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司马懿? 第1页

  

user avatar   deng-qian-42-25-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群人根本不了解司马懿,所以才喜欢他。

如果完全知道司马懿做的事,还喜欢司马懿,那这个人大概率垃圾。

为什么?

一,抛弃发妻

司马懿是个薄情寡义的人,现在电视剧却无脑洗白,真是恶心。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德行,才识过人,心狠手辣,是司马懿的得力帮手,

但因为强势。年轻时还好,司马懿也需要一个能管家,能教子,能帮忙出谋划策的人。

等司马懿权势越来越大,张春华容貌也逐渐衰老,四个孩子渐渐长大,张春华在司马懿心里的地位越来越低。

他更需要一些花瓶来享受。

司马懿曾想纳妾,但被张春华阻挠。最后张春华妥协。

柏夫人进入家门,嫌张春华人老珠黄,天天和柏夫人腻歪。

后来司马懿生病了,张春华去探望,直接把她赶出来。完全不想见张春华,张春华受不了,就绝食。

司马懿听了反而高兴,死了省心。

没成想他儿子也跟着母亲绝食。

司马懿因为心疼儿子,才跟张春华道歉。

道歉完还说,老东西不足惜,只是担心他儿子而已。


可怜张春华为了他杀婢女,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人到老年还各种嫌弃,尽管张春华泼辣,难以容人。

但司马懿已经纳了好几个妾了,还这样对张春华,实在是心狠刻薄。

二,背信弃义

曹爽穷兵黩武,嚣张跋扈,魏国老臣担忧,司马懿和蒋济一些老臣变商议推翻曹爽。

高平陵之乱时,曹爽虽然比猪还蠢

但桓范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只要曹爽带着皇帝。召集军队进攻司马懿,司马懿必败无疑。

曹爽懦弱犹豫,既不敢反抗,又不愿意放弃,一时间僵持不下。

司马懿便跟蒋济商议,司马懿许诺:只要曹爽投降,必定保留他现有的一切,不过必须放弃权力,当个富家翁。

蒋济作为三朝老臣,以自家性命名声做保,曹爽一定没事。

曹爽这才投降。

然而司马懿掌权没多久,就诛杀曹爽三族,曹爽当权几十年,门生遍布天下,司马懿把有威胁的,全按谋反罪杀害。

魏国老臣,何晏,丁谧,李胜,桓范等全被灭了三族。嫁出去的女儿也要拉回来杀害。

一时间魏国满城风雨。

蒋济悔不当初,没一个月就郁郁而终。

有人说斩草除根才是王道,但你们既然知道曹爽是个窝囊废,那么曹爽一败涂地后,还会反抗吗?

而司马懿这一杀。不仅曹家夏侯家各有逃亡。淮南也三叛。

或许还是有人坚持,司马懿不反就危险。

可曹爽作为一个庸才,在知道司马懿身体衰落后,便不再防备。本身就表明了不会杀害司马家。

而司马懿作为魏臣,被重用提拔,受魏国荣耀几十年,却一有机会就反叛。

又有人说,司马懿不想反,只是自保。

曹家是皇亲,如果不想反,何必把曹家夏侯家清个干干净净?

你把魏国老臣清个干干净净,还说自己不会反,骗谁呢?

丁奉杀了其他孙家?

孔明对刘禅后代有什么控制吗?刘禅养尊处优,可是生了有二十多个孩子。

人立天地,该有忠义。

你们不赞扬孔明丁奉的忠义,反而喜欢司马懿的奸诈无情无义。

莫不是一丘之貉?

而王凌为了曹家,想推翻司马家。

事情败露后,王凌自缚双手投降司马懿。

司马懿不单杀了王凌,又灭了人家三族,还抹黑他,说他投敌叛国。

王凌路过贾逵庙前,大喊自己是忠臣。

到这里又有人说王凌既然想推翻司马,司马斩草除根也是正确。

我呸,你司马懿要是不想谋反,要不灭曹爽三族。别人80岁高龄了,闲得蛋疼去推翻你司马家。

你司马懿自己作恶在先,还怪别人反对你?

三,五胡乱华的罪魁祸首。

司马懿征辽东,辽东已经投降,却依旧全杀了。

在清理魏国老臣时。动不动就杀三族,整个朝野到处都在杀人。

这里删除一部分,移到最后面解释,很有趣。

而司马懿教后代更是以奸诈邪恶为主。(查查司马师司马昭的为人吧。)

司马昭做的坏事也不少。

司马家称帝后,将司马家的人分封各地。没多久便各自夺权反叛。

只顾夺权,也不管外族入侵,以至于五胡乱华。

死了上千万汉族(这里修改,至少过于夸大)。北方屠戮大半。外族将汉人当牲口,各种欺辱,比日本侵华还狠。

而司马懿是这场浩劫的源头。

有人可能会说,难道司马懿不谋反,就没有五胡乱华吗?

(司马懿与五胡乱华的关系在最后面,评论中很多大神也给出了更好的解释。)


我看完司马懿的生涯后,真的被这个人恶心到了。

历史上有才有能力的人这么多,干嘛要偏喜欢司马懿?

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会反感司马懿吧。

然而现在的人,…………(之前这句话被众多兄台批评了好多次,原谅我的浅薄,)

如果我身边有喜欢司马懿的,我会先给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如果这人不了解司马懿,我会重新定义。

如果这人很了解司马懿,还喜欢他,那么我绝不会跟这种人深交。

因为没准什么时候,他也在背后阴我一把。

完全不值得信任。


尽管司马懿做了这么多恶,依旧一生荣华富贵,位极人臣。

后代也有人替他洗白,崇拜他。

现在电视剧也把司马懿洗的干干净净。

明明嫌弃发妻,电视剧却说他们一生恩爱。

明明被曹丕信任,被魏家恩宠,却说司马懿是被逼反的。

明明被诸葛亮压制,却说是故意示弱以求自保。

明明背信弃义,凶狠毒辣,到处灭人三族,却说是被人背他在先,杀人实属无奈。

明明别人投降了,还屠城,却说成是军事典范。

天理昭昭!这个成语有时候真是个笑话。

都说人要做善事,莫做恶事。

可坏事做尽的人,依旧被后人洗白,被后人推崇。

真是可悲。

也难怪一群人以司马懿为圣经,随时准备拔刀。

但我依旧厌恶司马懿,顺便厌恶喜欢司马懿的人。



以下作为补充。


晋王朝的混乱,以及五胡乱华悲剧是否与司马懿的有关?

这个问题我本来不想更新的,因为懂史的人还是很多,但顾及到不怎么读史书的人。还是说一下。

读史有个好处就是能够明白一些因果循环,简单的说就是"远见"

晋明帝曾对王导说,如果晋朝真是这样得来的,国祚如何能长久。

作为东晋的国主,为什么会这么说?

司马懿如何得的天下,你们以为当时的百姓士族不知道吗?

毫无开国之功,趁着魏国老臣凋亡,夺取胜利果实,背信弃义,不忠不仁。

难道当然天下人是瞎子?

司马昭时期,嵇康宁愿终日买醉,也不愿意与司马家有任何关系,竹林七贤,司马昭害了多少个?

更别说没有记载的文人。

而司马懿教出来的两儿子,也是以阴险狡诈著称,难道与司马懿无关?

为了防范当时士族,司马家的子弟都分封各地,以至于后面争权夺利,难道与司马懿没关系?

当时司马八王依次登场时,各个士族分别站队,有几个秉承君臣之义?

祖逖和刘琨还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当于足下相避于中原。

这些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想着匡扶晋室,反而想着作乱,为什么?

他们也许心里就不认可晋朝,你自己是靠阴谋诡计得的天下,其他人为什么不可以?

看看东汉,末年都是打着匡扶汉室,也有卢植皇甫嵩一班扶大厦于将倾的臣子。

而司马家有什么?不过是争权夺利,底下臣子趁机上位。

刘琨也趁机获得残破的晋阳。

前因后果啊,

至于说军事能力的,曹操亲手打下整个北方,不比待价而沽的司马懿强多了?

武庙名将这么多,认识几个?非得捧一个司马懿?

而与晋朝有相通之处的是宋,宋朝因为靠武将上位,为了防范于未然。

把武将的地位拉低,用文臣压制武将。

但凡武将有成就的,朝中文官必定各种造谣。

武将在外打仗,还要制于中侍,

同等级的武将要给文官行礼。

一旦边关大将有了大的战功,用不了多久就会下台。

连宋朝唯一拿出手的宋仁宗。都免不了吓死狄青。

远见啊,



有位答主专门来反对我,我本来不想理的。毕竟知乎是这样,有争议的回答,只要支持的朋友多,肯定会有人专门写回答反对

这位年前的答主找了我几个漏洞来反驳

主要是曹操屠城,以及五胡乱华跟司马懿的联系。

五胡乱华与司马懿的联系,我评论里有很多大神也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所以这位答主专门提了曹操

并且给出了曹操屠城的证据。


那个回答里说曹操屠了好多次,我也没数,不清楚的人还真信了。

但是,曹操一共屠了两次城,一次是他爸死,第二次是打张鲁。屠的一个氐族部落,这个部落有上万人。氐族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这个氐族后来建立了前秦。

就是王猛辅助符坚建立的前秦,一共10几万人,王猛是天才,硬是统一了北方。然后进攻东晋,发生了淝水之战。

而其他的屠城是夏侯渊和曹仁干的。



既然正主出来澄清,我也懒得多纠缠。

我说过了,只要正主出来,我就删除这个猜测,并且道歉。

至于拉黑的那件事,我是很久以前拉黑的。是我说关于姜维与邓艾那个回答就拉黑了。

几个月前,我也忘记了,评论是还在。

理论不合,无法交流之下,如果纠缠不清,我就会拉黑。

我拉黑的人不少,有几十号人,没必要找了人之后再拉黑。

按法孝直所说,只是提供证据,那就是那个答主自己乱用史料误导别人,还加上名字。

无论真相如何,从正常交流程序来说,

这事我道歉,是我揣测他人了,不好意思。

不知道正主能否接受。


至于粉丝来抨击我一事,无非就是说学术差距。

我有很多回答,只要高赞的,就开始说学术差距,冷门的回答,根本没人理。

我从来没说过自己学术很好,我的专业并不在这,历史只是兴趣,有错提出了,我都改。

但是这群粉丝早晚拿学术说事,

这些粉丝,不如把历史圈上万个问题,几十上百万回答一个一个去怼。

一有历史错误的,赶紧逼人删除,学术不专业不配回答。

不把那几本史书翻烂都不配回答。

去吧,别光怼高赞啊。

知乎又不是知网。

而且,学历史的人这么多,对书本的掌握不代表观点就是对,也不代表才学就高。

史学家还经常互怼,不知这群粉丝为什么这么有优越感。

还说我是饭圈,啧啧。



关评论了,我就知道会有粉丝攻击,专门写回答抨击,或者开三无小号骂人。

真的烦,我终于见识到粉丝的力量了。

好好好,我是司马懿,我诽谤,我是坏人,高兴了?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懿在正史《晋书》的个人传记,是唐太宗李世民亲笔撰写其评语。对司马懿的个人能力,李世民给予充分认可,评价为文武全才,军政全能,知人善任,求贤若渴

【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雄略内断,英猷外决。】

另一方面,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晋朝取代魏国的基础,李世民大肆批判,认为是司马懿身为曹丕、曹睿的两朝托孤重臣,却起兵夺取国家政权,是临到老时,忠节不保。

唐太宗:李世民
【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

那么,李世民对司马懿的这番盖棺定论,是否有道理呢?

首先,司马懿虽说“一生魏臣入晋书”,但有生之年,对曹魏王朝,确实是力挽狂澜的擎天之功。

晋宣帝:司马懿

诸葛亮多次北伐,功亏一篑,无功而返,核心原因自然是蜀汉的整体国力远不及曹魏。但司马懿作为魏军的统帅,在曹真去世后力撑西线,也是功劳甚大。

司马懿虽然统军能力不及诸葛亮,直接对垒时屡次坚守避战,但能和被后世“三代以下一人”的国士无双之才持久抗衡,也算殊能难得。

特别是诸葛亮四伐中原时,如果没有小心持重的司马懿,换了其他魏国统帅来对阵,那么死的就不止是个张郃了,甚至因为主帅贪功冒进,直接崩盘,丢失雍凉二州,让诸葛亮光复长安,兵逼洛阳,也不是全无可能。

此外,司马懿更有闪电战奔袭上庸灭孟达,多次对东吴用兵取得大胜, 百日扫灭割据辽东数十年的公孙氏的战绩, 一生东征西讨,除了对决诸葛亮是被动坚守外,近乎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在魏国的功勋,称得上是擎天一柱,功勋盖世

诸葛亮去世,西线危机解除后,魏明帝曹睿可以大兴土木,纵情声色,司马懿却要以七旬高龄,千里远征辽东,不也一样任劳任怨,尽为臣之本分?

此刻,司马懿累死在行伍间才是大概率事件,那时肯定也是个履历非常好看,同样“鞠躬尽瘁”的“大魏忠臣”,岂知反倒是沉迷酒色的曹睿,自己先把身体搞垮了。

然后,曹睿临终前所谓对司马懿的“托孤”,根本不曾如孙策对张昭,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心神无贰,全权托以军国大事,反倒是让曹魏宗室、曹真之子曹爽总揽朝权,此后更将司马懿明升暗降,高高挂起,实为投置闲散。

曹睿托孤司马懿:

曹爽大权独揽,欺凌君主,排挤老臣,对外更轻率出兵,欲建威信,反倒在兴势之战惨败于蜀将王平和费祎,少说送掉上万人头,送给蜀汉史上最大的军事胜利之一,早已不得人心到极致。曹魏元老重臣,皆对其不满之极。

魏大将军:曹爽


因此,当主政者外战丧师辱国,劳苦功高之老臣却被闲置,难道还不许反击?

高平陵之变,司马家三千死士决死突击,孤注一掷剿杀曹魏宗亲势力,方得国家大权。正因为此次政变是刻意欺哄了曹魏其他元老重臣,司马氏本身并无绝对实力,所以不得不背弃诺言,将曹爽三族尽斩,以绝其望。



对政治对手的无情铲除,包括必要时该背信就背信,也体现了司马懿身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老谋深算。

而且,曹爽也是臣子,从来就不是司马氏的君主,这种人在权力斗争中,又因为自己的无能而失败,成王败寇,又有什么可叫屈的?

若世上本无司马懿其人,殚精竭虑挡住诸葛亮北伐兵峰,若以诸葛孔明国士无双之才,北定中原三兴炎汉,蜀汉当真灭亡了曹魏……就必然是这个打着复兴汉朝正统旗号的政权的彻底反攻倒算。

届时曹操曹丕曹睿,俱要如王莽一般世世代代背上逆臣骂名,连尸骨都要被从皇陵拖出来斩首,首级成为“第三汉朝”的武库珍藏。至于曹氏宗族子孙会是什么下场,同样不消多说。

因此,纵是曹操曹丕在天有灵,泉下有知,他们也必是宁可亡于自己的臣子司马氏,终究能被历史承认为正统皇朝,而绝不愿如王莽新朝一般,亡于刘备和诸葛亮建立的,死灰复燃的“第三汉朝”。

神州万里江山,非一家一姓之江山,唯有德(能力)者居之。后世子孙无能,再被他人取代,也是理所当然。

所以,无论是曹操vs刘协,司马氏vs曹芳曹髦,还是此后东晋权臣桓温和刘裕,将司马氏皇帝变为傀儡,有为之能臣,取代无能之君主,本就天经地义。李世民自己的皇位,究竟是如何得来,是否李渊心甘情愿让位,他难道真不清楚么?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箭射杀李元吉

宋朝之后,随着科举官僚取代了世家大族,君主权利大幅度强化,曹操被儒家士大夫们长篇累牍地大肆抨击,被封建正统思想视为“汉贼”和奸臣,与王莽同为篡权乱臣的代表。

到了满清时期,更将占据中原九州之地的曹魏视为僭伪政权,反以仅有益州一州的刘备为正统王朝,在历代帝王庙取而代之。

然而,即使是满清,也终究不可能强奸历史,否定西晋这个大一统王朝和东晋这个汉人正朔政权的合法性,而以五胡乱华时的胡族政权去取而代之。

作为晋朝的最初奠基者,司马懿的历史地位自然隆高,绝不以后世之人的好恶而动摇。

即使是将他塑造成超级大反派boss的《三国演义》,同样如此称赞他的过人才华和教子有方: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是忠也好,奸也罢,老夫一生行事,又何须向后人解释?!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遇际会,毕力遐方。将扫群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user avatar   forever-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和最高赞答主从未交谈过,昨晚我要评论时才发现他居然禁止我评论?到现在直接全部禁止评论,还有他说忘记开评论,真当每个人都没回答过问题?知乎默认每个人都可以评论,禁止评论只有自己主观设置的。

不敢正面对峙,只敢背后使绊,借用他自己的话评价:这种人大概率垃圾。

看了他的套路,分析一波给大家看看,最开始回答时关闭评论,不让有异议者反对,在回答时千万别引用什么史料,又臭又长没人想看,直接越白话越好,带有强烈情绪引发读者共鸣,(哦,还有提醒一下,排版可要好看,一句空一段差不多了)过了一周如果点赞不足三千,继续发酵,如果有人上钩了,打开评论,在前期反对者因无法评论而无计可施,在打开评论后很难再接触到这个回答(难道点个赞标个点?)这就已经消除了部分劲敌,部分新来的血液看到如此脍炙人口的回答,感叹司马懿的老奸巨滑,又看到这么多人点赞也纷纷效仿,此时答主再和“同感”之人互动一下,完全可以盖过反对者,而像我一样后期反对者,面对高赞日升千赞的热度,再说什么也得不到关注了,再给贵高赞答主支一招,千万别再回复反对你的言论了,只会留下祸患,让别人蹭你热度。(补充:看了他之后的动作,又学到了一招,在评论区中将有舆论反转之势时,关闭评论,这个时机的把握,请自行请教他)


2019.8.3 23:33 哈哈 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编辑,之前的回答在下方

先说总结

看了许多有关司马懿的史料,我个人认为他的功是大于过的,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后期的过分的斧钺之诛,我在内心中是佩服他的,您能看完,已经是对我最大的尊重,如果您依然认为司马懿过大于功,那么请仅把本文当做是对司马懿的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写本文的目的只是想不要让读者只从一个角度来看司马懿,能够全方面了解他。如果您表示赞同,希望您能点个赞,增加让更多人看见的机会,谢谢。

“想要公正不偏激,这个时代真的很难。”

"有多少对司马氏有偏见的人能坐下来静静地看完呢?我想不会多。多么遗憾,我愿意相信《军师联盟》是能改变偏激化言论,能让大家更全方面看待历史的开始,因为《军师联盟》,更多的人愿意了解和研究司马懿,只有真的认真的了解研究,才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更接近真理。"

本文较长,如果您看完了,我想一定会改变您对司马懿的看法

首先反对该问题下 @灯浅 的回答,他的回答片面化,过于偏激,无法全面了解司马懿,容易误导没有深入了解的读者

关于“抛弃发妻”的看法(为了节约时间,对于我提供的资料大家可以只读加粗部分,其他当做背景资料了解)

《晋书·列传第一》 宣穆张皇后,讳春华,河内平皋人也。父汪,魏粟邑令。母河内山氏,司徒涛之从祖姑也。后少有德行,智识过人,生景帝(晋景帝)、文帝(晋文帝)、平原王干(司马干)、南阳公主。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魏正始八年崩,时年五十九,葬洛阳高原陵,追赠广平县君。咸熙元年,追号宣穆妃。及武帝晋武帝受禅,追尊为皇后。

  我很早就看过这段记载,查阅了一些资料中(大多对张春华均是一笔带过或者没有论述)这是极少数有关张春华的文字,司马懿共有九子两女,其中和张春华生了三儿一女,包括长子司马师,而张春华在生司马干时已经43岁,她去世时59岁,看到这两句文字,我猜测这有没有可能是老夫老妻之间的玩笑 ,如果他们的关系不好,为什么在43岁的时候还会生子?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大家可以选择忽略我上面的话)

  我想仅从这两句话就盖棺定论未免有些牵强,关于纳妾,纳妾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时代,尤其是大户人家是很常见的事情,何必在这个上面大做文章,况且司马懿一生共有一妻三妾,相比历代君王臣子,这已经是少数了,请不要拿现在的社会秩序和法度来比较古代,您在抛弃发妻一段,颇有些女拳出击的风范,说难听点,妾在古代就是主人的性奴,纳妾就是嫌弃妻子人老珠黄,大做文章又何必要?再说直白点,古代纳妾就是嫌弃妻子或者欲求不满,请不要拿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和现在的一夫一妻制相提并论,拿现在的法规和舆论来制约当时,吸引关注。

查资料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仅供一笑

臧荣绪《晋书》,关于司马懿出仕是这样描写的:
 “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汉祚将终。不欲屈节于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遣亲信令史、微服于高祖门下树荫下息。时七月七日。高祖方曝书。令史窃知。还具以告。”
王逸《晋书》宣帝条,和臧荣绪一字不差。虞欲,朱凤,谢灵运, 萧子云,萧子显,沈约,何法圣在辑本中无此内容。
那么《晋书》这个奇妙的内容到底从哪来的呢?可以肯定并非是其底本臧荣绪《晋书》的内容,其余几家由于全作轶失,有无相关内容不可考,但却可以窥视一下《晋书》的写作风格。
  从臧荣绪晋书关于司马懿出仕一段完全看不出司马懿所谓的城府,只是找个借口不想出仕,又写七月七日曝书,被曹操派去监视的人发现,回去告状,曹操说:“若复不动,便可收之。”那么可以看出晒书这件事肯定是有的,但是正是因为晒书才被发现风痹是装的,那么事情已然败露,何来为保密杀侍女一段?真是可笑至极。曹操派人监视也是有的,但是又没人说是派了刺客扎的,既然派了刺客扎了,证明不能动,还有必要派一群人守在门口偷看?而且《晋书》说的是后来曹操直接对去的人说了以上那句话,那么契机是什么呢?曹操本来派刺客刺探已经坚卧不动了,那曹操应该已经相信这个事实了呀,目击的侍女也被张春华杀了,那么曹操又怎么知道司马懿是装的,还说再不来就抓你这种话?甚是奇妙,推理一下,一塌糊涂。
所以窃以为臧荣绪《晋书》所记载的内容较为可信。

接下来来看下我对贵答主有关背信弃义的部分的看法

正始六年(245年)八月,曹爽废置中垒、中坚营,把两营兵众统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领,司马懿援引先帝旧例制止,曹爽不听。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吴兵入侵柤中,有万余家百姓为避吴兵,北渡沔水,司马懿认为沔南离敌太近,倘若百姓奔还,还会引来吴兵,应该让他们暂留北方。曹爽不同意,说:“现在不能在沔南修城守地,反而让百姓留沔北,这不是长远之计。”司马懿则说:“放在安稳之处所则安稳,放在危险之处所则危险,人与物都是如此。所以兵书上说‘成败在于形,安危在于势’。形势是驾驭众人的关键,不能不审慎对待。假设吴贼以二万人防守沔水,三万人与我沔南诸军对抗,一万人猛攻柤中,我们怎么去援救呢?”曹爽不从,驱令还南。吴兵果然击破柤中,所失百姓,数以万计 曹爽的行为不但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分,也使魏国国力衰退,不少有志之士颇感不安,希望太傅主持公道。并州刺史孙礼就去和司马懿抱怨,司马懿安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黄门张当内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送给曹爽,曹爽、何晏乘机与张当勾结,谋危社稷。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李胜出来后对曹爽说:“司马懿已像尸体一样,卧床不起,只有残余之气,形神已经分离,不值得忧虑了。”以后又说:“太傅不能康复,令人忧伤。”所以曹爽等对司马懿未加戒备。 而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


  谈到背信弃义,未之有义,何来信乎?曹爽穷兵黩武,嚣张跋扈,暗中排除异己,逼得司马懿只好装病,作为军中掌管大全之人,有权无能,国家必将衰退,您在文中也说起初司马懿和蒋济一些老臣就商议推翻曹爽。

最初连蒋济等老臣都想着要推翻曹爽,那么蒋济最后仁人之心岂不是有点可笑

* 蒋济悔不当初,没一个月就郁郁而终。(为了区别贵答主的论述与资料的区别,特在文初加“*”以示区别)

  蒋济的死因在网络上一说是发病去世,二说是因为司马懿不守信而被气死,其实我很讨厌把一个人的死掺杂其他因素,为什么?缺乏证据,故意把锅推给其他事件,让读者对时间有附加情绪。

  还有我觉得,在历朝历代权力土地的争夺中, 没有对错,只有成功和失败,如果人人都妇人之仁,忍受的了不明之君的暴政,那只会导致时代的退步,改朝换代,必有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司马懿为什么要忍?为什么不在曹丕,曹操时期就反叛夺权?一是自己的权利相对来说不足,没有实力,二是当权者未有出现管理上漏洞,没有给予司马懿可乘之机,要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像开国时的君主那样,懂得江山的来的不易,知道爱惜,那么可能郁郁而终的就是司马懿了。

* 而王凌为了曹家,想推翻司马家。
事情败露后,王凌自缚双手投降司马懿。
司马懿不单杀了王凌,又灭了人家三族,还抹黑他,说他投敌叛国。
王凌路过贾逵庙前,大喊自己是忠臣。


由此看来王凌是个有信有义之人,真的吗?对于贵答主的论述,我一一展开讨论

司马懿诛曹爽后,王凌心生不满,王凌与令狐愚暗地里策划,认为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于强臣,又听说楚王 曹彪 有智有勇,想要共同立他为帝,奉迎他到许昌建都。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王凌想要立他人为帝。(虽也姓曹)但我想这要是曝光出来也是个死罪吧

王凌发现情况不妙,拿不到虎符的话,本部兵马根本不能和司马懿大军抗衡,自己毫无胜算。为避免寿春百姓遭受战火,亲亲自前往武丘,在司马懿大船前面缚投降。


说实话,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笑了,如果王凌能有七成把握打败司马懿,他会“为了寿春百姓遭受战火”而“大义凌人”的自缚投降?明明就是战败之后的说辞。

马懿派步骑六百送王凌从陆路到洛阳。行到项城时,王凌向押送的警卫队长要钉棺材的长钉。队长请示后,给了铁钉。王凌知其必死,在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当夜把以前的掾属都找来,说道:“我都快八十了,竟然身败名裂了啊!”于是,饮药自尽。 司马懿还不满足,把王凌和令狐愚暴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

看了前面关于王凌论述,要是别人知道他想私立皇帝,他在贾逵面前的一番大义之词,不过是对自己失败的无可奈何。


2019.8.2 1:00 毕

2019.8.2 23:00 次日改变了写作时的情绪,对上文带有个人情感的地方进行修改与删除

        接下来继续对五胡之乱进行补充

看到贴吧有较中肯的评论在此和大家共享

首先我们来看看“五胡乱华”的原因:
一、胡人内迁
1、汉王朝依仗强大的军事力量,一直对胡人进行招诱以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的不足。
2、汉末魏晋时,北方经历了一次“小冰期”,原本适宜农耕地地区变为了适合游牧的地区,而原来的游牧地区则不适宜人类生存,导致了许多胡人南下寻觅生计。
关于胡人内迁的影响,这里引用一下西晋江统的《徙戎论》。
夫关中土沃物丰,厥田上上,加以泾、渭之流溉其舄卤,郑国、白渠灌浸相通,黍稷之饶,亩号一钟,百姓谣咏其殷实,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此必然之势,已验之事也。
把他们迁到京畿地区,士绅和百姓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他们弱小就欺辱他们,使他们从内心深处生发出仇恨。如果他们人口大大增加,就会生出不臣之心。他们本性凶残贪婪,又心怀怨恨,一有机会便会叛乱。而他们住在我国境内,没有自然险阻的阻隔,可以袭击没有防备的人民,收集没有收割粮食,所以能够成为严重的祸害。这类事情是必然的,而且已经发生过。
二、民族矛盾尖锐
1、民族文化冲突。少数民族人民的习俗与汉人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2、民族歧视严重。汉人歧视胡人,迁徙进中原的胡人受到了严重的压迫,如被贩卖成奴隶等。
三、民族政策失当
1、朝廷鼓励少数民族人民迁徙后却未能进行妥善的安顿,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困苦。
2、未能对迁徙后的胡人进行疏散,使其在内地聚居且形成串联组合,为后来的叛乱提供了条件。
3、对胡人未能进行及时的教化,不能使其在思想上与汉人融合。
4、以胡为兵,结合上面几点这条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四、西晋统治已现颓势
1、天灾人祸
另一方面,西晋时期天灾不断,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公元282- 292年)10年间,几无岁不旱,关中大饥,以致“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进流移,不可胜数。” 后又有蝗灾瘟疫,死者无数,流尸满河,白骨蔽野,遂有大规模的灾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煽动下,起事作乱,令司马氏政权几乎瓦解。
而此时的西晋王朝统治集团内部,诸王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八王之乱”。这场大恶斗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生产遭到破坏,数10万人民丧失了生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不少人饥饿而死,人民又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大规模的流亡的浪潮。
2、社会风气腐化。
  西晋社会风气如江河日下,其中有三股风气最为突出,严重地腐蚀社会机体。
 第一,奢侈腐化之风。西晋统治集团腐化先从皇帝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在民间大选宫女。后宫宫女多达数千,但他仍不满足,灭吴之后,又把吴国宫中数千名宫女运到洛阳。这样,后宫宫女达到万人。由于宫女太多,司马炎不知所从,有时就坐在一辆羊拉的车上在宫里转悠,车停在哪个宫女的门口,就在哪儿过夜。
  皇帝如此荒淫无度、纵情享乐,怎么能对下面进行约束?于是那些皇亲贵戚、官僚大臣紧随其后,极尽奢华,纵情声色。有的讲究吃。何曾任朝廷高官,聚敛了许多钱财,每天吃的费用多达一万钱。面对无比丰盛的食物,他居然说:“简直没有值得下筷子的东西!”其子何劭,更加奢侈,一天吃饭的花费达到两万,超过其父一倍!
  西晋盛行炫富、比富之风,石崇和王恺比富斗宝的故事就很典型。在西晋,有些权势过大、财产过多的人,牛气冲天,缺乏自制,甚至以杀人当儿戏!
  据《晋书·王恺传》记载:外戚王恺在宴请宾客时常安排一些女伎奏乐助兴,一次一位吹笛的女子吹得有些走调,王恺便当众把她处死。石崇也是个以杀人为乐的极其残忍的家伙。每次请客饮酒,常让美人斟酒劝客。如果客人不喝酒,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一次王敦与他的从兄王导一道去石崇家赴宴。王敦硬是不喝,结果石崇斩了三个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导责备王敦,王敦却恶狠狠地说:“他自己杀他家里的人,跟你有什么关系!”
  对社会自上而下崇尚奢华的现象,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大臣傅玄就向朝廷上书,愤怒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
 第二,金钱崇拜之风。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金钱成为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西晋是中国古代金钱拜物教最盛行的时期。钱本来是物品流通的媒介,但是,西晋钱却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物。人们痛感这一风气对社会的腐蚀,纷纷写文章予以抨击。其中鲁褒写了一篇著名的《钱神论》,辛辣地讥讽一切为钱、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象。
  鲁褒对钱的作用的论述,十分精辟,他把官僚贵族对钱的贪婪掠夺和钱的作用描绘得淋漓尽致。文中写道:
  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辨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发,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鲁褒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钱变成了社会上一个有力“杠杆”,人们毫不隐晦地谈钱、爱钱、贪钱、掠钱,朝野上下,一切向钱看,一切可以用钱换,社会风气腐败透顶!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第三,清谈虚浮之风。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清谈又称“谈玄”、“玄言”,专门讨论一些抽象的脱离实际的问题。西晋官僚们也大畅玄风。他们以“名士”自居,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侃侃而谈。故弄玄虚,如琅琊大族王衍,被誉为玄谈领袖。他历任中领军、尚书令,职务很高,却不干实事,“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他手执玉柄麈尾,“妙善玄言”。由于清谈之风盛行,使西晋的官员们“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当官的不干实事,办事又不认真去办,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每天乐此不疲的就是清谈。
  西晋官员们终日谈论玄远、喝酒放纵,不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风气必然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西晋灭亡时,大臣王衍被杀前,叹息道:“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这就是所谓“清谈误国”。其实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腐败导致的社会动乱,官员清谈是政治腐败的表现,是表而不是本。
  司马炎在统一中国后,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丧失危机意识,社会风气严重败坏,政治日益腐败。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武帝纪》中点评晋武帝司马炎说:“不知处广而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可谓一语中的。
五、“五胡乱华”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融合。
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的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由此推动民族纵向质的演进和横向量的扩展,不断实现民族的自身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不断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民族生存和演进的质和量的提高。
民族是社会的民族,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所以就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来讲,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民族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这是民族发展的总趋势。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发挥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民族的尽可能顺利和快速的发展;尽可能克服不利因素的消极作用,使民族发展加快步伐,少走弯路。也因此,在世界大同的理想条件下,民族也是向着大同发展。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算没有“五胡乱华”,民族融合也会以另一种方式上演,也许是三族、四族,也可能是六族、七族。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原因。
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由于汉人的“夷夏观”,民族融合无法和平进行,只能转而暴力推进。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必然的,西晋的不可挽回的颓势早已显现。历朝历代都有胡人乱边的情况发生,只是西晋的衰亡恰好提供了各项条件,使各少数民族有机会夺取汉人政权。
所以,“五胡乱华”其实是一种必然。
最后,希望以江统《徙戎论》中的一句话结束这个话题。
“夫为邦者,患不在贫而在不均,忧不在寡而在不安。”


吧主的补充,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争论

民族融合本身是一种发展,但是不代表民族融合的过程就美好,这不是褒义的!不是褒义的!不是褒义的!就是个中性词,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吸收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趋同的过程。不是因为民族融合,战争就会变得可爱,但是同样的,不能因为融合的手段是战争,就否认这是一种融合。我从来没有说过五胡乱华不是侵略战争。
我有时候看一些历史资料的时候,尤其是关于民族融合方面,都会由衷的庆幸,幸好我们汉族文化足够坚定,足够先进,大多数侵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最终都被我们逐渐汉化了,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即使历经风雨,还能留存至今。
但是退一步来说,评论区里如此愤慨,说我在为少数民族洗地的各位,历史上汉族对少数民族就没有侵略战争吗?你们都觉得所有胡汉和夷汉战争都是因为少数民族自己侵华才发生的,是认真的吗?战争不会因为我们倡导和平就消失,也不会因为我们是胜利者而变得美好起来。再者,两千年前我妈妈的祖先是鲁国人,我爸爸的祖先是齐国人,我现在是不是齐鲁混血了?那你们谁是秦国人,咱们可是有国仇家恨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啊,各位。
====================================
“五胡乱华”是必然的。
不过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要说明一点,在这个回答中,我会从各方面原因分析“五胡乱华”的必然性。
但事实上,我坚持认为,任何历史都是必然。
因为历史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种趋势,所有历史事件都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沿着既定的轨迹运行。这不是命运论,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自有其道理,也许一个人偶尔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历史进程,但是在之后的岁月中,历史必定会拨乱反正。



对于八王之乱是五胡乱华的导火索,我不否认,正视历史,不偏不倚是应有的态度,在前文已提到,连年战乱引起的人口引进与晋末的八王之乱是导致五胡乱华的两大原因,所以我说那个楼主说五胡乱华的成因只针对于司马家族内部争斗是片面的。社会发展必将会经历某种局面,民族融合也好,民族侵略也好,有其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共同合力才能构成。所以仅强调一方面原因是不对的,就像人的一生必将经历生老病死,产生病变除了内部肌体条件外,还有外在环境的刺激。这就是有些人本来有癌症基因却因对外界环境的提前预测而避开这种不良环境从而避免癌症的诱发。就五胡乱华来说,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人口锐减导致各大政治集团引进外族填补自己的实力,五胡乱华外部大环境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成,而晋末的政治倒退、政权腐朽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内部原因,就像俗话说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样,事件形成是因为具备“苍蝇”和“缝儿”两个先决条件。


看到这里您还觉得司马懿是五胡之乱的起点吗?

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八王之乱的成因,有人说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开始奠定八王之乱的基础的。
三国魏国的时候,曹爽当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 ,政权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之后,司马氏家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魏国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很有影响。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
晋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
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简单来说就是司马炎为了防止历史重演,恢复了分封制,诸王得到了军权,留下祸患,为八王之乱埋下伏笔。

看到这您会把责任推给司马懿,说所谓的“家教”不好导致孙子内斗?

很多文章都有讲到司马懿的过错,如果不清楚大家可以出门左转了解一下,但是很少有人提到司马懿的贡献,为了全方面了解司马懿,在此稍有提及一下。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时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晋书·宣帝纪》)。曹操行之。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晋书·宣帝纪》)。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两年就驾崩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
  曹魏和蜀汉的邻近地区,如长安、槐里、陈仓、上邽等地,都设置有民屯和军屯组织。其中,上邦的军屯最著名。这个军屯基地是在太和四年(230)由司马懿上表倡议建立的,《晋书·食货志》称:“宣帝表徙冀州农夫五千人佃上邽,兴京兆、天水、南安盐池,以益军实。”主持具体事宜的是那时的度支尚书、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晋书·安平献王孚传》称:“关中连遭贼寇,谷帛不足,遣冀州农丁五千屯于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由是关中军国有余,待贼有备矣。”由此可见,上邦军屯是在司马懿、司马孚兄弟的共同筹划下开创的。
  太和五年,诸葛亮进攻天水。这时上邽军屯上的小麦已经生长出来,有人主张“自芟上邽生麦以夺贼食”,魏明帝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多亏以上邽军屯的小麦作军粮,才取得胜利。直至正元二年(255),安西将军邓艾又在上邽“为区种之法,手执耒耜,率先将士”(《晋书·段灼传》),进行屯垦。这都说明上邽军屯的重要。
  司马懿在太和五年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为了增强实力,他很重视对关中屯田基地的建设。青龙元年(233),司马懿组织兴修水利,“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汧洛溉舄卤之地三千余顷”(《晋书·宣帝纪》),收到了“国以充实”(《晋书·食货志》)的效果。青龙三年,关东饥馑,司马懿调运五百万斛粟输京师洛阳,以资救济。可见他在关中储积有大量粮食。
  曹魏和东吴邻近地带的屯田,主要是在淮河南北。曹操时曾“开募屯田于淮南”(《三国志·魏书·仓慈传》),但仅是民屯。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主持对吴作战时,始与曾为屯田掌犊人、典农纲纪的尚书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第二年,司马懿“奏穿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始大佃于淮北”(《晋书·宣帝纪》)。第三年,司马懿又在这一地区“大兴屯守,广开淮阳、百尺二渠,又修诸陂于颍之南北,万余顷。自是淮北仓庾相望,寿阳至于京师,农官屯兵连属焉”(《晋书·宣帝纪》)。
  《晋书·食货志》记载司马懿、邓艾创建的淮南淮北屯田说:“今淮北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分休,且佃且守。水丰,常收三倍于西,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土,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逆北临淮水,自锺离而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余里,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兼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南颍北。穿渠三百余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司马懿和邓艾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屯垦,对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对增加曹魏的财力,支持与东吴的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9.8.3 1:00 毕 思绪万千,语无伦次,见谅


user avatar   qia-luo-te-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讨论喜欢什么历史人物,尤其是三国人物的时候,互相争论的网友很容易陷入一个误会。那就是我们讨论的是喜欢司马懿这个形象?还是喜欢司马懿本人?这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就算不看《三国演义》这本书,光是《三国志》与《晋书》塑造的司马懿也满是丰富的故事性与戏剧性,忽视这些书籍塑造的戏剧感而转去一昧的讨论人品道德并无卵用。因此即使看过很多史书的读者也不免从角色角度去看待司马懿。这么说有点抽象,我下面展开来说下。

一.我对司马懿的基本看法,喜欢司马懿的人的基本心态

二.司马懿的七大魅力

三.司马懿在戏剧张力上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四.唯物主义史观的网友对历史人物粉丝的批评存在哪些问题?反过来呢?

五.尽管如此捧司马懿的《大军师司马懿》依然水平很低

六.总结


一.我对司马懿的基本看法,喜欢司马懿的人的基本心态

我本人超喜欢司马懿,我认为这是反派塑造的一大极致,阴笃,奸险,凶恶又富有才能。要注意,我是把他作为反派来喜欢的,我喜欢的是这个文学形象,假如我身边真有这样的朋友装大尾巴狼随时准备阴我,我可受不了。同时三国志和三国杀的原画也都还不错,曾经临摹过一张三国杀标准包的原画↓

这种心态并不是所谓的崇拜阴谋,洗白司马懿,鼓励背叛这么简单就能解释的了的,尽管很多人直白地认为就是如此。

我认为本质是这个角色的戏剧张力以及魅力,凡是有司马懿出现的地方,几乎都是故事的精彩之处,我们因着喜欢精彩的故事从而喜欢这样的反派。就像是很多漫迷喜欢小丑,DIO,灭霸,萨菲罗斯,弗利沙,夜神月,蓝染,拉奥等等等等。。。。我们就算不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志》里惊鸿一瞥的【司马宣王】与《晋书》中的【宣皇帝】,也是满足这种丰富的故事性与戏剧性的。因此即使是看过很多史书的读者也不免会从这个角度去看待司马懿。

简单说下文艺塑造的强势为什么有时能盖过我们的道德判断↓

这张图采用中景,从距离上来说是和观众直接交流的距离。DIO挡住了主光线,这种打光暗示角色黑暗,危险的设定。同时dio全身强明暗对比也是大反派经典的打光。DIO面朝镜头说明DIO在面对观众,而满脸阴影则是代表了他将内心的阴暗全都带给了我们观众。

当我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DIO是否滥杀无辜、强权压人,以暴制暴或品德败坏这些根本不重要,反而反派魅力几乎溢出屏幕。因为文艺作品的角色价值不能局限于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最重要的是这是个精彩的角色还是个无聊的角色?再比方说《妇联》系列的猎鹰就是个很好的很善良的人,但没什么人气。小丑坏到家了却有大批粉丝。这就是戏的重要性。

而以上说法也基本可以套用到司马懿身上,很多人都被他的强大戏剧魅力而征服,他虽然是坏人却主导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他虽然隐忍但却打败了所有挑战他的人,这些全都使角色不断丰富立体,从而成为一个完整又严谨又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

无论是深不可测的城府,还是在北伐故事线起到的重要性甚至是个人魅力都促成了司马懿一定的人气,而这不是他个人道德好坏能解释的了的。 那么司马懿都有什么魅力呢?就在下一段↓


二.司马懿的七大魅力

有一本动漫教程的书籍,叫《新世纪卡通动漫技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淘一本看看。里头讲到了如何使得一个角色生动鲜活,充满魅力?答案就是有七大非常好用的要素。而我认为司马懿满足这七大魅力。这虽然是漫画人物的塑造技法,但我认为在通俗文学中一样适用。

这里我就把《三国志》《晋书》《三国演义》里各种事情混为一谈了,因为对于把三国当故事看的人而言,《三国演义》也不过就是《三国志》这本群像戏的一部同人志罢了。

1.外表的魅力

司马懿同学根据描写‘鹰视狼顾’

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 ------《晋书·宣帝纪》
曹叡览毕,大惊失色,急问群臣。太尉华歆奏曰:“司马懿上表乞守雍、凉,正为此也。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这里外表的魅力不限于长得帅不帅,一个大反派,胸中暗藏杀机,露出鹰狼一般的样子,这种气场和风范足以塑造一个大政治家的外表魅力了。说白了就是“贼有范儿!”。

参考二战三巨头的图,这三位老哥颜值其实都一般般,但丘吉尔目光深邃,罗斯福趾高气昂,斯大林面露微笑这个图充分显示了三位大佬的格调,充满魅力与风采

同样的 司马懿这样的外貌描写也给我们类似的感觉,个人觉得无论是全战还是三国志系列都把“鹰视狼顾”的外貌做了一定的还原,我们可以看到长成这个模样的人真是不怒自威

虽然我很讨厌吴秀波,但《大军师》里这一幕也做得很有气势↓

2.才能的魅力

才能吸引粉丝,这个不解释。

战争:

  • ①司马懿神速击败孟达
  • ②与武庙十哲之一诸葛亮相战数次,并使诸葛亮每次无功而返(怎么感觉不像在夸司马懿......)
  • ③一年内平定公孙渊叛乱
  • ④当机立断平定了王凌之乱

战略:

  • ①看穿诸葛亮的急于求战,从而坚定地采取防守战法
  • ②能看穿诸葛亮的女装之策,还会假装给皇上写信千里请战,与皇上心有灵犀
  • ③关二爷打襄樊的时候坚定地劝曹操不要迁都,而去拉拢孙权,成为襄樊战役的转折点。

内斗:

  • ①能忽悠孟达
  • ②能忍辱负重装病
  • ③诛杀曹爽
  • ④升骠骑将军、丞相、加九锡无人能挡

这也难怪三国志系列给司马懿的数值弄那么高了,以三国志11为例:统帅98武力63智力96政治93魅力87,妥妥的高富帅配置啊。这么一来无论是玩游戏的还是看史书小说的都会对他才能的魅力表示肯定吧。

3.性格的魅力

虽然这个人道德败坏,窃取革命果实,但他作为一个反派,一个阴谋家,非常有职业道德。他这种阴险狡诈的性格和他阴谋家的身份可谓是相得益彰。当一个人作为反派大boss出场时,阴谋与邪恶会成为他最大的性格魅力。

比方小丑,估计很少人是因为能真正的认同他的理念与三观,反而是这种危险感与极致的邪恶才吸引着广大漫迷。因此承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蝙蝠侠》系列终归是艺术作品,反派塑造的精彩绝伦,受人欢迎才说明作者的努力没有白费。

司马懿除了老生常谈的诡诈,富有心机等方面,他深藏不露的城府和忍耐度个人认为是他性格最大的亮点,而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归类于“7.神秘感的魅力”。

4.弱点的魅力

司马懿同学貌似怕老婆,不过出处我不知道哪里来的,有了解的同学可以补充下。尽管我觉得这个梗不是很可靠,但不论真假,这个小趣闻会让司马懿变得更有层次。

5.不调和的魅力

所谓不调和就是打破我们对角色的【刻板印象】从而产生【意外感】说白了叫【反差萌】

a.司马懿对两个儿子常常说教却又不至于家庭暴力。曹丞相还在的时候,司马懿不说忠心耿耿也算是恪守岗位,没有像杨修一样瞎胡闹。与诸葛亮对战之时也算是用出了全力,这样的乖宝宝如何成为了阴谋家?

b.1994《三国演义》电视剧里司马懿经常一本正经,但居然还是穿上了女装。

c.虽然一直是主帅+文官,但三国演义里居然有他单挑魏延的记录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马懿到来;忽见一枝魏兵杀到,延纵马向前视之,正是 司马懿。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 懿随后赶来。----《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

要知道魏延打他还得诈败,这说明魏延不足以阵斩司马懿,要能阵斩的话还诈败个毛线?可见司马懿有很大的武力潜力值!

d.虽然跟诸葛亮打起来胜少败多,但司马懿却很傲娇的表示诸葛亮打仗跟本就不行,在晋书里留下这样的言论↓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出自《晋书·宣帝纪》

有这么多点反差萌使得司马懿很值得琢磨,耐人寻味

6.经历的魅力

司马懿家族是当时河内的士族之一,貌似士在汉代已经不是贵族了,但读书+当官+为政的风气依然存留在士人家族之中。司马懿同学文武双全,内政战争一把抓的才能想必也受到一定的家族风气以及早年经历的影响。

再有早年曹操请他当官他天天装病不去,也算是之后装病赚曹爽的重大伏笔吧!

7.神秘感的魅力

前半截一直在做司马,主簿,长史这类的工作,虽说也不是一般人想当就当的,但相比较后来的骠骑将军、丞相、加九锡来讲,前期真是相当低调。在低调的前半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的野心不断膨胀?究竟是什么时候他有了经天纬地之才?究竟是什么使他道德最终毫无底线?与妻子素无原则矛盾的他为什么会说“老物可憎”这种话?欢迎收看《走近科学》

这种神秘感给人无限的脑补空间和二次创作的空间。《大军师》就是在尝试补充这些空白,并与历史大事件穿插起来,然而越插越乱,不知道是不是波叔过度干涉编剧的结果。


无论我们喜欢某个角色是因为其战功也好性格也好,本质上都取决于这个角色个人的魅力的全方位塑造,而这对司马懿圈粉是非常重要的。要硬套的话其实很多人也都能套这些方面,但要鲜活起来就略为困难了,要是名垂青史的大反派则是难上加难。有了以上七大魅力,司马懿便具备了有人气的巨大潜力与基本条件。

但另一方面,在剧情中发挥巨大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来说下司马懿在后期剧情的关键作用。↓


三.司马懿在戏剧张力上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1.能给主线故事不断施加影响的人最引人注目,他们就像是历史车轮的发动机。我们在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会将羡慕的眼光投向这样的角色。而司马懿正是在各种主线故事里影响着天下的局势。难道这样的人物形象还不够有吸引力吗?

①【襄樊战役】期间,关二爷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搞得北方很多人呼应关二爷准备起义,一时间关二爷威震华夏。而西线刘备带着法正他们也是越战越勇,拿下汉中,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觊觎长安。

这让曹操十分发愁,并考虑迁都之事。朝廷内部争论不休,不过司马懿和刘晔十分冷静,给曹操陈明大义,立刻指出了关羽此时最大的隐患是孙权,不但安定了军心,而且连吴抗刘的计策也成了逆转局势的大反转。 司马懿可谓是这一战的【关键先生】。之后更是连锁反应让孙刘决裂,夷陵之战,蜀国再无反杀的机会。

虽说司马懿啥实事都没干光动动嘴皮子,但从故事角度而言,这里角色戏很足,陈说利害也是非常精彩的一幕。

②《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路顺风,还有新城孟达呼应起兵,看上去魏国遭遇重大危机,但是司马懿从宛城起兵克日擒孟达,阻止了这个危险的叛乱。之后立即奔赴长安与诸葛亮打了好几个来回,最终因为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得无功而返。

虽说这段是罗贯中编的,当时主帅是曹真将军。但神速击破孟达却是真的,而其他与诸葛亮的交战都是老罗严谨的按照司马懿的性格和才能写出来的。我相信司马懿自己看了也会同意自己会这么做。

③234年诸葛亮休整三年后发动了大规模的五丈原之战,这一次诸葛亮攻势迅猛,摆出了一副【宿命的对决】之态势,司马懿出去打了一下直接就“甲首三千”,但他吸取战败的教训,并看穿了诸葛亮急于求战背后的原因———诸葛亮大限将至。反正我等星斗市民肯定是看不出的。。。。。总而言之司马懿防守严密,沉稳冷静,还巧妙地应对了女装之策,可谓大将风度。最终把诸葛亮熬到灯尽油枯病逝前线。司马懿以一种不激烈的方法就打败了他的宿敌。

④一年平定公孙渊之乱我就不赘述了,不说用兵如神,至少也是深谙兵法。要知道当时公孙渊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⑤高平陵之变完全是惊悚政治小说的套路,这事从曹爽的视角来看,简直就是反转再反转,毁三观的狗血剧情。虽然我们常常开上帝视角,但也不能否认司马懿在这一篇章中的精彩表现(演)。

可以看出司马懿对几次大事件都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这里故事因他发生巨大转折,而非二流悬疑小说里那种小打小闹。这些故事中,司马懿便是高光之点。


2.戏剧在于冲突,冲突常见于正反派之间。因此古典的man vs man的戏剧写作中有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便是:只有反派强大,整个故事才强大。(a story is only as strong as the villain)-----出自《不知道谁说的》。

只有强大的反派才能给主角带来足够的麻烦+危机,能战胜这样的反派,才显出胜利的来之不易,男主的聪明机智。

  • 正例:《复仇者联盟3》、《死亡笔记》
  • 反例:《抗日神剧》系列、《大军师司马懿》、漫威宇宙的各种电影。

在诸葛亮北伐这条故事线里,司马懿这个反派当得非常称职,治军进攻防守样样精通,和诸葛亮打的很精彩。这样才使得诸葛亮司马懿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螺旋上升人气,也给这条故事线添色很多。反观东边的曹休同学被小小周舫就给坑了,所以很少读者会在乎曹休这帮人到底在干啥。


3.除此之外在文学戏剧电影中,有一个讨巧的技巧,那便是“脸谱化”,把一个角色单一的归类为某一类型角色会大大降低写作难度,但越深究便越发现缺少魅力。所以亦正亦邪的角色往往最有魅力,但把亦正亦邪写好可不是谁想写就能写的。

司马懿刚登场像是忠诚文官,诸葛亮北伐期间像是各为其主的敌人,后期则变成大阴谋家,而这一系列角色过渡不管是史书还是小说里都写得润物细无声,仿佛一切都很说得通。如此和谐通顺的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才是禁得起推敲的好角色。

大宋提刑官的主演何冰先生说过一句话“演好人简单,演坏人也简单,最难的是演人。”我认为可以很好地点出司马懿亦正亦邪的魅力。

这也是为什么同为反派大boss的董卓大人(虽然我是董卓大人粉啦)人气比不上司马懿。董卓大人就是个纯坏人,几无可取之处,这样的反派当然很有张力,但却比不上司马懿这样的人有魅力。


总结就是,司马懿在历史故事里或虚构或史实都发挥着一些重大作用,是故事的关键。能力出众,老谋深算又造成很强的戏剧张力。丰富多面的人物性格使他亦正亦邪,文学上非常立体。这些也是司马懿圈粉之处。


四.唯物主义史观网友对历史人物粉丝的批评存在哪些问题?反过来呢?

1。从历史人物粉的角度而言↓

  • 虽然我上面说了这么多内容,把司马懿的形象以及其他历史人物形象艺术化,但我心里十分清楚,这对于严谨研究历史来讲是毫无帮助的,要像苏沉船、杨文理等人一样的水平必须要摆脱这种【粉丝】心态才好。
  • 但另一方面来讲,大多数网友其实根本不在乎考古啊,看偏门的书这些学习方法的。事实上很多看过史书的三国迷本质上还是在以文学鉴赏的角度在看这段历史。


  • 简单来说严谨的知乎大V走的是科学的路线
  • 而多数看三国的是走的文学故事的路线


是,我们都知道司马懿是反派,是坏人,但不停地跟戏剧角色讲道德问题是没有说服力的。

是,我们也知道真实历史上很多大事情不是一两个人做点什么就能改写历史的,但陈寿这帮写历史的首尾呼应,微言大义,写得简洁有力充满沧桑的浪漫感,读者很难不受他们文笔的影响。这个我觉得写史书的人也是要背锅的。

因此本质上而言,很多讨论历史人物的同志们还是带入了一种讨论文学、电影、游戏的艺术心态,假如唯物主义史观的人反复强调这个人多么投机取巧,多么不可效仿简直是鸡同鸭讲。我表示司马懿粉粉的就是这么生动的反派形象好吧~

2.从严谨科学的角度而言呢?

那么反过来说呢? 很多大V其实心里有数,可是为什么还总能跟历史人物粉丝吵个没完呢?

原因在于那些以文学故事心态看三国的人只因为自己从《三国志》《晋书》里看过材料就觉得自己也是【严谨研究历史】的一员了,而且还迷之优越感。事实上对这种人来讲,本质上《三国志》《晋书》也只是他们看三国故事的其他文学著作,而非【史料】。然而这种优越感使得他们强行参与严谨的科学讨论,这就容易贻笑大方了(比如张公子最近曝光的很多错误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更要命的是,这类粉丝还喜欢给反派洗白+加戏,比如很多人喜欢吕布,就给吕布杀父之事强行开脱,这就有点没必要了,粉丝一定要学会接受喜欢的角色是【反派】这一基本设定,不然强行当成正面角色来喜欢只会引来不必要的争论。

多数历史爱好者虽然讨论的是【历史】但对于【研究历史】是毫无概念的,九成三国历史爱好者最多也就看个《三国志》,能看《华阳国志》《魏略》《江表传》《世说新语》就很了不起了,遑论乱七八糟的小众材料了。但大家反正也都混在一起瞎讨论,免不了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有很大的分歧。司马懿曹操这俩亦正亦邪的角色是重灾区,一群把历史当故事看的人和认真研究历史的人一天到晚吵个没完,其实两边都该互相体谅。

  • 认真做研究的应该理解各种XX粉丝即使看过三国志也只是当故事看而已。不要动不动就扣帽子说人家不分是非黑白。
  • 各种XX粉丝在高手面前也应该保持谦逊的心,应该正面面对自己带入了文学观点在看历史故事,学会接受反派独特的魅力,而不要喜欢就非得洗白。毕竟高手们看的书多得多而且看的次数也很多,要较起真来根本不是对手啊。。。所以还是多做调查再吵架吧。。。。。


而无视【反派设定】强行尬吹尬洗的就是下面这个电视剧↓


五.尽管如此捧司马懿的《大军师司马懿》依然水平很低(不关心的可以直接跳过)

吴秀波同学之前制作+主演+监制了《大军师司马懿》这个电视剧。这个剧表面上看起来司马懿很有魅力,能说会道,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学富五车还老谋深算,配上波叔的颜值,让我一度怀疑这是史上最完美的司马懿演员。

然而这个电视剧在剧作上出了非常大的问题:

疯狂洗白司马懿,司马懿一切的污点都是别人逼他的,他自己从来不做坏事。

尬吹司马懿:

  • a把对手全都写成傻子,敌人智商也只是略高于日本鬼子。
  • b打不过诸葛亮是故意打不过的,就跟《新三国》里庞统在落凤坡故意中计一样傻傻的设计。
  • c联吴抗刘是司马懿亲自出使东吴说服孙权的。
  • d上方谷是司马懿俩傻儿子急功近利才中计的,而司马懿早就看穿了。
  • e司马懿阵前朗诵《出师表》把诸葛亮气吐血了。。。。。。。

办公室政治太浓,一群顶级人杰政治家,格局与矛盾全都小打小闹的,总是上升到个人恩怨,实在可惜。

如何解决

  • 把司马懿写成一位了不起的反派。
  • 可以一黑到底,也可以中间一些事情让他彻底黑化。前者后者都是较为合理的描写。
  • 如果想要体现一种黄袍加身的荒诞感,则要走完全不同的方向,想必也不现实。
  • 《大明王朝1566》的严嵩与《走向共和》的袁大头都是很棒的反派塑造,并且完全不影响他们成为受观众喜爱的反派。
  • 还是以小丑为例,如果要拍一个小丑的前传,我们肯定期待的是他怎么从好人→遇到狗血的事件→黑化→称王称霸的,而非从头到尾一直装好人。即是说【反派之美在其坏,强行洗白只能适得其反】

如何解决:这个没啥可说的,让坏人更厉害一点才能增强戏剧感,危机感,要不然就成抗蜀神剧了。

如何解决:这个其实不必太苛责,矛盾写得太复杂会像《大明王朝》一般过于烧脑,写成这样其实也还凑活。

究其原因大概是波叔进行了一定的创作干涉+有关部门审查不让坏人当主角综合原因导致的,所以也不能全都甩锅给编剧,我国编剧的自由度其实是很低的。希望以后有人能拍既不晦涩,又丰富立体的大反派司马懿崛起的故事。

总而言之,虽然这个剧是司马懿粉拍的,但只能算是追求较低【捧杀】,属于【低级粉】,就像【低级黑】喷人的时候只会骂娘是一个水平。我作为司马懿粉丝是不接受这种洗白法拍摄的,还是希望该黑就黑一点。


六.总结

总的来说,司马懿同学不但才能出众,仪表威严,而且在很多历史事件中出了很多风头,使他不论在三国演义还是史书里都又很可圈可点的表现。虽然做人有问题,但对于把历史当故事看的人而言这些人格问题都给他更增加了角色魅力,我认为这就是司马懿圈粉的根本原因。而网友吵嘴的时候也要相互理解对方的角度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大家都是三国粉还是和和气气的吧。关于波叔塑造的司马懿虽然有诸多角色诠释的缺陷,但电视剧制作精良,摄影优秀,我还是觉得不错的。



ps:吕布,项羽,秦始皇,曹操等人的粉丝也可以套用一部分以上的理论,不过某些粉丝连小说都没看过就来吵架的话,那是真的水平不行。。。。这个就无关欣赏文学还是研究历史的区别了。。。。建议最起码多少也要玩点游戏再讨论。。。。

ps2:关于文学艺术塑造对历史人物魅力产生的影响可以拓展阅读下这一篇↓

ps3:后半截没什么图,不知道同学们看起来回不回觉得无聊。。。。我下次尽量写些图文并茂的东西,顺便安利一下我的微博,啊对了我微博被关晓彤盗号了。

ps4:slim版虽然便宜但是画质貌似不太好

ps5:这次貌似还是和AMD合作,不知道死亡搁浅会出在这个上面吗?

psp:载入速度完爆ps3,想知道原理是啥

psv:买过一个特别轻薄帅气,适合携带

switch:同学的弟弟有一个,比想象中要大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也不是没有研究印第安人与美国白人关系论文,但就华盛顿时期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态度。觉得华盛顿会剥皮印第安人不大可信



美国真正开始以强制驱逐和屠杀是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开始,当然这也是想获得印第安人土地为基点


user avatar   ljssysd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tai-ji-sheng-liang-y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user avatar   li-xiao-xue-97-5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看《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三国演义是标准的保刘贬曹抑孙,凡是刘备做的都好,凡是曹操做的都黑,凡是孙权做的偏黑。这是罗贯中那个时代决定的写这个小说只能是这样的世界观。

严格意义上来讲,曹魏接受了汉王朝的禅让【em………虽然很多人不认,但这是既定事实,就像光速不变一样,不接受其实多少是有些不敢面对现实】,曹魏才是正统,而不是季汉。

如果大家看了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仍然坚持是蜀粉的话,那么就更有趣了。

根据八二法则,这个世界永远都会遵从一个定律,就是20%的富人,80%的穷人。然后大家看看蜀汉这边,没错,全是这80%的穷人,没一个有显赫背景的,背景最好的其实就是诸葛亮,而刘备的皇叔身份其实是有争议的,只是汉献帝最后封了他,大家不得不认。那个时代,世家大族决定一切,但是他们都跟了曹魏。但是蜀汉却还是带着这些穷人不断地抗争,永不低头,这种可歌可泣的反抗精神,难道不值得钦佩吗?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普通人,大家都是草根出身,从零开始奋斗,而蜀汉集团就是草根出身,成绩比较可观的集体,所以很多人都是蜀粉,因为我们从蜀汉集团的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共鸣。

我也可以点破,这个影子都是穷苦出身,大家都在奋斗的路上。而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或者某个国家占80%,你说蜀粉能不多吗?


user avatar   mei-you-wo-bu-zhi-dao-d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看《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三国演义是标准的保刘贬曹抑孙,凡是刘备做的都好,凡是曹操做的都黑,凡是孙权做的偏黑。这是罗贯中那个时代决定的写这个小说只能是这样的世界观。

严格意义上来讲,曹魏接受了汉王朝的禅让【em………虽然很多人不认,但这是既定事实,就像光速不变一样,不接受其实多少是有些不敢面对现实】,曹魏才是正统,而不是季汉。

如果大家看了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仍然坚持是蜀粉的话,那么就更有趣了。

根据八二法则,这个世界永远都会遵从一个定律,就是20%的富人,80%的穷人。然后大家看看蜀汉这边,没错,全是这80%的穷人,没一个有显赫背景的,背景最好的其实就是诸葛亮,而刘备的皇叔身份其实是有争议的,只是汉献帝最后封了他,大家不得不认。那个时代,世家大族决定一切,但是他们都跟了曹魏。但是蜀汉却还是带着这些穷人不断地抗争,永不低头,这种可歌可泣的反抗精神,难道不值得钦佩吗?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普通人,大家都是草根出身,从零开始奋斗,而蜀汉集团就是草根出身,成绩比较可观的集体,所以很多人都是蜀粉,因为我们从蜀汉集团的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产生了共鸣。

我也可以点破,这个影子都是穷苦出身,大家都在奋斗的路上。而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或者某个国家占80%,你说蜀粉能不多吗?




  

相关话题

  关羽刺死颜良之后是怎么做到“斩其首还”的? 
  如何评价魏延和姜维的军事能力? 
  曹操在汉朝下建立的封国为什么叫魏国? 
  诸葛亮北伐屯兵五丈原时司马懿说“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此意可知也”什么意思? 
  不是汉贼不两立嘛,二帝并尊难道是因为孙权也是汉朝的皇帝吗? 
  曹家篡汉和司马家篡魏有何区别?为何貌似普遍认为司马家道德败坏罪有应得而对曹家无过多批判呢? 
  有人黑诸葛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该怎么反驳? 
  刘备得知关羽被杀,声泪俱下晕倒在地,为何闻听张飞死讯,只说了四个字? 
  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有什么有意思的文物? 特别是武器,盔甲,生活场景复原方面相关的文物,谢谢!? 
  曹操为什么喜欢睡人妻? 

前一个讨论
中超第 21 轮北京国安 2:0 河北华夏的比赛,如何看待国安补时阶段获得的两个点球?
下一个讨论
老公说要是我考不上博士或者进企业当不了董事长或者董明珠就离婚,心好累,怎么办?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