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皇帝在上过意大利战场、并且领受过惨败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的皇国再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了。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帝国的地位,它就必须背靠某个盟友(换言之,如果没有某个大国盟友的支持,奥国就什么都做不了)。
他并不喜欢俾斯麦和德国人,但是他需要一个可以背靠的大国,从当时欧洲各国来看,德国恐怕是最后(也许是唯一的)的选择,英国那时候不会对任何国家承担义务,法国已经被德国压制了,俄国比其他国家更讨厌,那就只能是德国了,至少还沾个同文同种的光。
他也不喜欢匈牙利人,但是1866年的惨败已经将帝国推到了一个必须走向某种邦联制的境地了。他要么将帝国变成多民族邦联,要么就寻找一个来帮助德意志奥地利镇压其它民族。
从自由主义者的角度来看,前者是必选之路;但是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他需要选择第二条路。
另外,斯拉夫人在奥匈帝国所受的压迫是分地方的,南部的斯拉夫人受到的压迫较重。
捷克人在政治上虽然受到压制,但是经济被发展得很不错,甚至可以说是帝国最发达的地区。
弗朗茨-约瑟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都是在跟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并且彬彬有礼。然后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
他不喜欢德国,但是他引为盟友。
他不喜欢匈牙利,但是他却让匈牙利成为二元帝国的一员。
他不喜欢霍岑道夫,但是他一直用这个人直到这个人把他的帝国拖向毁灭。
弗朗茨-约瑟夫是一个被选来继承家业的人,他是从发狂的疯叔叔那里继承皇位的,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一切都推到重来的勇气,他任由自己成为被时势推动的人,而不是推动时势的人。
从法奥战争到普奥战争,最后到俄奥战争,没有一次是他主动想要挑起的,他只是以一种殉道者般的痛苦(或者愉快)将这个接受了下来。对皇后和太子的横死,他也是差不多的表现。
他就是在这种宛如自虐狂、往轻里说也是别扭受的表现中,度过了他60年的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