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第3页

                             10    11    12 

user avatar   cao-bian-jiao-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底下的不少回答简直群魔乱舞(划掉)

哦不,是非常有趣····

一度让我怀疑这是大规模钓鱼····

毕竟某些答案····

用表情来形容我看到时的心情大概是这样

比方说某些膜李爱好者:

用百科/影视剧/扯淡段子来抒情膜李,十分感人

还有几个也是类似套路,懒得挂了

我佬直接贴个旧文

zhihu.com/question/2051

然后今天的重点不在这,如果说上面那位撑死是让我一愣

下面这位,嗯····

怎么说呢

我基本就是这表情了

毕竟这位真是可以的,可以的

连六不总督叶狗官都敢洗····(***注:正好评论区也有知友替我说了,对历史人物发表观点/要洗是个人自由,但是前提是起码带干货/论证体系得经得起推敲啊,这位的论证体系槽点之大槽点密度之多十分让人····)

洗的手段还这么····

(更新:这位洗地文来源于各路网文,各路网文来源则是黄宇和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其文荒谬之处我已在评论区的第七页(PC端)/第六页(手机端)进行驳斥/吐槽,诸君有兴趣的话自行翻阅)

这么····

百科开路

网文黑屁

阴谋论+抒情结尾

扯淡洗地抒情瞬间完成,是黑屁中的豪杰

所以熟悉我佬的知友都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顺带,鉴于槽点实在太多太密

我佬为表情绪波动,特选用成句“X,X你老木,你有的X么”(典出周星驰《少林足球》)

作为分段标题

成句/○?○你老木!你有得○嗎? - Komica wiki

并不是我佬恶意辱骂啊,你们不要见得风就是雨

以下正文


其实,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表现得非常英勇组织义军守城,让英国侵略者改变了过去的炮舰政策,改为与中国政府谈判。

改,改他老木,他有的改吗!

第一,洋人对他叶没少用过炮舰谈判政策,如下图,所谓改变炮舰政策实在不知是哪里憋出来的异次元黑屁

23日一次

顺带,他叶那个思考回路,不用炮舰辅助谈判他叶连人话都不会好好说

甚至连人都不会招待,他叶可是干过为了显他大清天朝威风就把公使往河边仓库故意招待这种事

跑题了,我们接着数洋人对他叶干过几次炮舰辅助谈判,注意,这里的炮舰辅助谈判:指的是洋人和他叶谈不拢/他叶装聋作哑导致谈判失败/无法谈判,洋人就开始动用武力这个定义

27日一次

(他叶:“我叶名琛不是一个没种的大清官员”,顺带这么有种点解不去坐正堂?)

28日一次

29日一次

剩下的····

算了我他喵懒得数了····

后面次数更多,简直就是不挨打不舒服斯基····

其实,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表现得非常英勇组织义军守城

勇,勇他老木,他有的勇吗!

第二,他叶英勇抵抗了吗?

在洋人23日第一次武力威胁的时候,他叶差不多就是这样····

看箭····

然后跟手下大吹特吹洋人到晚上就会走

同时还下令不抵抗

然后隔天奉行不抵抗政策+战斗力本来就渣的清军官兵自然是一触即溃

而就在清国官兵被洋人单方面暴虐的同时,他叶依然在····看箭,淡定无比

然后在后日广州城外工事尽失的时候,叶名琛的手下和屁民们先坐不住了

组织了一波民勇搞····示威,然后很快就按下去了

他叶当天和隔天毫无动静

后天呢····洋人周末休息····

然后他叶当日关闭了粤海关(是的我知道你们这会很好奇他脱线延迟一般清奇无比的思考回路····等等我会解释的)

隔天洋人们试图谈判遇到你叶装哑,就开始炮舰辅助谈判,你叶手下一哄而散,你叶坐在二堂上看似毫无惧色——怎么不去坐正堂呢?

这时候开始这位终于开始试图抵抗了,注意是试图(很有趣的是,他叶之前不抵抗,现在掉线重连一样的开始履行职责进行没卵用的抵抗的时候反而也成了洗地文的洗点,真是不懂他们洗地界····)——

开出赏格然后就杵在那····至于抵抗计划,人员组织,装备筹划?

以及实际的抵抗效果如何?

嘿嘿嘿哈哈哈呵呵呵

他叶杵了几天之后遇到洋人放火,终于知道跑了

29号洋人大举入城,你叶当天“正巧”去上香,没给洋人抓住

洋人后来因为兵力不足于是主动退出,中间又来来回回和你叶扯皮顺带多次炮舰辅助谈判,值得一提的是

在他叶光荣正确的不学林则徐狂裁水师的方针指导下

(*注:林则徐一鸦干了不少糊涂事,什么三天三夜不换气的水勇之类的不提,但他干的为数不多的几件正确的事里有一项就是学洋人搞水师,结果一鸦战后,清国官员如此扣锅给他

“惟前次失利,因专事海门,一切船只炮位事事效颦。”

(意思是一鸦失败就是因为全TM跟洋人学了,说的好像不学洋人就能赢一样!)

嗯,这份小报告的后果就是二鸦开战前广州的徐广缙叶名琛两个傻缺在狂裁水师

清国水师最猛烈的一次抵抗,唔

坚持了三十五分钟吧····

正面对抗未遂之后,清军开始试图顺流将纵火筏啊载爆炸物的船啊引流而下阴洋人一把

然后····基本没卵用····反而让洋人加强了警戒等级和手段

水师屡战屡败没卵用,陆地屡战屡败炮台几乎全毁

然后就这样的抵抗····他叶在十一月下旬上了个奏折····内容如下所述,你们自己体会下

之后双方的军事冲突仍在继续,虽然洋人这边因为兵力和目的原因不时打打停停····

而清军这边基本都是舔着脸挨打,个别时候用黑手段难得能阴到个别倒霉/落单洋人

然后他叶就一封接着一封的奏报往上扯····

什么N次接仗,连续击败英军(接仗有,基本挨打的都是清军)


每次毙伤洋人数量这位几百几百的吹(英国香港驻军表示哥几个千把人这得死个多少次才能够数哇)

然后就没然后了,洋人收拾完印度土兵,腾出手来把他叶就给收拾了

值得一提的是,洋人动手前夕

他叶上了个折子,奏捷完接着吹,吹的堪比立FLAG了,一度让咸丰大帝以为叶名琛马上就要彻底解决洋人这茬事了

然后就没然后了

心疼咸丰大帝,一路看抗洋神剧奏折看的正到高潮处呢,结果结局突然就逆转成灾难片了,其惨烈程度也只有直男看某些不可名状的电影看一半发现女♂主角掏出那什么比自己还大这种情况能比了(整段划掉)

咸丰内心OS:

结论:他叶前期不组织抵抗,中后期抵抗无效,英勇抗敌基本只存在于纸上

顺带他叶面对洋人进攻波澜不惊(原因后面讲)倒是不假,但这和英勇有个毛关系?

神TM又是长毛的锅,这么多年怎么都是这么个鸟套路?

他大清对外战争失败一定是兵力都去应付长毛了,所以····

这种黑屁论调真是够了

说句难听的,明末八千女鬼厂公当年整人罪名都不带重样的,某些人还不如——

我觉得我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当然,吐槽归吐槽,实际反驳还是得做的

首先面对洋人,他叶下令不抵抗这事我们上面已经说过了

其次呢

叶名琛当时能够动用的兵力非常有限

限,限他老木,他有的限吗?

54年广东全境天地会红兵起义,详细的我在这里说了

zhihu.com/question/2017

有兴趣的点上面,剩下的我们接着说

他叶尽管跟洋人很不对付,但是洋人为了利益有些事还是得做

在洋人干涉下,喜闻乐见的红兵众围城不果,一部分人转进广西打游击,一部分人巩固广东境内占领区

至于他叶

“广州当局每日杀人以五六十计,总督(叶名琛)曾在一日中杀三百人,我曾去参观刑场,只见血流成渠,首级累累,堆积在蒿架上,这只是两三省内的杀人数目,倘加上其他各省的杀人数目,那么该有多少人被杀?革命军(指天地会起义红兵,此时攻广州不克,部分转攻广西,部分转而巩固广东省内已有占领区)频传捷报,可见这些头颅不可能全是革命者的首级,甚至也不可能是与革命运动略有关涉的人的首级,较可能的,这只是那些无依无靠的良民的首级。叶总督用他们来表示自己剿匪有功,以取悦满洲皇帝”(费邦熙舰长《中国的印象》第83页)“每天只有八百名被捕的叛乱者在刑场被斩首。”。“如果一天只有三百到四百人被处决,就认为是很少了。”只“1855年的六,七,八三个月中就有七万五千人被杀”“天啊!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血流遍地,街道两旁,无首的尸身堆积如山,等待掩埋,但却没有任何准备清除的迹象······土地已完全被血水渗透,散发出污秽恶臭的气息,以致周围两千码左右,都被笼罩在这种传播瘟疫的蚀气之下。”(容闳《西学东渐记》)

嗯····

我想说什么呢

他叶满广东境内搞清算搞屠杀搞镇压有兵,到了对付洋人的时候先是不抵抗然后莫名其妙就没兵了?他叶的兵是擦屁股纸吗?用过就没了?

他叶自己都没说过缺兵,后世的某些人倒是给他找理由找的欢,给古人强行无货加戏,会玩

同时,他拒绝讲和,也无可厚非;如果讲和,无异于投降。因此,他没有和,没有降,也没有逃跑。

他叶是拒绝一切正常交流

顺带他叶明显只是火不烧到门口不跑而已,大约他叶早不上香晚不上香偏偏洋人进城搜捕的时候上香了哦

为了抵抗敌人,叶名琛也曾拼尽全力,间谍战、悬赏鼓舞士气、突袭英军后方基地香港……可惜国力积弱,影响甚微。

终于到了重点了

拼?拼他老木,他有的拼吗?

还好意思提他叶的间谍战····

讲道理,他叶在情报战线上一向智商没上过线,当年查办会党就闹出过这等笑话

大概就是有天地会山堂自称老万山····然后叶名琛就派人去广东境内的老万山查访反贼····

结果一去就懵逼了····全是良民啊

嗯····

“叫了哪座山的名字不代表就在那”

差不多就这意思,讲道理这要是头次见天地会也就罢了,这帮大人们镇压的天地会不知道有多少了····还蠢成这样

当然,只有更蠢,没有最蠢

叶名琛在对外情报这茬事上蠢度简直突破下限

首先

这位把在洋人地界/租界随便满地儿卖的报纸(新闻纸)当成了绝密情报

其次

用报纸倒是没问题,但是叶搞来的这些报纸····

黑屁程度比给他洗地这文章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惨败!”

“印度土兵起义英国惨败!”

“法国公使是中立的!”

还有一堆情报基本都是这样····

其中在克里米亚和土兵起义这俩事上的错谬程度好比你想了解二战战史,然后有人说二战是元首阵营胜利了,你一问论据,对面啪的给你拿来高堡奇人···

而且讲道理····错一次可以理解,经常错也可以理解,从头错到尾而且错的离谱无比····

这就很(摊手)····

顺带倒不是说探子们坑了叶名琛(虽然探子们锅也不小),他们只是受到领导压力太大(待过机关写稿的可能能理解····没待过的脑补控制狂家长给小学生指导作文)····而且他们领导自己除开这事也很神奇····照顾爹可以理解

对面按国际惯例挂个白旗这位就能联想这么多以致得出洋人服软了的结论也是····(摊手)

所以叶名琛的情报战是个什么卵样,下个结论的话

通过这些和事实风马牛不相及乃至于截然相反的情报内容,让叶名琛将如此一个列强环肆准备动手或者已经动手的险恶境地,看成是英国处境险恶,法国中立,俄国逼英国的债(即叶名琛所奏的克里米亚战争英法失败一事,他认为英国人屡次要求入城除开一鸦的条约外,更有实际的试图刮地皮这类实用原因在内,这事歪打正着的正好加深了叶名琛的错误判断)。由此得出结论:英国断然不可能进行对广东的大规模武力介入。小规模武力介入也只会有香港驻军,那么在兵力,后劲都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只要再和英国人玩拖字诀(手段包括关闭海关断绝通商,叶名琛以为这是洋人的命脉),那么胜利似乎指日可待。洋人越闹叶名琛越认为自己抓住了他们的七寸,所以····

这也是叶名琛之前消极抵抗并且屡屡对属下吹嘘很快就会过去的原因,因为错误情报和错误的推论,他错误的估计了洋人干涉的力度和决心,采用了错误的应对策略,这位的六不都是他一手作死作出来的,当真一点不冤

突袭英军后方基地香港

这TM是哪个平行世界的历史和本位面串档了?

更新:这事我还是详细说说好了

所谓香港之战····

惯例

战,战他老木,他有的战吗!

说真的····我在上面里吐槽的那么狠,是因为不觉得这玩意能叫做····

(以下只用页码的都引自黄宇和的《两广总督叶名琛》)

P194“叶名琛像一位干练(干,干他····算了这个不用了,诸君自己对对我前面的叶名琛抵抗记录,这要叫干练怕不是军队里都是蜗牛?)的军人,采取的一项重要战术,就是当敌人入侵广州时,去抄他们的后路,威胁在香港的英军基地,他派新安县士绅陈桂藉负责对香港采取行动。陈桂堂在明伦堂召开全县士绅大会,与会者一致谴责英军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国所犯的暴行,并通过决议,停止对香港的一切供给,从香港撤回全部新安人,在新安县内灭尽信奉洋教之徒,陈桂藉向叶名琛报告了会议情况

····你他喵还带传达精神和誓师大会的啊

之后终于动手了

同出自P194“他得到消息说,有若干传教士曾在一个村子里落过脚,战争一爆发便逃回香港,为防备中国教徒藏在村里为敌人刺探军情,陈桂藉秘密的派了一些士绅带领练勇突袭那些传教士住过的房子。他们没抓住人,但抢走了那些逃亡者的财产

····

先不说这袭杀传教士的理由,也不说传教士跑回香港了还怎么传递情报,大哥你们真的不是冲着财物去的吗····你们明明都知道传教士跑了啊

依然出自P194“陈桂藉还有一步秘而不宣的棋,就是突袭香港····他派出一小队人马乔装来到香港活动,他们向一队英军巡逻队发起突然袭击,打的敌人四散逃窜,然后安然撤退,还取来一颗首级”

····我先不说这既视感强烈的像什么

(老乡,借你脑袋····)

这事洋人那没人提过唯一的证据只有陈桂藉给叶名琛的奏报

首先,孤证不立,其次,除了脑袋没有别的证据(巡逻队是吧?枪?制服?盔帽?装具?),第三,这么大的事洋人居然没反应,以至于黄宇和最后扒了一个1月20日(袭击发生于1月19日)的洋人信件:“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绑架,暗杀和纵火

我觉得黄宇和他老是不是高级黑····

我还没往杀良冒功绑票上想呢他老就主动的····

然后黄宇和他老····引了这么一个事

P194“然而,中国人还有更厉害的一手(你老这个道德观是不是有点····),1月15日,他们在一所面包房制作的面包里秘密下了砒霜,企图毒杀在香港的外国人”

····

这是香港轰动一时的“易兴(阿龙)面包房毒面包案”

这案子最后审了很久都没个明确的呃···结论,变成了疑案,说是受清廷指使吧这招数过于智障,说是自干清····好吧自带毒药的自干清,听起来好像没问题?

我就不说这像什么了,而且讲道理,去洋人军营/警局/官邸投毒尚且可以理解,这种无差别毒害算什么?报复社会?

不过说真的这位投毒的效果差的可以

P194“可惜,面包里砒霜含量过多,吃的人马上呕吐,经过一阵慌乱,立刻采取了抢救和防止措施,尽管无人丧生,但是也受够了罪。”
“上周我们引述了《香港记录报》关于这一恶性事件的详细报道····总共有两三百人吃了下过毒药的面包,但没有人因此死亡(《伦敦新闻画报》)”

然后亮点来了

一个著名的历史老梗,所谓袁崇焕击毙野猪皮同志

即以讹传讹把病死说成是炮伤而死(十八磅实心弹我很好奇得怎么伤,目前民史们发明了有铅球中毒论和炮风破片论)

黄宇和他老也玩了这手“中毒最深的大概是包令夫人,她一病不起,体质越来越弱,致使在1858年早逝”

英国人认为“叶名琛无疑是英勇、果断的人,广州人一定为有这么一个父母官而骄傲”

呵呵,斯德哥尔摩症患者应该会很骄傲

顺带考虑到这网文来源是黄宇和的《六不总督叶名琛》

黄宇和怎么说的叶名琛风评这作者心里就没点X数吗?

P57“大多数被处决的犯人都是在1855年夏官兵基本是稳定全省后行刑的,当时,广州城内的刑场····叶名琛正因为办事大刀阔斧,杀人心狠手辣。才被清政府特别赏识,并得到英国人所谓“全国第二号人物”的评价,他也因此在民间博得了“刽子手”的称号,我们知道官府对于义军一向是不从宽发落的,必须指出,如果士绅证实某人是反贼,这就足以致他于死地”

“广州当局每日杀人以五六十计,总督(叶名琛)曾在一日中杀三百人,我曾去参观刑场,只见血流成渠,首级累累,堆积在蒿架上,这只是两三省内的杀人数目,倘加上其他各省的杀人数目,那么该有多少人被杀?革命军(指天地会起义红兵,此时攻广州不克,部分转攻广西,部分转而巩固广东省内已有占领区)频传捷报,可见这些头颅不可能全是革命者的首级,甚至也不可能是与革命运动略有关涉的人的首级,较可能的,这只是那些无依无靠的良民的首级。叶总督用他们来表示自己剿匪有功,以取悦满洲皇帝”(费邦熙舰长《中国的印象》第83页)“每天只有八百名被捕的叛乱者在刑场被斩首。”。“如果一天只有三百到四百人被处决,就认为是很少了。”只“1855年的六,七,八三个月中就有七万五千人被杀”“天啊!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血流遍地,街道两旁,无首的尸身堆积如山,等待掩埋,但却没有任何准备清除的迹象······土地已完全被血水渗透,散发出污秽恶臭的气息,以致周围两千码左右,都被笼罩在这种传播瘟疫的蚀气之下。”(容闳《西学东渐记》)


我佬抽的好累了····而且这种无根无据的阴谋论

他叶被黑固然有踢死狗的问题,但是他叶自己干的事我上面也罗列了,孰是孰非诸君自然能判明,而且不说踢死狗,这位爷圣眷正隆的时候可是用前途威胁过同僚和手下别给他找事耽误了抗洋大计的(找事即陈明叶名琛的胡作非为和欺上不瞒下),同僚踢他死狗天经地义啊,他叶主掌大局的时候靠威胁靠威逼把同僚/下属绑上自己的战车,现在这车眼看因为司机犯蠢而翻车了,不赶紧划清界限往下跳难不成还得跑去印度给叶名琛殉葬?

最后抽这一段好了

广州沦陷后,中国军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后半段广州不抵抗导致北京沦陷

这种脑子里装了跳哔的逻辑我佬实在不懂,就说前半段那神奇的“捕叶之后无抵抗”的奇妙论点

事实上广州傀儡当局成立之后,抵抗反而迎来了高潮(当然叫做回光返照也可以)——

多亏叶名琛的遗产

这厮当初在广州城下就发动搢绅组成N乡联合会团练起来和红兵对着干,团练甚至一度成为红兵起义期间的中流砥柱

而在叶总督被捉走在印度展览时吃不惯咖喱间接导致扑街的时候

以团练为主的反抗运动反而正如火如荼:

“本月初,三名欧洲人被捉去了,后来一个传教士交给代理领事袜子和鞋各一只,那是从一个欧洲人的无头尸体上取下来的,他漂流在江面上,无疑是那些被捉去的人之一····”
“一名随营人员坐在城门附近的防御物下,突然被枪杀了····就在这个城门外面,一个印度兵正在买蔬菜,又被格杀了”
“7月13日,联军的一支部队到东郊拆毁房屋,因为在前数夜,有火箭从那里被射到他们的军需仓库。而当他们正进行拆除时,中国人的连环炮打来了,计打死法兵一人,伤英兵二人以及印度兵二人····次日上午,十四名巡警正走入一条狭隘的街道,装有连环炮炮弹的大炮打来了,那炮隐蔽在这条街头的一座房屋的废墟中····巡警一人被打死,八人受伤····”

包令(广州傀儡政权的实际掌控者)无奈的写道:

“如果外国人离开这个城的近郊····那就不安全。”

团练甚至将文书趁夜贴进广州城内的将军署(极为靠近英军指挥中枢):

“我东莞勇,现驻榕树头,尔外人敢到此与我打仗,定杀尔片甲不回!”

就对洋人的实际杀伤情况和心理震慑效果来看,这段时间清军的成果都不亚于叶名琛在时,当然这并不妨碍某黑屁文在那颠倒黑白····

正,正他老木,他有的正吗?


(**注:此答案系我半夜被气笑睡意全无写的,但是写一半睡意就来了····所以后面行文可能会非常拙计,诸君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我佬下午起来改(如果能起来的话)····顺带谁给点好用的表情包····我佬一个异形MMP用了几次感觉颇怪的····

更新:感谢 @小路不会飞04 的表情包,有几个和正文配合效果相当不错,诸君如果有应景的表情包也欢迎投稿)


user avatar   zhang-chen-xu-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小时候我也觉得,周幽王是一个无道昏君,由于宠幸褒姒而导致身死国灭。后来,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历史知识之后发现: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可能只是周平王弑父杀兄,诸侯不救周王反而瓜分西周领地的借口,一个用来掩饰西周末年礼乐崩坏真相的政治童话。

周幽王本人是贤明还是昏庸,以我的能力是无从分辨了,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却是疑点重重:

1据考证,褒姒及其子伯服年龄明显大于申后及平王,说周幽王宠幸美色实属无稽之谈

2周于犬戎的战争事先早有规划,绝非突发事件

3在各种记载中有大量东方诸侯乱入,全部解释为笔误或事先就在周地恐难以令人信服

4周天子以击鼓召集军队,烽火台出现于汉代,与司马迁所处时代相同。

先看看太史公的记载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周本纪》

周幽王宠幸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幽王废申后改立褒姒——废宜臼(平王)改立伯服———申候发兵攻幽王——诸侯兵不至——杀幽王立平王

周幽王之死看起来是一个突发事件,但其他记载却告诉我,根本不是

后十年,幽王命伯士伐六济之戎,军败,伯士死焉———《竹书纪年》

二岁,犬戎杀幽王於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郑世家》

很明显,周幽王与犬戎等的战争是早计划好的,幽王同战死的还有郑恒公,太子伯服等人,显然幽王由于"戏诸侯”诸侯不救周室而死是不成立的。

幽王立褒姒之子伯盤,以为太子。

(伯盤)与幽王俱死于戏。先是,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以本大子,故称天王。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鲁国在山东,许国在湖北,这么远的诸侯都能赶到。以晋国为代表的周氏诸侯赶不到,谁信啊!

再来看看,褒姒和她的儿子伯服,东周是嫡子以“伯仲叔季”排位,西周是嫡子以“孟仲叔季”排位。考虑到伯服出生于两周之交,伯服很可能是周幽王的长子,而且伯服参与了周室与申国之战,而周平王当时还是个孩子,伯服在年龄上明显大于当时的平王。

据此推断褒姒很可能是幽王的嫡妻,伯服是幽王的嫡长子,后来出于某种原因被废。这个某种原因,应该就是申国和犬戎的军事压力。到周幽王十年,幽王自认为实力强大,可以拨乱反正,于是召集军队及各路诸侯与申国开战,最终由于诸侯各怀异心兵败而亡。

再来看看周平王是如何继位的,上文说到:周平王,鲁国,许国与申国犬戎合作,袭击周室,按道理杀父弑君之人是没有资格参与王位继承的,周地的百姓也必然恨平王入骨,同时周室也拥立了周携王为天子。但为什么平王当上了天子呢?

很简单,以秦晋为代表的诸侯希望拥立一位不得人心的,易于控制的天子,好让他们瓜分西周的领地。

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侯)所杀。——《竹书纪年》

申、许、郑立平王,晋文侯杀携王平王德其杀雠,而无力索还故土,立于申乃暂局,于是东迁洛邑

秦人亦趁机侵占岐西地,与晋连壤通好

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是友而非敌。——《国史大纲》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晋人焉始启于京师,郑武公亦正东方之诸侯。——《系年》

从这些记载可以得出,晋文侯出兵杀死周幽王的继承人周携王,与秦国瓜分了周朝的领地,将周平王强行迁到东方,晋国和郑国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力飞速发展。周平王杀父弑兄,诸侯坐视不救,秦晋瓜分周地,而为了掩饰这一事实,恐怕就是后世史官极力抹黑幽王的原因,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不受批判。


user avatar   li-zi-29-6-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徽因,一个矫揉造作,只知风花雪月的绿茶婊?


林先生极有风度。

郭心晖女士听她讲课:当时我们似乎都忘了听讲,只顾看她人。


女教授全震寰也见过她,描述当时:每次她一到校。学校立即轰动起来。
女校竟如此轰动,有人开玩笑说,如果是男校,就听不成课了。


作家赵清阁见过中年病中的林先生:她身材窈窕,穿一件豆绿色的绸晨衣,衬托着苍白清癯的面色,更显出恹恹病容。


学生林洙:我承认一个人瘦到她那样很难说是美人,但是即使到现在我仍旧认为,她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


杨绛钱钟书一家曾与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园做过邻居,两家的猫经常打架。


杨绛在《围城》的后序里还提到过这段往事:

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近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钟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猫》的第一句),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打猫要看主妇面?在钱老先生的中篇小说《猫》中,也有一位爱养猫的主妇。


只是文中的这位主妇李太太做派虚荣,行为作态,感情混乱。身边围着一个爱慕她的诗人,一个为她牺牲掉头发的学术机关主任,惯有一群为了她互相吃醋较劲的男士们。


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友最广。而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

按照钱钟书擅长讽刺与隐喻的文风,很多人认为钱先生此篇文章是在暗讽他同样养猫的邻居太太林徽因。


但是,钱钟书早在《猫》的前言里便明确地向读者表示,切勿将角色带入现实:为防免这种冒名顶替,我特此照例声明,书里的人物情事都是凭空臆造的。不但人是安分守法的良民,兽是驯服的家畜,而且鬼也并非没管束的野鬼;他们都只在本书范围里生活,绝不越规溜出书外。


钱钟书先生最早于1949年赴清华大学任教,钱林两家遂成为邻居。而小说《猫》发表于1945年,当时钱林两家尚未相识,也就没有「打猫」一说。


尽管如此,仍不免有人对号入座。或者说,这其中千丝万缕的关联,难免令人想入非非。连小说中的李太太去日本割了双眼皮,都被变相理解为钱钟书爆料林徽因割了双眼皮。更不必提冰心女士当年发表在《大公报》上的那篇就差指名道姓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在当时的文化圈子里引发了多大的猜疑与轰动。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场文坛公案里,「我们的太太」在屋里豢养着玲珑的金丝雀,挂着淡黄软艳的纱浪,香艳,心机,玩弄男人于股掌。


小说体裁,非纪实性,传说中「太太的客厅」作者本人从未去过,所以这番讽刺实际是单凭臆断来的,不掺说服性的女人间的讽刺罢了。


与梁思成从山西风尘仆仆做古物考察回来的林徽因得知此事,托人给冰心送了一坛山西老陈醋。


作家萧乾是「太太的客厅」里的常客,据他叙述当时: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来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与梁思成,林徽因长期共事的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先生也回忆过参加「太太客厅」时的场景:


从政治、社会、美学、文学,无所不谈,实际上这是无组织的俱乐部,无主题的学术交流会。即使批评一件事物,似乎多带有学术性,谈吐也有个人风格,如金岳霖先生有哲学意味的归纳,张若奚的政治议论。他们都爱绘画,邓以蜇教授(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之孙,美学家)有时拿来几幅画,供大家欣赏,记得有一次拿来的是倪瓒的树和金冬心的梅等。茶聚免不了要谈一些政治,总的说来很超然,有魏晋清流的味道。


自古至今,林徽因一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世人对她可谓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所以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19年,一场青年运动由「导火者」梁启超,「点火者」林长民联手引爆。


多米诺效应般,这场运动漫山遍野地蔓延,成为历史上奠基性的民族觉醒运动。


彼时的林徽因不过十五岁,尚就读于北平的培华女中。


而她的人生轨迹,也因五四运动而改变。


北洋政府因林长民此次「失职行为」,怒不可遏,罢免其全部公职。


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身份赴欧洲考察。此番远行,他带上了爱女林徽因。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作为林家长女,祖父林孝恂给她取名为徽音。


「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这句诗歌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即周文王之妻,品性贤良淑德,「徽」意为美好,「音」则为音誉,「徽音」是美誉,德音的含义。


后来报刊上有个男作家姓名也叫作林徽音,其译作「误译甚多」,甚至于中文也不很流畅,寄出的作品多有退稿。因署名相同,作品发在刊物上多有人混淆,林徽音便索性将名字改成了同音字徽因。


1920年10月,青年诗人徐志摩为奔访英国哲学家罗素,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往伦敦。


国际联盟协会的演讲会上,林长民与徐志摩一见如故。


也是在伦敦,24岁的徐志摩遇见了16岁的林徽因。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徐志摩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式思想,在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下极度向往浪漫自主的婚恋。所以尽管已婚且与妻育有一子,他还是不可自拔地疯狂追求起眼前这个风致林下,稚齿婑媠,差点叫起他「叔叔」的林徽因。


林徽因很敬重徐志摩,她被吸引,但没有沉沦。


「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离开欧洲。走前她通过父亲林长民写信,婉拒了徐志摩: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


但徐志摩决意追随。


与发妻张幼仪离婚,放弃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紧跟着回了国。


康河桥边,他写: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




早在1918年,在双方父辈的撮合下,梁思成便与林徽因相识。


后来梁再冰在纪念文章《回忆我的父亲》中叙述了梁思成视角下的二人初见场景:


门开了,年仅十四岁的林徽因走进房来。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下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两人便在双方家长同意的情形下开始交往。


徐志摩在给老师梁启超的信中写: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每次梁思成与林徽因去北海公园的快雪堂内约会,徐志摩必去掺和一脚。


一来二去,梁思成在门上贴了张纸条表明心迹: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赴美留学。


两人皆中意于建筑学,便选择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


遗憾的是,宾大的建筑系有项明文规定:不招收女生。理由是建筑课程往往需要成夜绘图,对于女性来说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林徽因只好退而求次,选择了美术系。


挡不住一腔所向,上着美术系课程的同时,林徽因几乎选修了建筑系全部的专业课程,并凭借出色的成绩被聘为建筑系的辅导教员。


就在林徽因埋首于学业,忙得不可开交时,却突然收到国内传来的一条噩耗:

父亲林长民,在一场军阀混战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身亡,尸身给烧烂。


徽因21岁,学业尚紧,她甚至未能回国奔丧。


一篇刊登在美国东北部的报刊《蒙大拿报》上的名为「中国女孩致力拯救祖国艺术」的采访上记录着她的志向: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什么是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





1928年3月21日,毕业后的梁思成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了婚礼。


之所以在选择在这天结婚,是为了纪念我国北宋时期伟大的建筑学家,著作《营造法式》的作者李诫,3月21日正是宋朝为李诫立下碑刻的日期。


科学家顾毓琇感叹:「思成能赢得她的芳心,连我们这些同学都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过江之鲫,竞争可谓激烈异常。」


林徽因没有选择穿西式的白色婚纱服,但身边却没有中式的婚装来穿,她便发挥学戏剧时舞台美术的功底,自己设计了一套具有东方传统特性的结婚礼服。


就在他们前往欧洲边度蜜月边考察古典建筑时,国内的梁启超正在协和医院经历了一场极失败的右肾切除手术,病情加重,尿血不止,寿命已撑不过一年。


同年,梁思成林徽因受聘到东北大学任教,当时建筑系全系的任职教师只有他们两位。


他们从无到有,短时间内赶创出完整的建筑系课程体系,开设了机械制图,铁筋三合土计画,河海工程等四十余门丰富全面的课程,白日不间歇地备课讲课,及至深夜仍在教辅学生。


东北的极端劣寒气候,使林徽因的健康遭到严重损坏,肺病愈重。且张学良易帜不久,时局尚患,匪祸丛生,他们往往觉都不敢睡:「一到晚上经常有土匪出现,他们多半从北部牧区上下来,这种时候我们都不敢开灯,听着他们的马队在屋外奔驰而过,那气氛真是紧张。」


1929年,校长张学良征集东北大学校徽,林先生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凝练庄重,最终被采用。


正面有八卦中艮符,意指东北方位,中心为东北大学校训「知行合一」,正上方刻古体字「东北大学」,两侧动物是左虎右龙(或被认为是左熊右狼),东北虎,黑龙江,反应地域特征的同时又具虎龙雄姿之意,屹立下方的则是东北标志性山水:长白山及黑龙江。


就在林徽因怀孕不久,欣喜未尽时,北平那边却传来悲讯:梁启超病逝。


他们赶回北平奔完丧,又快马加鞭地返回到东北任教。


八月份,林徽因诞下一女,为缅怀父亲,给女儿取名再冰(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


林先生体质本弱,又长期浸在极端环境里透支体力,最终病倒,不得不卸去满身工作,回北平暂养。


得知徽因正在香山养病的徐志摩前去探访,分别后,在给林徽因的信里徐志摩附了一首诗:《你去》


你去

我也走

我们在此分手


一语成谶。


同年11月19日,徐志摩从上海赶赴北平参加林徽因在协和礼堂为外国驻华使节举办的演讲会,搭乘的由南京北上的邮政飞机在浓雾里不辨方向,撞山堕机。


志摩罹难。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漫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噬,东北沦陷。


众人流亡保命,建筑学家们的第一反应却是逆流而上,同日军抢时间。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人决意动身考察国内各地建筑,填补中国建筑史中空白。


对此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表示:

他这种责任心,是超越了很多一般的当时其他的知识分子。其他知识分子都有爱国理想,但是程度是有差别的。也就是当你在做命运抉择的时候,这个天平倾向于哪一边。


深入崎岖地带,他们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做最繁冗的工作。在两千多只猪群里挤着赶车,住爬满苍蝇蚊虫,打开窗就是牲畜的客店,如今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走走停停地跋涉两天,连车也搭不上的时候,就背着笨重的行囊和大套考察器材步行,往往考察点还没到,人已经先累虚脱了。


林徽因给大姐梁思庄写信:什么怪时候什么怪车都愿意,只要能省时候。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勘测建筑时,常常需要爬到筑体的各种刁钻处进行精确的测量,三米五米,翻梁越脊。林徽因的身体一直不好,梁思成的体质也不强,之前他出过一场意外车祸,左腿留疾,致使走路微瘸。


他也干脆乐观地「以毒攻毒」:明天起,又该飞檐走壁了,我的腿已有过厄运,所以可以不怕。


几年下来,他们从南到北,历遍全国15个省,200多个县,累计勘测了2000余组建筑群,整理完成了测绘图稿1898张,一线一稿,不无血汗。


1932年的8月份,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出生,为再一次纪念建筑界先辈李诫,他们为儿子取名「从诫」。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儿子梁从诫的诞生,让欣喜之余的母亲林徽因为他写下了这首清新明丽的现代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37年,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五台山考察中寻访了我国现存的一座珍贵的唐朝木构— —佛光寺


在进行佛光寺东大殿的测量时,林徽因凭她的远视眼发现殿中梁底印有很淡的字迹。一行人又连忙搭起脚手架,清洗被蝙蝠干尸与臭虫覆盖的木梁,最终辨认出右面梁上的字迹: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


林徽因兴奋得到殿外的石柱上核实,果然发现上面也赫然写有同样的「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字样,柱上显示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57年。


这无疑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建筑考察旅程中乃至中国建筑史上一个伟大的发现,「亚洲佛光」佛光寺大殿的发现更一举打破了日本学者口中「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木构遗存,要想看只能去日本京都奈良」的论断。



随后梁林一行人怀着愉悦的心情在五台山附近考察工作了几天。就在他们完工之后回到帐篷里翻阅带来的过期报纸时,原本轻松的心却顷刻间沉了下来。


报上刺目得印着一行大标题:日军猛烈进攻我平郊据点。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


日军攻占北平,国人被迫流亡。


因为经常忙于考察勘测,林徽因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交给他们的姑姑梁思庄托照。


她给八岁的小女儿写信:


你知道他们老要我们的"华北"地方,这一次又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出兵来打我们。
我们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
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


在进出旅店十二次,上下舟车十六余次后,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终于抵达长沙。


上到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都挤在一个人满为患的车厢,一家只准带八十斤行李。


「为了能挤上车,每天凌晨一点我们就要摸黑爬起,抱着把我们少得可怜的行李,和我们自己塞进汽车,一直等到十点,汽车终于开动。」


国民政府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先前汇聚于北总布胡同的老友们再度相遇。


他们在晚上聚集到梁家,讨论时局,针砭时弊。


末了,又立在昏黯的屋里,集体高唱抗日救亡曲。


日军驾驶飞机轰炸长沙,生死真实的只徘徊在一瞬。


第二批炸弹掉落时,屋里的镜框,房顶,天花板瞬间全朝着他们砸下来。正抱着孩子往外逃生的林徽因不慎从楼梯上被震落几级阶梯,摔进天井里。


「炸弹就落在离我们房门口大约十五米的地方,天知道我们怎么没被炸成碎片!当先听到两声稍远处的爆炸,和接着传来的地狱般的垮塌声音,我们各自拎起一个孩子就往楼下冲,随即我们自己住的房子就成了碎片!」


死里逃生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又急忙返到房子废墟前试图挖出他们被埋的行李。


长沙不断被流弹攻击,梁思成一家不得不再度收拾好行囊逃难到昆明。


流亡途中,林徽因感染了肺炎,高烧不退,体质损伤更剧。先前在北平的时候,医生便严肃地警告过林徽因,以她的身体状况已不能支撑劳顿奔波。


「但警告白警告,我的寿命是由天的了。」


好容易到了昆明,梁思成却也病倒了,背部剧痛,肌肉痉挛,脊柱软组织硬化,在这之前梁先生背部便有疾,单靠一个笨重的铁架子支撑着身体,不能躺不能坐,前后恢复了一年才有所缓和。


随着日军不断空袭,昆明也难继续待下去,于是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艰难的旅程,搬到了长江南部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落,李庄。


梁林夫妇婉拒了他们的朋友费正清想要林徽因去美国养病的建议。


「我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使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整个李庄没有一所医院,没有一位正式医生,没有任何药品。家里唯一的一只体温计被我失手打破,大半年母亲竟无法量体温。

李庄六年,林徽因几乎从未出过李庄镇,躺在一张破旧到摇晃不止的帆布行军床上难以行动,每日都在与侵袭而来的病痛作斗争。肺病复发,盗汗不止,止不住大口地咳血,更骨瘦如柴。唯一奢侈的营养补品就是朋友从昆明或重庆带来的一小罐奶粉。梁再冰每每害怕得认为母亲就要撑不住了,躲在一旁偷偷哭泣。


这种情形下,命运却毫不留情地予她一重击。


林徽因最疼爱的三弟林桓,在成都对战日本发动的空袭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五岁。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远不会回来了,

我知道」

她哭三弟,也哭苦难的中国。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

你相信 今后多少中国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

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

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为中国,哪怕视死如归,又何尝不是她的夙愿。


「我们过着我们父辈在他们十几岁时过的生活但又做着现代的工作。有时候读着外国杂志和看着现代化设施的彩色缤纷的广告真像面对奇迹一样。」


生活原始,家中没有自来水,煤油灯也没有,晚上只能用一盏昏黯的菜籽油灯维持照明。拿不出钱打针,梁思成就自己当起了「医生」,每日给林徽因打静脉注射。连一双鞋子也买不起,孩子们平日都是穿着编的草鞋或者直接光着脚。


梁从诫回忆当时:「我的脚后跟被草鞋磨破了化了脓,父亲叫我趴在椅子上,问我怕不怕疼,我咬着牙说不怕,他就咔嚓一剪刀,把一块坏死的肉生生给我剪了下来,然后往伤口上倒碘酒,疼得我直眼冒金星,但我一声没吭,他只说了一句:好孩子。」


梁思成希望抗战胜利后,孩子们有机会能喝到一碗粥:


尽管条件艰苦,贫困交加,但梁家态度一向乐观。


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家中可维持生活的经费越来越少,梁思成只好去典当了手里珍贵的手表,钢笔。他边整理物品还边开玩笑:把这支笔「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吧!


林徽因几乎从未给梁再冰与梁从诫讲什么小白兔与大灰狼的童话故事。在病榻上,她最常给孩子们朗诵的,是史传文《唐雎不辱使命》,是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及「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全家都爱杜甫的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小儿子梁从诫曾经问到母亲:「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


林徽因正襟危坐:「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梁从诫慌了起来,反问母亲:「我一个人在重庆上学,那你们就不管我了?」

病中的母亲深情地握着我的手,仿佛道歉似地小声地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恐怕就顾不上你了!」
听到这个回答,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不久,又一个坏消息传到梁家,天津沦陷区突发了洪水。


在战争爆发前夕,梁思成林徽因为保护他们考察来的这些来之不易,也是绝无仅有的成果,将中国营造学设近几年来积累的考察测绘图稿,建筑物底片等全部藏纳在天津租界的地下保险库,结果这些珍贵的资料竟全部惨遭洪水浸腐


…… ……


关注微信公众号「柳杉街无影手」看完整版故事推送~

文娱往事,影评八卦,尽在[柳杉街无影手],欢迎关注,第一时间接收新鲜推送~


user avatar   lao-li-68-87-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嫪毐

提到嫪毐,估计许多人和我的第一反应一样,那就是他异于常人的性能力,他是秦始皇母后赵姬豢养的面首,被称为千古第一“大阴人”。

但其真正的历史面目并不是一个靠着大J J做始皇帝便宜干爹,被赵姬豢养于內帷、小丑一般的人物,恰恰相反,他是一个爬到高层的政治人物。

其政治能力要比薛怀义之流高的多,只是被扭曲了。

嫪毐起家时倒是和薛怀义大同小异。原本是一市井无赖,后来开始药贩,为招揽生意,每日于街巷用麻布包裹其阳具,套入桐木车轮甩弄,以取得顾客信任,然后被吕不韦府上的一个丫鬟熟知并私通。再然后被吕不韦“慧眼识阴雄(雾)”,召他做了相府中舍人。

某天嫪毐受李斯恩惠表演老本行(业务熟练),用阳具转轮,他以阳具为轴,穿入用桐木做的车轮中,能绕庭狂奔而不坠。(你瞅瞅这群秦国大臣都是些什么观赏癖好)


然后李斯就和吕不韦说了一嘴:(卧槽,没想到丞相你们家还有这么号人物)

而彼时的吕不韦正想摆脱旧情人赵姬的纠缠,因为他的志向更侧重于政治,而和太后有不正当关系,无论是政敌还是将来始皇帝亲政之后,都会对他极为不利。

所以他就想把“天赋异禀”的嫪毐送与太后赵姬,但是内帷之内男子不可私入,足智多谋的吕不韦便设法将嫪毐定罪送进宫里做太监,又买通主持刑罚的官吏,仅仅拔去嫪毐的胡须,就把他当作太监送进宫中。

赵姬当时34岁,久在深宫、又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得到嫪毐受用后大为兴奋喜爱。史书上说帝太后对嫪毐是“绝爱之”,总而言之就是爱得不得了。

值得一提的是,嫪毐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被私藏在深宫里不可见人的人,他是光明正大,甚至是堂而皇之的。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余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嫪毐日常跟随赵姬,得到的赏赐特别丰厚,赵姬把啥事儿都交由嫪毐决断。嫪毐的家里有奴仆数千人,各国的游侠什么的投靠到嫪毐府上做舍人的也有一千多人。

由此可见,嫪毐并不是隐藏在赵姬宫中见不得人,他是光明正大的,甚至还有着自己豪宅府邸,可以任意使唤下人,招揽门客。

当然,固然嫪毐厉害,但这个现象更多的是当时的风气所导致的,战国秦汉时代,寡居的太后、公主养面首,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

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芈月)与义渠王不止私通,还生了两个儿子。不但如此,宣太后死时,还想要另一位面首魏丑夫陪葬,虽然经过谋士劝说后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可见这并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事情。

到了汉朝,汉昭帝的姐姐蓄养的面熟丁外人,汉昭帝更是专门下诏令提供方便。

因此嫪毐并不是一个见不得人的阴刻小人物,他是一个可以出现在明面上,并且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人。

而事实上他也确实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作为,这个标志就是他被封为了长信侯

《史记·六国年表》中载,秦王政八年,“嫪毐封长信侯”。这是秦国政府的正式记载,显示事件重大。表明嫪毐立下了非同寻常的功劳,按照秦国的制度授予了与他的功劳相应的最高爵位。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同样有明确的记载: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这段记载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后,在山阳这个地方有着大片的领地,他还可以可以随意地使用秦国王室的宫室、车马、衣服、苑囿和猎场。更牛的是,还将太原郡的汾河以西地区赏给嫪毐作为了封国。

这说明他不止封侯,而且还不是“伦侯(关内侯)”这种没有封国的侯,而是有封国的“彻侯”。

不熟悉秦汉军功爵制的人可能对于长信侯这个爵位的高度和获得的难度不了解。

秦朝设立军功爵制,共分二十级,从下到上依次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以上可见,爵位最高级别的才是侯。

而秦朝又极为崇尚军功,赏赐爵位的条件十分严苛,封侯更是十分难的事情,秦国以来被封侯之人屈指可数,每一个都有明确的记载和显赫的功劳,这一点可以参见秦朝大将王翦邀赏的事迹。

王翦灭楚前,手握六十万大军,因为权柄过甚,为打消秦始皇疑虑,特意邀赏。开口抱怨说自己军功赫赫却始终未曾封侯。

直到王翦灭楚之后才被封了侯,这个事迹可见秦国封侯的难度有多高,因此嫪毐封侯只是因为秦始皇母亲赵姬的裙带关系就被封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等于动摇秦国示为根本的军功爵制度,没人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至于嫪毐为什么被封长信侯,历史没有明确记载,有史学家推测可能与其检举成蟜叛乱有关,成蟜是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成蟜之乱”的平定对于秦始皇皇位的稳固意义重大,

之所以有这个推测是因为商鞅变法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作“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就是揭发谋反奸人的功劳,与杀敌斩首的功劳同等计算,因为嫪毐没什么军功,而且同时期除了“成蟜之乱”没什么政治大事,所以由此推测。

但无论是因为什么,总之他被封侯了,不但如此,他还混得风生水起,在盛极时期,甚至可以与吕不韦分庭抗礼。

据《战国策·魏策》记载。

秦王政八年,秦国进攻魏国,有人劝告魏王: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国赞嫪氏,以嫪毐胜矣。王以国赞嫪氏,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今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必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必报矣。

这段记载是说,当今秦国国内,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百姓,可以分成两派,或者站在嫪毐一方,或者站在吕不韦一方。如果魏国依附嫪毐一边,割地送给秦国,屈身尊礼秦国,这些都通过嫪毐上达,作为嫪毐的功劳,嫪毐就胜过吕不韦了。如此一来,帝太后必定深深地感谢魏国,魏国与秦国的关系就会在各国之上了。如此一来,天下也必定舍弃吕不韦而跟从嫪毐了。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嫪毐权柄何等之盛,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面首,相反,他是一个相当有作为的政治人物,作为历史人物的嫪毐,他的真实形象被严重隐瞒和篡改了。

综上所述,历史上真正的嫪毐,是一个借着肉体和铭锐的政治直觉,一路爬到权利高层的厉害人物,而并不是一个除了“大阴”一无是处的男宠。

江华这一嫪毐的形象,挺符合的。


以上素材部分取自李开元《秦谜》、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骆宾王啊。

曾经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都很难把“鹅鹅鹅”、“初唐四杰”和“讨武曌檄”三件事缝合到同一个人身上……


user avatar   ou-yang-shan-d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舍。以前觉得老舍是一个特别爱老婆,家庭和睦的人。。后来才知道,周总理给他安排过一个女秘书。。然后他就和这个女秘书纠缠了一生,并付出了生命!!!

下面详细说明:

老舍的老婆叫胡絜青,两个人都是满族人,1931年结婚。以后生了三个小孩。。

抗战后的1938年老舍去了武汉工作,那时,周恩来也在武汉。


看到老舍一个人生活,以为老舍是“单身”,觉得不方便,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女秘书。

这个人就是赵清阁(作家兼画家)。长得很漂亮,两个人合作也很不错。


武汉沦陷后,两个人都去了陪都重庆。。

从此搞得难分难舍,在重庆,两人干脆就同居起来,过起了幸福的二人世界,开始还遮遮掩掩,后来胆子肥了就光明正大起来。

两个人还合伙写过文学作品。

然而,好日子是不会像童话的。1943年麻烦来了,沦陷区的胡絜青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也跑到重庆来了。

但老舍的做法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你不想见老婆也就算了,连孩子也不管,直到心理斗争了20天后,老舍才出现她们面前。

他和赵清阁的同居生活暂时结束。

1945年,抗战胜利。赵清阁去了上海,老舍跟着又来了一次抛妻别子,也去了上海。

胡絜青看到老舍又跑了,她也带着孩子跟了去。

没办法,老舍与赵清阁又未能如愿。

1946年,老舍有了个机会,可以去美国讲学,结果去了后就想在美国定居,彻底抛弃家里的黄脸婆。

在美国,老舍写信给赵清阁,说你赶紧来美国,我准备买房子,我们一起过。

不过赵清阁没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府急着找在美国的文化人回来,老舍也在被请之列。

别的人写信给老舍让他回来,老舍先生鸟都没鸟。最后周总理知道赵清阁的关系,让赵写信,老舍看到赵的信,屁颠屁颠就跑回来了。

碍于面子地位,老舍回国后没有与赵清阁在一起。不过两个人鸿雁传书的事,从不少见,赵清阁生日,老舍都会写诗祝贺。

1966年,老舍在一次批斗中被打的鼻青脸肿。回到家,本来想获得家人的安慰,没想到儿子对他爱答不理,老婆对他也没好话。

老舍心灰意冷,就溜达去了太平湖。

据说,他在太平湖坐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才投湖的。可见并不是那种马上就想死的人。

另外说一下,有人曾说,胡絜青在wen…革中曾写大字报揭发过老舍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致使老舍的处境雪上加霜。

历史总是扑朔迷离,闹不清谁是谁非。

不过胡絜青一个弱女子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带着三个孩子千里寻夫,老舍却在20天的时间里视而不见,总有点说不过去。

鲁迅虽说不地道,但他找女学生时,没孩子。

胡适虽说不地道,但他找女学生后,迷途知返。

上述两个名人的老婆是典型的旧式女子。但老舍的老婆是个文化人,著名画家,抗战前还做过中学老师。解放后还做过北师大的党委副书记。

鲁迅胡适,只伤害了一个女人。而老舍,和两个女人纠缠了一辈子。拿得起,放不下,把命也搭了进去。

【更新说明】:

评论区攻击我的人,我不置一词。老舍的这些事,学术圈早就是公开讨论的事。只是教科书和正统文学史绝不会涉及。我给大家只是介绍了一点点不同的东西。当然了,大家随便骂我啦,反正我人帅脸皮厚,炮弹打不透,么么哒哈。所有评论我都不回复,精选评论是系统自动选的,我没操作噢。再次感谢大家啦。昂。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

1,《秦岭》2017年春卷,《争鸣》(香港)2017年第二期相关文章,作者:商昌宝

2,《“风雨八年晦,贞邪一念明”――老舍抗战及 40年代佚文校读札记》,作者:解志熙

3,《老舍永在》,作者:臧克家

4,《沈从文与老舍的不了情》,作者:蒋泥

5,《新文学史料》,编者:牛汉

6,《一信一世界-----赵清阁先生的晚境》,《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作者:傅光明

7,《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作者:季羡林

以上是纸质内容,无法提供链接。(大家要找,网上都能找到)

我已经被很多人联合举报了,感谢大家。不过我的文章事实,都有实实在在的依据,只有相关我对涉及人物的评价和评论,这是我的个人自由,我可以这样,你可以那样,同意也可,骂我也行,我都很欢迎大家,认真脸,哈哈。

【再更新】:

我一般不开评论提醒的哈,哈哈哈,所以夸我的骂我的我都看不到,啦啦啦,本帅哥就是这么傲娇,实在有啥有理有据的事实错误,可以私信撩我啦。

另外,刚手贱(我经常手贱)滑了下评论,有大爷大妈大婶大姑大妹子说,我不全面。。拜托拜托,我这里不讨论老舍作品噢,我也没有一个字说老舍作品不行噢,我高呼,老舍文章棒棒哒,鲁郭茅,巴老曹,保佑我,吓不着。。哈哈哈。。

另外说我不全面?我说了这些不是让大家更了解老舍了么?真是的,费力不讨好。然后还说我没说老舍作品,没说老舍好话,你妹噢,好话你可以看教科书啊,作品你可以看文学史啊,用得着我放p么么么啊。??

谁再敢骂我,我就祝你坐车没座位,老公去撩妹,通话就欠费,变丑再翻倍。。。哼哼唧唧。。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历了很多事情,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去了一些别的的国家。

经历思考和寻找才发现,很多原来以为的事实,不那么真实。比如:

把中国劳苦大众从地狱模式中解放出来,这任务,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和他的同志们完成了。

不要求全责备了,更不要辜负他的努力。

“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user avatar   larrynone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楚成王!!!

说到春秋时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春秋五霸”,不过在春秋时代却有一个人硬刚过两位毫无争议的霸主,用实力生吃过一位有争议的霸主。但他本人却没有被评为霸主,这个人就是楚成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出生地: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这位楚国国君的一生非常精彩,他抗齐(齐桓公时代),辱宋(宋襄公时代),战晋(晋文公时代)。如果春秋时代少了楚成王,恐怕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要褪色不少。

先来聊聊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交锋。春秋初年,楚国发展起来,向中原挺进,它先后灭掉了在今河南省南部和西部的申、息、邓等国,并伐黄服蔡,多次向郑国进攻。郑国支持不住,已准备背齐向楚。 此时竖起“尊王攘夷”大旗的齐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决定发兵救郑,齐桓公于公元前656年,率领齐、宋、陈、卫、郑、许、鲁、曹、邾八国军队进攻楚的盟国蔡国。不过这一波冲突的原因,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这段文字记录了齐桓公跟自己的爱姬在私家园林里泛舟于爱河之上,正当双方你侬我侬时,肤白、貌美、胸大但无脑的蔡姬却想玩点情趣,她就把船摇来晃去。但是齐桓公是个水性不太好的人,他很害怕,于是就立即制止蔡姬的“情趣”行为。没想到蔡姬却越玩越起劲,把船摇晃得更厉害了。齐桓公被吓得发怒了,于是等船靠岸以后立即把蔡姬给赶回娘家去了,但是并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没想到,蔡国的国君也是个二愣子,觉得蔡国受到了齐国的羞辱,直接把蔡姬嫁给别人了。

齐桓公听到自己的女人被嫁给别人了,勃然大怒。于是以盟主的身份立即召开北方联盟大会,集合鲁、宋、陈、卫、郑、许、曹这七国一起组成了一只讨蔡的多国部队。蔡国的军队确实是一群菜逼,战争还没开始,蔡国军队就已经自行瓦解崩溃了。蔡国君主一看大事不妙,连夜南逃楚国避难去了(蔡国是楚国的保护国)。

在多国部队的打击下,蔡国可以说是国破家亡,蔡国的百姓也是死走逃亡伤。按理说“蔡女”事件,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南下真正目的并不是教训蔡国,而是要抑制南方的那个庞然大物——楚国。

请看一段《春秋左传》: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上面两段文字完整地记录了楚成王与齐桓公的交锋过程。楚成王先派遣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齐国大臣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齐太公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以便辅助王室。’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大海,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边到无棣。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周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周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齐桓公不听,仍然继续进军,驻扎在陉地(楚国北塞,今河南漯河东)。

楚成王十六年(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带兵到八国联军的驻地。八国联军撤退,驻扎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齐桓公把所率领的军队列成战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检阅队伍。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齐桓公听到这样有底气的话之后,觉得劳师远征进行一场大战的胜算也不大。于是就与屈完连同七国诸侯一起订立了盟约。

齐国责问楚国用的是两个不痛不痒的事情:其一,N多年前的周昭王南征未归;其二,楚国没有进贡包茅给周天子。反而对楚国僭越称王、征伐兼并姬姓诸侯国,搞大南方共荣圈这样的原则性问题只字不提。这并不是齐国不想过问,而是在摸清对手实力之后所做出的外交妥协。楚人听到这样的问责后,立即心领神会。立刻表示关于周昭王的事情,他们不负有任何责任,请国际联军自己去水边问问。关于包茅的事情,楚国确实有错在先,并且保证今后周天子的贡品绝对不会中断供应。于是南北双方在这友好而祥和的气氛中,就区域安全问以及大周发展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取得建设性成果——昭陵会盟。

齐楚这个南北两个最大国家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了,声势极壮时齐桓公的威风凛凛;也让我们看到了从容应对、不卑不亢的楚成王。这一局齐桓公以微弱优势略压楚成王一头,毕竟楚国被迫承认了齐国的老大地位,楚国的北上势头也稍被抑制。但是楚国也没有实质性的损失,王号继续使用,楚国的扩张方向由北转东,其实力在江淮地区不断坐大。

再聊聊楚成王虐宋襄公的事情。公元前643年齐桓公重病并于同年去世,齐国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向宋襄公求救。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但因齐桓公死前曾委托他照顾太子,宋襄公全力帮助太子昭回齐国即位。

齐国的霸业经过内乱之后迅速衰落,此时拥有拥立之功的宋襄公有些飘飘然了。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

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二十有一年春,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

别看这段原文的字数非常少,但是信息量是很大的。这段话表明当时的宋襄公是请来了齐、楚两大国参加会盟的,并且在这次会盟中宋襄公是以盟主的身份主持会盟。于是乎,宋襄公就更加飘飘然了,他居然以盟主架子要求楚国及其仆从国都承认其霸主地位,出人意料的是楚成王很爽快地答应了。

宋襄公沉醉于鹿上会盟的霸主荣光之中,他已经有些得意忘形了,当然不会去想齐国和楚国为什么会那么给他面子。齐国之所以来参加,那是因为齐国新君是在宋襄公全力支持下才得以上位的,他这次来完全是为了还宋襄公一个人情。楚成王来的目的就很阴险了,他是来观察后齐桓公时代中原诸侯国的实力,以及称霸的可能性。结果,宋襄公干了一件丢人现眼的事情,他自己没能力号召其他诸侯会盟,居然厚颜无耻地要求楚成王号召楚国的小弟跟楚国一起承认宋国的霸权。这一切都让实力雄厚的楚成王看在了眼里,他心里十分鄙视。但是楚成王打算玩一把大的,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宋襄公的要求。

宋襄公的称霸大戏在《春秋左传》中有完整的记载,请看一段原文: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当着众多诸侯的面抓了宋襄公,并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要知道不久前,宋襄公在鹿上之盟时还是个“霸主”,现在居然成为了囚犯,而且是被关在囚车里一路公开展览般地拖到楚国去当囚犯。这一次,楚成王把“伪霸主”的脸面彻底撕破并踩在地上,还吐了一口口水。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在国际调停之下,宋襄公好歹被楚成王放了回去。不过每当这个“霸主”想起囚笼生活就怒火中烧,但是又不敢直接报复楚国。没过多久,郑国国君到楚国去朝拜,表示承认楚国的霸主地位。宋襄公听说此事,立即勃然大怒,表示郑国这个不要脸的中原正派诸侯国居然去舔南蛮子的屁股,简直是太可耻了,于是兴兵伐郑。其实以郑国的实力单独抗宋完全没问题,但是想到新爸爸楚国的实力更加强大,不用白不用,于是就立刻向楚国求援。于是,春秋时代最具“仁义”精神的战争——泓水之战就此打响。

泓水之战的简要过程如下: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从而使楚军得以全部顺利渡过泓水。楚军渡河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奉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但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可是,这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弱小的宋军哪里是强大楚师的对手,一阵厮杀后,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其精锐的禁卫军(门官)悉为楚军所歼灭。只是在公孙固等人的拼死掩护下,宋襄公才得以突出重围,狼狈逃回宋国。泓水之战就这样以楚胜宋败降下帷幕。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从诸侯会盟到泓水战场,楚成王把宋襄公虐得体无完肤,拿捏得死死的。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为何宋襄公在某些书籍里能排进春秋五霸。莫非是宋襄公的“仁义”感动了那些腐儒,成为了腐儒们的偶像?

最后,得说说楚成王与晋文公的交手了。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重耳)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健,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这是两位雄主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在我看来,这段面对面的交流,已经展现出那个时代最杰出两位君主的风采。楚成王开口第一句你将来回到晋国,会怎么报答我呢?这句话首先表明,楚成王对重耳将来上位晋国国君有着非常乐观的判断,哪怕现在的重耳处于流亡状态。然后楚成王站在国际政治的角度询问重耳,将来会用何种方式报答楚国(如何亲楚)。重耳听到后回答:“金银财宝、山珍稀奇之类的东西,你们楚国自己就有,其实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您。”重耳的回答非常有技巧,他首先夸赞了楚国的地大物博,同时也表明了在国家利益的层面上他无法退让但不直说。紧接着,楚成王又开口:即便这样,我还是想知道你回到晋国后会如何对待楚国?面对楚王的进一步逼问,重耳非常沉作地回答道:如果托国君的福,我将来能够回到晋国,一旦两国交战,我晋国的军队将“退避三舍”。如果这样还得不到您的谅解,贵国的军队还不撤退,那也只能一战了。”面对雄心勃勃的一国之君,重耳的回答没有花言巧语,而是不卑不亢,底气十足但又礼节得当,楚成王听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每当我看到《春秋左传》的这段对话,我都能感受到春秋时这两位人杰的共同点——大气、质朴、厚重、有底蕴。

事后,楚国的二号人物子玉对重耳这种不卑不亢的表现感到愤怒,在他看来重耳作为一个流亡之人居然还这么傲气,于是请求楚成王杀了重耳,但楚成王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楚成王说到:“晋国公子志向远大。所作所为很合乎周礼,跟随他的人都是既忠诚又能干。反观现在晋国的国君,简直是不值一提。这看来是上天要晋国兴起,我们不能干违背天意的事情,否则必将遭殃。”

楚成王之所以不想杀重耳除了敬畏“上天”之外,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楚成王正在努力的“中原化”。他希望楚国的内政与外交应当与中原国家一样“周礼化”,他正在带领楚国积极地与国际接轨。他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在于他想当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原霸主”。

当“辱宋”事件发生后,中原大部分国家对楚国表示了臣服,但是楚国也把其野蛮的一面暴露得毫无遮掩。此后的每次会盟中,楚成王感觉这些中原国家的君主看他的目光都有些奇怪,他们的目光里有害怕有恐惧,甚至有时候还会有鄙视,但就是没有敬佩。这让楚成王认识到,他和齐桓公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可是这差距在哪里呢?是楚国的兵锋不够犀利吗?是楚国的物产不够丰盛吗?是楚国的版图不够广大吗?楚成王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直到楚国与中原诸国交流不断深化后,楚成王终于知道了答案。那就是楚国的文治与德化落后于中原,楚国对国际秩序——周礼的理解太浅薄,以至于在中原诸国看来,楚国的内政与外交简直就是处于半野蛮状态。善于反思的楚成王,终于找到了答案,于是他带领楚国全面开启了中原化的进程。

我们再回头去看看他与重耳的那段对话,前后两人的表现都有礼有节。子玉劝楚王杀掉重耳,楚王拒绝了。因为周礼已经成为他心中的准绳,他不可能随意杀掉一个中原诸侯国的公子,他认为随心所欲的杀戮与侮辱只能代表野蛮与落后,更重要的是这不符合周礼。

没过多久,重耳等人回到晋国。果然不出成王所料,重耳很快就成为了晋国的国君,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第二霸——晋文公。在晋文公流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晋国很快从混乱中恢复了国力,成为中原最强大的诸侯国。

自从泓水之战楚国大胜宋国后,楚国北进的势头无可阻挡。楚国势力在中原疯狂扩张,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

此时已经强盛起来的晋国,也一样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晋文公也绝不允许楚国继续在中原地区肆虐下去了。如此一来南北两个超级大国的正面碰撞将不可避免,于是城濮之战爆发了。

城濮之战的简要过程如下:楚国发兵进攻宋国,宋国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军援宋。子玉率军急进,依托丘陵险阻扎营,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兑现当年的承诺,主动率军退避三舍,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诱敌之计,子玉上钩了。晋军在城濮严阵以待楚军。子玉狂傲声称:"日必无晋矣。"当两军接触之时,晋下军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马身上,首先冲击楚右翼的陈、蔡军,陈、蔡军惊骇逃散,楚右军溃败。楚子玉、子上见右军溃败,怒火中烧,加强对晋中军和上军的攻势。晋右翼上军狐毛设将、佐二面旗帜,令二旗后退,引诱楚军。晋下军栾枝所部也以车辆曳树枝奔驰而伪装后退。楚子玉以为晋右翼败退,令楚左军追击,所以对陈、蔡及右翼军溃败并未理会。楚左军追击晋上军时,侧翼暴露,晋先轸、郤溱率中军拦腰截击,狐毛、狐偃率上军夹攻楚左军,楚左军溃败。楚子玉见左、右军皆败,遂下令中军停止进攻,得以不败。子玉率残兵退出战场,晋军进占楚军营地,休整三日后,胜利班师。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晋文公一战而霸。楚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惨败,北进锋芒受到挫折,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楚成王称霸中原的梦想再次破碎。

楚成王时代的楚国,是一个跛腿的强国,几代楚人疯狂的武力扩张成果丰硕,从而让楚国从上到下过于迷信武力,忽略了政治文明建设。即便楚成王后期有所醒悟,但是整个楚国的迷信武力的势头并没有被有效遏制,即便是君王也对此无能为力。如果你不信请看一段《春秋左传》原文:

楚子(楚成王)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以上对话完整地说明了楚成王告诫子玉不要与晋国人正面硬刚,但是子玉迫于楚国人疯狂迷信武力的压力,为了平息乱七八糟的舆论,他也是不得不战。

在我看来,称霸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想成为霸主,军事实力强盛是必要的条件,不过只有强大的军力而缺乏文化底蕴则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霸主的。强盛的军力只能逼人臣服,但不能长久。当先进的文化与强盛的军力相结合时,则人人心向往之。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楚成王争霸历程。楚成王面对声势极盛时的齐桓公时,他能屈能伸,在外交层面主动认怂,尊齐国为老大,从而避免了齐楚大战。但是在国家实质利益上丝毫不退让,其扩张方向由北转东。在极力避免与齐国的正面碰撞的同时,由发展了其在江淮地区的势力。这一波操作体现了他的隐忍与智慧。

楚成王在面对实力不强的宋襄公时,他放长线钓大鱼,在鹿上之盟先尊宋襄公为盟主以骄其志,然后在孟地会盟时当众羞辱宋襄公,让其沦为阶下囚,然后又在泓水之战大败宋军。这一次他很好地展示了楚国的实力但也暴露了楚国的野蛮。楚成王所羞辱的不仅仅是宋襄公,更是对周礼,对中原文化的嗤之以鼻。所以此时的楚成王虽有霸主之实力,但距离霸主之位仍差一步。

最后,他用完美的礼节接待重耳,在城濮之战前告诫子玉不要主动招惹晋国军队。这表明了他的反思能力,面对中原文化,面对周礼已经张开了怀抱。可惜这一动作来得太晚,整个楚国还未来得及中原化时就在城濮之战中惨败了。已经军国主义化的楚国,最终葬送了楚成王的霸主之梦。

如果不是遇到了自带主角光环的晋文公,再给楚成王一点时间,让楚国完成中原化。他将会是春秋毫无争议的第二位霸主,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楚成王仍然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也能虚心学习。他带领这个南方的蛮夷之国不断进步,楚国也在强国之路上不断前行。心平气和地说一句,楚成王所具有的智慧、大气和霸气不输于齐桓公与晋文公。

楚成王竭尽一生图霸的失败,让沉浸在军国主义狂欢中的楚国人冷静下来,他们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个世界。他们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称霸中原的梦想。通览《春秋左传》我发现楚人的性格特点中有两点最为突出,那就是倔强与霸蛮的。他们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轻易为外力所改变;他们对称霸中原的欲望永远不会磨灭,面对称霸之路的困难他们的态度就是:“不服就干”;他们永远都“不服周”;他们不会轻易放弃梦想,一代人没有完成的事情可以交给下一代,还不行就交给第三代直到完成为止。最终楚成王没有实现的梦想,由他的孙子完成了。


user avatar   ceng-jian-26-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学良!!!

教科书上一句“东北易帜,民族英雄”,给这位人类史上排名第一的败家子一个伟岸的身影。

说他是人类史排名第一败家子毫不过分,没有之一,名副其实的北境之王,放眼当时的世界也是世界数的上的Power Man的人物。短短几年时间挥霍精光,大家放开脑洞,究竟要怎样挥霍能达到这种效果?

日本人来了,把自己的部队卖了,当时我外公的父亲在哈尔滨跟日本人死扛,后来得知主子都跑了,部队四散。(外公跑了家,家里还有张学良的一个遗物,赐给外公的,现在舅舅保存)。

后来躲在院子里转头喊“我和你拼了”~

然后又把Guo 敏 dang,给卖了。

可以说张学良是直接影响了世界的人,无论是二战还是冷站。

更新……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正好和朋友闲聊到张学良,他当时开头便说:“我才知道张学良以前这么牛…………!”

是啊,任谁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有如此高的起点,却造就了这样悲哀的结局。

但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到张学良,其实对于他算不上误解,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蠢,而我只是因为他改变了历史轨迹而不能原谅


user avatar   HanedaNakay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戈尔巴乔夫。

我曾天真地以为,历史课本上的人都挂了。


可是他老人家却活得好好的。

退休以后,戈尔巴乔夫还演过几部电影。

对,在电影里演自己,各种宣布苏联解体。


不仅如此,他老人家还代言LV。

毫无违和!


吓得我赶紧喝杯酒压压惊……




                             10    11    12 

相关话题

  古代某个大一统王朝皇帝能让全国一半成人都会读写名字,这个文治水平大概算什么段位有唐太宗三成功力不? 
  如果你活在二战时的日本,被强制征兵,但认为战争是非正义的不想助纣为虐,你会怎么做? 
  张岱在明亡后是怎样进行反清复明的? 
  西方文化中的骑士角色,身着银铠,保护公主,忠诚信仰,让人觉得安全感,帅气。中国文化中有对应的角色吗? 
  如何看待「合肥存近万名岳飞后人因家法至今鲜与秦姓通婚」一事? 
  欧美国家对一战的主流评论是什么? 
  甲午战争后清方拒绝赔款会怎么样? 
  如何客观评价法厄同否认南京大屠杀? 
  中国历史上还有比北宋更屈辱的朝代吗? 
  我们死后真的会有轮回转世吗? 

前一个讨论
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下一个讨论
相对于其他两国,为什么蜀汉的将领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好感?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