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台湾老演员一口标准普通话,而很多大陆演员普通话不行? 第1页

  

user avatar   hui-fang-li-mei-jie-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湾湾讲的那不是普通话,而是“新国音”,就是我们所说的“国语”。是国民政府以老北京话为标准搞出来的(不是现在这种吞音发飘的那种北京话),前身是明清官话。

我们讲的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因为源头比较相近,所以很多人会把“国语”和“普通话”的概念混淆,实际上二者之间还是有不少差别的。


先说台湾“新国音”的来历。

首先是台湾的日据时期较长,和大陆(比如东北)被日本占据的地方不同,台湾的地理因素,决定了它人口流动不如大陆,较为封闭。

比如东北被日本侵占时,除了本地人不断反抗外,关内同胞也纷纷涌入东北抗日,这就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那么容易消亡。

但是湾湾不同,“皇民化”统治长达半世纪之久,大部分台湾人连节庆方式都改为了日式。

据台湾主持人黄智贤介绍,日据时期,台湾所有和中国有关的寺庙都被推倒,重建为日式。

直到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国民政府到了台湾,才开始有了转折。

到了1946年,国民政府组建了“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开始强制推广国语。

这个国语就是老北京国语(听着现在吞音的那个差别很大吧?可以查查溥仪被审判时的视频,那个口音最正)......

最出名的“我汉你”,这个“汉”就是老北京话里的“和”。

老一代杰出艺人邓丽君,她在演唱会中和各类采访时,总是带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弹幕里很多人都夸赞她。其实那是邓作为“外省人”后代讲的“国语”,和普通话很像。

比如她的经典曲目,华语神专淡淡幽情里的《独上西楼》,有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是用的口白,她读的就是“jí mò”。包括后来在中国好声音里参赛的台湾歌手张玉霞,翻唱这首歌时,口白这段也是“jí mò”。

再对比看另一个歌后凤飞飞(又名帽子天后,我超爱她带着大沿帽子,穿着裤装唱歌的模样),我凤主攻领域不同,她的“国语”发音就不准,比如著名的《追梦人》里那句“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这个“足”,她就平卷舌不分,咬错了音。但是她确实厉害,《追梦人》这首歌除了后来的高胜美,其他人翻唱都很难有那个韵味了。

所以台湾老演员,并不是各个都能讲出标准的“国语”的。

插播一句:语言天赋真的很重要,比如我凤的语言天赋就比不上开挂的邓丽君,最惨的黑历史就是嫁到香港那么多年,粤语歌还唱的一塌糊涂.......

邓丽君就不一样了,除了《漫步人生路》这样的粤语名曲镇场以外,闽南语领域也是一霸,唱《望春风》时,现场把“十七八岁未出嫁”即兴改成了“三十几岁未出嫁”,最恐怖的是除了她除了能驾驭日语和英语以外,还能唱印尼语版的《甜蜜蜜》(名为划舢板)........

不过也不要紧,粤语歌坛这个战场上还有费玉清给我凤垫底。前几年徐小凤演唱会请费玉清做嘉宾,费玉清的粤语那真是.......非常的醉人。徐小凤听了倒退三步,用普通话回复说:你,你还是讲国语吧......大家听得懂。费玉清讲粤语就跟锦州人讲普通话一样,不是相声演员,但是舞台效果能让不少相声演员都自愧不如。

跑题了......

台湾老演员讲的就是这个被称为“国语”的“新国音”。

有不少台湾人沾了闽南腔以后,就会把“国语”讲成独特的“台湾腔国语”,电信诈骗那波人操的就是这种口音,最出名的一句莫过于这个:我跟你讲厚,都系阿供崽的阴谋辣~。

“国语”和“普通话”的明显差别除了常见的读音外,还有儿化音和轻音。

“国语”为什么没有“儿化音”这事,我也好奇。后来查阅了资料,大致原因是因为“外省人”数量太少,本地居民发音不习惯儿化音,尤其是儿化音的规律性也不强,时间久了“儿化音”就开始式微.......包括马来和新加坡,华人都很少说儿化音。

那天看湾湾的综艺,我发现儿化音对他们来说,不是没有,而是被“异化”了,用的地方特别少,而且发音也不同了:比如新加坡的卖鱼王雷曾经在直播里说过,朱振亿在节目里摸自己的gugubird,他的gugubird60多年只有老婆碰过.......说朱振亿这个十七岁的“小伙子”居然.......这里的“伙”用了儿化音。小s在节目里提到“高个”时,也会用儿化音,但这个微妙之处没法用文字表述.......有机会和他们当地人对话吧,你会发现有些地方有儿化音的残余,只有一点点的那种。

普通话里还有一个无形的杀器就是“轻声”:力量、馒头、叔叔、姐姐、包子、放下、起来......

这是除了儿化音以外,让湾湾们最头疼的。

比如:

师傅(fu),给我拿两个馒头(tou),我蘸点儿腐乳汁儿。

师傅(fù),给我拿两个馒头(tóu),我蘸点腐乳汁。

这就明显两个感觉,后者怎么都别扭。

而且轻声没有调值,跟儿话音一样,规律性没那么强,全凭你的语感灵活运用,南方人到北方,沉浸特定的语境中,很容易就能学会,比如“兄弟”。但湾湾就很少有这个条件,所以你听他们从国语切到普通话上就非常暴力。可以参考大s最初模仿他老公的口音(当然现在的发音好多了)。

还有“卧槽”这种多音bug......这都是脱离普通话语境就没法理解的内容。这些都是“国语”中没有的,湾湾初来乍到时,是没法直接领悟的。

补充一下,昨天查到的资料:

我们现在听到的法国(fà guó)、亚洲(yǎ zhōu)、角色(jiǎo sè)........在现代的“国语”中,属于错误的读音。99年,台湾出了新标准(新标准的全部内容没查到),法(fǎ)国、亚(yà)洲、角(jué)色......这些词的读音,和大陆是一样的。

但是有一部分老人读音还是过去的读音,包括香港人,比如我小时候听郭富城的采访,他讲“普通话”的时候,也把法国读成(fà guó)。另外就是一些台湾的综艺节目,比如康熙中,小s他们还在用老式的“国语”,很多读音还是旧的,有些音没改过来(可能是审核没有大陆这么严)。

至于现在湾湾那种嗲嗲的口音......那个和提问无关(和闽南腔有关),就不多说了。

那个演化其实很有意思的,和东北话截然相反,可以对比着讲(要很长的篇幅)。


大陆的普通话推广时间则相对靠后。

1954年才有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956年,国务院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同年二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8年1月10日,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报告会,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他在报告中对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做了明确透彻阐述;

然后就是1998年,推普周的制定。

总结:

过去大陆的老演员中有一批人普通话的确不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普通话的推广力度没那么大,他们没有正式的学过“普通话”,

新生代的大陆演员普通话不行......

那纯粹是基本功不过关了(比如郑爽吐字不清),毕竟有些人台词都能数“12345”,卖脸就行了。

群演和特定的角色除外,比如有些作品为了保证原汁原味,通常会选择“本地人”本色演出,这些人的口音,恰好是影视作品加分项。


user avatar   demon-45-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实在是太憋屈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汉语方言南方比北方复杂? 
  发现个很好玩的,想来问问大家,你们家乡的扑克牌JQKA用方言怎么说? 
  为什么汪精卫说的一口桂柳话? 
  为什么部分人一开始就是教孩子讲普通话而非方言?是推广普通话的原因吗? 
  上海人说沪语是否经常夹杂普通话?为什么? 
  学语言的女生比男生多,为什么喜欢说方言的女生比男生少得多? 
  为什么有的电影全程采用方言录制? 
  只会汉语普通话不会英语的人是如何发出普通话中实际不存在的发音 fai 的? 
  中国目前普遍通用普通话,那么,是不是几十年后,说普通话的比例更多? 
  中华田园犬听得懂英文吗?跟它说普通话还是粤语? 

前一个讨论
对于前任你遗憾吗?
下一个讨论
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脱单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