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萧道成肯定不能算是一名平庸武将,至少他比杨坚强不少。
杨坚的篡位过程相对于萧道成来说,运气成分要更多。
杨坚的爹就比萧道成的爹给力,杨坚靠爹15岁就当上车骑大将军。
萧道成长时间给多疑的宋明帝打工,而杨坚长时间给周武帝和宇文护打工。
周武帝不乱杀臣子,而宇文护为政宽和,只要你不惹他,他不会杀你。
周宣帝倒是多疑好杀,但没活多久就去世了,当然,也有可能是杨坚毒杀的。
杨坚为什么能轻易篡位呢?主要是因为北周在宇文泰死后,长期处于二元政治中,也就是宇文护和皇帝并立的状况,这样不利于培养北周臣子对皇帝的忠心,而后来周武帝诛杀宇文护结束了这种状态,但是周武帝和周宣帝的早逝,让不少北周臣子的忠诚并不牢固,因此给了杨坚可趁之机。
除此之外,杨坚的身份,即属于关陇集团,又是外戚,前者是让关陇集团的官员从利益上接受他的篡位,后者则在周宣帝死后,让他能趁机窃取皇权。
而周宣帝杀戮齐王、王轨、宇文孝伯这些武帝旧臣后,自己又不能培养出一个强力的亲信集团就死了,政治权力留下很大真空,于是杨坚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真空。
可以说,如果当年宇文护让权给周明帝,或者周武帝活的久一些,再或者周宣帝搞好政治平衡,那杨坚就算有个好爹也没戏。
反观萧道成呢,他上位自然也有运气成分,但相对杨坚来说是小很多的。
萧道成的爹萧承之虽然不如杨忠那么给力,但是因为出任济南太守的关系,让萧家在淮北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萧道成成为刘宋将领后,在宋明帝时期曾经担任过右军将军,这说明他在刘宋禁军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对禁军内部比较熟悉,之后刘宋因为宋明帝决策失误而迫使薛安都投降北魏,这导致刘宋边境压力骤然加大,于是萧道成也因此参与了第二次青州之战。
然而那时候萧道成官位不显,手底下也没多少兵力,所以也仅仅是帮助前线统帅张永遏制北魏的进一步进攻,但也无力收复淮北了。
之后萧道成临危受命出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徐、南兖州诸军事,继而率领不足一千人马驻防淮阴,直面北魏的威胁。
而萧道成通过自己的军政能力,在这里一边发展农业招抚流民,一边击退北魏的入侵,逐渐在淮阴站稳脚跟。
之后宋明帝又让萧道成在之前官职的基础上再都督兖青冀三州诸军事。
这样萧道成就都督五州诸军事了,那么为什么多疑的宋明帝会对他这么“慷慨”呢?
因为萧道成看似都督五州诸军事,但大多都是没有实土的侨置州,也就是白白有个名号而已。实际上萧道成的实际领土也就是淮阴一郡,再多那么一点。
而正是因为这个关系,宋明帝虽然曾猜忌过萧道成,但终究还是没杀他,毕竟靠不到两郡之地的萧道成又能构成什么威胁呢?
但事实证明宋明帝还是错了,首先刘宋内斗消耗皇室很大实力是一方面,但毕竟想当皇帝的人是很多的,所以萧道成想要胜出自然也要靠自己的本事。
虽说地盘有限,但萧道成因为父亲曾经在淮北做官,而且自己也是在两淮征战过,再加上自己在淮阴努力经营的关系,使得萧道成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于是青徐之地的士族、豪强、流民纷纷来投奔萧道成,于是青徐集团就这么产生了。
纵观南方六朝的历史,除了蜀地没排面外,雍州、荆州、江州、青徐、京口、江东、广州由这些地方人士组成的势力都曾问鼎建康,甚至有的还能改朝换代。
如垣崇祖、崔祖思、刘怀珍、崔慧景、刘善明、苏侃、薛渊、戴僧静、荀伯玉都是这期间被萧道成发掘或者因为其名望而来投奔,继而成为萧道成的助力。
有了这支政治力量,萧道成方能在此后抵抗刘休范、讨灭沈攸之,乃至篡宋建齐,故而史书赞道:
“太祖作牧淮、兖,始基霸业,恩成北被,感动三齐。青、冀豪右,崔、刘望族,先睹人雄,希风结义”
在平定刘休范后,萧道成因为此前在禁军任职的关系,顺利成章掌握了禁军,如今禁军外带青徐集团的力量,使得萧道成成为刘宋朝廷举足轻重的力量。
之后萧道成又吸纳一些新盟友,如张敬儿、李安民等人,又得到了部分高门士族的支持,继而击败沈攸之,诛杀袁粲,便顺势取代刘宋。
由此可见,虽然刘宋内战削弱了皇室力量,但萧道成能最终篡宋建齐也是离不开自己的很大努力。而且南朝的政治制度在这方面本就存在缺陷,被人取代在所难免,而萧道成则顺势把握住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