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会啊。
你看看纳米行业,翻来覆去就是那几种组合。论文写的如实验报告,批量生产。即使是优秀杂志也免不了俗,无非就是数据量更大,交叉证明数据看着更真实罢了。
但是实质上没有本质区别,看多了看见题目你就知道这帮人在干嘛,做了什么实验,会有哪些结果。
这都是被逼的,来三篇一区博后都找不见也就是我们了。
当然会扼杀科研的原创性,还有科研内容的丰富性。
我能感到的,就是化学、材料学领域,开口不谈“石墨烯”、“钙钛矿”、“纳米线”,几乎就等于不“fashion”、落伍、乃至于低水平。为何?这几个领域高水平文章多呀,考核容易过呀!君不见较低层次的高校,引进的人才,大多是这几个领域的“水王”。长此以往,学术圈子的课题的内容范围会越来越单一。随着课题内容的单一化,学阀的话语权会更大,因此,比较“跳脱”的成果被摁在地上摩擦的概率会更大,跟随性研究会越来越多。跟随性研究多,某一个集中领域的引用又会随之增加。这一系列“良性循环”后,只有几个“头部领域”获得较大的“生存几率”。
我讲过一个国外的例子,在 @霍华德 的文章中有记录。一个老哥的实验中,发现石墨比石墨烯的催化效率高,JACS审稿人就是不同意接收这篇文章,让补实验,好好研究。这老哥先是好好补实验,最后忍无可忍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主编,说是不是只有石墨烯性质优于石墨,才能发JACS吗?是石墨烯至上,还是科学至上?主编立马服软,当天文章接收。
考核要求、抱团求生存,导致的问题很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shit modified石墨烯的那篇文章。石墨烯掺杂提高性质,只是“水王”找热领域灌水而已。何哉?无他,求生存耳。谁不知道有些事儿石墨烯干不了,为了发文章,石墨烯,你不行也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