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老问题了,什么是熵? 第1页

  

user avatar   yu-ku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是中学生就不敲公式了。

我们还是拿那个沙漠的例子来说事。首先是“混乱”的定义:这个概念在统计力学里是有明确定义的,讲的专业一点,叫宏观态所对应的微观态数量。对沙漠这个例子来说,“宏观态”你可以理解为沙漠表面的形状(平不平?有没有沙丘?有没有脚印?),而“微观态”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粒沙粒的位置。

很明显,如果你知道微观态(每粒沙的位置),那么宏观态(沙漠的地形)自然就知道了。但你只知道宏观态,是不能唯一确定微观态的。所以每个宏观态其实对应着不止一个(事实上是很多很多个)可能的微观态。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关心的是宏观态,所以我们可以去数每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数量,这个自然就决定了每个宏观态出现的概率(如果我们假定每个微观态能量都相同的话)。所以没有外界干扰的话,自然是对应微观态多(也就是混乱度高)的宏观态更易出现。所以为什么房子会变乱?因为我有100种让房子变乱的方式(臭袜子既可以放在抽水马桶里,也可以挂在电扇上),但让房子整洁就只有一种方式(放在衣柜抽屉里)。所以自然没人管的话房子会变乱,这叫熵增原理。

那么沙漠为啥又有变平的趋势呢?这是因为能量:统计力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天然喜欢能量低的微观态,所以能量低的微观态在算概率的时候有额外的bonus。但是很纠结的是往往能量低的微观态数量也少。显然在重力势能作用下,沙漠完全平整的情况是能量最低的,所以平整的沙漠尽管对应的微观态数量少(熵低),但其能量也低。而不平整的沙漠虽然能量高一点,但架不住人家对应的微观态多啊,所以概率依然很高。你可以想象一个跷跷板,一端是一个300斤的胖子(能量低所以概率权重高,但微观态数量少),另一端是3个100斤的妹子(能量高所以概率权重低,但微观态数量多),两边battle起来胜负尚为可知:这叫energy-entropy balance(能量与熵的平衡)。

所以两边battle的结果,就是形成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起伏不太大,所以能量不太高,但又有一些起伏,所以微观态数量算起来也还算多。这就是你看沙漠的表面为啥总是有些沙丘存在的,但沙丘也长不成喜马拉雅山(当然脚印应该不会天然形成,因为形状太特别了,特别就意味着对应的微观态数量太少,所以熵低。。。)。这个平衡的状态,说的专业一点,叫自由能最小化。

最后想起来我在NYU进行的一次失败的面试,面试中和John Zhang还有Tuckerman吃饭的时候他们说的一个比喻:一般来说家里蹲是最舒服的,所以家里的能量最低。但是学术界的活动总会把你从舒服的窝里踹出来去不同的城市开会,世界上开会的地方太多,所以出差状态的熵很高。于是你就不停地在出差和不出差之间纠结,企图优化你的自由能。。。。。希望两位大佬讲的这个段子能够帮到你。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解熵一定不能先去看科普。既然题主是化学背景,那就好办了。

(注意这里说的是一般情况,化学的特点就是充满了特例!先把一般性的内容理解好,再去了解特例,就无往而不利!)
一般的化学系“物理化学”教材对热力学的讲解不够深入明白,还是以这本热力学为准的好。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知道,日常生活中,功能全部变为热,热不能全部变为功。生活中反映为电动机总要发热,但是加热电动机并不能让它转起来。那么如何来衡量不能做功的这部分热量?可以引入熵这个物理量。(这里需要注意区分系统和环境!这是物理化学体现物理的地方,就是高中的隔离物体法!!

上图直观展示了熵的存在:一个小球自由落地,由于其动能总要耗散为地面的热能,所以其弹起高度一直降低,直到落在地面不动。其逆过程,小球吸收地面的热量自动弹起,则不可能发生。-- Peter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11th ed. 2018

为了衡量上述损失的能量,科学家(就是Clausius)找到了一个状态量:

因为传热跟具体的过程有关,无法建立一般的理论,所以找到了一个积分因子[1]来衡量这部分损失掉、无法做功的热量。

G = H - TS

自由能G指能做功的那部分内能(以温度和压强作为自变量,要考虑的是焓,H=U +PV)。

G、H全都可以通过测量得到,S就可以求得。

S也可以通过量热直接计算。

以上就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中期的发现。热力学只关心热力学量之间的关系,基本的一些参数如物质的状态方程必须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相关知识计算熵:

如氮气在 时的标准熵:

(Peter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11th ed. 2018)

下边还有一篇现代的测量entropy的文章:


从十九世纪中期的J C Maxwell(就是电动力学创始人。他研究电动力学之前先在统计力学中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Ludvig Boltzmann开始,想要研究如何从物质的微观理论得出热力学的宏观热力学量。当时还不知道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只能假设物质是原子组成的。由此基本假设出发,立即可以理解内能的来源,就是每个原子具有的能量的总和。压强的微观来源就是气体分子撞击容器壁的平均力。但是熵的来源就不清楚了。Boltzmann天才的假设,熵就正比于系统可能处于的微观状态之和的对数。这是一个假设,其正确性需要通过对比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验证。(戴树珊,化学应用统计力学,科学出版社,2000,书里给出了很多体系的熵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对比,精度很高)后续的所有实验证实了这个猜测。后来也有理论证明,熵的定义必然具有对数的形式。

详见这里:


根据评论区网友的疑问,这里特别多说一下,前边说的“功能100%转化为热,热不能100%转化为功”是一个一般的情况。果然“读者会按照最不靠谱的方式去理解通俗说法”,我这里带大家复习一下热学和热力学。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讲解,我们上海大学“大学物理(3)”是要讲热学的,大约占一学期的1/3课时,授课对象为计算机系、材料系、力学系、化学系、法学系、电影特效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

平衡热力学只讨论平衡态,不考虑时间因素。所以热力学中所谓的一个“可逆过程”,其发生时间为无穷长。生活中就是测量时间远远大于弛豫时间,且需要时刻保持系统在过程中任意时刻都维持在平衡态,也就是无耗散。这样可在P-V图(或者其他两变量图)上画出一条描述该平衡过程的曲线。这种过程都是可逆的,所以,在P-V图两不同点的一条线上的过程,都是可逆的!沿着这条线正向从A到B,再从B回到A,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功和热之间的互相转化,那么逆过程中就100%转化回去了!

但是日常生活中,理想的可逆过程是不存在的,所以只要发生了热转化为功的事件,就无可避免的有热以熵变的形式耗散掉了。发电机烫手、电视机烫手都是这个原理。

但是上述单根的曲线,是无法对外做功的。因为沿着可逆过程曲线正向走,再原路返回,必然要把做的功100%还回去,系统才能无条件还原。如果是某个做功的循环过程,比如卡诺循环,通过在两个不同温度大热源之间换热,对外做了功,那么就有部分内能永远以发热的形式的消失掉了(如果系统发生了可逆卡诺循环,则熵变为零。并能把系统做的功全部储存起来,再拿去做逆向卡诺循环,系统可以完全复原。但此时也无法从卡诺循环中获得任何好处了)。上述发电机烫手、电视机烫手,就是因为系统中发生了1)热力学循环(系统对环境做了功),2)有耗散(系统做的功拿去用的时候,总免不了发生耗散);两者综合导致的。

这里不再细掰扯,都是本科基础知识。物理系的课程里热学和热力学部分有详细讲解。

参考

  1. ^ 丁同仁,李承志,常微分方程,第二章



  

相关话题

  可以用兵器打落射来的箭吗 ? 
  为什么漂浮在液面上两固体,均被浸润或均不被浸润时表面张力使之相互接近;一被浸润一不被浸润时相互远离? 
  如果龙真实存在,有没有物理和生物学的合理性解释? 
  如何看待杨振宁反对建造大型对撞机? 
  是否很多人认为凝聚态不是真正的物理?如果是,那是为什么? 
  为什么地球表面不烫? 
  为什么折射率也是一个复数? 
  把水星减速到7.9千米每秒会发生什么? 
  如果美国率先研究出了可控核聚变,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涡轮增压发动机,既然在1500~3000转都是最大扭矩,为何迅速提速时仍要一直踩油门,持续提高转速? 

前一个讨论
游戏《皇帝成长计划》有什么有趣的细节?
下一个讨论
2020 高考同题作文征集:如果你来写今年的高考作文,你会怎么写?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