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企大量撤资去印度越南,会不会造成国人大量失业? 第3页

              

user avatar   snkd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随手翻一翻,好多答案都在盲目乐观

1。说东南亚的人懒,穷,不服管。而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劳好学。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你们了。最好的答案就去工厂实地实习他一个月吧。别整天看媒体说啥就信啥。

真实情况是。东南亚人懒穷偷奸耍滑原因就是钱没给够。曾经世界最懒之一的非洲人看在钱的份上每天努力认真的跟中国工人学技术,学知识。

说中国吃苦耐劳的再看一下美国的摩登时代。

然后你再去工厂实际看一看。真的勤奋好学吗,看在钱的份上而已。按时上班,按时下班,但凡有点机会偷懒的绝对不会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下班后干啥了呢。是在学习,天天向上吗?抖音的3.2亿日活。还有快手,王者荣耀这些东西是谁在给他们提供流量的。学习,别闹了。上班都那么累

至于实业土壤。环评,消防,五险一金,工资,贷款,过桥还有很多明性隐性费用。你问问做实业工厂的人

花了巨大精力。金钱。时间培养了一批批的工人。真实现状是。没多少人能干过三年。绝大多数都在半年至一年就不干了

现在的后浪就是这么跳脱。你管,人家就不干了。你不管人家就偷懒了。呵呵,你自己问问自己你的吃苦耐劳,勤快好学的民族精神你自己有吗?只有张嘴而已

2.越南产业链不完整,不配套。没有强大的工业整合能力

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人家大集团中层有没有问过高层。

高层想了想,嗯,那就建整套的产业链吧

况且,现在的科技技术比我们九几年代开图好多了。我们开图1.0。人家现在都建3.0 4.0产业链了

顺口说一下。人家不是建不了。而是不想建,毕竟成本摆那呢。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中国孜孜不倦的追求全产业链化。为什么,因为总有那么一撮人要把中国往死里整,中国只能自己争气了

以芯片为例

中国还有十几亿人口呢。不是所有人都是坐办公室就能日入斗金的

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user avatar   fu-qiang-1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企业说中国人力成本高,一般都是吓唬政府的。

但凡市场和环保准入没问题,没有企业完全离开中国,连低端制造也很少离开中国。

为什么?

一是不愿意,配套跟不上,能源不稳定,工人素质低,政府效率差,这几项隐形成本算上,比单单人力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大多了。

二是不能,要么市场在中国,要么核心环节就只有中国在造,要么规模小毛利低负担不起企业外移的成本。

越南在全球化时代,定位就只能是中国的配套和组装厂。

失业?3500的月薪只要你能接受,有多少,企业要多少。按发达国家算法,有工作岗位提供,你不就业,是不算失业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看国家今年的政策就知道了,稳就业比什么都重要,GDP增速都不提了,一群粉卫兵还在那儿傻乐呵。

你以为GDP减少1%是所有人收入同时下降1%,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有1%的人失去了收入,你怎么知道你不是那1%?


user avatar   lelh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末倒置。

不是因为外企搬到印度越南会造成这里大量失业。而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迫使外企寻找更低价格劳动力的国家,还要克服配套以及基础建设成本的上涨。

国内为什么劳动力价格高了?不是都不去上班了(虽然有极少部分),而是有更高收入的工作,当然离开低收入的岗位。


user avatar   ren-arie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业机会,这个是欧美政客为了选举,搞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把生产力和工人当成商品的话,按照欧美自由市场的概念,生产力和生产需求通过价格形成动态平衡。需要生产的厂商会不断地寻找性价比最高的生产地,工人也会通过学习,搬家,涨薪,降薪跟上市场需求。

而欧美的问题在于,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的基本生活成本被有钱人拉高,超过了工人能够创造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美国雇一个产业工人,他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完全负担不了他在美国的生活。

所以,欧美所谓的“创造就业机会”其实是找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用政府补贴,让一个成年劳动力拥有正常的就业生活,而不会变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这些人几乎不会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财富,收入的绝大部分都会用于偿还债务。眼前有胡萝卜(工资)背后有皮鞭(债务),他们就能成为社会上最安定的一群人。所以美国政客可以把创造就业机会当成竞选口号和政绩。

也正是因此,我们看到美国的食品救济处能在封城几天之后就排起长队。因为这样的人对于任何危机都毫无应对能力。

---------此处是郎咸平教授所提倡的,中国要像美国学习藏富于民的分割线-----------

中国,印度,越南,的生产力市场没有本质区别,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利益链顶端,能够让全国的劳动力通过剥削别人为生,我们无法产生社会生活成本和最低劳动力成本的倒挂(产生的话就要发生革命了),搬走的工厂必然会被新兴产业弥补。

所以中国模式的优势其实是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保证了基本生活成本不被资本家利用,能够维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包括但不限于:基本食品,水,电,医疗,交通。因此中国的人力成本可以在市场好的时候跟随市场走得很高,也可以在市场严重不景气的时候变得很低。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么多年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互通与人员往来的便利度大大提升,这让我们能够避免再次出现90年代末国企改革之后,东北失业潮,广东招工难的资源错配问题。

最后的最后,如果出现了某些重大的变故,比如全世界对我们进行贸易封锁,导致大量的失业等,那国家还有最后的手段,就是征兵。。。超级工业能力+超级暴兵,这就是变态暴走赛亚人版本的超级德三,我相信现在没有人能把一个核大国逼到这一步。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奋斗逼会过劳死,会绝育,会自我毁灭,会得不偿失,

会在最后算经济账的时候亏得一塌糊涂。

但我唯一不担心的是奋斗逼会大量失业……

比外国人贵是永远不可能比外国人贵的,我们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

你们还别不信,和东南亚做过外贸生意的都知道他们那边是什么尿性,我就不多说了。

印度人还天天强行不上班呢,没想到吧……

前两天给宝宝买了一盒雪花片,10块钱,500片+个盒子,毛刺都是处理干净的……

才10块人民币……

印度佬和越南人能干到这个价格我知乎删号。

我现在也渐渐想明白了,

只要拥抱哪怕自己一分钱不赚也要饿死同行的心,

一定可以人定胜天!

成本这种东西,完全可以做到负数的嘛。


user avatar   zhi-xing-xi-w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话题往前追溯,最近可以到2018年7月6日这一天,美国开始对34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

从那个时间节点开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国际贸易将走向何方,对中国供应链的转移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和论战的话题。

并不是因为贸易战才有了这个话题,国际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早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端就已经开始了,而贸易战确实是让这个话题上了热搜,持续升温。

美国提高了关税,对华双边贸易逆差收窄。但是市场力量强大,民间的经济自会另寻出路,资本天性逐利,中国出口商为自家商品找到了新通路,那就是越南,排名第一。

可以看到,中国对越出口比同期增长了近15%。

越南是贸易争端的最大赢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轰轰烈烈地走出口导向型的发展道路。

它能够收益于贸易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自身已经具备扎实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越南在国际制造业地位的提升,使之居间承接成为了可能。

然而,越南可以全盘承接吗?答案是并不能。

CNBC在去年十月做过一期专题,主题就叫“这些图表拿走不谢,它们会告诉你-越南想比肩中国的制造能力,嗯,你还嫩。”

CNBC的核心论点有两条。

其一:制造体量的悬殊,二者之间差距超过100倍。双级数级上的产能不可能短期逾越。

其二:另一制约因素是缺乏人力资本。这是指劳动力的经济价值,它考虑了诸如工人的教育水平、技能和健康等因素。中国的可得人力是越南的14倍,后者的劳动力短缺的风险要高得多。

综合数据,在可见的未来,在供应链的承接问题上,并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可以完全接盘。

既然不能完全接盘,请问部分接盘可以吗?答案是-这个确实可以有。

那越南接的是什么盘?

以下部分引用自施展世界 -

20年前,全球的贸易数据大概70%是制成品贸易,30%是半成品贸易。而现在,全球的贸易,制成品贸易只占30%,反而,半成品贸易已经占了70%。说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更加深的程度,从过去的消费全球化变成了现在的生产全球化。
20年前,70%是制成品贸易,说明,那时消费品都是在一个国家完全生产完之后,国与国之间再进行贸易。这是消费全球化。
而现在,70%的贸易都是半成品贸易,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大部分都是零配件、半成品,一件产品是在多个国家完成它的生产过程的。这是生产全球化。

越南也是如此,整条价值供应链的构成其实是关键中间件从中国去到居间国,由居间国最后装配成成品,再出口到终端国家。

所谓的撤资转移本质上是制造业环节的溢出,不是行业离开了,而只是行业里的制造环节的移动。具体的移动,需要看两个维度的对比,如下图。

所以,供应链的配套依然还在中国,迁移的是简单劳动,留下的却是较高复杂度同时也是高附加值的环节。既然大体量的供应链配套还在,岗位当然就不是问题,而岗位对人力资本,比如技能的要求会进一步升级。

---------------------华丽的分割线--------------------

阅读量破两百了,乎友们水准的确不忽悠。感谢大家的支持。赶紧更新一波。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在三月份头宣布本国的供应链“告急”,原因是汽车、电子制造等行业的物资材料严重依赖中国。如此看来,三星也将加入“延迟生产”的行列了。此前苹果手机在中国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因疫情复工受阻。

综合外媒报道,越南工贸部发文称,越南制造业正遭受由冠状病毒流行引起的供应链问题,这可能导致三星电子新手机的生产推迟。三星是越南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者,疫情对其两种新型手机的生产产生影响,因为大多数组件都来自中国。

工贸部称“由于病毒的破坏,汽车,电子和电话制造商在获取物资和材料方面遇到了困难。”“越南在材料和设备上非常依赖中国,这使得该国在爆发疫情时变得脆弱。”

这进一步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此前牛津经济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中国延迟复工推迟了中间品的出口,导致全球其它地区的供应链放缓甚至停止。尤其是在电子和电气设备行业,这些出口占非中国总产出的10%以上。

这种供应短缺造成的破坏可能超出预期。

首先,企业应对来自中国的供应中断的应急预案可能有限,原因是在汽车等行业使用了即时制造流程,而且缺乏预先建立库存的机会。

其次,某些部件的延迟交付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产损失。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关键部件的缺失可能会迫使整条生产线停工,严重放大中国暂时停产对全球的影响。

报告还提到,其中最能感受到这种供应链短缺带来的“疼痛”的就是越南。

越南的供应链尤其与中国紧密相连。其进口的核心中间产品超过40%来自中国,这意味着从中间生产商那里获得短期替代是不可能的。根据这一指标,继越南之后,韩国和菲律宾的经济在冠状病毒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名单上除新加坡外的所有其他亚洲经济体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了20%。

越南周四放宽了与健康有关的跨境贸易限制,以支持经济活动。根据FT报道称,三星正在考虑通过海运或空运的方式进口所需的部件,但这会提高成本,并且几乎无法满足生产进度和需求。”

尽管越南工贸部尚未关闭因病毒影响的工厂,但汽车和电子制造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确保替代材料和商品的供应,以及库存管理。

越南电视业务部援引越南电子商业协会的报告成,“如果在接下来的1-1.5个月内没有控制该流行病,我们的库存就会用完。“国产电视和电话的产量将急剧下降。”

这些事实进一步佐证了前面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撤资转移本质上是制造业环节的溢出,不是行业离开了,而只是行业里的制造环节的移动。而越南作为溢出端的接盘方,它的生命力依赖于产业链的前端中间件的供给。

呼应前面的观点,所以既然大体量的供应链配套还在,岗位就不会是问题,然而岗位对人力资本,比如技能的要求会进一步升级。


user avatar   c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

家里是做纺织的,以我看印度制造威胁性不高,宗教和政策限制了印度成为制造业核心的发展。但是越南不同,部分制造行业的生意会被越南稀释走,特别是轻工业。

大环境是中国工人越来越贵,可以看下现在优衣库有不少衣服从中国制造已经变成了越南制造,孟加拉制造。对那些需要人手的行业,不转移就没有竞争力,服装制造首当其冲。我身边的织造老板从十年前就已经在探讨越南柬埔寨制造转移的话题了,原话是「越南回国打死一片」。越南工人成本目前是中国10年前水平,也慢慢在上升。

其次最近五年原因是中美贸战,很多企业(包括中国企业)驱于避险把工厂迁移到越南。越南现在是TPP国家,纺织业去美国日本的关税是0,出口条件不比中国差。这大的概念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危机。

还有原因是越南招商引资开始走中国以前「两免三减半」那种优惠(特别是越北),比如现在越南目前对部分企业是免收进口税的。有些资本就是吃这个政策红利的,以前吃中国的,减免期一到就走人,之前的苏州三星离开就有这个种说法(真假不知)。


很多朋友回答下说「公司会转移,但是产业链无法转移」。富士康采购已经要求+威胁上游供应商必须在越南布局,否则「以后没单子给你」。供应商胆大的会投生产线,投机的就去越南先注册个公司卡位。服装行业现在直接在越南开园区生产纱线,用纱线直接织布印染,以达成TPP的要求。现在韩国也有大把公司LG三星带着自己的产业链在往越南转。其实不是产业链不能转移,是产业链转移起来比较慢。

还有论调「越南人很懒,无法像中国人一样勤勉」。首先越南人大概是东南亚最勤劳的一拨了,又不是泰国那样的佛国,肯吃苦的技能点真不比中国差多少。现在越南可以生产airpods,虽然不像汽车一样是皇冠上的明珠,但是在我眼里还是挺有技术含量的,这个技术含量是科技意义与管理意义双重的。在一部分越南人富裕起来之后,大家赚钱的欲望会起来的。适合越南的管理与+人民日新月异的欲望的综合下,所谓「懒」在越南我认为是不成问题的。


现在的越南制造状况我觉得比较像02年的中国,还很稚嫩,也有点竞争力并且看得出来发展空间。02年那时候的中国刚刚加入WTO两年,经济发展飞快,大量工人前往沿海赚钱,没有美国看你不顺眼,做外贸的都赚得盆满钵满。而02年的日本,也有一群人在讨论「他们都是吃社会主义大锅饭的,不可能像日本人一样工作」。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干什么?我们能干的也不比日本人更多了,增加不可替代性,无人化生产线,投资越南,投资下一个越南…)



补,很多朋友说「越南人口数量和中国没法比」,那当然了,世界上人口能和中国比的也就只有印度一个。但是越南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小国,首先人口将近1亿,同时他有大量海岸线,南北都有深水港。同时越南在地球的位置也非常优越,送往欧洲,亚洲,美洲都很便捷。

就像中国无法抢走所有的日本制造,越南再厉害也不可能抢走所有的中国制造。但这个一定对中国制造业有不可忽视的冲击和竞争。我自己专门去大阪走访过贫民区西成区,露宿的街友都是过去日本高增长时代的主力劳动人群,实在不希望这个情况在中国也有出现。


user avatar   ke-ke-de-lao-go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2021年上半年,出口暴增,原因都明白,越南和东南亚疫情爆发了。

结果到了2021年第三四季度,经济数据下滑严重。

为什么?

原因之一就是出口下降了。

它玩的是这样一个套路。

上半年由于越南,东南亚减产,于是出口订单转移到国内。

欧美为了不让你把这个钱挣了,于是怂恿澳大利亚等原材料疯涨。

导致订单多,但没利润,由于我国议价能力偏低。

客户是他们,原材料也是他们,利润拿不到。

于是国内用了一招,限电,钢厂限产,取消出口退税。

于是浙江广东大量工厂因为停电,停产。

制造产能紧张,涨价,输出通胀,把该拿的利润拿到。

于是我们看到美国cpi飙升,因为产品涨价了。

但到了第三第四季度,越南,东南亚恢复,订单转移。

国内也取消了限电,但出口依然乏力。

义乌那边不少工厂都处于休闲状态。

订单会回来吗?

显然不会。

还记得拜登大谈脱钩言论吗?

什么叫脱钩?

订单劲量不下给你生产。

越南东南亚,印度,订单排满以后,多余的没有办法的时候订单才会给你,并且还要给你加关税,这个钱不能都给你挣。

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肯定是不乐观的。

这样做会导致制造业进一步外流。

为什么?

因为国内企业接不到单,但你把工厂开到越南,东南亚,印度就能接单。

于是我们看到了目前制造业低迷。

这10年,我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从,32%下降到目前的26%。

很多企业纷纷在海外开工厂。由于脱钩的原因,可能还会加速。

越南成本低吗?

考虑到供应链,原材料,交通出口,电力成本,越南成本并不低。

但海外好接订单。

这就是制造业外流的原因。

并且这几年,外资企业纷纷撤离。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出口订单。

日本企业撤离的尤为突出,真的是因为成本原因吗?

显然不是。

还是因为欧美的限制导致的,这个限制在未来,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日本,本就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他必须得按照客户的要求做,于是日本企业撤的有点快。

现在,留下的外资企业,大多都是做国内市场的。

做出口的,未来基本上都会走。

于是就业岗位会减少。

行业进一步内卷。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会啊,短期内不至于给我们造成大量失业,但如果放任不管,那肯定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越南2020年的GDP增长应该在2.7%,跟去年的7%没法比,但是在疫情与经济衰退下已经是个很亮眼的表现了。

越南的经济增长没什么诀窍,就是接我们的“低端”产业,做衣服做玩具做电子组装。但是就是这些“低端”产业,有可能使得越南成为今年亚洲里少数还有增长的国家。

很可能是唯一一个。


组装工序赚的钱不多,但往往是生产的核心环节:

元器件要运到这里组装,所以这里一定是一个物流中心;

元器件到厂的检测和成品出厂的检测也会在这里,所以组装厂出生就自带一定的基础技术能力;

大量元器件利润空间不大,如果某地组装业务量大,这些低利润的元器件厂商会分批次搬到过来;

流水线和元器件厂商的聚集,进一步带动装备制造商的参与,在这里形成专门的技术服务和维护网点;

同时工业设计、产品方案集成、包装等配套企业也会在订单的召唤下逐步聚集。

基本到这个程度,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就成型了。

人家建起一个五千人的工厂,抢走你的就业很可能是五万人。


很多人说,越南的劳动力满打满算也就我们的7%,就算越南吸力超强,又能怎样?

好,我来瞎估一把:越南只抢走了我们的2%就业,其他东盟国家加总也是2%,印度也是2%,孟加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一块,也是2%。

好了,8%的就业没了。

中国就业人口我就当8个亿,这下等于6000万就业岗位流失。

这数字,换其他时候,足够引发一场严重的经济硬着陆,折损三到五年的经济发展成果,直接梦回九十年代初。

换在六保六稳的当下,足以让扶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多个部门自挂路灯。


再换个角度:这因为产业转移而引发的6000万(至少)失业,有什么板块可以消化?

哪个新兴产业有能耐,麻烦站出来让我康康。要是吹到做到,你就是下一个国策。

直播、滴滴、送外卖,真正能消化就业的也就是外卖和快递,满打满算1500万。

这还是就业存量,还能吸纳多少不确定,乐观估计也就是300万左右。

这动辄几千万的失业人口,城市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基本压回农村;要是三农的产业振兴也没做起来,那最后都是压回国家财政,全民税负。


所以,我一直唠叨的:产业别瞎转。

即使是服装玩具这类“低端”产业,你也没有掌握生产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数据等核心上游。一旦你把这类产业的流水线转到不可控的国家,那就是主动中断这个门类的工业化进程,留不下太多东西。

要是布料只有我会做、缝纫机只有我会生产,服装流水线我随便转,转到天涯海角我都能吃一份。

但你要是在上游还没形成垄断和壁垒,就把流水线转出去,那这些工厂就是到你的国土这来了个十年游而已。

你要借着工业化,让自己在国际分工中卡一个几十年的大位,一般就是材料科学、装备制造、工程数据。卡到了,你掉头做雁阵的领头雁;没卡到,继续咬牙工业化进程。


我们现在很多工业门类很热闹,体量也是全球第一。但是在该门类的卡位工作,基本都还没到交卷的时候。

然后自己主动在转移产业。

公允地说,中西部一直希望东南沿海向他们转移产业。但是在土地财政和房地产支柱行业的导向下,虚拟经济的收益和成本都在倒逼实体产业外流。

一方面是就业与税收的直接损失。另一方面,这些“低端”产业我们还没卡到大位,一转出去收益就丢了大头,造成的失业,必须由其他产业来弥补。

例如卖地。

没有足够的实体来支撑,自然就要找虚拟的收益来抗。所以振兴实业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股市房市不回头。

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我还是那个观点:

要以虎搏兔,要用国家扶植与补贴,在实业的效益上打垮越南;

要用产业集群的总体优势,和政府让利的手段,而非压低工人工资;

要有点两山轮战的怒气,在经济结构上放越南的血。

否则你让越南把吸收中国产业的模式跑通,中西部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上败下阵来,越南就会成为一个非常恶心的榜样。

其他有人口压力的国家都会学,不是意识形态站队压力,是本国执政合法性压力。

加上个一直想拆你供应链的美帝。

那时候,我们就要面对很多越南了。




              

相关话题

  和越南人交朋友是种怎样的体验? 
  为什么国人会嘲笑印度将上海称之为小孟买? 
  如何看待 3000 家印度酒店拒绝中国人入住? 
  印度为什么这次对洞朗之争如此执着,洞朗修路究竟对印度造成了哪些影响? 
  你是否愿为班公湖打架点赞? 
  哪些国家有能力打2.5线战争? 
  如何看待印度外卖员不用现代科技,5000 人每天送超 20 万份餐? 
  如何看待中国帮助印度搞基建? 
  如果西方殖民者没有进入东南亚,那么今天的东南亚会是什么局面呢? 
  如何看待在尼日利亚中国员工因不满薪资被挪用,该项目发包方的管理调用指挥当地黑人武装保安暴力阻拦一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7月22日,美国确诊人数突破400万?
下一个讨论
继两艘两栖攻击舰发生火灾后,美军在建航母「肯尼迪」号也发生火灾,你怎么看?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