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研究最后就研究出个这货?
太君制裁某为啦,他们日子不好过啦
太君太君,看我的笑脸,大大的呦西啊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豆瓣评分有过权威性吗?
这还不如说微博新闻具有客观性呢。
再加个知乎人均收入具有普遍代表性。
SLS,这个项目什么都推迟,推迟,再推迟,只有试车是提前结束的。 2333333
PS:别的答主有说SLS是鸽王的,你们不要搞篡位,把我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置于何地?把鸽王中的鸽皇毛子的科学号实验舱置于何地?[手动狗头]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SLS Block I 理论最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时的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249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81%
而被批拉跨的长征五号,理论地月转移轨道运力9.4吨,此时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861.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90%
是的,SLS Block I 地月运载系数还不如长征五号,用固体燃料就是这样,高比冲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高推重比发动机,高干质比都救不回来,不过起飞级固体燃料的比冲劣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运载系数其实也没差多少。
SLS的一级发动机也不是史上最强大的,只能说是NASA或者美国史上最强大的起飞推力。
SLS起飞推力 固体助推器 1490吨X2 + RS-25 190吨X4=3740吨,航天飞机起飞时RS-25长时间处于104.5%的工作状态,按照这样计算3774吨,超过了土星五号(土星五号第一级F-1发动机有两个版本,按照自从阿波罗9号起启用的稍微增推版本,起飞推力为3582吨),不得不说,大型固体发动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
相比之下,苏联发射过2次的能源号运载火箭RD-0120X4+RD-170X4起飞推力3547吨,甘拜下风。
但N1运载火箭靠30台NK-15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4633吨,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当然四射四败的实战记录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提起它,但它的确是记录创造和保持者。
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最高的将是SpaceX的星舰,一级28台猛禽,可以提供225X28=6300吨的起飞推力。
起飞推力第二高的是长征九号,一级和助推12台YF-130,提供5873吨的起飞推力。
SLS,这个项目什么都推迟,推迟,再推迟,只有试车是提前结束的。 2333333
PS:别的答主有说SLS是鸽王的,你们不要搞篡位,把我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置于何地?把鸽王中的鸽皇毛子的科学号实验舱置于何地?[手动狗头]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SLS Block I 理论最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时的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249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81%
而被批拉跨的长征五号,理论地月转移轨道运力9.4吨,此时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861.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90%
是的,SLS Block I 地月运载系数还不如长征五号,用固体燃料就是这样,高比冲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高推重比发动机,高干质比都救不回来,不过起飞级固体燃料的比冲劣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运载系数其实也没差多少。
SLS的一级发动机也不是史上最强大的,只能说是NASA或者美国史上最强大的起飞推力。
SLS起飞推力 固体助推器 1490吨X2 + RS-25 190吨X4=3740吨,航天飞机起飞时RS-25长时间处于104.5%的工作状态,按照这样计算3774吨,超过了土星五号(土星五号第一级F-1发动机有两个版本,按照自从阿波罗9号起启用的稍微增推版本,起飞推力为3582吨),不得不说,大型固体发动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
相比之下,苏联发射过2次的能源号运载火箭RD-0120X4+RD-170X4起飞推力3547吨,甘拜下风。
但N1运载火箭靠30台NK-15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4633吨,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当然四射四败的实战记录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提起它,但它的确是记录创造和保持者。
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最高的将是SpaceX的星舰,一级28台猛禽,可以提供225X28=6300吨的起飞推力。
起飞推力第二高的是长征九号,一级和助推12台YF-130,提供5873吨的起飞推力。
SLS,这个项目什么都推迟,推迟,再推迟,只有试车是提前结束的。 2333333
PS:别的答主有说SLS是鸽王的,你们不要搞篡位,把我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置于何地?把鸽王中的鸽皇毛子的科学号实验舱置于何地?[手动狗头]
如果简单计算一下,SLS Block I 理论最大地月转移轨道运力27吨时的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249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81%
而被批拉跨的长征五号,理论地月转移轨道运力9.4吨,此时发射质量(忽略整流罩)861.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系数1.090%
是的,SLS Block I 地月运载系数还不如长征五号,用固体燃料就是这样,高比冲分级燃烧循环发动机,高推重比发动机,高干质比都救不回来,不过起飞级固体燃料的比冲劣势影响其实并不大,运载系数其实也没差多少。
SLS的一级发动机也不是史上最强大的,只能说是NASA或者美国史上最强大的起飞推力。
SLS起飞推力 固体助推器 1490吨X2 + RS-25 190吨X4=3740吨,航天飞机起飞时RS-25长时间处于104.5%的工作状态,按照这样计算3774吨,超过了土星五号(土星五号第一级F-1发动机有两个版本,按照自从阿波罗9号起启用的稍微增推版本,起飞推力为3582吨),不得不说,大型固体发动机是真的大力出奇迹。
相比之下,苏联发射过2次的能源号运载火箭RD-0120X4+RD-170X4起飞推力3547吨,甘拜下风。
但N1运载火箭靠30台NK-15火箭发动机,起飞推力达到了4633吨,迄今为止一直保持着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的世界纪录。当然四射四败的实战记录让人有点不好意思提起它,但它的确是记录创造和保持者。
目前正在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起飞推力最高的将是SpaceX的星舰,一级28台猛禽,可以提供225X28=6300吨的起飞推力。
起飞推力第二高的是长征九号,一级和助推12台YF-130,提供5873吨的起飞推力。
油管知名科技UP主MBHKD测评过Mix Alpha,总结就是虽然很炫酷但是我不知道这玩意儿做成这样有啥用。
你可以说它有探索,但是它到底探索了啥出来?全新的玻璃工艺?一开始那整块屏幕都是塑料膜盖着的。后来给油管UP主测评的时候虽然换成了玻璃,但是是三段玻璃拼出来的,拼玻璃有难度么?除此之外硬件方面毫无亮点。极致的曲面屏?没记错的话这种形态的屏幕连柔宇都可以做。(希望大家还没有忘记这个小厂商)全新的交互?真就硬吹呗?相似的交互在Vivo NEX2上就出现过。唯一一个大概是超过100%的屏占比。。。
我们再来看看Mate X系列,首先是高寿命的折叠屏,其次是耐用的铰链(第一代还比较复杂,第二代就更可靠了,b站上有毛子摔MateX的测评,可以去看一下。这里要喊一句腿哥 @还是要低调 牛逼!)。另外华为的分屏以及应用双开都为这块折叠屏提供了与普通手机不一样的交互模式,可以说这两个功能才是Mate X成功的关键,否则它只是一个夹在平板和手机之间的四不像。
跑题了不好意思。。。至于小米Mix Alpha能不能量产,那肯定是可以的。拼接玻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向屏幕厂要一块超宽软屏做成环绕也没有难度。但是卖点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各位也可以自己想想。
油管知名科技UP主MBHKD测评过Mix Alpha,总结就是虽然很炫酷但是我不知道这玩意儿做成这样有啥用。
你可以说它有探索,但是它到底探索了啥出来?全新的玻璃工艺?一开始那整块屏幕都是塑料膜盖着的。后来给油管UP主测评的时候虽然换成了玻璃,但是是三段玻璃拼出来的,拼玻璃有难度么?除此之外硬件方面毫无亮点。极致的曲面屏?没记错的话这种形态的屏幕连柔宇都可以做。(希望大家还没有忘记这个小厂商)全新的交互?真就硬吹呗?相似的交互在Vivo NEX2上就出现过。唯一一个大概是超过100%的屏占比。。。
我们再来看看Mate X系列,首先是高寿命的折叠屏,其次是耐用的铰链(第一代还比较复杂,第二代就更可靠了,b站上有毛子摔MateX的测评,可以去看一下。这里要喊一句腿哥 @还是要低调 牛逼!)。另外华为的分屏以及应用双开都为这块折叠屏提供了与普通手机不一样的交互模式,可以说这两个功能才是Mate X成功的关键,否则它只是一个夹在平板和手机之间的四不像。
跑题了不好意思。。。至于小米Mix Alpha能不能量产,那肯定是可以的。拼接玻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向屏幕厂要一块超宽软屏做成环绕也没有难度。但是卖点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各位也可以自己想想。
油管知名科技UP主MBHKD测评过Mix Alpha,总结就是虽然很炫酷但是我不知道这玩意儿做成这样有啥用。
你可以说它有探索,但是它到底探索了啥出来?全新的玻璃工艺?一开始那整块屏幕都是塑料膜盖着的。后来给油管UP主测评的时候虽然换成了玻璃,但是是三段玻璃拼出来的,拼玻璃有难度么?除此之外硬件方面毫无亮点。极致的曲面屏?没记错的话这种形态的屏幕连柔宇都可以做。(希望大家还没有忘记这个小厂商)全新的交互?真就硬吹呗?相似的交互在Vivo NEX2上就出现过。唯一一个大概是超过100%的屏占比。。。
我们再来看看Mate X系列,首先是高寿命的折叠屏,其次是耐用的铰链(第一代还比较复杂,第二代就更可靠了,b站上有毛子摔MateX的测评,可以去看一下。这里要喊一句腿哥 @还是要低调 牛逼!)。另外华为的分屏以及应用双开都为这块折叠屏提供了与普通手机不一样的交互模式,可以说这两个功能才是Mate X成功的关键,否则它只是一个夹在平板和手机之间的四不像。
跑题了不好意思。。。至于小米Mix Alpha能不能量产,那肯定是可以的。拼接玻璃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向屏幕厂要一块超宽软屏做成环绕也没有难度。但是卖点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各位也可以自己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