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印度有崛起的可能吗? 第2页

              

user avatar   zhi-xu-yixiao-bu-xu-c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在这个世界格局下崛起,

问题永远不是你想不想,

而是我让不让。


user avatar   tang-jian-ku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答案是一定的,不是可能,是一定。

1、印度从文化角度,有以印度教为主的精神信仰,崇尚心静自然和无为,不是那种文化控制,极端文化,民众民族自洽容易实现。

古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度文明在近代的衰落不过是一时的历史现象。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相信印度文化也终将像中国文化一样大放异彩。

2、说说粮食安全。历史上印度人饿肚子的记忆肯定比中国人少多了!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对比中国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多了近7000万公顷。

并且印度耕地面积大部分都是由冲积平原构成,属于优质高产耕地,而中国复杂的地形结构,高产耕地比例会低很多。总之,印度人不担心吃不饱肚子,当然前提是能有效耕种开发。

3、说说印度的教育。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数字)文明,围绕的核心还是人,印度人的聪明不比任何民族差,印度的教育非常扎实,全民免费教育直接覆盖到大学,以印度理工大学为代表的高等教育也是有声有色,印度理工大学综合实力在中国清华大学之上。

印度优质的高等教育支撑的IT、汽车、信息等行业比较发达,印度教育对数理化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印度高考几乎只考数理化。经过这么多年积累,印度的数理化能力比较强,这为印度将来的腾飞打下基础。

4、和英美天然融合优势。印度相当长时间是英国殖民地,在社会制度、文化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兼融。硅谷数据显示,在硅谷的企业高管中,印度人占到了15%。从2006年到2012年硅谷外来移民创始人中,印度人占到了1/3,曾经的被彻底殖民客观上确实成为了印度优势。

以上是说印度为什么一定能崛起,她可以有很多问题,但她的文化决定可以不着急,愿意慢慢来,没有饥荒的忧虑,可以避免大乱,教育做的不错,和英美融合度高,是现代文明能照亮的地方。

当然印度也有很多问题,例如文盲率很高、基础设施不好、落后的种族制度等。但不怕有问题,就怕不知道有问题!假以时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边上有个超强邻居印度,是我们要习惯的的事情。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答案要看崛起是什么标准,如果以中日韩作为标准,那印度的障碍实在太多了。

国家组织能力等说的太多了,只说些大家提的少的国家能力积累吧。

印度这样规模的国家实现崛起,只有成为工业化大国这一条路,而欧洲美国之外,真正的工业化大国实际上只有中日韩这三个国家,而这三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不是儒学,而是这三个国家都是历史上长时间以集权统一国家形式存在的,社会各阶层对保持国家在集权统一下如何运转都有丰富的经验,甚至于形成习惯,这才是国家实现整体工业化的基础。

好比中日韩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是练习田径的,跑得快体能好,但西方工业化后比赛项目里没田径只比足球了,中日韩三国连规则还没清楚就被人灌了几场9:0,但见过比赛懂了规则再练练运球传球射门,也能成为优秀的球员。

而同期有些国家,没练习过田径,普通人身体素质练习足球技术,撑死了也就是校队替补的水平(比如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也承接过大量的产业转移,但只能做到 部分产生本地化,却没法借此实现地区工业化转型)。


印度是个很有天赋的人,身高腿长肺活量大,但之前就是个宅男天天坐着,百米15秒才跑完,跑5000米就再动不了了,再怎么练习技术也就是小区水平,进不了专业队的。


补充下什么是集权统一国家形式的沉淀积累,比如下面这件小事。

省长和市长就一个事情下了两个不一样的命令,我们会对照下执行(不矛盾就都执行,矛盾了但都能办好事那就听官大的,矛盾了但市长的话办不好事就拿省长的命令和市长解释,省长的命令办不好事就请市长去找省长解释)。

全社会都几乎能按照这个循序处理领导的指令,我们看来很容易的事情,对很多国家来说比登天还难。

编辑于昨天 14:5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印地语里,撅起,就是崛起。


user avatar   zuting-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月23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家不能光看到人口红利,不看到人口压力。最近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12月10日,随着印度上议院通过《公民身份修正法案》,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根据法案,只要是2014年12月31日以前,因为“宗教迫害”原因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三个国家逃入印度的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和天主教教徒,可以通过合法申请获得印度公民身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多宗教独独缺少了伊斯兰。可以说,这个法案就是就是莫迪-印度教-印人党-执政党挑起的,针对伊教-穆斯林的专用工具。这个事件起于大选之前,是莫迪因为经济失利而采取的民粹选举措施之一。

崛起要有支撑崛起的环境。这个法案直接威胁了其国内上千万人的生存权,加剧了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印度短期内是别想有平稳的内部发展环境了。事实上,法案落地后,至少14个邦爆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多人在与警方的冲突中丧生。莫迪是尼赫鲁之后最有民望也是最有希望的政治家,其手段也无非如此(更可笑的是,他还怕事不够大,还给这个法案点了个赞,然后又连发5推呼吁冷静。晕死),印度要想打破三座大山,那真是难于上青天了。

(10月15日)人口是大家推论印度崛起的最大考虑。无非是因为他和中国太象了,而且位列金砖成长性高,所以由此及彼地对他寄予非常高的期望。但人口只是国家崛起的一个考虑因素,绝不能当做充分条件。即便是我国现在不也没有完全放开计划生育吗?计划生育从70年代执行到现在,基本可以说消失了两代人。如果人多就能搞定崛起,我们何至于此。

中国的发展谦虚的讲还是有国运成分的,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学习照搬。中国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法给他国提供理论依据,只能提供相关性参考。如果非得归因的话,政府因素要比人口高多了。

以下原回答。


1.人口。

有些人以为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有人口红利,而中国(正在)崛起,就以为印度也会是同样的路子。但这大错特错了。

咱们从身边举例子大家会更好理解。邻居小明跟你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不上学你上学,那么你懂的他就不懂;都上学,他肄业你毕业,那么将来你能干的他就干不了;都工作,你继续学习知识迭代,他停止学习思想僵化,那么他中年危机你就继续赚钱。都是人,能干活的赚钱养家,不能干活的只能啃老。

国家也是一样。能够适应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那是资源;不然,那叫包袱。你的人啥啥干不了,那你的人就不是资源而是包袱。印度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有1/3不识字,中国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你说印度就这么一个教育水平人力包袱,凭啥崛起凭谁崛起呢?也凭爱吗?

咱不说复杂的,咱就说农业。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耕地面积是中国的1.3倍且一季三熟,但粮食总产量只有中国的一半,亩产仅是中国的1/4。农业难度远低于工业,印度尚且干成这样,那这印度制造还怎么干?

2.政府。

有人会说印度是人口大国,按比例和概率算,“7%的精英就可以养活印度”。13亿的7%毛算1亿人吧,也很多了。

这话倒是没错。1亿人组织好了,确实能干出事情来。但是要想组织好1亿人口带12亿包袱的大国实现弯道超车,必须依靠大政府。因为:(1)只有大政府才能够压制内部矛盾,从而集中力量在重点项目上实现突破,带动大国弯道超车。(2)只有大政府才能压迫公民加倍努力,以量补质,提高增速。否则你干的和别人一样多,只会越落越远,永远超不了车。(3)只有大政府才可以推进帕累托曲线的移动,而不是在帕累托曲线上移动。1亿人口以上的可参考国家不多,不举中国这个例子,即便是日本也是自民党长期执政。在日本高速发展的时期,日本政府和通产省的产业政策是大家反复研究的对象。反观印度,国大和印人两党之间的牵制还是很大的,政府要想实现长期规划非常困难。印度的战机坦克航母等诸多军事立项尚且烂尾,更何况复杂度更高的产业规划。以至于莫迪要想强力推进一些改革事项更多的是依赖其个人魅力积攒的政治资源,而不是靠政体或者党派。

但如果莫迪是靠个人魅力来实现大政府的目标的话,那么就会面对两个问题,一是他有有效期迟早要卸任,二是引导民力只能靠民粹。而当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莫迪由于时间紧迫会对民粹有更高的依赖和期待。

3.外部环境

莫迪要想强权就只能靠民粹。

但莫迪是印度的总理,而不是古吉拉特邦的总理。所以一邦之长可以用的民粹手段,一国总理就未必可以用。当初他可以把矛盾引向穆斯林、引向其他邦,现在再这么干性价比就明显偏低了。最好的民粹手段是把矛头对外,比如巴基斯坦,头脑发昏的时候也可以指向中国。

当今世界环境下,大国崛起不可能脱离国际环境的影响。印度以邻为壑,就别想获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因为这二者是冲突的。可不以邻为壑,民粹资源又不好使用。这是莫迪的两难,也是印度发展的悖论。

以上三点是印度崛起的必要条件。印度在克服这三个条件之前,难谈崛起。

六、印度的未来。

印度的现在是由印度的过去形成的。

总有一句话说印度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这话没错。因为印度这块地方根本没有大一统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甚至连车同轨书同文都没有。只是后来由英国在殖民时代把大家捏鼓到了一起,然后交给了现在的印度。由于印度是非暴力不合作配合殖民地独立运动出生的,没有经过革命的洗礼,没有与过去完成切割,因此建国后自热而然地延续下来了三大矛盾,即宗教矛盾、民族矛盾和种姓矛盾。

既然没能革命,可问题还在,那就得想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三大矛盾。于是为了解决民族矛盾,就产生了联邦政府,让各民族在联邦框架内各邦自治相对独立,保持形式上的相对稳定;为了解决宗教矛盾,就产生了世俗主义,即各宗教之间互不干涉(注意这个世俗主义不是否认宗教神性的意思,而是承认现实,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当然,如果井水犯了河水,那就得往死里整,不然对不起自家教义);为了解决种姓矛盾……其实这个可以有,因为它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但如果影响到了人权共识(就是把人家欺负得连自己都看不过去了)和社会稳定,就会引入社会主义的手段(这下大家明白印度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了吧)。而解决三大矛盾的手段却内含着两个缺陷:效率让位于公平和分裂优先于合作,而这两个缺陷是反市场经济的。

至此,我们已经触及了印度崛起的最大困难,同时它也是印度崛起的充分条件。

印度崛起的桎梏就藏在它的历史中,印度的未来取决于它如何处理现实矛盾。印度必须消化掉这三座大山才能真正走上崛起之路:必须通过真正的世俗主义来实现宗教和解,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必须通过中央集权来提高改革效率,然后用增量来发展教育,用教育来松绑种姓矛盾。当实现这一步的时候,巨大的人口数量才会从包袱转化成为资源,从而源源不断地向印度制造输送人口红利,推动产业不断向上升级,助推印度实现崛起。


以上回答摘自我的专栏文章:《印度的崛起之路(下):莫迪的印度梦》。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种姓不是崛起的障碍。傲慢才是。

印度崛起不能重复中国路线。

1,石油基本不能自产,如何大规模工业化?需求再涨下去一桶油150美金了印度那点外汇有钱买吗?

2,钢铁产量和质量不足,煤炭矿不够不如何大规模工业化?

3,石油和煤都要进口,大规模化工怎么形成规模?

4,水利不搞,大规模化工没原料,粮食安全怎么解决?

5,大量的年轻人口能促进经济腾飞的前提是:要有活干。埃及等非洲国家年轻人比例更高,起飞了吗?经常为了馕涨价闹事是真的。

6,由于1、2、3、4,失业率降不下来,所以得维持低效工业来保证基本就业,低效工业怎么全球竞争?靠嘴吹吗?

印度崛起的路线图应该有别于中国,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

1,增加高端人力劳务出口,锡克人和阿萨姆人可以做雇佣军;西孟加拉人可以做裁缝;印地人做抛饼厨子,以此类推。

2,将印度人吹牛的能力开办专业培训和认证,协助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培训商务人才。全世界招收忽悠学留学生。

3,文化产业不需要能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走韩国人的路,让韩国人无路可走。

印度要崛起,一定要走后工业化路线,美国输出标准和科技,中国输出工业品。这俩打不过。

干脆输出中高端服务业。


user avatar   li-xian-zh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可能,从最近的一件事情可以看出亚洲不是印度说了算。印度主持召开阿富汗安全会议,然后会议竟然不邀请已经掌权的塔利班政府,还公然宣称不承认塔利班。这操作……你让亚洲国家怎么听你号令,你说把,美国都不带这么干的。最后会议的结果:阿富汗没参加,中国没参加,接壤的巴基斯坦也没参加,印度举办了个寂寞……

ps:

印度:我要举办一个会议,讨论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大家快来啊!

塔利班政府:真的吗!那我……

印度:滚,我们在讨论阿富汗安全形势,关你阿富汗政府什么事?!

中国:那啥,不好意思,最近在忙着帮阿富汗卖松子,没空去,下次一定……

巴基斯坦:狗印度居心叵测,一个域外国家举办什么劳什子会,上次在联合国关于阿富汗的会议却不让我参加,这次老子不参加了……

印度这个国家一直没学会如何处理好国际关系,这你能让印度说了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首先就不服了。


user avatar   zhang-chun-hui-4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崛起的先决条件:中国衰弱。

就如同日本崛起的先决条件是打败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崛起这个词意味着强权,不是光富裕就崛起了,今天的韩国日本很富裕,但是你不能说他们崛起,日韩崛起,首先得把美军赶出去,卵蛋捏在别人手里如何崛起?

一个强权要有势力范围,要有区域内的主导权,要有对外干涉能力。

印度建国伊始就喊出了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口号,印度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首先要把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排除外部力量进入。并谋求以印度洋为核心,向南海及东南亚、太平洋、非洲大陆以及中东的扩张影响力。

其次在陆地上谋求从喜马拉雅山脉到阿富汗、伊朗高原的控制,这是印度国土安全的最低保障,历史上外部的入侵都是从阿富汗和伊朗高原进入,地理上只有控制了这条线印度才有安全可言,这就要求印度必须吞并巴基斯坦获得克什米尔并进一步控制阿富汗。并且印度获得上述地区,也就获得了干涉中亚和中东的能力,阿富汗的重要性大家可以参考英俄、美苏历史上在阿富汗的斗争。

再次,印度需要控制青藏高原,只有如此,印度才能获得和中国相等的地缘优势(西藏在中国手里,意味着印度只有防守的能力,而中国几乎只需要考虑进攻),最低限度也要把西藏变成中印之间的缓冲国,就如同蒙古对于中俄一样。控制了西藏,印度就能保障印度次大陆不在中国的威胁范围内,而印度能够通过西藏渗透新疆甚至威胁四川。

然后,印度需要影响缅甸,进而通过缅甸影响东南亚,很多人认为缅甸的乱局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中国之间的斗争,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玩家就是印度,印度通过印度的东北邦和缅甸交界。如果缅甸倒向中国,则意味着印度陆路通往东南亚的通道被截断。

以上就是印度在四个方向上的战略意图,这仅仅是出于印度自身安全出发,总的来说就是:统一南亚次大陆,控制印度洋,分裂西藏,影响缅甸。

然后你会发现,印度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和中国相矛盾。

1:印度洋是中国和中东、欧洲、非洲的贸易通道,印度如果完全控制了印度洋,大致类似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迫使西方不得不搞大航海运动。

2:西藏的分裂不可接受。失去了西藏,四川就成了边境,新疆也变得极其危险。

3:东南亚是中国崛起必须的控制区域,可以理解成中国的后花园,失去了东南亚,中国到哪里去找自己的势力范围呢。

4:基于上述三点,加上建国初期中印战争导致中巴同盟,所以中国不会允许印度吞并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这和印度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核心目标直接冲突。

所以印度的崛起必须中国衰弱,否则,只要中国强大,印度上述目标一个也完不成,一个没有势力范围,周边安全四面漏风,敌人随时可以威胁印度核心区域,海洋上对手来去自如,甚至驻扎一只舰队在巴基斯坦,这样的印度如何崛起?


user avatar   yangee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别忘了咱们“十年风水轮流转”的老话。中国改革开放仅30多年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算胜算渺茫,其他国家怎么会没有机会?

当前世界上,印度、土耳其、俄罗斯都有大国雄心,连印尼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可圈可点。在当前中美领导的自由经济的世界秩序下,各国(地区)经济体量的动态变化定会牵动世界格局。目前经济动力以肉眼可见的态势由西向东移继续,哈佛学者称疫情则加速权利从西向东移。

嘲笑印度的人,往往认为其国情配不上其雄心,一方面是实情,另一方面与大家对印度的刻板印象相关,这和欧美民众对中国的纯负面评价是一个道理。网上咱们看印度市民用树叶自制口罩是搞笑,看中国农村的老人家用橘子皮自制口罩是心酸,是宣传和共情的作用,理性来看实则同一类社会事件。

印度从尼赫鲁提出“有声有色的大国外交” 奠定了其大国发展基调,从不结盟运动+亲苏联,到莫迪强人政府积极参与地区/国际事务+与美国眉来眼去,正说明这个发展目标从未动摇过。2030年超越中国成为第二,2035年成为第一,是印度公开将中国列为其追赶目标的具体数据。

莫迪的“新印度”和我国的“两个一百年”并无实质区别,即本国重要的政策目标,行动计划和国家战略。本质上都是制定谋求本国的发展和利益的计划和议程,阶段性地定位比自己强的目标国。不太一样的印度高调的态度与我国外交政策一直以来的低调(韬光养晦)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很多来自于领导人风格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也是我们不理解印度时常口出狂言的重要原因。

印度这些年的成绩瞩目,有的是可信数据支持。每年都会有相对权威的机构对全球主要经济体进行分析预测。有榜单称,到2050年,全球7大经济体将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除美国外,日德等现有经济大国都将被新兴经济体挤出榜单前列。

新兴经济体需要大幅改善其制度和基础设施等才能发挥长期增长潜力,用传统经验判断,工业化是印度的根本障碍。有人说印度的优势在于精英治国和IT等领军行业的成绩,同时印度市场大且人口年轻,第三产业(服务业)蓬勃;还有人说,印度在南亚的区域影响力不如从前,如何在多样和冲突的国情中破局是千古难解之谜题。都有一定道理。

除了卯足劲儿追赶中国的印度,印度背后也有一连串试图追赶它或者抵抗它的国家,并且,经济上追赶印度的方向中国一致,我们的实际对手远比已感受到的多。软实力和新型外交是中/小型国家的实现发展愿望的有力工具,在未来的外交事务上,有上进心的国家会更加忙碌,毕竟世界局势在疫情之后更加复杂多变。印度当前也许还不算我们真正意义上的对手,作为我们的近邻的巨人,值得我们的持续观察,分析和研究。

永远不要轻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user avatar   qian-Q-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撅起?

我看倒有可能内爆。

魔笛鸡纯粹就是一个神棍,靠改gdp算法糊弄老百姓,倒如今改gdp算法也没啥用了,难不成把人粪加进去?

这是高层

地方政府纯粹摸鱼 造了40年的大坝两小时垮了,原因不是螃蟹就是老鼠洞,智商82至于如此坑爹?我看是欺上瞒下把钱分了罢!

这是中层


老百姓信仰印度教。这玩意修来世,讲究今生受苦,来世富贵 就是这辈子放弃抵抗的意思

这是下层。

物质上的贫穷不是最完蛋的,精神上的翘辫子是真的翘辫子

虽然我国的专家学者比较看重硬度,但我认为,在热带拖延症和硬度教的束缚下,硬度人穷而不思变,穷而不掀桌。这种情况下,硬度又不管制生育,这可怜的人均粮食消耗数据,自我爆炸是迟早的事。


而气候变化又是真实存在的,今年印度某地水资源被蒸干的事足以证明硬度地方政府能力极弱,如果不是接下来的雨季续了一波,直接就gg了。

上层口嗨,下层吹牛,中层梦游。

你造印度的现状最像哪个国家?最像民国。

想想,内部混乱、自由散漫、名义统一、各行其是、官员腐败、领导奇葩、空喊口号、装备万国、外国看好、传统糟粕尚在,上层挥金如土,平民不如吃土


是不是就是一个翻版民国?

硬度继承了大阴帝国的野心和无耻,却只有喜剧演员的组织和执行能力,所以他只能祸害南亚,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幸运。

我就等着内爆那天东北邦乱起来tg混水摸鱼了,还有阿克赛钦的位置也不是白占的

当然,也有可能哪天三哥就想明白了?




              

相关话题

  得民心者得天下,毛左这种时代产物会消失吗? 
  如何看待美国一连串的“退群”行为? 
  如何看待世卫专家称印度病例数被严重低估:实际感染数可能高出 20 至 30 倍? 
  换意大利国籍好吗,在中国生活的话有外国国籍碍事吗?现在的形势定居在意大利好吗? 
  为什么我感觉中国很多父母有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认为学习是唯一出路呢? 
  中国愿帮忙抗疫,印媒却说“印度不从中国进口氧气”,你怎么看待此问题?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伟大成就? 
  如果你是一名国产纪录片导演,你最想拍出关于什么的纪录片? 
  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为什么不改成印度化的名字? 
  清朝就是中国的种姓制度典型代表为什么我们不说,非要说印度的种姓制度? 

前一个讨论
三线艺人他们的收入是大概什么水平?
下一个讨论
中国以外新冠确诊265万例,死亡18.7万例,为何国外病例数增长这么快?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