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美联储宣布无限量QE?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e-a-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美股。

为什么美股实质跌破两万点后会很危险?不是简单因为这里是重要的整数关口,有很强的情绪预期,比这个更关键的是跌破两万点之后会引发杠杆资金强平,会引发公司债抛售导致回购资金的反向卖出踩踏螺旋。

为什么是两万点呢?

因为两万点是在2017年初突破的,也就是说跌破两万点后,首先近三年的浮盈盘全部蒸发了,会使过去公司回购股票产生的收益归零甚至浮亏,会恶化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其次这三年大量发行公司债进行回购,规模是最高的三年,总量超过三万亿,现在这些回购股票推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会难以维持,美股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大幅下降,公司债评级下调,发债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而公司债被抛售和到期时必须支付本息,这些公司之前都是靠发债融资回购,很可能会触发股价下跌,债券被抛售的负循环。

第三美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其中大量的对冲基金通过国债市场加杠杆,在股票市场按低风险模型进行对冲投资,在平时市场波动率下这些模型是万无一失的,甚至风险略高的时候也可以对冲掉主要风险,但是万万没想到还会有流动性挤兑的时候,像欧洲市场还有禁止做空的行政指令,这种时候风险对冲策略会失效,风险敞口瞬间暴露,风控唯一能做的就是降头寸降风险。而两万点,已经足以让去年重启宽松以来的新资金爆仓好几回了。

就这几部分资金在两万点以下,每多呆一天风险就会增加一分,我没有模型去估算他们能坚持多久,但美联储应该有,我猜五到十个交易日可能就会到达极限,现在已经是第四个交易日了,美股正在悬崖边上蹿下跳,资本总会利用公众的恐慌情绪向国会勒索更多的刺激和利益。

今天美联储说无限放水,股指期货一听就激动的坐了起来,听说下午国会投票财政刺激政策,又赶紧躺下来装死,生怕错过了四万亿。

美国疫情现在才刚开始爬坡,只要放开了检测,很快会突破十万大关,以目前的防空措施,半个月内不可能有缓解,只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美联储现在还不出手用十万亿级别的放水救市,而任由这种恐慌情绪蔓延,下周恐怕就得好几个十万亿了,最怕的是再拖上一拖,就跟一哭二闹三上吊一样,假戏真做吊死了怎么办。

过去美国屡试不爽的经验是,美国制造危机,全球美元回流,国外的泡沫纷纷爆破,然后从美股倒手出来的资金去国外抄底优质资产,等危机过后用这些资产弥补总体的资产收益率。

这一次环顾全球,能够帮美国补这个亏空的只有中国的房地产,但现在这个架势,美股都已经先下来,倒在中房前面了。美股与中房的关系详见:

再说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竟然突破了103,不到十个交易日,从95以下暴涨至将近104,这么短时间内,这么大涨幅,上一次出现还是在2008年10月份,也就是上次经济危机爆发之后。

可以想见现在全球的美元流动性紧缺程度。美元指数暴涨是有大量的卖出其他货币买入美元,推升了美元价格。而这些美元的主要构成很明显并不是投机资金,因为其他主要市场也在暴跌。这些美元主要是上面分析的美股市场的参与者在全球的其他资产配置,现在这些参与者的本土市场出现了流动性危机,需要卖出其在其他国家的资产回美救主,但是快速的流出有可能致使一些国家跟随出现挤兑美元,资本流出,这会导致金融危机

所以在3月19日,美联储和澳大利亚、巴西、丹麦、韩国、墨西哥、挪威、新西兰、新加坡、瑞典等九国央行建立临时美元互换机制。此前美联储已经和欧洲、日本、英国、瑞士、加拿大这五大央行建立此类机制,以为美元流动性提供支持。

上述这些国家应该是不用担心出现美元流动性导致的金融危机了,其中唯一令人略感意外的是巴西,巴西是我们的唯二的两大大豆进口国之一,还有大量矿产出口中国,巴西拿到互换资格意味着他的后路在对面。

对于其他国家,如果因为美元回流导致爆雷怎么办?没关系,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后面拿镰刀等着呢。

互换的第二天IMF总裁KristalinaGeorgieva 发微博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可提供1万亿美元贷款#

美国想的还是挺周全,剩下的国家里,中国就不用惦记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有中国提供贷款,大概也惦记不上。剩下中东国家,又很土豪。再就只有东南亚和南美诸国了,东南亚的国家在中国家门口,中国跟东盟有经贸协议,正全面推进RCEP,这一次不可能再像1998亚洲金融危机时让美国剪羊毛了。

南美是美国后院,主要是跟非洲国家一样,没啥油水,不够美国塞牙缝,加强金融控制倒是可以,要补亏空续命更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这一关缓过去,回头看看是选日本还是欧洲,干票大的。

我说美联储需要这10万亿级别的放水,没想到美联储更狠,直接来了个开放式,所谓的开放式就是没有上限,这也不是10万亿,也不是20万亿,或者我之前说的最多的30万亿,而是什么时候开始涨了什么时候才结束或者说放水放到活过来了为止。


唉,所以说也不要给美联储设想一个什么样的下限,美联储是一个没有下限的机构。要是就这样美股还涨不起来,那美联储可以宣布无限量买国债,然后呢,让财政部把所有的上市公司全收购了,让所有的美国上市公司转为国有企业。


总之不要再下跌了,不要再用下跌来逼我出招了,我的招就是这一招以不变应万变,一招胜万招。消息一出,美元指数下跌了,美股期货瞬间上涨了,市场情绪逆转了。

美股系美国国运所在,从川普到美联储,都不希望美股这个时候彻底崩盘,那怎么办,只能用天量的流动性把所有的对手盘撑住,这就是我说的猛药。

现在猛药的药方已经开出来了,美股就是美元的药引子,很多人担心美股暴跌就会全球经济危机,其实这中间还差了几步,经济危机首先都是债务危机爆发引起的连环爆破,而美股只能算是个导火索,美股背后连着的是美国的公司债,之后是国债,最后是美元。过去的危机都是在美元收缩期由美联储主动引爆的,这次是处在美元的宽松期,美联储是被病毒打了个措手不及,危机不在计划范围内,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顶住。这次为了美股释放的天量流动性,需要今后美元的长期信用来买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往往免费的最后都是最贵的。

只是那是以后的事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呗,管它洪水滔天。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在正确的时候做出的正确的选择。美联储恰当的利用了自己的政策空间,做出了有利于经济复苏的决策。

首先,如果说2008年次贷危机给美联储提供了什么教训,那就是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你走一步,我走一步,市场预料到了,作用就打折扣了。要过度反应,过度过度再过度,要超过市场预期的过度,才是有效的终止恐慌的手段。这其实就是Sargent和Lucas理性预期理论的体现。大家都知道美联储会救市,但是明知道会救,还会继续恐慌,那就说明预计中的策略可能会不太管用。所以美联储一定要拿出「其他人都想不到」的手段出来,才更有可能中止衰退的势头。

其次,COVID-19导致全球经济放缓,流动性下降,从而投资者从各种资产里开始抽调流动性,这个时候什么最保值——依然是美元。在全世界都笼罩在疫情之下的时候,矮子里面拔将军,美元最为坚挺。比如说 ,如果是英国宣布无限制QE,估计投资人就要被吓跑了——吓得卖掉英镑,去买进更多的美元。

这意味着,同样是央行,美联储的政策空间要比其他几家大很多,而美联储也果断的利用这个政策空间。中国人民银行的保守也在于此,按理说中国是疫情始发国,放大水采用非常激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不过分,但是央行并没有如此激进的表态,不舍得打击人民币较为脆弱的国际声誉,也应当是其中的考量之一。

但是美元,作为目前全球最硬的,弹性最小的通货,采取这种激进式的政策,反而对其伤害最小——投资人就算恐慌,还能跑哪儿去?

第三,国家的金融信用就是留在关键时刻消耗的,现在就是关键时刻。不要用朴素的个人道德观点「守信是好人」去看待央行的信用。央行的信用是非常具体的中性表述,不包含任何道德成分——央行的信用就是投资人和其他各国政府对该央行行为可预期性的信心。

而适当的打破这种可预期性,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市场调节效果。所以国家信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一边在建立,一边在消耗。人民币还处在信用建立的阶段,行为也更加保守;而美元有现在这个国际通货的地位,就资格来进行这样的操作。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代价的。长期来看:

第一,过度反应下一次就会变成常规反应,也就是下一次危机一定要比无限QE更加极端才可以,所以未来的政策空间缩小了;

第二,信用的消耗同样也会让投资人以后更加注意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尽管美元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其储值功能毫无疑问削弱了;

第三,如此极端的反应也会引起企业更严重的道德风险——反正都有联储兜着怕什么?金融业会在风险引入方面更加的激进,从而酝酿更大的危机。这也是伯南克在2008年在救市时犹豫的原因。

第四,如此激进的策略,以后如何平稳退出也是一个难题。


但是,一切都敌不过凯恩斯的一句话: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联储无限qe买国债,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是核动力印钞机救美股。其实不是这样的,基本面恶化而情况下,印钱救市以然行不通了。美联储这个钱是印给美国政府的,首先是救实体经济(虽然美国的“实体经济”并不是很实体)。

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X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但是美国政府没有多少下属企事业单位,所以缺乏直接组织大规模投资/消费的能力,只能把钱发出去给别人花,说白了就是直升机撒钱。

但是现在这个计划正在参议院激烈撕逼中:这么大个馅饼,所有人都希望能砸自己头上。比如航运工会就表态,反对任何不把最多的钱给航运行业的分配方案。

不管最后怎么分配,这个计划都要花几万亿美元,这个钱只能发国债借。现在流动性危机的背景下,能买国债的就只有美联储了,所以美联储这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几万亿国债做准备:你放开了借钱,你借多少我印多少。

在疫情影响下这种操作可以说是不可避免,中国过一阵肯定也是要大幅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经济的,当然中国政府花钱会更有效率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作为天朝上国,拉下脸来干这种事,可以称得上是礼崩乐坏了。。。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限量QE意味着,我买我自己。

无限量QE意味着,我要全世界陪我买单。

无限量QE意味着,流动性已经枯竭,民众大量套现,觉得现金为王。

总有知友说,哎呀不治新冠的话,再多经济牌也没用。

但是你别忘了啊,美联储又不是CDC,他只能打经济牌啊。

那就无限开火呗,大水..啊不对,洪水漫灌呗。

你全球谁不同意?!

我制裁谁。

我用拳头揍谁。

这就是霸权下的无限量QE。

---

引申个问题大家讨论下,咱们中国会如何应对?

互相QE?那房价不就扯上50W一平了?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抖音和朋友圈看到了大堆对无限量QE的解释(误读),实在看不下去就写下回答,不知道这篇回答有没有人看。误解一二三要连起来思考。

误解一(最大误解).政府无限制印钞可以无限掠夺世界财富

我这样来解释吧,现在美国有这么些资产,他们疯一样印了数百倍的美刀,然后去买国内或者国内外的资产,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1.汇率极大贬值(世界货币也是有一般等价物们来锚定的,市面上美元一多势必汇率下跌无法避免)

2.美元计价资产极大升值(流动性无限增加).比如纽约的房价肯定会涨。

3.工业及制造业完全瘫痪……你想想,假定开工的利润是百分之十一年,但购买黄金或者房产可以增值不止一倍,你还搞制造业么劳心费力。

这些是比较明显的弊病。所以一般来说,央行出借或新增的货币发行量是要综合汇率,国内经济总量等指标,促进良性通胀这样来的。大量印钞防水其实是饮鸩止渴。看看津巴布韦你们就懂了。

如果美国政府一下子多了好多好多钱,那么他们购买别的国家资产的时候也必然是通过美元换取他国货币的方式。他国同样会拥有等量的美元去购买资产,这也是汇率浮动的意义。最后的结果无非是美国老百姓更穷,因为请记住!

铸币=稀释你手中的财富!

本来你有一套房,市面上有一百万,你一百万卖了,明天市面上又多出一百万,你懂我意思么?

或者本来你有一百万,明天市面上多出了一百万,那你的一百万购买力在理想状态下就只剩一半了。

误解2.美国经济药丸.国债要破30万亿政府即将撕毁美债合约。

美国因为军事力量强,再因为历史原因,国际上美元作结算货币,所以渐渐地脱离了制造业立国变为金融立国。一个金融立国的国家,最大的风险是本币失去信用或者本币失去流动性,简单来说就是金融系统出了问题,环环相扣连环爆。而这次qe恰恰算准了广大除美国以外投资者的心理:

灯塔恒亮。

大家从美元指数就可以看出,只要有流动性,只要是比烂,美元必须必须比本币香!其实真的不怪他们这么想,大家仔细思考下,接受美国文化输出的人,会对现在欧洲澳洲和美国越来越大的差距视而不见么?就连敌对的最厉害的毛熊寡头,都是一有钱就想办法在美利坚购置资产的。

而灯塔恒亮,有一点是必须的,国债的利息还是得老实还。

所以只要放水让金融系统熬过这一波(主要是美股回购这一轮的企业债),美元有美国实力背书,信用还在,甚至汇率都不降反升,倒霉的只有那些老牌或者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而非老美。

误解三:美股因为qe最多回光返照,经济危机开始各国进入紧缩周期。

我问问大家,如果各位都赚不到钱了,房贷供不上了,然后银行和地方债也崩了,然后会怎么样?

每个国家都是在经济过冷的情况下采取刺激措施。放水>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升>债务压力缓解。然后通胀率要刚刚好不然会刺激到工业,打个比方通胀率不能高于一般的工业利润,不然没有人愿意从事生产了。

这次的无限QE,其实很好地拉了一把不太敢大水漫灌的中国。我们作为最狠的出口国,这次跟印不但汇率稳定,还有助于同老美一样轻松购入外国资产。

最后从影响来说,最近是逢低买房买资产的最好时机了,尤其一二线。货币政策对房价的影响远大于供需!现在正巧处于一个国内货币流动性还没有起来的时候。


user avatar   droop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4年读书那会,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自己确信那是无风险利率的不二选择;

2008年,开始觉得美元也没那么稳定,格林斯潘也不过一隔壁大爷;

川普上台以来的骚操作。中国外储管理部门一直在降低美债的权重,美元也只是一种普通货币了。

十年后,美元,在中东和拉美还能用吗?

没谈这次QE的看法?

别TM给我讲凯恩斯,哈耶克,还有什么新古典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了。西方经济理论对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合理解释了。

我现在只相信劳动价值论,什么JB货币政策创造供给,财政政策创造需求。一个人不劳动可以乞讨为生,如果全国都不劳动都去乞讨,那会是什么结果?谁能告诉我!

当然,对于某国,也许抢劫比乞讨操作更熟练些。


现在我们试着用简单的模型分析08年以后一些国家的经济。

我们设定几个子集,劳动者集合(一般劳动者,企业主,政府职员);劳动组织(企业,政府);劳动的客体(商品和服务,货币);场所(市场,国家);分析工具(供给需求曲线,价值,价格)。

基本假设:1.劳动者集合通过提供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确定商品和服务定价,即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主要包括市场中商品和服务(企业主通过组织生产和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来提供无差别人类劳动)的价值,和国家政府部门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价值,主要通过货币交易的方式实现。

3.一般劳动者通过在企业获取工资方式获取货币;企业主通过企业销售商品在企业中以收益分红方式获取货币;政府职员通过在政府领取工资福利方式获取货币。

4.劳动者集合通过税收方式购买政府的商品和服务,同时付出货币;劳动者集合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购买非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同时付出货币。

5.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情况下,政府通过印制货币达到便于市场交易的目的,这种提供货币最原始方式是购买市场中的商品来实现,这也是金本位向纸币过度的基本方式。

6.债务产生的最基本起始是劳动者集合本身货币的暂时性紧缺;政府和企业债务是经济发展中的产物。

7.在国民经济处于可持续增长率水平下,政府保持纸币印制速度和可持续增长率相一致。这会保持商品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平衡,同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达到长期的平衡。

8.储蓄是导致消费不足的直接原因,债务是拉动消费和投资的直接动力。

我们由以上假设得出,债务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和价值的偏离,也不会长久影响供给和需求曲线。

因为需求曲线每个点的价格是交易价格;而供给曲线每个点的价格是商品价值;两个曲线的交汇,恰恰是商品服务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波动的结果。

有了以上一系列假设,我们分析美国经济,美国在2004年时候,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指出美国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已经很难保持持续增长,也就是生产力水平保持停滞。而此时,美国在04年之前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但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持续放水,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是债务的增加,也就是货币的增加,这会导致商品需求曲线的右移,而因为生产力水平的停滞,供给曲线保持稳定,商品服务交易价格偏离了价值,这就是泡沫(或则说通货膨胀)的产生。

其实每次经济周期和债务扩张周期基本同步,同时通过这种不断需求曲线右移,拉动供给曲线发生右移,也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但供给曲线毕竟是受劳动者集合水平和劳动组织方式制约,商品服务价格偏离价值太远,必然会出现资产或则资本泡沫,并会出现调整,引发经济动荡。美国08年那次就是房产泡沫。

债务产生的资本或资产泡沫并不可怕,只要合理的债务出清,实现平稳过度,国民经济自然会恢复到合理水平。(关于经济周期,有朋友分享的m.bilibili.com/video/av债务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很有趣)

但90年代的日本,08年的美国,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国家政府玩左右手互搏,创造了大量的长久不可偿付性债务。这会导致商品交易价格和价值之间产生永久性差异。进而导致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灵。这也是我痛斥现在各个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原因。

政府的长久性不可偿付性债务,也许不需要或则说无法出清,但他客观上会造成两种结果,一个是政府服务价格的上涨,进而影响政府服务的需求减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总体商品服务需求的减少,可能导致商品服务供给的停滞。也就是我们说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问题就来了,两会要开了,千呼万唤的房产税能出来吗?

以上原创,谢绝转载。


关于这次QE,前段有一个话题如果不断向冥间烧钱,冥间会爆发通胀吗?答案是:.冥间经济如果按以上假设运转,答案是会。


没想到这次疫情会演变成这样,我们不妨用以上的理论分析一下国内的经济状况和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供需双降的下行周期,我国财政部门和央行也推出了减税降费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措施。

其实目前国内生产不足一方面是因为需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的原因。如果进一步分析,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主要就是政府部门货币资金的过度投放,推动了各项生产要素交换价格的上涨。面对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而商品供给方面,生产者的学习技能也就是生产效率提升其实有限,由此也就导致商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商品的交换价值,形成了商品交换价值长期高于商品价值的局面,这就导致了商品市场形成了买方市场,进一步会压制商品的成交价格,企业利润空间逐步被降低,销售利润率基本与货币投放增长率持平。

加上本次疫情影响,整个商品市场买方市场更加明显,商品成交价格将会进一步回落,所有的商品品都会出现一种相对过剩,如金融资产,如房地产这类风险性和流动性充足的含有金融属性的资产,也将优先受到冲击。

尽管国内出台了各项政策,但怎么刺激消费,转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将是政府决策考虑的一个关键。

目前来看,进一步放水,进一步拉高商品交换价值,来拉动商品供应端的成交价格,但这很快会被生产要素交换价格的上涨所替代,企业仍然存在交换价值高于本身价值的情况的情况。

如果换种思路,降低政府税收,降低政府服务数量,提升政府服务质量,这应该说目前是一种选择。如当前数字政府的概念,让传统政府向处理大量数字信息的现代性政府转变,也许是一种可以实施的措施。

再就是,让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措施也很简单,一个是把现有住房公积金停止,现有缴存金额和贷出款项补充养老保险缺口。再就是推出房产税,提高持有房产的成本,让土地的市场价格回归到其本身价值,也就是打破土地国有的垄断价格钢性。

也许政府最终会选择放水,但请同步考虑土地价值回归的问题,毕竟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国内所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实际是陷入一种两难境地。

美国在市场上投放美元,必须要有外部国家接手。否则的话,美国国内突然多出这么多美元,必然CPI飞涨。

以前,因为美元是各国的储备货币,各个国家愿意吃进美元。这样,即使美联储每年向市场放了很多美元,但都被其他国家用资源和商品换走了。美国得到了大量的资源和商品,国内的物价也并没有上升。反而因为美元流向国外,各国积极接盘,导致美元汇率很强势、很走翘。(然而,美元强势又导致一个恶果,就是美国制造业的成本高企,低端制造业活不下去,最后只剩下少数高利润的产业和服务业)

那么,可见,各国接手美元是要用资源和商品去跟美国交换的。主要的资源其实是石油和各种大宗矿产。

但是,以前美国有制造业的时候需要各种矿产,现在没有那么多制造业了,还要矿产做球球?

同时,现在石油低到了不到30美元一桶,而当年的高点是140多美元一桶。

也就是说,现在的石油消费大国,只需要用约1/5数量的美元就能买到足够的石油。

雪上加霜的是,现在疫情爆发,石油消费大国的需求量也显著地降低了,不需要买那么多石油了。

而美国自身的石油产量也自给自足了。

所以,各国没法通过向美国输出大量石油和大宗矿产去接盘美国的美元洪水了

(回想08年那次放水,正是某制造业大国蓬勃向上,大量吃进美元购买石油购买原材料的时候)

那这次美国的无限量QE谁能接盘呢?

只能是美国自己来接盘。先是各财团接盘,然后转嫁到各企业,然后转嫁到中产手中。市场上到处是美元,物价飞涨。美元汇率下降

所以,美国此次QE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

如果美国大量开闸放美元洪水,各个国家,包括:欧日中、中东、东南亚、南美等等,仍然在积极吃进美元,增加各自的外汇储备,说明美国中央霸主地位不变!

如果美元无法向外输出,美国国内通胀,CPI飞涨,美元汇率下降,则说明美国一根支柱不是那么稳固了。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WKst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次破千赞答题,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很认真的看了每一条评论而且回复了一些有意思的朋友。以下是3月24日在阅读评论后做出的更新:

很多朋友在强调疫情控制不住就无法恢复信心,或者说股票市场控制不住就无法恢复信心,这里我想解释一下。首先疫情影响的是生产和消费,昨晚美股下跌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国疫情正在处于加速爆发期,增长和盈利预期会随着疫情爆发不断恶化,同时第三轮财政刺激政策在议会再次搁浅也对疫情控制带来了负面预期。

但是如联储自己所言,他们对疫情无能为力,只能无限尽力保证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因为到目前这个阶段疫情和基本面只是影响市场的一条腿,而另一条腿是则是美金流动性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美金3mLibor-OIS Spread出现大幅飙升,上次出现在这种情况还是2008年。这是典型的金融体系瘫痪的表现和金融危机征兆。
为什么这么说呢?当金融体系正常运作的时候,FED通过控制银行间短期的隔夜利率和流动性来控制金融体系的总体流动性水平,构成最基础的OIS 曲线。钱放出来后,银行、货币基金、对冲基金如何去投资票据、债券、贷款、股票等等资产则是这些金融机构商业化运作产生的市场效应。
在所有这些投资链条中,风险最低,传导最短的就是3mLibor-OIS,主要代表就是大银行从央行拿到隔夜,然后在银行间市场融出给其他中小银行,或者购买高流动性的票据。
当风险最低传导链条最短的环节已经出现传导不畅的情况时,就更别提剩下的债券、股票、海外市场了,影响只会随着传导链条越长越剧烈。

所以联储要挽回和能挽回的只能是人们对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和正常运作的信心,而非对于疫情或者生产恢复的信心。一天过后,从国债、黄金以及Libor-OIS的表现来看,我认为我昨晚的观点没有什么大问题,联储确实正在改善流动性和金融体系的信任问题,也正是此次QE的影响。

如果关注我的朋友应该还记得我在联储第一次紧急降息时就喷过央行这种“多喝热水”的操作不但无法改善市场,反而会酿成更大的危机。

但是市场也在变化,当联储已经酿成了一场信任危机的时候,如今可以做的只是在最差限制条件下寻找最优解,在这样的前提下看来,我觉得联储过去一周的操作并不像半个月之前那么的糟糕。

------------以下是3.23日的正文-------------------------------------------------------------

首先,无限量QE并不意味着联储要买尽所有的资产,更不意味着资产国有化,这点我后面慢慢解释。正如我经常说的,看一个政策不能看政策本身的作用,而应该关注政策所要传递的信号。

近期美股的暴跌主要是因为崩溃的市场信心让金融系统的流动性传导出现了问题,联储注再多的水也托不起资产的价格,症结还是在市场的悲观预期以及对货币政策正在丧失信心。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注水,而是想尽办法恢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总结回复评论的一些观点帮助更好阅读吧:(经评论指出补充说明是油价、疫情等因素先带的节奏。不过在我看来如果只是疫情和油价,那是没有道理继续杀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的,所以不只是疫情和油价这些老故事,而且疫情和油价本就不在美联储的射程之内。

我在下面也提到股票价格同时受估值和盈利预期的影响,QE更多的是改善金融体系运转和资金传导渠道,从美债、黄金和Libor-OIS的反映来看,联储正在逐渐实现改善流动性的目的,也会对股票估值产生支撑,但是疫情和停产对于盈利预期的影响正随着病毒的扩散处于加速恶化的阶段,什么时候疫情好转了才是超底的时候)


上世纪七十年代,格林斯潘和沃尔克用了最高明的方法控制通胀——控制通胀预期。做法就是通过非常激进和前瞻性的货币政策,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市场联储有能力控制通胀而且会控制通胀。于是市场开始相信联储的决心和能力,当联储说要压低通胀时,市场会跟随联储做出压低通胀的投资和交易,其实也正是在帮助联储压低通胀,反之联储也可以引导市场预期来让市场帮助联储抬升通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正是这种权威性让联储大部分时间都不用真正动手,而只需传递信号就能控制市场的通胀预期,而通胀则在市场的帮助下随着预期的改善自我实现。

今天在鲍威尔的面前摆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目标从通胀换成了资产价格,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用非常激进的前瞻指引告诉市场联储会控制资产价格而且有能力控制资产价格,只要市场相信了这一点,那信心和市场自然会自我修复,等不到联储真正买尽所有的资产,市场自然会开始跟随联储购买资产修复资产价格。

虽然无限子弹这种招数很像川普的无赖作风,仗着自己是老大就不顾后果用尽手段。但是在控制市场预期的时候,确实唯有用尽手段才能让市场相信你的决心和能力不是吗?过去一周的美联储已经很大声的说即使耍无赖也要维护市场稳定,只要你继续跌我每周都有新武器。当美国和美联储还是最强大的国家和最强大的央行时,他说一定会用尽子弹维护资产价格,我想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反其道而行之吧?

所以短期来看:

1、联储的决心将引导市场信心的恢复,虽然信心的恢复不一定会直接带来风险资产价格的回升,但是会逐步让金融体系重新开始运作从而改善流动性问题。

2、随着流动性的改善,避险资产和利率债肯定最先修复(或者说已经修复了很多了?我周末在专栏也提醒过,逻辑说的比较详细)。

3、信心的修复只能阻止估值的进一步下杀和改善流动性风险,疫情、隔离和产业链受阻是实实在在伤害盈利和就业的。所以股票不同于避险资产,得同时关注估值和盈利预期,看疫情和流动性这两块短板中更差的那方面,现在只能说联储在竭尽全力改善信心和流动性(我认为他们可以做到),但是只有疫情和生产反转才能改善盈利预期,到时候才是真正的底部,而现在要谈疫情影响的时间和空间都为时尚早。

扯个题外话,这一周以来美联储激进的购买操作与之前被动跟随市场降息和模棱两可的前瞻指引我感觉有明显的区别,估计大概率是伯南克老爹在背后指导(实在是对鲍威尔彻底失望了吧,这哥们估计危机过后马上被炒)。

美联储的操作在长期来看有着巨大的问题和隐患。虽然我不认为市场会在短期内反映出这种隐患,但是就好像今天的问题很多是08年QE和后来的负利率造成的,无限QE和进一步的刺激恐怕将领着传统中央银行体系走向末路。

1、当资产价格或者波动率成为了联储决心控制的目标后,市场必然推动者资产价格和波动率走向另一个极端。就像过去的十年在联储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消灭了期限利差,当无限QE进入MBS和公司债领域之后,我们恐怕会用另一个十年来消灭信用利差。在一个没有了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的世界里,也就不再需要金融系统来对市场进行定价,资本市场不过是政客控制舆论和讨好财阀的游乐场,而中央银行也不过是服务政客的工具罢了。

2、过去十多年来,不断扩大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看似没有抬高通胀数据,但是贫富差距的加剧,中产对于未来的焦虑,这些副作用和通胀带来的副作用有什么区别?新的印钱方式不过是通过资产价格隐匿了通胀数据,然而无法改变的是民粹主义抬头,贫富分化加剧这些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

3、想想若是世界任何其他一个国家说要无限QE,肯定都是货币的大幅贬值。政府/央行不停的兜底,不让市场出清过剩产能和冗余的杠杆,这种“大跃进”式的行为也只有作为龙头老大的美国有此能力。问题是为了坐稳这头把交椅而不停滥用头把交椅的权利只会激化国际矛盾和削弱自己的权威而已,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user avatar   jiao-yan-13-21-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颤抖吧,全世界,美联储不想要美元了。

来让我们一起朗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无限QE就是抱薪救火,救起来又能怎样。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过很特朗普。但这绝对不是特朗普一个人可以决定的,美联储害怕了。

他怕什么?美股崩盘、同时流动性危机叠加供应链危机?就不怕美元倒灌?我怎么觉得流动性危机远不如美元倒灌可怕。

现在情况是这样的:

1,各国手里都有大量美元, 除了主权基金,主要以国债形式持有。

2,美国大量对冲基金、投资银行高杠杆持有大量美股、美国国债和企业债。

3,流动性枯竭,所有人担心资产贬值,紧握货币

4,美国国债企业债面临到期置换,企业债有不小的一部分投资于页岩油,可能还不上了。

5,新冠肺炎处于爆发前夜,预计会有两个月的第二产业半停工状态,第三产业受到摧残数字可能更严重

6,美股刚刚经过暴跌。损失了三分之一市值

7,美国面临二号大国全方位激烈竞争

所以这次无限QE做出来是想给投机者看的,给他们打鸡血,说出一个天文数字的量来,不如直接说无限。

这个受众就好笑了,拿投机者当经济基本盘的意思。其实要我说,投机者是最见风使舵无所谓的一群人。

为了谁依靠谁,永远都是政治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朗普选了一丛蒲草。

一个一个分析,美国工薪阶层会受益吗?美国制造业老板会受益吗?美国盟友会受益吗?美债债权人会受益吗?答案是都不会,只有投机客会受益。

要我说,抱薪救火和扬汤止沸这两个词都很合适这一次QE。如果给民众发现金倒算干了点正事,可惜被否决了。现在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时候了,赶紧宣布全国紧急状态,改变逻辑搞计划经济保证供应链才是正道,反正两个月就能稳下来,到时再放开。

现在最缺乏的是民众对病毒可控和美国政府执政能力的信心,不是对外围市场的信心。外围市场,衍生品市场,永远应该是经济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经济的主导。

====================

直接发钱的方案已经被否决了,不知道如果停工,最穷的四分之一美国人吃什么,要知道他们可是没有存款,高度依赖做服务性工作维持生活。为了谁依靠谁,真是一个世纪难题,他决定了做什么怎么做。美国政府用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

刚发现很多朋友不知道什么是QE,解释下QE是英文Quantitative easing的缩写,Quantitative是数量、定量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英文定量就是用的Quantitative这个词。easing是ease的现在分词,意思是减轻,缓解。这两个词加在一起,中文名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主要是指在实行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的干预方式。

3月23日联储宣布第二轮大规模举措,包括不限量购买债券以保持借贷成本在低水平,并制定计划以确保信贷流向企业以及州和地方政府。购买对象则包含美国国债、MBS、公司评级至少为BBB-/Baa3、剩余期限不超过五年的美国公司投资级债券。具体操作为本周每天都将购买750亿美元的国债和500亿美元的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本次QE的重点在于不限量。也就是不限量增发货币以达到向市场注入资金的目的。


user avatar   xuehong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

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货币政策能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却无法根治实体经济的问题,一如弗里德曼在解释滞涨时所说,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08年危机,于美国而言,是金融危机,金融体系流动性枯竭导致恐慌蔓延,实体经济并无大问题,所以能快速恢复;于欧洲而言,是金融危机嵌套经济问题,长期产业空心化、经济活力不足,一经打击,一蹶不振。好比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年人,患同样的病、吃同样的药,一个快速恢复,一个久病不起。

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居民负债已经再创新高,如皮凯蒂所言,中下层的购买力要靠借贷维系。金融危机根子上都是债务危机,债务负担加重、不平等加剧,一直在慢慢侵蚀着美国实体经济的活力。和08年之后的欧盟一样,一旦实体经济存在根本性问题,放水刺激也无能为力。

以下是正文: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美股连续数次熔断,美联储更是推出诸如利率降至为零、向市场注入近万亿流动性等“暴力”救市政策。很多人惊诧于美联储一次性打光了所有子弹,其实,这就是美联储的风格。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自称大萧条迷,认为解释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的圣杯。他是如何解释大萧条的?伯南克认为,20世纪30年代,危机之所以恶化为大萧条,错在两个传导机制出了问题:一是金本位制下,央行没能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充足流动性,导致近万家银行遭挤兑倒闭;二是银行业倒闭潮和恐慌惜贷,堵塞了正常的信贷机制,资金无法传导给企业,加剧经济崩溃。

伯南克认为,缓解金融恐慌的最佳方式就是为那些缺乏资金的机构提供流动性。2008年,伯南克是这么做的;这一次,面对新冠疫情冲击,美联储第一时间释放天量流动性,也是这么做的。只是这一次,美联储可能不灵了。

“有形之手”战胜“无形之手”:刺激成为主流

凯恩斯曾说过,“每当你存下5个先令,一个工人便会丢掉工作”。这句话体现了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哲学。

储蓄不好吗?经济衰退时是这样。

凯恩斯认为,衰退发生后,消费者紧衣缩食、企业家减少投资、银行谨慎放贷,这些“理性行为”只会加剧衰退,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破产、工人失业,陷入恶性循环。除非政府推出刺激政策——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支出、降息、货币放水——扩大有效需求,经济才能走出衰退。

在凯恩斯所处的时代,主流经济学(后被称作古典经济学)信奉市场经济,强调不干预,认为市场自动调节下,衰退会很快过去。但20世纪30年代之后,强调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很快成为主流,古典学派被冷落一旁。

因为大萧条期间,人们发现古典经济学派那一套似乎没有效果——萧条旷日持久,而非在市场调节下快速出清;失业广泛存在,古典学派口中的“充分就业”难觅踪影。

其实,围绕大萧条里的种种问题,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都能自圆其说,但后来经济学界和主要国家却普遍选择了凯恩斯主义,为什么呢?从两派对待失业的不同解读上可见一斑。

失业率高企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拦路虎,这一点,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都认可,但两派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思路:古典学派认为失业高企是“政府干预的锅”,只要政府停止干预,让工资自由下坠,就能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学派认为,工资存在刚性,政府应加大干预力度,扩大基建,为失业者创造新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充分就业。

古典学派在现实中碰壁,因为他们把工资调整当成了简单的经济问题,把劳动力当成了一般生产要素。问题是,劳动力背后是活生生的人,工资也不仅仅是要素价格问题,这背后,还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工资,从来就不是可以自由调整的。如《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所言,

“与其他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在更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全部由自然不变的机制和生硬的技术力量决定的抽象数学概念,而是一个建立在具体规则和妥协基础上的社会性架构。”

理论要指导实践,就必须承认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否则,即便理论在数学模型里逻辑自洽,却于现实无益。在这一点上,凯恩斯承认工资刚性,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追捧。

工资刚性,佐证了市场失灵;凯恩斯主义认为危机之下,还有一个市场失灵——流动性陷阱,也就是利率失灵,指由于市场情绪极度悲观,降低利率并不能有效刺激消费和投资。所以,尽管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工具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大体上更青睐于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支出等,因为财政政策直接有效,不受流动性陷阱制约。

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凯恩斯主义迎来“黄金期”。1946年,美国通过一项法案,强调“政府有责任保持经济增长,并且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全面采纳凯恩斯主义,推出了庞大的减税方案,据悉,减税计划令消费者每天可以多花2500万美元。

滞涨来袭:刺激政策的第一次失灵

进入70年代,强调刺激的凯恩斯主义却受到广泛质疑,因为滞胀来了。

所谓滞胀,是指增长停滞+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这种怪异的组合让当时的经济学家大呼“活久见”。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政府扩大开支刺激经济,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总是能降低失业、提振经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这种反向运动,被总结为“菲利普斯曲线”。

但20世纪70年代之后,菲利普斯曲线失灵,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高通胀与低增长并存。如1975年,美国失业率8.47%,通货膨胀9.14%,GDP增速-0.21%;1980年,通货膨胀更是高达13.55%,GDP增长-0.26%。这段时期,人们承受着失业与通胀的双重打击,凯恩斯的刺激政策失灵了。

对滞涨的反思,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权威;对滞涨的解读,催生了新的经济学派。

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打响了第一枪。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弗里德曼就开始批评货币宽松政策,在他看来,货币刺激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在经济学中称之为“货币中性”,即中长期看,货币本身作为交易媒介,货币供应的多少只影响价格,对实际产出和实际增长的影响是中性的。对此,弗里德曼做过一个比喻,

提高通货膨胀率就好比吃糖:你吃了一块糖,在短期内它能给你充沛的能量,但过了一段时间,它只会让你发胖。”

因为货币刺激短期有效,所以刺激政策短期内用一下是有效果的,能促进经济增长;因为货币长期中性,所以一旦长期刺激,天量货币只会带来通货膨胀,对促进增长、降低失业率无益,自然会产生“滞涨”。据此,弗里德曼提出了那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罗伯特•卢卡斯在弗里德曼的基础上向凯恩斯主义打响第二枪,认为货币刺激在短期也是无效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既然人们预期货币政策中长期是无效的,会据此改变短期行为,导致货币刺激在短期内也是无效的。就比如人们预期股价在10天后会大跌,理性投资人当天就会选择卖出,从而导致股价当天就会下跌。

为对付通货膨胀,70年代末,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大幅提高利率,以冷却经济和推高失业率为代价,终于把通胀降了下来(三年时间内从12%~13%降至3%)。当时,30年期住房抵押贷款高达18.5%,很多民众寄信美联储,或指责其“破坏建设”,或恳请其“救救农民”。保罗·沃尔克是个强硬派,仍然一心抗通胀,好在,通胀总算过去了。

对于滞涨,后来美联储也做了反思。20世纪70年代担任美联储主席的阿瑟•伯恩斯曾反思称:“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犯错误的概率是很高的。” 对于这句话,伯南克这么解读,

“二战和大萧条结束后,随着经济的繁荣,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有些过于自信了”。

此话不虚。一旦我们忘记了谦虚,现实就会给你上一课。

1986-2007年,美国经济重新迎来高增长、低通胀的繁荣时代,长期的繁荣让大家忘记了教训和谦虚,于是,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

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的功与过

1987年,保罗·沃尔克卸任,艾伦·格林斯潘继任美联储主席,并一直干到2006年。这段时间美国经济偶有波动,但整体保持稳定,美国经济再次步入黄金期,格林斯潘也为此收获了广泛赞誉,被媒体誉为“金融之神”。

对于这段时间美国经济的黄金期,有多种解释,有人归功于货币政策,有人归功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也有人归功于好运气。无论如何,乐观情绪开始滋生,“金融稳定政策在这一时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伯南克语)。

经济中弥漫着乐观情绪,先是催生了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继而是21世纪前十年的房贷泡沫。2000年之前,美国住房贷款是稳健的,除了10%以上的首付款,购房者还需出示详尽的财产收入证明,既便批贷,额度一般也不超过借款人年收入的5倍。

2001年,美国因互联网泡沫破灭陷入短暂衰退,美联储降息刺激,一年之内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由6.5%降至1.75%。降息巩固了房价持续上涨的神话,金融机构开始降低房贷准入门槛,低首付甚至零首付、低至1%的利率、不需要财产或收入证明,大量的低收入群体进入市场。这些次级贷款经由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证券化分散到全球金融体系,为08年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21世纪初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广告)

资料来源:[美]本·伯南克,《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信出版社,2017.

刺激增长的目标达成后,2004年起,美联储开始将利率恢复常态,升息周期来临,为抑制通胀,却刺破了房价泡沫。

2006年起,房价开始下跌,只涨不跌的神话破灭,很多贷款买房的人发现自己成了“负翁”,资不抵债,逾期开始增多,风险借由证券化链条传递给整个金融体系。叠加金融体系自身存在的一系列漏洞,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主席、“大萧条”专家伯南克出手不凡,不负众望。2008年一年之内,将联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0-0.25%,之后又分别于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推出两轮量化宽松(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LSAPs),向市场注入2万亿美元。效果很明显,2009年1月,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美联储的结论),3月,股市自最低点回升,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长牛。


08年金融危机,引发了广泛的反思;市场普遍归咎于美联储失败的调控政策,2001年开启的降息周期和2004年开启的加息周期,先刺激泡沫后刺破泡沫;从伯南克自身的反思看,他主要归咎于金融体系的贪婪、会计规则的失效以及分业监管的漏洞,至于美联储,错在过度关注经济稳定而忽略了金融稳定,并非大错。

不过,既然美国经济很快走出危机,美联储也再一次成为拯救市场的英雄。理论界依旧不乏批评,市场对于美联储却越来越“神化”。

这一次,美联储也不灵了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来,美股连续数次熔断,美联储再次祭出“暴力救市”工具。与08年比,同样的药方,还会有同样的好结果吗?

不会。

不妨想一下,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和欧洲也是同样的药方,为何美国很快恢复增长,而欧洲却一直萎靡不振呢?

因为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货币政策能解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却无法根治实体经济的问题,一如弗里德曼在解释滞涨时所说,长期来看,货币是中性的。

08年危机,于美国而言,是金融危机,金融体系流动性枯竭导致恐慌蔓延,实体经济并无大问题,所以能快速恢复;于欧洲而言,是金融危机嵌套经济问题,长期产业空心化、经济活力不足,一经打击,一蹶不振。好比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年人,患同样的病、吃同样的药,一个快速恢复,一个久病不起。

这一次新冠疫情,冲击的不是金融体系,而是实体经济,会让经济停摆、暂时冰封;考验的也并非美联储的救市水平,而是美国的社会治理能力。股市暴跌,不过是对这种冲击做了提前反应;股市持续暴跌,不是对美联储没信心,或许是对美国社会治理能力和经济活力缺乏信心。

社会治理能力,不仅仅是能否快速有效控制住疫情,还包括疫情可能引爆的其他问题,如持续扩大的收入差距。

据托马斯•皮凯蒂测算,1980年之后,美国收入前10%人口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已经超过大萧条前的水平,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快速恶化(据皮凯蒂测算,显著高于欧洲,也远超新兴国家)。2010年之后,美联储做的一个调研也表明,最上层10%占有美国财富的72%,而最底层的半数人口仅占2%。

(1980年之后,美国贫富差距持续恶化,达近百年最高水平)

资料来源:[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

皮凯蒂将1980年之后美国不平等的加剧主要归结为收入不平等,是由大公司高管们的超高薪水导致的,皮凯蒂称“2000~2010年(美国)前0.1%人群的绝大多数是由高管组成的,相比之下,运动员、演员和艺术家们只占很少一部分”。具体来说,

“年工资为10万~20万美元人群的工资增长速度仅比平均水平略快,年工资在50万美元以上人群的报酬出现急剧增长,年收入在100万美元以上人群的收入增长则更为迅猛”。

经济学家戈尔丁和卡茨研究发现,美国工资的不平等源于美国未能充分投资高等教育,部分原因在于学费高昂让众多家庭难以承受,以至于太多人未能获得必要的培训。

不平等加剧,是个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皮凯蒂坦言道,

“在我看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国家的金融不稳定,这是毫无疑问的。原因很简单:收入不平等扩大的一个后果是,美国中下阶层的购买力出现了实质停滞,这必然增大了一般家庭借债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看,2001年之后低收入群体靠贷款买房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故事,真正犯错的,除了金融机构,与收入不平等的持续加剧也脱不了关系。毕竟,低收入群体贷款买房,没什么值得谴责的。

事实上,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居民负债已经再创新高,如皮凯蒂所言,中下层的购买力要靠借贷维系。金融危机根子上都是债务危机,债务负担加重、不平等加剧,一直在慢慢侵蚀着美国实体经济的活力。和08年之后的欧盟一样,一旦实体经济存在根本性问题,放水刺激也无能为力。

新冠疫情,直接作用于经济体,会激化矛盾、恶化问题,相对健康年轻的经济体能坦然受之;带有基础疾病的经济体往往难逃一劫。

这一次,美联储也不灵了。

参考文献:

1、[美]本•伯南克,《金融的本质:伯南克四讲美联储》,中信出版社,2017.

2、[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 
  如何看待 2017 年美联储第三次加息? 
  如何评价美联储宣布无限量QE? 
  为什么国内顶尖的量化团队都不喜欢国外那些大机构做衍生品定价、信贷、风控建模方面的海归人才? 
  如果美元被挤出RECP,美联储无法继续大放水,美股可能会崩盘? 
  如何看待2020年3月3日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继续支持通胀暂时高企预期,并关注风险,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2020年3月美联储降息后美股的反应? 
  如何评价特朗普称美联储也应当实行负利率?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美联储估计失业人数恐达到4700万,失业率可能达到32%”? 

前一个讨论
如果现代人穿越去古代,可以说普通话交流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武汉一市民就这次疫情起诉美国政府等四被告索赔20万?





© 2024-05-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