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日本人说日语一听就是日本人,而中国人说日语很难模仿出那个味道呢? 第1页

  

user avatar   yiyi-66-25-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1.9.3更新:【五十音入门学习】

之所以更新一段好像关联不大的内容,是因为有朋友看到这个问题之后来私信我怎么日语入门,最近真的来不及一一回复私信,就统一在这里更新一段吧。

首先,入门是【需要上课】的,因为其他都好说(比如五十音可以自己背),但【语音的规范】在入门阶段尤其重要。

但是,这个课不一定需要是【付费课】。现在有很多免费课,质量都挺好。给大家推荐三个。

前两个:B站的【阿飞老师】和【叶子老师】的《新标准日本语》讲解。配合教材,很方便。只要你肯脚踏实地,就一定能被老师领进门。

第三个:需要尤其推荐下,因为真的惊艳到我了。

B站的【中三学长】的《假你之名》二次元剧情沉浸式日语课

上图感受:



官方宣传的slogen是:用追番和游戏的方式拿下五十音。


的确是番剧+游戏既视感,把五十音学习融入到一段剧情中,的确是很新颖了。

而且还有十几个二次元声优加盟,就很奇怪这样的课是我免费能看的?

感受一下画风:




之前每天一集更新,一次讲一行假名,包括假名的发音、记忆规律、历史、写法等等都讲得超级详细。
现在貌似已经更完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下一季。

链接如下:


到此,更新结束。


中国人日语说得不地道的表现有很多,根据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所听所见,试图总结如下:

第一大方面:发音问题

  1. 假名发音不准
  2. 声调有问题

第二大方面:措辞方面

  1. 汉字词的选用
  2. 敬语、敬体和简体

第三大方面:说话心理从层面

有些话,日本人就一定不会说。


一一说明如下,未必全面,但都是我切身的体会。


第一大方面:发音问题

  1. 假名发音不准

中国人容易在初学阶段发不准的假名举例如下:

1)う

发这个音的时候,牙齿和嘴唇是没有贴在一起的。

但我见过不少自学的人发う音的时候,上牙齿咬住了下嘴唇,类似英文的“V”的感觉。这样是不对的。

2)を

这个假名的罗马音是:wo。这个会有误导性,让我们觉得它的发音和中文的“喔”相近。

但其实这个假名的发音和あ行的「お」是一样的。

这一点但凡上过课的人都应该知道,但如果自学可能会发错音。

3)长音、促因、拨音的发音时长不到位

这是我见过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我当年花了好大力气去纠正的问题。

中文里的每个字发音长度都一样(除开特定语境下特意拉长或者缩短某个音)

但是日语不一样:

あいうえお等五十音中的假名:发音时长为1拍;

长音,如:けい、かあ等:发音时长为2拍;

拨音,如:けん等:发音时长为2拍;

促音,如:けっこん,け的发音长度会缩短一些,我当年的老师说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其实我也从来没有真正去测量计算过,感觉是差不多的。

以上几个问题一定要从最开始就刻意注意,刻意注意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4)所有假名的嘴型都龇牙咧嘴,张得特别大

日本人发音时的嘴型整体是偏小的(特定语境下除外),但我们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太过注意某个假名、单词的发音,而把嘴长得特别大。这是需要注意的。

2. 声调有问题

1)固有声调

日文只有两个声调:高,低。但因为不同单词的假名数量不同,所以由此构成了数量众多的声调。

如:

本(ほん):①

私(わたし):⓪

中国(ちゅうごく):①

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④

(不同数字代表到底这个单词的音调从哪个假名往下降,这一点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

以上只是举例,这些单词的音调也比较好记,教科书里面都会标出来。但一些单词即便教科书标注出来,也可能记混。比如:

違う(ちがう):⓪,我一度发成②号音,在听很多其他人说的时候也是发的②号音,直到有一天听到了NHK播音员说这个词。。。

2)变形后的声调

呵呵。这个问题我到现在都还解决不了。

所谓变形,就是形容词、动词等变成过去时态、过去的否定时态等之后,造成的发音的声调改变。

如:聞く(听),这个动词本身声调是⓪,但一旦变化成不同形,声调就会变:

ます形:聞きます(③)

て形:聞いて(⓪)

た形:聞いた(⓪)

ない形:聞かない(⓪)

ない形的过去:聞かなかった(③)

假定形:聞けば(②)

等等

简单的单词还好,如果遇到比较复杂,或者平时口语里不常用的单词,我绝对会发错。

在这里推荐一个特别强大的网站:OJAD发音字典:OJAD - 検索結果

比如对于单词的不同变形的发音,这个网站都有详细列举:

这个网站还有一个特别强大的功能:给一句话标注音调。如下:

以上是第一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方面:发音问题

  1. 假名发音不准
  2. 声调有问题

说的肯定不全,但都是我的真实经历。

接下来说第二大方面



第二大方面:措辞方面

  1. 汉字词的选用

1)误用汉字词,让口语和书面语不分;

日文里面有很多汉字,还有很多双汉字词,中国人学起来感觉会很轻松,因为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但这些词不一定能用对。

我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有不自觉地用汉字词的倾向,到了日本之后经常被纠正。

比如,我在早大上过一门文学选修课,里面有个小作业要写一个小说,里面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現在は休み中です。

然后被老师修改为两个版本:

いまは休みです。或者:現在は休暇中です。

被改了之后,我还有点不服气,问了一个日本朋友,他说我原来的句子也不算错吧,后来我和老师讨论,知道了修改的原因:


「現在」这种双字汉字词,是比较书面的表达,需要和「休暇中」这种比较熟面的表达搭配;

相反,「いま」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和「休み」这种口语化的搭配更搭。


这样一看,我原本的句子就是把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混在了一起,可能严格意义上说来,日本人读起来就会觉得怪怪的。

2)误用汉字词,让表意出错;

举一个例子,我刚去日本办理手机业务,想问下有没有无限流量。

“流量”这个词我就直接用的是「流量(りゅうりょう)」,店员一脸懵逼。。。。

注:

「流量(りゅうりょう)」在日语里只表示:水流;电流

“(手机)流量”的正确说法是:パッケト,或者更正式的:データ通信量


2. 敬语、敬体和简体

一说到敬语,所有日语学习者应该都会觉得头疼,这自然也就成了日语是否地道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志。

敬语、敬体、简体要展开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我就挑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点说吧。

1)动漫资深粉≈简体满天飞

我身边很多人喜欢看日漫,也学了一些日语,简单的像:本当に?うそ!好き!之类的,这些词就是单个单词或者语气词,倒还好,但是一些句子如果直接从动漫里搬出来,那就不一定礼貌,日本人也肯定不会这么说。

比如,我有一个看动漫自学日语考过N1的朋友,经常说话的时候飙日语,有一次她和我们外教说话,突然来了一句:だから、できないってば…

教授愣了一下,然后还是继续了对话。

对话完了之后,教授说:アニメ日本語、使いすぎちゃだめですよ。(不能用太多的动漫日语)。教授出于礼貌,都和我们说的是敬体(です),但我这个朋友居然说了简体(だから),这给日本人的感受可能就不是“你的日语好好!”,而是“你好没有礼貌”。

说实话,我朋友说的这一句「だから、できないってば…」还真的只有N1水平才能用得出来,但就因为没有用敬体,所以容易得罪人。而很多时候我们从动漫里面学到的的,都是主人公要么热血沸腾、要么怒发冲冠、要么无比中二时说的台词,这种台词多半是简体,那么就要尤其注意了。

(P.S. 这个教授无比帅,本人也喜欢看动漫,所以经历过我朋友说那句话之后,我们和教授的关系反而更好了,哈哈哈哈。怪我の功名かなあ)

2)敬语的复杂不在其多,而在其微妙

日语能力考的N4-N3的一大难点,就是敬语。敬语分为尊他语、自谦语、美化语等等,各种动词又有自己对应的尊他语、自谦语的不同形式,没有这种形式的动词还需要通过特定的规则变为尊他语、自谦语,等等,这些难点我就不再说了。反正一句话:遇到敬语,背就是了。背的东西无比多,但不背不行。

然而,到了日本,特别是实习的时候才发现,敬语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举个例子,一个表达的敬语形式可能有3种,语法上讲3种都是对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人们用得最多的是其中的某一种。这是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的,甚至抓住一个日本人问他,他也说不出为什么--但他就是用得对!!

比如:先生は行きますか。这句话中的「行きます」,基本上很多人想到的敬语就是「いらっしゃる」,如果学得扎实的人还会说「おいでになる」和「行かれる」。如果这三种形式都知道,应该算是学霸了。

但我在全日空实习的时候,发现大家用的最多的是「行かれる」,问为什么,说没有为什么。然后我上网查,查到了不止三种解释,我就迷了。。。然后就只有人云亦云,也用「行かれる」了。。。(现在还没搞明白为啥)

这种情况,就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了,而是“对”和“好”,“好”和“更好”的问题了,如果不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或者受过严格的日语训练,可能最多就是能说对,但无法说得更好了,也就说起日语没有那味儿了。

第二大方面说完了,比起第一大方面,第二大方面可能更幽微,但也确实都是我的体会。

接下来说第三大方面。



第三大方面:说话心理从层面

有些话,日本人就一定不会说。

即便日语发音完美、日语表达完美,但真的不代表日语就和日本人一模一样了。可能有时候我们说话还带着那味。究其原因,我的总结时:有些话,外国人会说,日本人不说。

我第一次有这个感受,是我上一个日语超级好的中国人老师的课,当时对这位老师无比崇拜,她说话真的像播音员一样。

有一次恰好一群日本学生也来班上听课,我和其中的一个妹子成为了朋友。后来我问这个妹子觉得这位中国人老师的日语怎么样,妹子很日本式地对老师的日语一顿夸,但经不住我后面的各种追问,我问妹子,如果真的要说这位老师有什么地方说话不像日本人的话,她说不是发音,不是表达或者语法,而是说话的内容本身。当时日本妹子举了几个例子吧,我一个也没记下来。。。。但“说话内容本身不像日本人”这个观点却种在我心里了。

后来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是在日本上口语课了,日本老师讲到了日本人的「曖昧さ」,就是说日本人说话拐弯抹角不直接。她举的例子是:

超市里,一个大妈坐在了不该坐的地方,如果是一个外国服务员,可能走过去会说:

ここ、座ってはいけませんよ~(这,不能坐!)

有日语基础的人肯定知道这句话虽然用了ます体,但很明显不够礼貌。所以从语气上进行缓和的话,还可以说成:

こちら、座らないでください。(请不要坐这里。)

或者更进一步,把「座る」改成它的敬语形式「おかけになる」,变成:

こちら、お掛けにならないでください。(请您不要在这里落座。(我自己的翻译,将就看吧))

但我问了很多日本人,他们都觉得这句话能看懂,也确实用到了更高级的敬语,但似乎从来没听过。。。。

然后老师说了,可能日本的服务员会说:

お足のほうは、大丈夫でしょうか。(您的脚不要紧吗?)

???

感受一下,这已经不是语音的问题、或者语法的问题,也不是使用多高级的敬语的问题。而是根本都没提到“坐”这件事。。。。

这就是我所说的“有些话,日本人肯定不会说”。遇到这种情况,感觉很无奈,也感觉很有趣。

(其实,我在跟我的一些朋友、同学、后辈分享这个例子的时候,不少人还会说:日本人怎么这么不直接,直接说不就得了?这个问题,仁者见仁吧。)


以上,从几个方面总结了一些我的学习经历和所见所闻,应该能给题主一些参考吧。


第一大方面:发音问题

  1. 假名发音不准
  2. 声调有问题

第二大方面:措辞方面

  1. 汉字词的选用
  2. 敬语、敬体和简体

第三大方面:说话心理从层面

有些话,日本人就一定不会说。


升华一下,我觉得,除了绝对的语音、表达的错误以外,在其他地方保持一些民族特性也挺好的,中国的各个省的口音和性格都还不一样呢,这很能够体现外国人的民族文化特性,我觉得很珍贵。当然,作为日语学习者如果要追求语音的极度标准化也没有任何问题,就看各人的看法和选择了。

以上。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日本人不会发卷舌音。

比方说rose。日本人说成栗子。car说成卡利。你只要学会把所有的卷舌音发成le这个音,比方说Lilly发成利乐。再给所有的单辅音发成这个辅音和e拼在一起的发音。你就可以成功解锁日本英语发音。


user avatar   jasonha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三年前的,不知道被谁带我时间线上了。。。。

三年前想吐的槽,这就吐一下吧。

最直接的结论就是:中二病的强行黑深残,其实就是高二学生强行给初二学生大谈黑社会的感觉。


这玩意我看了漫画,第一卷强忍着吐槽冲动看完的,没继续看下去。 怎么说呢,日本ACG作者,即使比较大牌的,架构起 “黑暗的中世纪” 也大多数都是一团糟,当然,有极少数很好的不在此列。到日轻这块,已经不是“一团糟”这么简单了,算是“最基础的逻辑也会崩坏”这种感觉吧。

其实 奇幻小说作者 背景设定 加构不严谨 是个通病,但是合理合适的,不较真不深究都能过得去,即使按 乔治马丁那个水平,给他的严谨打个85分,大多数日系作品的严谨性都很难及格(60分)

常见的问题有这几个:1,无论背景生产力,政治制度多么 原始, 大城市,王都之类的地方永远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发展水平和经济状况。 这边有个例子,世嘉以前有个街机游戏《战斧》,是模仿罗伯德 霍华德 的小说《蛮王柯南》改编的电影所做。 游戏的画风确实,很够味,就是那个蛮荒时代的感觉:

但是 这游戏一移植到PCE 上,加了动画过场,就漏馅了,过场剧情中的画面极度的不协调,好象公元 三世纪的人穿越到了十八十九世纪。 这个吧,怎么说呢,游戏美术设定可以照着 阿诺 舒华辛力加 的电影美术来抄,

自己搭原创的(不知道外包哪个做的,但肯定是日本制作)立马就露底了。

实际上大多数日系作品里想象的欧洲中世纪,或者采用其背景的西幻都有问题,都过于富庶平和,说白了就是他们想象中欧洲就是维多利亚时代那样子,这种错误认知就跟 国内大多数人一提起西方中世纪就是 马克西米连板甲一样。

反倒是中期的最终幻想之类,直接把背景定成那个时代 搞得接近 蒸汽朋克,这种严重的不和谐感才消失。

2,种族,职业永远是本糊涂账: 在日系奇幻当中, 矮人和精灵 是职业,你很难搞清这个逻辑是为啥。

比如这个东西,五个角色职业分别是,战士,牧师,法师,精灵,矮人。

然后它的精神续作:

六个职业分别是 战,法,牧,盗,精灵,矮人。

问题是这玩意 是真真正正 拿 到过DND2版授权的作品,是正儿八经的 龙与地下城。而且官方还要解释,战士其实是野蛮人,矮人才是战士。 就是为了妥协于日本多数民众的错误认知而故意 设定成这样的。

同理呢,反派,不管是啥种族,无论地精,兽人,巨魔,牛头人,一概的是“魔物” 简直 满身是槽无从吐起。 这玩意还传染到了台湾, 当年 阿玛迪斯战记 里面,不管牛头人,无头骑士,泰坦巨人还是天使 恶魔的,一概是魔兽。

以上说得,还都是 优秀,经典作品,不去追究奇幻设定 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哥杀这玩意,第一页,就让我对日系奇幻积攒了这么多年的吐槽欲望刷新了一个级别、首先是冒险者公会这玩意,都说日轻奇幻是学DQ,可是人家DQ 只有酒馆,没有冒险者工会这玩意儿,在西幻里 冒险者属于集流浪汉雇佣兵,盗墓贼之类社会盲流于一身的人士,所以在酒馆这种鱼龙混杂地方找工作找雇主很正常。 类似的赏金猎人工会 我在JRPG里就见过一个, 世嘉的《梦幻之星4》但是人家那什么背景?人家那是 对标 星球大战,沙丘,曼达洛人那种 。生产力到了,经济情况到了,才会有这种东西。

再说 哥布林这种生物, 在 神话 原生设定里 是很厉害的东西, 采用原生设定比较接近的作品 比如 漫威的 雷神2 电影 ,进攻的就是哥布林,在地狱男爵2里还差点把地狱男爵搞死。 蜘蛛侠的死对头 绿魔,其实就是Green Goblin 绿皮哥布林。 (注DND中 这个定位给了 卓尔精灵)

把哥布林当 低级怪的,其实就等于你认同了 DND的那一套。认同那一套 却又玩跳反 ,这就很无语。

其实日系奇幻种种怪象,大部分原因都是:中《巫术》的毒太深了。

《巫术》是史上第一部 电子RPG游戏。对日本游戏创作者的影响力非常深远,元祖RPG三大作品 就是巫术,魔法门,创世纪, 以当年的电脑机能而言,是做不出多少游戏内容的,所以它把重点全放在了 下地下城 杀怪捡装备上面了。这样的话,非地下城地区,就完全的工具化了,意思就是,地下城有怪物,有宝藏,而地面上,什么武具店 防具店,酒馆,全是工具人,因为实在实在没有资源分给这些 游戏里次要的部分。 这不是因为 不想做,而是做不了。

日本人对巫术非常痴迷,创作出了不少类似作品,包括 日版巫术,冬宫 XX迷宫之类的东西。

但是你写小说,做动画的哪来这个限制啊。 就照着抄不动动脑子吗? 他们是看了巫术那种 打怪 ,卖战利品交任务,再下去打怪的游戏流程,才臆想出来 西幻的世界就这么小格局的吧?


user avatar   hasumilan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一些中国人同情广岛长崎的日本人? 
  如何看待孙正义向日本人提供100万份免费新冠肺炎检测,却遭到日本人民抵制? 
  如何评价「日本人有小礼而无大义」这句话? 
  藏语和日语有联系吗? 
  听说日本人出门只带手帕,那怎么擦鼻涕呢? 
  如果日本人在1935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并开始开采,对二战会产生什么影响? 
  为什么我感觉“我喜欢日本文化,但我不能原谅日本罪行”这一句逐渐成为一种站队的话? 
  得知伏见桃山是明治天皇的陵墓名,这算是乱用汉字吗? 
  为什么「很有精神」中文配音感觉比日语原版更有气势和精神? 
  配信専用,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向领导提离职,领导觉得我能力不够出去独当一面,弄的我很尴尬,该怎么回答?
下一个讨论
见过杨超越真人是什么样的感觉?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