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图,如何看待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驳斥? 第1页

  

user avatar   minamot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马歇尔在这里批判社会主义的时候,这种批判的逻辑其实是很不自洽的,可以说是马歇尔姑且是只做到了“立”,而没有做到“破”。

“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但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它”。

@包不同 的某一点算是说对了,马歇尔在这里所做的假设都是符合常识的,而马克思所做的某个假设是不符合常识的,不过马克思之所以不做出这种常识的假设是因为他要改造世界,如果我们顺着当下世界的每一条常识,将它们视为不可改变的规则来建立我们的理论,那么可以就说是和“改变世界”无缘了。

在这里,马歇尔与马克思最大的分歧就是“私有制”,马歇尔认为,资本家在生产的过程中付出了牺牲,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可以把自己的资本用来消费,但为了扩大再生产,提供更大的福利,而选择了等待,因此,必须要给资本家支付一定的补偿。

马歇尔没有意识到,生产资料天然只是生产资料,土地天然只是土地,机器本来只是机器,只有在私有制下,这些生产资料才是“资本”,“资本家本可以选择消费他们的资本,然而最终却选择了等待,所以我们需要给他们补偿”——然而如果这些生产资料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些资本家呢?那么我们自然就不必让资本家来“等待”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所谓的“补偿”了。

类比一下,“绑架犯手里有人质,为了让他们交出人质作为补偿,我们必须给他赎金”,为了救出人质给绑架犯赎金,这个逻辑的确是正当的。但是有谁会觉得“绑架”行为是正当的呢?“资本家手里有生产资料,为了让他们把这些生产资料甘心等待,用来投入生产而不是挥霍掉,我们只能支付给他们利润”,这个逻辑只能论证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的合理性,而丝毫不能论证出“资本家可以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而绝大多数劳动者则不能持有生产资料”的合理性,正如给绑匪赎金是合理的不能论证出绑架是合理的一样。

即便“机器”和“土地”不属于任何私人,它们也可以自己完成“等待”这个动作,只有资本家私有了它们,我们才需要资本家来等待。

马克思所批判的,从一开始就不是“资本家不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获得利润”这件事,而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本身。


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合逻辑的批判恰恰就来源于被私有制所束缚的“常识”。

比如“多要素创造价值论”看似能反驳劳动价值论,其实根本就毫无意义。没错,机器和土地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的确不可或缺,光靠劳动的确不可能生产出商品来,但是这不代表机器和土地是一定具有“交换价值”,需要被支付报酬的。

空气和阳光在生产过程中也不可或缺,没有空气和阳光大多数东西也根本生产不出来,但我们何时有支付报酬给“空气”和“阳光”?何时需要用劳动来交换空气和阳光?

因而机器和土地能获得报酬,根本不是因为机器和土地在生产中的必要,而是因为他们是被“私有的”,支付给机器的租金和土地的报酬,从来都不是支付给这些生产资料的报酬,而仅仅是支付给“私有权力”的报酬。

统治阶级私有土地或是机器的目的就是为了剥削活的劳动,如果他们有这个能力私有空气和阳光的话,一样会让劳动者为呼吸而支付费用。

如果我们意图打倒这样或是那样的私有制,那么就必须意识到,在所有生产要素中,独独只有劳动,是自然人的天然私有物;独独只有劳动,不能公有,不可转移,所以只有支付给劳动的报酬,才是真正不可避免的,因而如果我们要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外也把“价值”看作是用以交换或支付报酬的尺度,就只能把劳动视为价值本身。

同样,认为无风险利息是应该有的,也只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下的“常识”,如果某人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不必要的,那么自然就会认为利息,至少在超出偿还风险之外的部分,是不应该有的。

庞巴维克的“利息是货币时间差”论的解释,其实只在私有制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下成立,如果我们不考虑生产过程,设想一个人掌握了一大笔不会通胀的货币,但从此之后他不能获得任何形式的收入,那么他未必会低估未来,甚至由于老后更容易生病,他还会考虑节省足够的钱到未来以备不时之需。

有时会有当下有急需的人,这类人会觉得现在的钱比起明年来说更为重要,但当下有急需的人所占的比例和明年这个时候有急需的人所占的比例往往应当是同样多的,如果不存在扩大的再生产,今年的消费资料应当和明年同样重要。

再极端一点,假设某人储存了用以过冬的粮食,那么正常的操作是在早些时候趋于保守,能少吃就少吃一点,因为中途可能会发生粮食被老鼠偷吃或是丢失等等意外,当到了冬天快结束的时候,如果这些意外并没有发生,那么此人才会放开肚子饱餐,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存在什么“今天的粮食比明天的粮食更珍贵”的逻辑,每一天粮食量都是几乎相等的,而且还会牺牲今天的粮食尽可能留到明天。

所以如果钱只代表着粮食等消费资料,那么在没有通胀时“现在的钱比未来的钱更值钱”的命题根本不能成立,只有在考虑了生产过程之后,而且是只在考虑了钱能代表“生产资料”前提下的生产过程之后,这个命题才能成立。

因为“将现在的钱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可以在将来生产出比现在更多的商品,而这些商品会因为我对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力而支付给我更大的报酬”,而我现在把钱借给了你,便失去了这个用钱生钱的机会,因此对于失去的这个机会,你必须支付给我补偿。

所以“低估未来”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只是被“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扩大再生产”所塑造出来的心理,而不是天然的心理。

与庞先生的“时间差利息”论一样,马歇尔的“资本家所付出的等待”不过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同义反复罢了,不过是用“生产资料私有制论证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废话,从现实生活中归纳出“人的心理”的规律,然后将每一条“心理规律”都默认为不是被制度所塑造而是天然的无法改变的铁律的经济学,必然只是庸俗的循环论证,这些规律最多只能帮助既有的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或是投机分子赚钱,对于“革命”,对于改变社会制度而言毫无帮助。

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不一定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劳动价值论至少是跳出了这种“人的心理如何如何”的循环论证的理论,无论生产资料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是用钱购买的机器土地还是君主所赐予的土地,都可以用劳动来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都可以算出一种不变的“剩余”。

而“时间差”或是“等待”这样的事物,只在“货币可以购买大多数生产资料”“货币可以雇佣劳动”等一系列前提下才存在,而且随着货币可以购买的范畴而大小不断变化。

马歇尔等早期新古典经济学者也并没有广阔的视野,往往会认为“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利息”,“雇佣生产”这些事物是天然存在的,但打开几本历史书就会发现,这些东西成为社会主流的历史不过短短几百年而已。




  

相关话题

  富人依靠什么可以挣那么多钱? 
  神经经济学(Neuroeconomics)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前途如何? 
  有哪些适合普通人阅读的经济学论文? 
  为什么有人就认定“剩余价值理论是真理”了呢? 
  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端的经济学知识是什么? 
  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怎样的? 
  为什么索罗斯可以做空一个国家的货币?能浅显解释下吗? 
  「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已经变成常识了吗? 
  为什么送礼时,经济学家说送现金比送实物要好? 
  如何看待政府方面不断努力推动的 PPP (公私合营) 模式、政府采购环境服务以及第三方专业治理服务等? 

前一个讨论
需求和欲望可以划等号吗?
下一个讨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解释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差别?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