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高校教师课题量考核压力大是否会扼杀科研原创性? 第1页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会啊。

你看看纳米行业,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组合。论文写的如实验报告,批量生产。即使是优秀杂志也免不了俗,无非就是数据量更大,交叉证明数据看着更真实罢了。

但是实质上没有本质区别,看多了看见题目你就知道这帮人在干嘛,做了什么实验,会有哪些结果。

这都是被逼的,来三篇一区博后都找不见也就是我们了。


user avatar   qiura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会扼杀科研的原创性,还有科研内容的丰富性。

我能感到的,就是化学、材料学领域,开口不谈“石墨烯”、“钙钛矿”、“纳米线”,几乎就等于不“fashion”、落伍、乃至于低水平。为何?这几个领域高水平文章多呀,考核容易过呀!君不见较低层次的高校,引进的人才,大多是这几个领域的“水王”。长此以往,学术圈子的课题的内容范围会越来越单一。随着课题内容的单一化,学阀的话语权会更大,因此,比较“跳脱”的成果被摁在地上摩擦的概率会更大,跟随性研究会越来越多。跟随性研究多,某一个集中领域的引用又会随之增加。这一系列“良性循环”后,只有几个“头部领域”获得较大的“生存几率”。

我讲过一个国外的例子,在 @霍华德 的文章中有记录。一个老哥的实验中,发现石墨比石墨烯的催化效率高,JACS审稿人就是不同意接收这篇文章,让补实验,好好研究。这老哥先是好好补实验,最后忍无可忍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主编,说是不是只有石墨烯性质优于石墨,才能发JACS吗?是石墨烯至上,还是科学至上?主编立马服软,当天文章接收。

考核要求、抱团求生存,导致的问题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shit modified石墨烯的那篇文章。石墨烯掺杂提高性质,只是“水王”找热领域灌水而已。何哉?无他,求生存耳。谁不知道有些事儿石墨烯干不了,为了发文章,石墨烯,你不行也得行!




  

相关话题

  为什么人们习惯用 "paper" 而不是「论文」? 
  学术界有关袁崇焕的评价究竟是何种状态?民间挺袁和倒袁的严重对立是否反映了学术界意见的不统一? 
  清华大学是否应降低本校保研比例? 
  CMOS、VHDL、VLIW 等英文缩写为什么一般没人用汉字表达? 
  中国知网收费标准是否合理,能否由国家提供资金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科研评价破除四唯,短期和长期会有什么影响? 
  RNA的提取中为什么要先加异丙醇再加乙醇? 
  学术论文被抢发了应该怎么处理? 
  你所在的科研领域里有江湖吗? 
  除了NASA,还有哪些科研机构科普做得特别好? 

前一个讨论
课题组遇到这种人,应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发过多篇PNAS的杰青牛导从来不写综述?





© 2025-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