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提什么“驱逐舰”的属于过度借题发挥了。日本帝国的驱逐舰是入侵苏联领海“护渔”,而我并没有看到我国的驱逐舰有这种行为。总而言之,不能胡乱“联想”。
不过,这次事件倒是有不少地方和《蟹工船》“完全一致”呢。
对中国工人实行“优待”、分化中国工人和印尼工人,以便更高效地剥削更加“便宜”的印尼工人。
为了“节省成本”,不允许让死亡的工人有一个像样的葬礼——当然,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进步了,让印尼工人清洗死去的同伴的遗体还是做得到的。
小林同志大概不会想到,他的寄予厚望的中国同志奋斗而建立的国家,最终出现了这种“复刻《蟹工船》”的不幸的事件吧。
小林关心中国革命。《蟹工船》于1930年第一次在中国翻译出版时,他亲笔作序,坚信: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工人阶级来说,这部作品,“也能成为一份力量”。
如此“经 典 再 放 送”,真是令人既难过又气愤。
这部作品(《蟹工船》)所描写的事实,对中国的无产阶级来说,或许是陌生的,并不像它在日本那样。
但是,假使用《蟹工船》中极端残酷的原始性剥削和囚徒式的劳役,原封不动地来代替束缚于各国帝国主义而牛马不如地被强制奴役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现状,难道不可以么?
是可以的!
那么。这部贫乏的作品,尽管贫乏,也能成为一份力量。
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
——小林多喜二
小林上世纪30年代遇害,这都过去多少年了?
不要忘了城门楼子上的两行大字
资本家没国度的剥削。
无产阶级却有国度的嘲笑。
真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