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非常好的问题。
我反对目前我看到的所有回答,他们的理解显然没有get到题主的本意,要回答题主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根本不需要现实生产中真的运用到绝对的,不加培训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导致题主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什么“劳动就是价值尺度还是劳动创造价值的概念问题”,而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年代线性代数的落后。
我的答案是对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通约性可以对商品价值的计量采取完全同样的方法,这也并不是什么未解之谜。如果马克思本人有像他学习微积分一样学习到线性代数,那么他会很轻易的说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通约性问题,并且让所有读者都能轻易理解。
然而线性代数的发展历史比起微积分来说更为短暂,直到19世纪末,数学家G·Frobenius才开始讨论矩阵的秩和特征方程,可以说马克思应该是没有怎么学过线性代数,这是这个问题没说清楚的根本原因。
而在20世纪,新古典的效用理论有占据了经济学的主流,直到斯拉法的时代线性代数才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而直到今天,也没有古典政治经济学者特别在意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转换问题,以至于一时我还找不到什么论文来进行这样细致的研究,不过似乎这一方面也不需要怎么研究,因为对任何一个真正了解过商品价值的计量过程,并且学习过线性方程组的人来说,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通约性和商品价值的计量几乎完全是同一个问题。
而对没有理解线性方程组在价值计量中的运用的人来说,这又似乎是个难以理解的未解之谜。
我接下来回答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探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概念和思想,第二部分是重点,探讨测量的技术,加黑部分是对题主问题的直接回复。
第一个问题,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马克思所强调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且对于不同商品的生产而言,具体劳动是不同的,抽象劳动是“共同”的。
同时马克思又承认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这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作为具体劳动的时候,肯定是有区别的,但在作为抽象劳动的时候,有区别吗?
答案是,任何两种具体劳动,在抽象劳动的尺度上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抽象劳动”本身就是被马克思创造出来的量的尺度,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劳动,无论是扫地还是刷盘子还是造火箭,在抽象劳动上都是可以互相比较大小和通约的。
马克思的“抽象劳动”的概念,就是为了比较不同商品客观价值而被创造的概念,马克思所言的“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共同的抽象劳动”的意思就是,任何两种不同具体劳动在抽象劳动的尺度上都可以比较的意思。它尽管是个客观概念,但和新古典的“效用”在数学上的作用是完全类似的,即与新古典类似的“不同商品的主观效用一定可以比较大小和通约”一样,在劳动价值论中,“不同的商品中所蕴含的抽象劳动也一定可以比较和通约。”
这注定了“抽象劳动”和“效用”一样都可以用数学上的“实数”来刻画,这种可比较性和通约性是不同商品和劳动可以交换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借助新古典在效用上通约不同的商品,就必须借由这种抽象劳动的通约性,才能理解不同商品交换的比例。
所谓复杂劳动,它一定可以通过比例来转化为简单劳动,比如我们可以运用一种计算方法,测得造火箭的一小时劳动在抽象劳动上等价于10小时的刷盘子之类。
第二点是我所强调的,关于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意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时间就是度量价值的尺度,我们知道在各种市场关系下,价格完全可以长期脱离劳动时间,因此劳动价值论并非是一个优秀的实证理论,详见我的文章对此的表述。
因而我的主张是把劳动价值论当成规范理论来使用,但即使是把劳动价值论当成规范理论,也必须要计量劳动时间。比如,如果一个资本家宣称他所进行的经营劳动是“复杂劳动”,其必须等于10000倍普通工人的劳动,那么他完全可以声称他的所得是符合劳动价值论规范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岂不是就没有“剥削”了?因此,即使是作为规范理论,也必须要计量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通约比例。
因此,计量简单劳动和把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是必要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比较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该以什么比例进行通约。
在相同部门,这个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如果开播种机一个小时能播10平米种子,而用手则只能播2平米,那么看上去前者就可以换算成后者的5倍。
@liu225yi 认为不同部门间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不可比较,甚至很多学者也如是认为,比如在知网上就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文章,但是不得不说这位老朋友在这里犯下了错误。
如我在前面第一点和第二点所说,马克思的抽象劳动是凝结在所有商品中的共同尺度,如果任何两个不同部门的商品的抽象劳动的量都不可以比较,那么它作为一个“共同尺度”的意义何在?那么不同商品交换的基础何在?如果不同部门的复杂劳动完全无法比较,那么一个银行家也可以宣称因为银行业的抽象劳动与工业无法比较,因此银行家没有剥削工人,只有某个部门内的资本家才会剥削到这个部门内部的工人,这显然与马克思的“资产阶级共同剥削工人的分析背道而驰了。
庞巴维克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抽象劳动的尺度上,建筑师和碎石工人的劳动必须可以进行转化,也只有这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才可以揭示不同行业的资本家是一个共同的剥削阶级。当然这里不过是庞巴维克以为自己掌握了马克思的弱点,实际上只是秉承了奥派数学奇差的糟糕作风,以为这种转化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所以,不同部门的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抽象劳动的尺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四点,这种比例的计算可不可以通过市场和交换机制来进行?
答案是不可以,无论是企图把劳动价值论当成一个实证理论还是规范理论,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都必须要脱离资本主义市场。一个火箭专家的收入是农民工的100倍,那么能否说明火箭专家的复杂劳动必须要转化为农民工的简单劳动的100倍呢?不能,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转化比例的计算必须是要脱离市场机制的,否则劳动价值论就是个套套逻辑,因为银行家收入是工人10000倍,所以银行家的复杂劳动应该换算成工人简单劳动的10000倍,又因为银行家的复杂劳动是工人简单劳动的10000倍,所以他拿10000倍于工人工资是没有剥削的。这样还怎么揭示资本主义的剥削和支配关系?
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无产阶级都是被剥削者,因此可以用工资比来调整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比例,这种思想我完全不敢苟同,众所周知,工资本身是市场交换的产物,工资的高低本身蕴含了被剥削程度的高低,除非所有部门的无产阶级被剥削程度都是一样的,否则根本不能进行这种调整,而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不同部门显然有不同的剩余价值率。
我相信题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我是一样的,1:劳动价值论中,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必须是可以以一个倍率换算的。2:这种换算不同部门间也必须可以进行。3: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抽象劳动的尺度上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4:这种换算必须可以脱离市场,只在生产中就可以进行。
理解到这里的题主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如果他能了解一点线性代数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运用,那么解答这个问题就非常容易。
马克思所谓的简单劳动是不需要培训的自然人机体的损耗,这样复杂劳动显然就是投入了培训或加大了机体损耗的劳动,恩格斯也强调“复杂劳动自者在学习技能的时候付出了更多的金钱,教育成本和心力”,而这些在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私人负担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教育和医疗视为用简单劳动生产复杂劳动的“生产过程”,简单起见,我们在这里只以教育的生产为例。
这样,上一部分的这四个要求其实早就出现在了普通商品的价值计算之中,题主显然在计量中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简单劳动吗?似乎任何一种现代劳动都必须要经过培训,而培训本身也是一种劳动。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开篇已经提到:事实上,把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根本就不需要现实生产中真的存在“简单劳动”。
这个问题的镜像其实早在商品价值的计量中就出现过,我们暂时不谈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假设只有一种劳动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直接可以看商品价值计量中出现的下面一种情形。
生产商品A,需要原材料和劳动5小时,而原材料又恰恰是另一种商品B,那么一单位商品A种所蕴含的劳动价值是几个小时?应该是等于
生产B所蕴含的劳动时间+5。
那么问题又来了,B中所蕴含的劳动时间是多少呢?我们又得知生产一单位B所需要2单位原材料C和3小时劳动,那么B的价值应当等于
2x生产C所需要的劳动时间+3。
这样,如果C又需要D,那么就可以再追究到生产D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直到最后一种不需要任何原材料也可以生产的商品为止。
但如果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不需要别的商品作为原材料也能生产的商品呢?如果在某个技术水平下,生产C需要的是0.2个单位的A和1小时劳动呢?即生产A需要B,生产B需要C,生产C需要A的技术关系成立,那么这个问题难道是无解了吗?不嘛,这个时候显然是存在一个线性方程组嘛。
A=B+5L
B=2C+3L
C=0.2A+1L
可以轻松解出,如果每小时劳动为价值L,A的价值是50/3L,B的价值是35/3L,C的价值是13/3L小时。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个步骤,很自然的你就理解了,正如“不需要任何别的商品就可以自行生产的商品在现代社会中其实根本不存在,但是线性方程组允许我们以任何一件商品为标准算出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在现实生产中不需要任何培训都可以进行的简单劳动并不存在”其实也根本不影响我们进行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
我们可以把“培训”视为对复杂劳动的生产,“培训”,就与商品生产的原理其实是把劳动转化为商品一样,是一种用简单劳动生产复杂劳动的过程。
举个例子,考察下面一个系统:
一个人可以接受2万小时数学培训和1万小时工业成为数学教师,或者接受1万小时数学培训和2万小时工业培训成为工业教师,或者接受1万小时培训成为工人,成为数学教师后就能够提供数学培训的具体劳动,成为工业教师即可提供工业培训的具体劳动,成为工人即可生产生活物资。每个人一生可以工作10万小时,而工人生产1万单位生活物资需要1万小时,每个人如果要在现代社会维持生产力,一生需要消耗1万单位生活必须物资。
以万小时为单位,计数学培训劳动为M,工业培训劳动为I,生产劳动为P,不经过任何培训的劳动,被称之为“简单劳动”,计为S,其实“培训”,就是让一个人的简单劳动转化为复杂劳动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不接受任何培训,且不能获得现代生活的必要生活物资,那么他就只能进行10万小时简单劳动S,而如果他接受培训,那么他就会成为数学教师,工业老师或者工人。当他成为数学教师时,他的劳动价值就从10S被提高到了10M,因此会有方程,10M=2M+1L+10S,当他成为工业教师或工人时也是同理,我们因此有方程组。
10M=2M+1I+10S
10I=M+2I+10S
10P=1I+10S
如同我们把劳动当成是商品的价值尺度一样,我们把简单劳动当作是复杂劳动的尺度,上述方程组一样会有解,这个解便是:
M=10/7S,I=10/7S,P=8/7S
而在上述系统的任何一种经济活动中,只运用到了数学培训,工业培训和培训后的生产劳动三种劳动,根本就没有运用到“简单劳动”。
换言之,不需要任何培训的“简单劳动”仅仅是一种抽象物,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这个方程组中添加未知数S,至于它本身在现实中存不存在根本不重要,其目的就是作为各种各样复杂劳动的尺度来进行换算,这在这个尺度上,同一单位时间里不同复杂劳动的价值就可以相互比较,我们此时就可以说,一小时数学培训的劳动应当换算为1.25小时的工业生产劳动,当各种行业的收入按照这个比例分配的时候,是不存在剥削的。
在上述的过程中其实不需要现实生活中真的有“简单劳动”被运用,这样关于简单劳动究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表现,究竟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其实意义根本就不大了。
其次,大多数的情况来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比较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是因为脑力劳动接受了更多的培训,当医生在做手术的时候,背后有他的老师和他自己支付的20年的教育和学习的劳动,而一名搬砖工人只接受了9年义务教育,教育作为劳动的一种,也是具有价值量的,这样一比较,前者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工资显然应当是更高的,不然他和培训他的教师就被“剥削得更严重”了。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日本学者Morishima就已经使用线性方程组来求解商品价值。
存在1到n种商品,价值用v来表示,并把投入产出表写成线性方程组形式:
此时解方程组,商品1到n的价值就是:
如果我们把教育当成对复杂劳动的生产,考虑1到k种教育,单位时间的价值量用e来表示,可以有
其中B表示为了生产各种复杂生产的各种教育的投入矩阵,s表示简单劳动量,直接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表示。
用C来表示为了生产“教育”这种商品,需要投入的各种普通商品的量,D表示为了进行教育而需要投入的各种教育的量,那么可以有:
得到原矩阵的增广,用v‘表示原价值向量增加教育商品的价值e的新向量,s’表示添入了教育投入的劳动时间的新向量,那么就有。
要求解这样的价值会相当繁琐,因此大多数的政经论文中教育没有被当作对“复杂劳动”的生产,而是被当成了一种最终商品,但我们知道,考虑到大多数行业的多数工人受教育程度都是相似的(大学毕业),这样问题也不是很大。在马克思的时代群众的受教育程度也许会有天差地别,从大字不识的文盲到歌德式的球形天才,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计量转化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这个差异已经大大缩小了。
要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的解题方法就是代入法。
这我们就要来讲讲西帝的故事了
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的场均数据是
15.9分8.3篮板8.0助攻1.7抢断0.7盖帽
和题目设定的【得分10助攻10篮板10抢断2盖帽1】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来题目的设定是一个怎么样的球员了吧??
当你找到那个代入点之后,问题就变成了这样
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年薪嘛,顶薪有望,3000万打底吧(目前的工资帽)
单核??NONONO,你绝对不想
名人堂??看他能和谁一队咯。要是能累积一些团队荣誉,名人堂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团队荣誉,只靠他的数据,基本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