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材料物理方向博后在职一年。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吧。
为什么选择做博后?
一是我是打算走学术路线的,但是国内高校教职不好找,土博毕业除非发表非常好(手握CNS或数篇PRL这种),而且老板大腿够粗(至少杰青院士级别),否则基本只能从讲师开始干。国内青椒的生存环境耳濡目染,感觉自己扛不住那种高压。
二是国内稍微好一点的高校基本都要求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土博的选择只有出国做几年博后。当然这条限制近年来似乎也在放宽,而且国内博后的待遇提升很大,也有出站后直接留校的(具体有多难我不清楚)。
三是我之前读博期间认识的一个美国老板正好拿到了与我方向相关的新项目,所以给了我这个机会,甚是感激。不然现在美国博后也很难找,同期毕业现在同在美国做博后的一个朋友说他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投了上百份简历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博后职位。
做博后期间的感受?
博后结束之后的打算?
自然是回国找教职。目前已经投了简历,希望自己回国之后能够有一个好的起点,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当然自己也会量力而行,什么样的水平就拿什么样的资源,不去奢求太多,徒增压力。尽力把科研工作做到让自己满意就行。
异常艰辛之路,读博后如果单身还好,不需要考虑家人小孩安置问题,如果已婚,则还需要考虑配偶是否支持,配偶工作问题。既然选择了博后,就说明博士毕业的成果不足以支持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那么两年博后出来,可以衡量自己会达到什么水平,是否到时候可以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及那时候潜在的水涨船高风险。
如果博后能够给予自己显著的提升,并且不在乎,继续漂泊,那么可以继续读。如果问题是风险比收益更大,那还是尽快工作。
海外理工科博后在职,以下观点来自个人以及身边同事的经验,不一定全面。
我了解到的海外博后出路大概有三条:
第三条的难度想必大家都清楚,除非去的是排名特别靠后的学校,否则能拿到tenure的都是在学术界混的风生水起的人物。以我老板为例,C9本科,ivy硕博&博后,师从超级大牛,手握顶刊若干,一路顺风顺水,这才在top30拿到一个tenure。
第二条的难度视专业而定,整体看来,理科的博后不如工科接地气,找工业界岗位相对较难。
目前来看,走第一条路回国找教职的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国内的科研平台和待遇都在迅速提升,有些方面已经能跟很多海外高校抗衡了;另一方面,毕竟在国内生活了几十年,突然要换个陌生的环境定居,很多人还是适应不下来的。
从我对国内教职市场的了解来看,海外经历对找教职有一定的加成,但更多属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那种作用。国内找教职比较重视帽子(国家四青)、顶刊文章以及跟业界大佬的connection。如果海外博后经历能带来这三者中的一两点,那么回国找教职应该会容易很多。否则选择海外博后不一定是一件明智的决定,毕竟这几年国内教职市场的变化速度有目共睹,博后带来的收益不见的能超过时间和机会成本,早点在国内占坑说不定反而划算些。
一家之言,不保证准确。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上网买个球拍,还能牵扯出来这种糟心的事?有规定必须双一流学校才能买吗?还是说我们河南人不能买?
听完老板的回应,我这个河南人火更大了:
客服他们20多岁做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别人投诉,情绪不好才说出这话的。
明显是这个客服素质不行,就别在这装委屈。
好多人还会说断章取义,那我先把事情说清楚:
一个学生买了球拍,对赠送的礼物不满意,过来询问,之沟通中客服就开始魔幻操作。
地域歧视,这句话没得解释,但是常年经受地域黑的我已经习惯了,我还真是感恩,谢谢你让大家知道我们河南人很穷;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就只知道种地,每年调出 400 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可偏偏发展最不好、最不受重视、最不怎么见起色的就是农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1,搞不动教育,全省仅有一个211的高校,好几个从河南大学独立出去的院系都已经是211高校了,河南省委屈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河南每年高考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卷大省;
2,不懂得搞经济,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留不住人才,人口外流严重,自己没有人才就缺少经济头脑,就更难以发展经济。
所以河南确实穷,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专门讽刺我们,只会让大家觉着你这个人没素质。
除了这些,恐怕作为名校毕业的你,早就忘记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
没错,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学校,确实比河南理工大学好,但是买东西没有必要歧视一本的学生?并且人家现在已经考上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大学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没有任何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大学,你没学好,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问题。
四川大学马克思毕业的,真是验证:不管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过多少理论思想,永远启蒙不了屁股歪的人。
话说:阿迈威运动专营店的客服,为什么我都给你主动发信息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回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