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雍正的改革到底有没有积极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是有,但被夸大了,而康熙和乾隆则被贬低了:

1 摊丁入亩

所谓的“摊丁入亩”从晚明就开始了,也就是天启朝的“丁随粮起”,将全县、全州府乃至全省的人口税合并到田税里,康熙皇帝曾在广东、四川推行,只不过雍正皇帝把这个确定下来并且推广到全国。

把其它税合并到田税里的这个思路也是明朝就有的,张居正改革的一大措施就是把很多杂税杂役合并到田税里,并非雍正皇帝的创举。且直到光绪朝摊丁入亩才彻底完成,当然雍正朝是进展最大的。

而且摊丁入亩是不再加税,并没有减税,雍正皇帝搞摊丁入亩后还是能收上来约3000万两白银的税,只是合并到田税里而已。摊丁入亩并没有让税负变得更合理,虽然自耕农的税负减轻了一些,但地主会把增加的税负转嫁给佃农,对此清廷是不管的(“租无所出,赋从何来”)。

另外,康熙皇帝曾经搞了一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50年之后出生的就不收人口税了(但之前的旧丁死了是要有新丁去补上的),然而雍正皇帝搞摊丁入亩的时候可不是按照康熙50年的人口税额来的,你猜他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 整顿吏治

说起整顿吏治就不得不提“耗羡归公”和“养廉银”了,也就是把灰色收入合法化、规范化后(“每两加耗五分”),再给发下去一部分,好让大清能可持续性的剥削下去。

其实这个政策在康熙朝就有人提过,结果被康熙皇帝拒绝了,因为他认为这就是加税。雍正皇帝搞耗羡归公时也有人反对,认为会“耗羡之外再添耗羡”,但雍正皇帝没听。

结果呢,耗羡归公到最后真成加税了,因为地方又整出来了“平余”、“并平”、“补平”等新耗羡——因为雍正皇帝没搞明白或者不想搞明白,耗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大清的中央与地方的分税比例不合理,“起运”太多、“存留”太少,地方衙门都没法正常运转了。

3 其它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事绝不能看字面意思,因为我大清(以及带明)的官绅一直是要交税的,只是有一定的优免(当然吏治腐败后就另说了),不存在说雍正皇帝之前官绅就不当差纳粮了,这事归根到底只是田文镜在河南地区搞了一次加税,详细可见:为什么雍正帝可以推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而其他王朝无法推行?

“废除贱籍”,雍正皇帝并没有废除所有贱籍,贱籍直到新中国才彻底废除,另外雍正皇帝废除贱籍并非完全出于仁心,因为贱籍是不用纳税服役的,恢复为良民后就要纳税服役了。

“补国库亏空”,数一数国库存银好了:康熙61年,2716万两;雍正13年,3453万两;乾隆60年,6939万两(三朝存银峰值是乾隆42年8182万两,收税峰值是乾隆33年4934万两白银和801万石粮食)。




  

相关话题

  请问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屠城只有清朝为人所唾弃,而项羽和朱元璋等人的屠城很少有人提及? 
  如果明朝没有被满清取代并延续,那么外东北是不是不会割让给沙俄? 
  明末汉族人的思想状况是怎样的?怎么轻易就被清朝给灭了? 
  为何一般称崇祯帝(朱由检)的庙号为“思宗”? 
  末代监国摄政载沣,其人德行如何,谋略如何,其于国家功过几何? 
  溥仪真的罪有应得吗? 
  为什么会有显著数量的人认为骂清朝的人都是皇汉? 
  当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讲,分别会有怎样的解读? 
  为什么明朝能打赢西班牙、英国皇家海军,清朝就打不赢? 
  为什么甲午战争时,淮军打不过日本陆军? 

前一个讨论
雍正为何不能与商鞅 王安石 张居正并称中国四大改革家?
下一个讨论
宋朝的根本问题是三冗问题,那明朝的根本矛盾又是什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