宇文泰不搞大鲜卑主义,专以欺凌汉人为事。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谷川道雄先生从宏观角度出发,认为当时北的汉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时代趋势。钱穆先生表示支持,中华的文化底蕴早已注定历史的大趋势。

所以说什么如果xx,华夏文明就灭亡的话,要么是对华夏文化不自信,要么是不懂啥叫唯物史观。


二,北周采用周礼,主要目的是什么?而且是抄王莽作业吗?还有西魏和孝文帝汉化是啥关系,是继承还是否定?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依旧首发陈寅恪先生,先生认为采用周礼是为了维系胡汉人心,使其成为一家,是考虑关中胡汉复杂现状的权宜之计。

而这个权宜之计,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并非拘泥旧文,而是适应了关陇地区胡汉的特殊需要。最后陈寅恪先生还说,西魏复兴周礼,不像王莽一样,事事仿古。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川本芳昭先生认为虽然恢复胡姓是胡化行为,但周礼是西魏北周推行汉化的象征,这也能看出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且先生还认为复兴周礼,也是北周继承汉代儒学的体现。另外关于周礼代表推行汉化,阎步克先生也是支持的,

关陇集团的权力结构演变——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

对于周礼,吕春盛先生在其著作列举诸多学者对宇文泰恢复周礼的看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另外吕春盛先生也表示这是一种顺应时代背景的举措。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先生认为武帝时期的府兵制让胡汉打成一片,这和孝文帝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川本芳昭先生还认为北周对周礼的执着和采用,是对孝文帝路线的继承。而宇文泰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团结。


三,杨坚和周武帝是个什么关系?杨坚是在拨乱反正吗?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依然是陈寅恪先生先陈述观点,先生认为周武帝和隋文帝就是个递进关系,完成了汉化工作。

其中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结合,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论史论丛

唐长孺先生也支持陈寅恪的先生观点,周武和隋唐本就是递进关系。

既然是递进关系,杨坚拨乱反正个啥?


四,宇文泰和周武帝是历史的反动吗?我们要怎么看待他们?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还是唐长孺先生,先生认为北周灭齐是顺应了发展趋势,改变和消灭了府兵制中落后成分。

府兵制度考释

谷霁光先生认为宇文泰能为北周奠定统一北方的功业,本身就是靠顺应历史大势。

魏晋南北朝史

王仲荦先生认为周武帝是一位杰出人物,他对于当时的历史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波峰与波谷
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顺便说一下胡化问题,胡化确实是退化的一种表现,但不能完全否定。民族融合,应该是以汉化为主,胡化为辅,才能良性发展,并塑造辉煌的。

在这点上钱穆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意见很有见地。

当然,我们还可以请一位著名人物来支持这个观点:

“凡德意志给罗马世界注入一切有生命力和带来有生命的东西,都是野蛮时代的东西。”

————恩格斯


五,北周的制度,是被隋唐废弃了吗?

品位与职位

首先陈寅恪先生认为隋唐制度有三源,最重要的是北齐,其次是南朝,最后是北周。

而钱穆先生和阎步克先生不认同这点,认为姑且不论北齐和北周,至少北周制度的重要度要强过南朝。

对此我是支持钱穆先生和阎步克先生的观点,但是,请注意即使陈寅恪先生的观点也是认为北周是来源之一。

换言之说北周制度被隋朝废弃了,是很牛逼的言论。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最后周一良先生认为北周在政治社会上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结语,想挑战传统史学,倒也不是不行,但我觉得靠党同伐异、玩双标怕是不行。

要不然的话,非但当不了两朵乌云,还会成了跳梁小丑。

顺便我很好奇周武帝授意儿子杀死宇文宪,这是出自那本史书?

参考书目:



@汉高不可及 我的回答可不只局限于汉化胡化问题,还包括制度继承,和周礼的作用,你敢说自己的回答里面没涉及?而且你原回答里面也提及了宇文泰反汉化好吧,现在又否认,自己打脸不疼吗?

而且六镇起义本身就有反汉化的成分,陈寅恪先生已经指出了。

至于说别人是历史原教旨主义,也是很逗,先看一下原教旨主义的定义:

【原教旨主义或基本教义派,也称“原理主义”、“基要主义”或“基要派”,是指某些宗教群体试图回归其原初的信仰的运动,或指严格遵守基本原理的立场。】

合着陈寅恪先生,田余庆先生,阎步克先生,周一良先生等诸多学者成为宗教团体?

对了,顺便一提,说到语文问题。

什么叫“回答把我笑了”?确定不是“回答让我笑了”?

这还好意思提语文?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你口口声声说反太和,敢问反太和出自那位史学泰斗的著作?

还是说你觉得历史学者们都是宗教团体,他们的研究成果你不屑一顾?只喜欢自己标新立异?


补充吕春盛先生的西魏人员组成表。

即使刨除北镇势力,西魏依然有不少其他人才。

这叫“微乎其微”?


另外这个回答也简单说了一下,隋朝继承了北周的那些制度。

有的回答说隋朝完全摒弃北周制度,显然是错误的。


user avatar   zhang-yi-feng-99-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user avatar   gu-ze-yu-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讲。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人兼任多个藩镇首领是常规操作。比如王宗嗣。曾经任安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看账面实力的话。卧槽。从哈萨克斯坦到山西,所有边军全归这哥们一个人管。然后呢?不也没出事嘛。

安禄山任三镇节度使。看起来很屌。其实他也就是在范阳和卢龙两镇树大根深。任河东节度的时间并不长。如果让河东军打蛮子。安禄山做得到。但是让河东军南下。安禄山并没有那个控制力。叛乱以后的河东军也印证了这一点。

至于说为什么给安禄山干了三镇节度使。是因为即便如此。安禄山也并没有挑战中央的能力。老皇帝是这么认为的。事实也的确如此。

所以问题的根本在于。老皇帝可能是懒政、怠政。但并没有老年痴呆。问题的关键。是。安禄山石乐志。搞起了一件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成功的叛乱。

然后结果就是老皇帝一通神级微操。把半年可以搞定的事情拖了8年


user avatar   he-he-91-7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事儿 毕竟你女朋友在别人眼里也是这样的。




  

相关话题

  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有人对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感到惋惜吗? 
  如何评价侯景在北周北齐等万方逼迫之下的南下侵梁导致江南大乱这件事? 
  东晋为何不断北伐? 
  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政权是不是新纳粹,如何判定一个政权是否为新纳粹? 
  谁是五胡乱华的始作俑者?是曹魏的内迁政策吗? 
  北府兵对东晋刘宋统治阶层的影响? 
  为什么刘裕能够击败桓玄? 
  王导为什么不夺取司马家的天下? 
  祖逖刘琨一同闻鸡起舞,为何一提闻鸡起舞就想到祖逖?祖逖和刘琨为何名气差那么大? 

前一个讨论
五代机时代真的又回到近距离空战的时代了吗?
下一个讨论
哪些河流的出海口在黑海?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