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种族歧视是错误的」这个结论的原理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理解种族歧视,需要从统计学原理中入手。

在统计学中,有种基本的,普遍的思想,叫做“估计”。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而当地居民中,有20万人是黑人,有80万是白人。

观察到黑人中有3%的人是罪犯,白人中有0.5%是罪犯。

可见即使是在黑人中,有97%的人都是守法公民,黑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假设现在又发生了一起新的犯罪,你开始去抓附近的每一个人来审问,每人都有犯罪嫌疑,且暂时找不到别的有效排查信息。

作为警长,为了节省警力,你做出了以下计算:

因为有20%的人口是黑人,所以你之后抓住案发现场周围的人数黑白比应该为2:8,又因为60%的罪犯都是黑人,那么这次案件是黑人犯下的几率大概该为60%。

你脑中开始盘算,如果之后逮住了10个调查对象的话,那么他们中该有2个是黑人,如果我们无视种族和犯罪的相关性,完全随机调查这10个人,即使每次调查一个人后,都能完全确定此人是不是罪犯。

那么,平均而言,警员会在第几次的时候查出罪犯呢?

不难计算,是


而如果你先调查两个黑人,后调查8个白人,那么平均会查多少次呢?因为这个案件的凶手是黑人的概率为60%。

所以也不难计算,是

因而,如果你先从黑人查起,那么你就会减少36.1%的工作量,而随机调查则会使你的工作量变为原来的56.5%倍。

因而,在你的脑中形成了一个“策略”,那就是先调查附近的黑人再调查白人。

警长如果采取这种策略,那么在黑人族群眼里,一个黑人被查的概率和一个白人被查到的概率是个什么关系呢?

显然正常脑子的警察查到罪犯之后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查了,所以排在真正罪犯后面的人是不会被查的,而在警察的最优策略下,黑人又是排在前面的,因而在多次案发后黑人被查到的平均次数必然远远多于白人,不难计算,平均而言,在每次案发后,如果每次平均有10个对象,那么平均每次调查对象的分布是2黑8白,平均每个黑人会被查到0.85次,而白人被查到的次数是0.2185次,黑人被查到的次数平均而言是白人的3.89倍。

所以即便97%的黑人居民都是无辜的,也无法阻止黑人有3.89倍于白人的几率被查到。

而我们看到:

在2013年的美国司法部报告中,公路上黑人司机被警察拦下的概率是白人的3倍,因而,美国司法部认为司法中存在着明显的种族歧视。

— 《观察者网》

根据维基百科,2010年美国黑人监狱人口为黑人的2.306%,白人的监狱人口占比为0.45%,黑人监狱人口比例是白人的5.12倍。

交通肇事率姑且用这个比例估计一下,那么可以得出黑人肇事违法的概率为白人的5倍多一点。

根据上面的计算,6倍犯罪率的时候,每个黑人被查到的次数和概率是白人的3.89倍,自然5倍犯罪率时黑人被查到的概率是白人三倍左右是非常正常的,这正是反映了美国警察局的正确计算和英明决策。

而在高呼消除“种族歧视”liberals的眼里,这就变成了美国司法部门“邪恶”的“种族歧视”的象征,要知道,任何一个相关属性都可以成为警方的估计标准,如果非要按照白左的逻辑,我们还可以说:

1:警察在调查盗窃案时,穷人被调查的概率是富人的n倍,这是在歧视穷人!

2:警察在调查强J案罪犯时,男性被调查的概率是女性的+∞倍,这是在歧视男性!

如此显而易见的“歧视”穷人和男性 的行为,每人出来反驳,而“歧视”黑人,马上就有人站出来了,这是凭什么?

根据前面的计算,如果调查的时候是纯粹随机的,不以种族来排列调查优先顺序,那么警察工作量会变为原来的156.5%

所以司法上的“种族平等”需要通过剥削警察36.1%的劳动时间来维持,如果警察真的被逼着这样做了,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阶级压迫。

————————————————————

我们如果如果试图给“歧视”下个定义,它一般会是这样的:某项目考察属性X,有A,B两人,B在属性X的表现不比A差,但因为二者具有的另一个属性Y不同,导致了B在项目中受到的待遇不如A。*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A和B都是守法公民,遵守法律的程度都是一样的,但因为A是黑人,于是A就被警察查得更多,这样显得很不公平。

但上述例子又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公平,因为一旦对黑人实施了这种“公平”,就会对警察产生不“公平”,这是因为“黑”这个属性,和“犯罪率”具有相关性,如果使用“黑”来进行“估计”,能够有效减少警力的浪费。

尽管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此人是黑人”并不会导致此人犯罪,但相关性足以用于“估计”,仅仅因为目前黑人犯罪率比较高,在“估计”的时候就必须以“黑”来作为参考。

简单的贝叶斯公式:

上例中,通过观察,可以得出。

1:周围黑人犯罪率为3%,全国总体犯罪率为1%,

2:周围有20%的人是黑人。

于是可计算出,此案是黑人犯下的概率为60%。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观察:

我们定性分析贝叶斯公式的话,

就是这样一个顺序,P(黑|犯)=P(犯|黑)P(黑)/P(犯),一个人的普遍观察过程肯定是观察到“黑人经常犯罪”,当他观察到黑人犯罪的次数越多,他对P(犯|黑)的估计就会提高,随后这个人又观察到了“发生了一起犯罪”,即P(犯)的变化,那么显然他会用贝叶斯估计出“这个罪是黑人犯下的概率很高”。

换句话说“歧视”的形成就是因为贝叶斯公式,就是因为观察到黑人老是进行某种活动,导致某种活动的结果一被观察到,就倾向于怀疑是黑人干的。


于是,SJW口中的“歧视”就形成了。

即使黑人犯罪的几率为0.3%,只要白人的犯罪率依旧只有黑人的6分之一,那么,“一个案件是黑人所犯下”的概率就依旧是60%,所谓的“歧视”就会依旧存在。

比如还有老板招工时也会有这样的“估计”:黑人磨洋工概率比较高,我如果招工招黑的不招白的,那么亏本的概率就会增加,即便一个勤劳的黑人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无法分辨出他究竟勤劳与否。

因此,歧视的起源可以认为是简单的贝叶斯估计在生活中的运用,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黑人的性质,便会推而广之,即使它是无意识的,即使歧视别人的人没有通过任何数学计算,也会形成“歧视”,这种贝叶斯估计是“自然的”,“本能上”的估计,即:自然的进化要求人类不断进行这种“估计”。

这种“估计”的运用远远不止是在“种族歧视”的时候,它还发生在许多别的地方,比如:

“尽管许多蜘蛛根本就没有毒性,但人还是会‘怕’蜘蛛,而鞘翅目的许多虫子,比如隐翅虫,还具有相当的“毒性”。然而比起隐翅虫等鞘翅目昆虫,许多人看到无毒的白额高脚蛛反而会更害怕,这是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蜘蛛目总体有毒的几率比鞘翅目要大?这难道不是一种“歧视”?

人类作为必须要处理复杂信息的高级生物,其中但凡不能够准确进行估计的个体,可能在漫长地进化中都被淘汰了。

所以我认为利用区区社会制度和文化手段就消除这种“贝叶斯估计”式的歧视是不可能的,相反,我还认为这种歧视是“与生俱来的”。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极度友善”的人,可以认为这种人是不会“歧视”别人的,这种人就是威廉姆斯综合症患者,这种患者缺少七号染色体的两对基因,导致右脑顶叶发育迟缓,见到任何人都十分“友善”,不存在“怀疑和歧视”,但智力也难以发育。

可见一定的“歧视”能力可能本身就与基因有关,本身是人类基因的一部分,SJW,Liberals要消除这种“估计”式的“歧视”不但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反智,反人类的。

———————————————————-

但如果我们以“贝叶斯估计”作为“歧视”的解释的话,就会发现在理性的“估计”之上也存在着非理性“偏见”,而这种非理性的“偏见”式的“歧视”是应该消除的。

这依旧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条件概率的问题。

比如:被调查的黑人明明出示了“不在场证明”,你还要继续审问而不是放人

这个黑人工人已经努力工作了10年,你依旧怀疑他会磨洋工。

这种“歧视”显然并非是一种理性“估计”,因为歧视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条件概率问题,别人已经出示了新的“条件”,而你拒绝重新计算概率,那么显然你只是在发泄情绪或者另有所图,而不是想最准确地估计。

因为P(此人犯案|此人有不在场证明)的几率为0,因此,根据贝叶斯公式,此案是这个人犯下的几率为0,你如果真的理性估计,就必须立刻放人。

因为P(磨洋工|10年辛勤劳动的人)的几率极低,可以认为这个黑人将来磨洋工的几率明显低于白人,理性估计下你必须录用。

还有故意无视贝叶斯估计的“歧视”,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是“敌视”,比如:

华人在中国企业中能够取得非凡成绩,在北美企业中却有“天花板”。

澳大利亚队明明也有服用兴奋剂的黑历史,偏偏抓孙杨不放。

韩国运动员历届表现都不好,平昌冬奥会却忽然摘金许多,不去调查黑幕,反而抓其他队。

伏尔泰说过,我们应当把“理性”当作行为的最高准则,有些“种族歧视”行为,是贝叶斯估计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社会时期信息不充分时,不可能被消除;而有一些歧视,则纯粹是非理性的傲慢与偏见,必须加以否定。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上,“种族”并非是判断“歧视是否可以”的标准,一律认为一切“种族歧视”都是错误的观点,的确是一种无视现实和理性的反智,条件概率计算的合理性,才应该是评价人行为的标准。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种族歧视是错误的”的基础是我们认为“歧视是错误的”,不仅是基于种族产生的歧视,基于性别、地域、家庭出身、宗教、职业、收入等等标准产生的“歧视”也都是错误的。不过要进一步解释其中的原因,很可能会陷入循环论证之中,因为“歧视”这个词本身已经包含了我们对这种行为的负面评价。

作为讨论的起点,我想大多数人大体上会认同这样的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各种资源以一种较为合理的方法分配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其应得的那一份资源。而一个人获取资源的种类和多少应该尽可能取决于这个人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当然这样的设想显然是比较理想化的,而且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种符合这一理想并且让所有人都满意的分配规则。不过基于这个较高的理想化标准,我们也可以反过来引出“歧视”的定义,即在某一制度或者文化中,如果一个人在资源分配、社会境遇等方面遭受的差别化对待和这个人的所做作为之间缺乏因果关系,那我们就说这个人遭遇了“歧视”,并且在直觉上会认为这是不好和不公正的事。

抽象的讲道理比较虚,我们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是歧视。比如某一家企业的老板决定,姓氏笔划数多于十划的员工的工资比姓氏笔划数少于十划的员工的工资低30%,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个老板的智力有问题。因为一个员工的收入应该和他的工作表现挂钩,而不是和他的姓氏笔划数多少产生任何联系。比如某地律师协会宣布,只有身份证号为1开头的人才可以在该地律师协会注册登记为律师,身份证号以其他数字开头的人则不能办理注册登记。我们肯定也会认为这个制度是不公正的。我们可以理解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在当地做律师与这个人的法律素养(比如是否通过法律执业人员的资格考试)挂钩,但我们不能理解一个人做律师的资格和他的身份证号码之间存在何种因果关系。

当然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根据姓氏笔划数多少决定收入的企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国家在各个时代存在的无数针对性别、出生地、家庭出生、宗教信仰、收入高低、种族等等各种因素所施加的差别对待。比如女性没有资格接受教育,比如工人或者农民没有资格参与政治活动,比如黑人不能和白人在同一个餐厅就餐,比如某些宗教信仰的人不能被授予学位,比如某些省份的学生获得相对较少的大学招生名额,比如某些低种姓的人不能从事特定工作等等。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大量针对特定人群的暴力袭击和屠杀。总的来说,基于不同原因所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歧视充斥于历史和现实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轻易地举出大量歧视的制度和文化现象。在如此庞大的歧视现象中,基于“种族”的歧视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包括种族歧视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歧视之所以是错误的,不仅是一种理论推演的结论,也是基于真实历史的经验教训。

经常有人说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种族歧视”,“种族歧视”是一个外来概念。这种说法是想当然耳。“种族歧视”在中国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关内容可见《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一书),只不过大多数中国人客观上不太有机会接触到其他种族的人而已。但即使“种族歧视”离普通中国人非常遥远,但是建立在性别、地域、贫富、城乡、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之上的“歧视”在我们生活中一点都不少。我们之所以反对“种族歧视”,实际上是反对一切无视个人的选择和行为,以抽象标签为理由,对具体个人施加不公正对待的制度和文化。


user avatar   liu-xing-c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种族主义并非被公认是错的。即使政治正确如此重要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变着法儿来聊种族主义观点。可能他们的论证思路不再是纳粹欧洲时期的科学人种论了,但完全有可能是某种文化决定论、地缘论的种族主义。美国大名鼎鼎的亨廷顿教授,官至哈佛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学院主任,写过《安全环境的改变与美国国家利益》研究报告。他认为冷战之后必然是『文明冲突』。他说非洲加纳和亚洲的韩国在六十年代水平差不多,得到的援助水平也差不多。但是韩国之所谓以弱为强,在于儒家文化如何如何。美国国际发展署的官员、著名文化学者劳伦斯·哈里森教授写过一本《不发达是一种心态:拉丁美洲个案》,他列举拉丁美洲的文化时如何如何腐朽、静止、落后、愚昧,肯定发展不起来;相比起来殖民主义其实没有怎么伤害拉丁美洲。哈里森说拉美的『静态文化』有10条不行,北美的『动态文化』有10条行,跟郭嘉同志『十胜十败』之说异曲同工。

这种话语背后,依然是二战前的纳粹逻辑。只是纳粹欧洲相信犹太人不行是基因层面的不行;后来的这些文化学者相信现在的亚非拉不行是文化、传统、宗教层面的不行。这种文章让美国首脑们看了很爽:啊,原来我们世界第一是因为我们文化优良啊!这跟雅利安吹其实也差不太多。美国的这种文化政治学说更像是一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而不是科学家的严密论证。

所以,题主,你说种族主义错了,不明白错在哪里,你可能要引用一个文献,然后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XXX认为种族主义是错的?』这样才有得聊。我们会分析文本裂缝、分析思想家生平和时代背景来告诉你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种族主义是错的』这个结论并不是所有学者公认的结论。

种族主义并不是一种实然判断,里面有一堆应然的偏好,很多未经验证但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所谓共识、许多导师、父亲、舵手的教条。这些东西没办法像做物理题一样用理性推断出来,也不能通过实验得出经验公式,它们是一种思想、一种偏好,一种杀不死的东西。它们太庞大、复杂了,很难得出一个公认的对或者错的结论。

一种主义是『错的』与『三角形有四条边』是『错的』,这两种错法是不一样的。一种主义,都是一些人认为是错的,一些人认为是对的。如果清醒一点的话,我们要追问,这里的对错标准是什么?是实然的证据还是应然的主张?事实上,当人们说『种族主义是错的』的时候,他们其实在说:『种族主义是坏的』。

边沁主义者认为种族主义是错的,是因为种族主义不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降低了整个社会的公共福祉。一个社会中竟然有一部分劳动力被闲置了,从效率上来说,种族主义是错的。另外,被欺负被歧视的人他们也很不爽,所以他们的不爽影响了社会的总爽程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种族主义是错的,是从意识形态理论和阶级斗争角度来说的。反动统治者用种族的矛盾转移了阶级的矛盾,保住了自己的王位。人们如果听信了种族主义的那一套,无产者就团结不起来。一个无产者,他是黑的或者红的或者白的或者黄的,他都是无产者,全世界的无产者团结起来就能够推翻压迫和剥削。马克思本人对于美国黑人问题是有一些别的看法的。第四国际出过一本英文文件,叫做《马克思谈黑人问题》,如果我理解得不偏差的话,他对黑人问题还是很客观的。他说,没有黑奴就没有纺织厂和糖厂。他本人并没有像一般的教主或者神棍一样说奴隶主就是恶魔什么的。

清醒一点的大公司老板,也认为种族主义是错的。那是因为用工成本问题。譬如张三是一个很讨厌印度人的美国软件公司老板。他不用便宜好用水平高的印度人,就不得不用又贵又事儿妈又业务水平低的白人码农。这样张三的公司在市场上就竞争不过别的公司,他就无法履行对董事们的承诺。

…………

以上这种力量一多,种族主义就在社会话语中不占主流,它就可能被排除在主流话语之外,被大家都看做是错的。但是不同的人认为他的错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一个应然问题的对错,往往由共识组成而不是事实组成。不同评价体系之下的所谓事实是不一样的。事实不都是测量出来的,很多事实是建构出来的。


————————————

好像有一些朋友关于『黑人智商』问题想要知道我的看法。由于我不是搞人类学或者医学的,不是太懂。我班门弄斧一下看看能不能勾引出高手来指正。

我的思路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弗林效应』,一个是『多元智商』。

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并不见得能够客观地反映一个人或者一个种族的聪明程度。上个世纪有一个叫做弗林的医生发现,美国人整体的智商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十多分,不可思议。他还发现少数民族的人(譬如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的智商好像很低,但是接受了教育之后智商明显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和印第安人跟白人的智商没有区别。这个诡异的现象被称为弗林效应。

弗林效应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智商是教育塑造的。不念书的孩子做智商题优劣势,念书的孩子做题就有优势。专门培训过的孩子做这种题就无敌。众所周知,智商其实是一场考试的得分对吧。大家都做过那种门萨题。门萨题多做多会,一天到晚做门萨题的爱好者要到148简直易如反掌,做多了之后跟做交规题一个感觉,恨不得要全对。我们知道日本韩国中国这些地方的孩子做门萨题非常强,平均分要比北美孩子高几分。这完全有可能是我们东亚的孩子平时做题就是做得多啊。我们还懂选C、选整数、选极值这种做题技巧对吧。大家如果不信也不妨试一试,买他们门萨俱乐部的书看看,是不是多做多会。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叫做多元智商理论。有时候我们觉得啊,一个高中生数学成绩好得飞起,但是他英语死学不会,那么他到底是聪明还是笨蛋呢?有一些人就觉得,智商好像不能够只算一个很小的领域,应该要考虑比较多的领域。美国有一个学问家叫做加德纳,他搞教育的经历告诉他,智商至少要包括8个方面。

  1. 语文
  2. 数理逻辑
  3. 空间
  4. 肢体动觉
  5. 音乐
  6. 人际
  7. 内省
  8. 自然

这么一来,即使根据刻板印象,也不能够轻易地说某个群体在这八个方面都比另一个群体弱了对吧?

我其实不知道统计数据,我不知道黑人到底笨还是聪明。『黑人』这个词其实就很奇怪,不符合我的思维习惯。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我觉得说人家蠢好像需要更多证据。另外,我工作的单位有好多黑人,主要是法国的前殖民地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他们也念博士,搞数学、哲学。我并没有觉得他们水平就低一些。跟我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个来自加蓬的同学,他学问也很好,敬业精神也超过我。后来他不幸过世了,我参加了他的葬礼,在葬礼上认识了他的同胞。我认为他们加蓬人在法国蒙彼利埃的留学生很团结、相互之间感情很深,行动力也很强。今年上半年我去日内瓦参加一个卢梭研究的学会,认识一个非洲学者,是教育学专家。我认为他的学术水平非常高,做人也很谦和得体,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人之一。我的这些个人经验可能不足为据,因为不知道有一些什么统计学的偏差在里面。姑且一说,谈谈我的感性认识。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人没把概念区分清楚啊。

什么是偏见?什么是歧视?

没经过社科训练的人,可能不习惯在论述之前,要先定义概念和界定范畴。所以这一题下面的很多回答都是没有分清什么是歧视、什么是偏见

什么是歧视?

歧视是将偏见付诸于行动种族歧视是将种族偏见付诸于不公正或者伤害对方的行动。

基于这个定义,我们才能合理论述种族歧视是错误的原理。

划重点:

  • 种族歧视不等于种族偏见不等于种族主义。虽然后者常常导致前者,但也有怀有偏见却不将偏见付诸歧视的情况。


  • 不公正或者伤害对方。这个很好理解。


  • 必须是行动:这点非常重要!常常混淆偏见和歧视就在于这点没区分了。

偏见是态度,歧视是行动。


举个例子,觉得胖子都是不自律的懒人,这是偏见。但如果我是hr,由于我的偏见决定不雇佣胖子,这就是歧视

种族歧视也是一样。

可以对某个种族怀有偏见和厌恶,题主,这就是你说的那种情况,但这是种族偏见。

说实话,由于人自身的有限和傲慢,偏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人之常情”。但你要付诸行动,让你的偏见成为你做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对他人造成了不公正的对待和伤害,这就是歧视了。

我不能控制你的想法,你可以对我有偏见,但你不能因为你的偏见而伤害我。

——这就是种族歧视是错误的原理

这也就是美国法律对于歧视和仇恨罪(hate crime)的界定所在,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在于是否付诸于行动

希望解答了题主的问题。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如果你问我,“种族歧视是否是错误的”,我要是在一个日常闲聊且不看好对方认知水平的情境下,很可能会直接回答是 “错误的”。但如果是要认真展开这个话题的话,一上来的问题很可能就会是,“什么是种族?” “什么是歧视?” “什么是错误的?”

二,全文参考刘星驰的答案就很好。简单说就是,任何一个心智和认知水平高或者低的人,都可以对此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但此类问题的 “对错”,更像是个应然层面的共识力量对比,而不是实然层面的客观判断。用刘星驰的话说就是,这终究是不可能与 “三角形有四条边” 的那种 “错误” 划等号的。

三,说到底,一切非自然科学领域的所谓 “错误”,若是在实然层面,只可能有一种存在方式,即,参与讨论的两个人或多个人,确实已经找到了无法继续前溯的元假设,且公认了那个假设。但基于那个元假设,不同人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然后大家发现,其中一个结论,在从元假设推导的过程中,有明显的论证逻辑硬伤,或实质的论据事实错误。即,硬性的错误,只可能是 “不自洽”,而永远不可能是具体结论本身。

四,对第三点的些许补充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大量的,逻辑很难说得上自洽,但依然在以正当甚至正义的态度被普遍执行的存在。如诸多法律,稍微探究一下,就满满都是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但与此同时,这又与立法精神本身,不必然存在矛盾。毕竟法律说到底是服务于人的,也是服务于人的情感和诸多价值本能的,而人群本身,本就是感性和浅薄的。

五,回到第一点中提到的那个基础框架上,你若是认真想要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确实建议你首先去思考那三个必然也必要的问题:何谓 “种族”,何谓 “歧视”,何谓 “错误”。然后你很快也很容易就能发现,围绕这三个字的定义,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本就很大。哪怕定义一致,那些定义的方式本身,就注定了无理和浅薄。

五一,好比说 “种族”,“Y染色体单倍体o2型”、“北方汉族”、“汉族”、“中华民族”、“中国人”、“大中国区人”、“东亚人”、“黄种人”、“亚洲人”......你说的 “种族” 到底是哪个层面上的。而当你拿 “盎撒人” 和 “黑人” 进行比较的时候,又显然存在事实层面的不对等,毕竟这在基因型上,“黑人” 的丰富性要比 “盎撒人” 高得多,于是这等同于你在拿一个样本和一个集合做对比,必然会存在集合的组间差异使得样本和集合的好比均值比较无意义的问题。但我们也看到了,类似这种 “种族” 或 “族群” 在定义层面的不明确,甚至是故意搅浑水,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比如说美国的族群细分法案,最终结果会使得好比 “Vietnamese” 和 “Hispanic” 成为平行的存在,可后者无论是在肤色上、基因型上、来源国、母语、文化特征等层面,都比前者要丰富得多得多。

五二,再好比说 “歧视”,到底何谓 “歧视”。进一步的问题是,何谓 “差别对待” ?“差别对待” 是否是歧视?“差别对待” 是否是正当的。

举例说,我们因为性染色体以及性征的不同,将 “人” 划分为 “男人” 和 “女人”。以此,我们对这两个群体进行了区别对待,如划分了男女洗手间。这或许会被普遍认为是正当的,仅会被那些不认可两性论的人群所诟病。但这并无法彻底避免人们认为 “歧视” 的不存在。比如说,确实有女性群体去号召,因为男女的生理差异和社会习惯不同,女性如厕的单人占地和占时,都比男性要大,于是如果将男女洗手间的面积设置为类似大小,是对女性的歧视,于是要求女洗手间的面积要大过男洗手间,甚至还听过有要求强行取消男洗手间立式小便池以追求对等的。

这是一套有关 “歧视” 的说辞。而如果我们认可了这套说辞,很明显,还有另一套 “说辞” 在等着:“凭什么都是人,但女洗手间的面积要更大?” 这似乎也说得过去。两套说辞都指向了某种 “不合理”,并呼吁了改变。但两套说辞呼吁的改变,貌似又都指向了新的 “差别对待”,是否也都形成了新的 “歧视”?

五三,最后,何谓 “错误”,这才是最要命的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有关这个问题,最佳的例子,恐怕就是我国的大学本科录取了。如果A生在了海淀,上了某某附中,B生在了河北,高中去了衡水,那么在高考中,他俩为了某个共同的结果,所需付出的程度,以及成功的概率,显然是天上地下的。我们会说,这显然是 “差别对待”,也显然是 “歧视”。但这为何是 “错误” 的?因为你会觉得 “不公平”。但进一步的问题就又来了,如何定义 “公平”?以及,为何 “不公平” 是错误的。

一个常见但颇为浅薄的说辞,即 “无知之幕”,或者用中国人的老话讲,“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指向了我们的一个普遍心理特征,即,当自己感受到了不公平,且自己处于不公平的受害端时,会感受到痛苦。既然这对每个人都痛苦,不如大家一起努力,去消除这种痛苦,而不是每个人都想着能让自己成为不公平的收益方,而让别人成为不公平的受害方。

但这套说辞又相当于默认了什么?它默认了两套价值:1,让现有的个体的心理当下更好受,以及千万个类似感受集成后再被荣光化的学术性话术,是判断一个社会规范正确与否的至高标准(比好比是否让现有群体的长远利益更大,让我们这个物种文明几百年后更发达的目标更大);2,基于1的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而这两个默认,皆并非 “是非” 层面的必然,甚至不存在普遍的学界共识。

显然,哪怕我们默认了功利主义为正确,只要改变我们对1的判断标准,自洽的结果也就变了。如,还是在高考中,如果判别标准从 “让无知之幕后的每一个人都免受不公平的感受痛苦”,变成了 “国家重点大学得以以最优化的标准,选拔他们认为最有培养价值的学生” 的话,自洽的结果就该是,现有的高考课纲不但太狭窄了,而且太简单了。狭窄到竟然没有包括高级程序语言,简单到英语竟然没达到托福难度,以及数理竟然给了人以通过努力来得高分的可能。

由此,一个或许乍一听玄幻,但其实也完全存在的说辞是,现有的高考制度,其实是对拥有教育优势资源的地区(北上名校)的学生的成体系打压(我们有能力有资源在高中时就实质性参与诸多科研项目,结果你竟然只考语外数理化,英语还考这么简单,满分也才150,不公平blablabla)

顺着此逻辑下来,就又有了另一个常见的说辞,即,优势教育资源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来自于父母和出身。简单说就是,“因为你爸妈是北京的大学教授,因为你运气好生在了北京,上了某某附中,而不是因为你自己,你现在才如何如何”。

很难说这不是一个合理的说辞,但是,接下来要问的问题,很快就会到了 “你是否认可私有财产”,以及 “你是否认为父母把私有财产投资在子女教育上是正当的” 的地步。

或者,让我们姑且认可了你的说辞背后的默认,即,“我们要尽量通过一个人自身的特性,而不是他的原生家庭、出身、阶级等外部因素加持的结果,来赋予一个人价值和资源”。只可惜,依然很显然,这种看似追求 “客观” 公平的思路,在良善的东亚环境下,无限制指向了严重的内卷(单一且固定的评价标准、总报偿一定,参与者众多,比谁因过度努力而晚累死);在不小绵羊的环境下,最终指向了唯天赋论,可能衍生出纳粹思想,社达,成为种族歧视论的几个基础之一,以及我个人始终坚持的,人的基因主动改造和物种的赛博化,等等。

而如果我们对1的判断标准变成了好比 “几百年后的人类文明大发达” 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道德观就该是全方面鄙视个体的浅层情感,彻底的反消费主义,立刻摒弃以GDP衡量经济的制度,科研资金的大规模重新分配,让当今大多数非自然科学领域教授学者都去改学基础数学和理论物理,否则就去喝西北风等等。

六一,那么,到底 “种族” 该如何定义?对不起,并不存在客观标准,也不会存在客观标准。在n个尺度上的标准,我们在当今世界中都能找到,且不少还是以一种貌似正当、正义和进步的自我标榜存在的。

六二,那么,到底 “歧视” 该如何定义?对此,我个人虽然对Jordan Peterson的诸多结论不以为然,但非常同意他常表达的一个意思:只要存在社会划分,社会就必然是阶级的。或者用我的话来说,只要存在对 “人” 在各种尺度上的标签化分类,歧视,最起码是差别对待,就必然存在,因为这些划分的目的,本就是为了差别对待,否则也就没有了划分和标签化的必要了。而围绕这些划分的定义,划分之后的不同对待方式,对种种划分的解构和重构,不论是民众的,还是学术的,本质上都只是 “话术学”,指向的也绝不是消灭差异对待,消灭歧视,而是建立起新的差异对待,建立起新的歧视。

那么,是否消灭了对人的各种标签式划分,才是消灭歧视的唯一方式?也并不是。首先,诸多划分背后,本就有真实合理的功利性。我们很难想象,强行要求医生默认人只是人,而不是男人女人,或儿童成人老年人。其次,哪怕我们真如马丁路德金博士所希望的那样,只把人当成是人,而不是各种肤色的人,然后纯按照个体的特性/merits来判断人,那么,按照美国现在主流左派的观点,这将把人彻底暴露在所谓的历史歧视和真实的阶级歧视的聚光灯下。最起码,哪怕不存在历史歧视和阶级歧视,人和人的天赋也必然是有巨大的区别的。任何社会中,都必然会成批量产出在任何一个评价尺度上都一无是处的人口,而我们依然要不断地用 “每个人都是特殊的,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伟大” 来找补,又是为了什么?说到底,我们还是普遍以五三中的第1点为默认共识罢。这种共识背后,姑且可以被泛泛称为是 “人本主义”,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座大厦自从文艺复兴之后,就从未被从元问题层面彻底重新审视过,甚至说不定这就是每个宇宙文明的大过滤器呢。

六三,这也就引出了那个最大的问题:在非自然科学领域,在最终的元问题元假设层面,我们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套价值、哲学、说辞、话术、思潮、意识形态、道德、法律的 “对错” 的?为何是对的?为何是错的?因为它让大多数人都感觉更好受?因为它能让大多数人在长期尺度的某种利益最大化?因为它能保护少数群体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还是因为它能更大可能保证我们这个物种在几百年后的存在和繁盛,能最终成为卡尔达肖夫三级文明,把我们从10万年前开始的文明荣光播撒遍银河系第一象限?

这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设问。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答案。

我无所谓你的答案具体是什么,只是希望你能追求做一个不浅薄的人,于是在你问出这个问题时,可以平和而友善地说,“我不确定你说的种族是什么,你说的歧视又是指什么,也不确定你我对此类问题对错判断的元假设是否一致。于是,与其讨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你不如问点儿更具体的吧~”

(差不多更新完了,毕竟这个话题写多少字都写不完。我接着陪老婆k歌了,伊已经在抱怨为何我不唱歌只是玩儿手机了)


user avatar   liu-yu-tao-8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歧视是必然存在的,而平等不过是弱者要上位强者时打出的口号。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我喜欢的几个答案都点了赞,讲点儿离题的。


种族歧视是错的这个不能说是结论,而应该说是道德标准和要求。其根本可以追溯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去,也就是说不要种族歧视甚至于说不应该歧视之所以会成为道德要求,其原因在于你也不喜欢被歧视,所以你也不应该歧视他人。这样就解决了我们为什么可以歧视动植物而不能歧视人的问题,因为动植物不受道德约束。


当然,本质上来说对人的任何歧视行为都应当是不道德的。但是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两个很特殊的案例。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类歧视的歧视群体非常之广泛,使得他们很容易有足够的影响力来推动反歧视运动,从而被反复强调而被你看到而产生疑问。

或者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人并不认为歧视都是错的,但是现阶段反对种族或是性别歧视对自己是有利的,当然就要予以支持。


然而正如同某答案中所说的,歧视产生于偏见,偏见基于统计数据和大脑工作原理。除非统计数据出现较大变化,否则歧视本质上不可能被消灭。而种族相较于性别束缚更大,种族被国界和地方保护主义所束缚。像性别一样消弭统计数据的差距更难。简单说就是很多由于国境隔离和地方保护导致的差异更容易被归谬为种族差异,而事实上这些差异与种族没有任何关系。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倒觉得不一定是错误的,但是是愚蠢的,尤其是在存在多种族合作的环境里。

主要是这个行为并没有给社会中的任何个体以增益,也损害了社会协作的发展,无论于私于公都是负面的。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提倡种族歧视的生产关系是落后的,无法匹配现有程度的社会生产力。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问者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给忘了。

这句话叫做:“政治正确”

“种族歧视”就是典型的政治正确,而不是人性使然。

人性是自私的,而在社会管理中,就政治层面而言必须要消灭一部分人性。

任由人性疯长,社会就会变得混乱。

作为社会管理者,为了让自己管理的社会稳定,就要大力打压“种族歧视”

为了搞垮竞争对手,就要收买对方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物,去制造“种族歧视”言论,让对方的社会陷入混乱。

获取道义制高点的办法之一,就是给别人构造一个“种族歧视”陷阱。

“种族歧视”其本质是工具和武器,主要为政治服务。

一旦离开政治环境,“种族歧视”也就不复存在。

比方说:

郭德纲经常在节目里嘲笑于谦:“八旗贵胄,绿帽子王”

暗指于谦的满族身份,戴着绿帽子。而满族是少数民族,怎么可以说戴绿帽子呢?有没有一点“种族歧视”的味道?

于谦经常反击郭德纲:“你在家上惯了炕怎么的?”

暗指郭德纲出身贫寒,仍然带有底层人民的粗俗,缺乏教养。而底层人民,这是多大的一根高压线?

这些都是公开的节目,但是没有人当成是“种族歧视”这是娱乐节目,属于节目效果,是在开玩笑。

在大学宿舍里,河南人、四川人、东北人、广东人等等身份,就常被同学间拿来取笑,但是一般也不影响同学间的友谊;在知乎里,这种地域身份开玩笑就要慎重,大家就会开始相互攻击;官方背景的宣传页面,一个字也不能乱说,否则后果严重。

现实社会中“种族歧视”越严重,越强调反“种族歧视”不断呼吁种族平等。

像郭德纲于谦那样的节目,在英语环境里,是想也不敢想。

实际上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社会,人们对于“种族歧视”是有容忍度的,能够区分什么是开玩笑,什么是恶意的。

而在一个社会矛盾尖锐对立的地区,“种族歧视”必须是错误的,一丝一毫的正确性也没有,开玩笑也不被允许。

种族、人群问题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状态,这是没法消灭的。不同阶级、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就会有不同的世界观,这要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人为捏合,不过是粉饰太平,所谓马屎皮面光,里面一团糟。

“种族歧视”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其内在的含义令人深思。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问题太模糊,你这个样子学什么都不会好,首先先定义下,在你看来什么叫做好?生活安逸叫做好,事业辛苦,但是发展有前景也叫做好,首先要看你自己偏好什么东西。其次你所追求的是什么档次的学校,光看专业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专业一线学校叫做好后面的学校就不好。




     

相关话题

  怎么看「缸中之脑(Brain in a Vat)」这个思想实验? 
  为什么一些人要抵制圣诞节? 
  如何评价画师日向桶发布名为「love&peace」的中日韩传统服饰画作,以及对于他的批评言论? 
  道德经中对于水与柔的提问。? 
  如何看待「在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就是easy模式」这一观点? 
  如何看待 70 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约 2500 万人在学中文?目前中文在世界地位如何? 
  为什么韩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如历史认知、体育精神)与世界上其他民族那么格格不入?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歧视华人? 
  为什么东亚人中有些人肤色接近高加索人? 
  如何理解加缪的「人生越没有意义就越值得过」? 

前一个讨论
高鸿业和曼昆的中对储蓄的论述是否存在区别?
下一个讨论
“人口少了就业压力就减轻了”与“劳动者福利几乎完全取决于技术水平,与人口无关”,哪种观点对?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