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续火星之旅如何?你对它有哪些想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202天,跨越近5亿千米,2021年2月10日晚间,天问一号制动工作约15分钟后,探测器成功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º的环绕火星的大椭圆轨道!这标志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开启了星辰征途的下一步。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这次入轨可谓是一次奔火“大考”,整体入轨、超大椭圆轨道……为到火星,天问一号究竟有多努力?


一、超高难度“绕落巡”一步到位

火星,是人类最想了解的地球邻居之一,在掌握航天技术后的第一时间,人类就开启了火星探测历程。1960年10月到1964年11月,苏美经过了6次连续失败尝试后,美国终于成功发射了人类首颗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水手四号”

人类探索火星60年,主要包括四大任务类型,天问一号的任务是复杂度最高的一次。

人类目前有四种火星探测任务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四大火星探索任务类型主要包括飞掠、环绕、着陆和巡视。


飞掠:就如“惊鸿一瞥”,飞行器只能在火星远处飞掠而过,近距离接触火星时间极其有限。这是人类航天技术尚不成熟时的无奈之举,仅在早期没有能力制动进入环火轨道时使用,如今已经没有专门针对火星进行的飞掠任务了。

环绕:环绕器通过制动减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能长期环绕火星进行观测,帮助人类了解火星的磁场、大气、重力场、地形地貌、浅层地表等综合情况。此外,它们还能为降落到火星表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信号中继服务,成为连接地球和火星的“宇宙灯塔”。

着陆:直达火星表面,去详细研究火星表面情况,尤其是底层大气情况、气象条件和浅层土壤构成等,这都是“登高望远”的环绕器做不到的。然而,无法自由移动始终是一个的硬伤,因为研究小范围的着陆区域所能获得的科研成果太有限。

巡视:巡视任务需要依赖火星车来完成。火星车携带多种复杂科学仪器,能在火星自由巡视。但它无法自主着陆火星,且受限于能量和天线尺寸问题,除非依赖额外的着陆系统和信号中继系统辅助,否则几乎不可能与地球直接通信。

着陆器和巡视器要在3个月左右才会执行火星着陆任务(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考虑到不同任务的执行难度,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分开执行环绕着陆、巡视任务。即使这样,失败的尝试也不在少数。

天问一号,将一次同时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3项任务,“绕落巡”一步到位!

困难程度不言而喻。且巡视器重达240千克,着陆器不仅服务着陆过程,还要有一定装载传感器和通信设备的空间,可以说天问一号是人类探测火星工程技术复杂度之最

面对高难度,强载重的挑战,天问一号如何成功完成了第一大任务——“绕”?


二、失毫厘谬千里,整体入轨是最佳方案

执行第一大任务的环绕器集中了整个探测器的推进系统、能源系统、通信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核心系统,是整个任务成败的关键。只有连续进行1次深空机动和4次轨道修正,才能保证天问一号始终飞行在理想的轨迹上,最终和火星如期相遇。

2020年10月1日天问一号分离测量传感器完成的“自拍”(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与火星成功相遇,指的是冲进火星的引力影响范围。太阳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以上,是太阳系内的引力中心,它会把火星等行星的引力影响范围约束在一个定义为“希尔球”的空间内。

理论上,火星的希尔球半径约为100万千米,至少在内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探测器才能长期稳定环绕轨道。也就是说,天问一号至少要冲进这个范围。当然,实际情况下需要达到更近的距离,它需要冲到距离火星表面仅有几百千米的位置开始制动。

进入火星引力影响范围只是开始。如果以火星为参照,天问一号的相对速度会超过从火星表面永远逃离的逃逸速度(约5千米/秒)。如果不制动减速,天问一号只能完成对火星的 “惊鸿一瞥”,随即在火星引力作用下改变轨道,飞入更远的太空,最终被太阳引力重新拉回,成为一颗人造“小行星”,与火星和地球再无交集。由此可见,最佳入轨方案的选择是远征火星的重中之重!

从具体工程实践角度看,着陆器和巡视器的目标并非环绕火星,它们完全可以不跟随环绕器而直接降落火星。理论上,在近火星上空,天问一号的着陆器携带巡视器立即分离,环绕器可以单独进入环绕火星轨道,这样对环绕器的要求将大幅降低。这也是苏联火星2号/3号,欧洲火星快车/小猎犬2号、微量气体探测器/斯基亚帕雷利号曾经采取的方案。

但是这种方案有个很大的不足:容错空间极小

中国对火星的认知还很少,火星着陆区域尚无实地勘查,且没有已经稳定运行在火星上空的环绕器做信号中继服务。另一方面,火星大气稀薄,地形地貌复杂,整个着陆过程仅有约7分钟的时间,但目前地球、火星间约1.9亿千米的双向通信有长达21分钟左右的时延,这意味着整个分离着陆过程探测器将完全失去地面测控支持。这一方案就像“刀尖上起舞”,存在很大风险。事实上,上述提到的几个任务中,除了火星3号的着陆器成功着陆,工作了十几秒之外,其余着陆器均以失败告终。

维京一号和二号都采取了整体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后续择机着陆的方案(图片来源:NASA)


为将后续风险降至最小,天问一号采取了环绕器携带整体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方案。这样虽然会给环绕器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但留给着陆器和巡视器自由选择着陆窗口的空间更大,后续任务将从容很多。

20世纪最著名的维京一号和维京二号探测器就采取的这种方案,它们抵达火星后整体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在一个多月后着陆器才择机分离、着陆火星,造就了一个时代的火星探测传奇。

进入超大环绕火星椭圆轨道等待着陆时机/备选:出最少的力,达成最优的效果

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的是一个超大的环火椭圆轨道,抛弃了最理想的环绕火星方式,这又是为何呢?

先说最理想的环绕火星方式,其实就是保持近圆极地轨道,这样能够相对火星保持稳定的距离,最大限度覆盖对火星的观测范围,获得理想的科研结果。然而,火星虽小,但依然不容忽视,火星引力约为地球引力的38%,探测器在它附近进行机动操作受仍会受到较大影响。直接制动切入环绕火星的圆轨道对于制动系统要求极高往往需要消耗掉巨量的推进剂,甚至远远超过探测器和运载火箭的能力。

在二月初距离火星约220万千米时,天问一号已经拍下了火星的美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要知道,火星探测器的推进剂都是无比宝贵的。对于天问一号而言,每一滴推进剂,都是重达870吨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后探测器又深空飞行近7个月才送抵火星的成果。环绕器还需要携带沉重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整体制动减速,推进剂的消耗量进一步上升。而且按照后续的任务规划,环绕器需要长期在火星上空工作,并定期进行轨道维持。最大限度节省推进剂延长环绕器的总工作时间,对于天问一号的工程和科学产出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天问一号会整体在近火点附近减速,首先进入近火点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º的环绕火星大椭圆轨道。在随后的2个月内,它还会在远火点启动,推进系统调整轨道倾角和轨道形状,并在近火点多次工作将远火点降低到数万千米高。

近火点制动减速,远火点调整轨道倾角,这样的轨道设计是基于探测任务工程复杂度和推进系统能力的综合考量,能最大限度节约推进剂、确保环绕器的长久工作状态,维京系列任务曾经的轨道设计方案也是这个思路。

对于单独的环绕器任务而言,也可以利用火星稀薄大气进行空气刹车以节约推进剂,不过这一方面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小心焚毁在火星大气的案例(1998年发射的火星气候探测器),另一方面空气刹车往往持续数月到数年,并不适合本次任务就不再赘述。


三、共同期待高光时刻

在未来的2-3个月内,环绕器会开启7个科研有效载荷,认真勘察待选火星着陆地点,与地面时刻沟通相关信息,逐渐调整轨道到最佳着陆窗口。等到窗口来临之时,着陆器和巡视器的结合体将立刻分离,冲进火星大气,正式开启天问一号任务周期内最大挑战、也最为高光的“恐怖七分钟”时刻。

天问一号巡视器即将驶到火星表面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火星探索的征途,无疑是披荆斩棘之路,入轨只是一次“大考”。火星探测的路上,天问一号还要经历多次考验,让我们共同期待它后续的高光时刻!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欢迎大家关注我写的火星科普图书《下一站火星》


user avatar   haibaraemi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恭喜天问一号,新征程开始了!

一、抵达火星附近之后做什么?

天问一号计划在一次任务中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环绕”。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通过“刹车”减速(近火制动),成功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

不过,天问一号并不会在入轨之后立刻分离着陆装置,而是和NASA的海盗号任务相似,让环绕器先经过一段时间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实际考察了着陆区之后再释放着陆装置。可以说是非常谨慎了。

经过2-3个月的在轨运行,调整好轨道,确认了着陆区状况之后,天问一号环绕器将在2021年4月之后释放着陆巡视组合体。

二、“恐怖七分钟”?对,也不对

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火星表面,探测器需要经过一段艰险异常的路程。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组合体也必须经历这段严酷的考验。 人们常常把这段路程成为“恐怖七分钟”甚至“死亡七分钟”,但其实不一定。

对的地方在于:恐怖确实是恐怖的。着陆过程不仅复杂艰险,而且由于信号延迟和屏蔽,无法得到地面站的支援,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完成。迄今为止的火星着陆任务近一半折戟于此。

不一定的地方在于:不一定是七分钟

事实上,目前的火星着陆任务绝大多数是抵达火星后直接着陆的,即使是欧空局的痕量气体轨道器(TGO),也是在抵达火星后先扔下斯基亚帕雷利着陆器,然后才进入环火星轨道的。这就意味着,这些着陆任务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时候速度更大,着陆过程所需的时间也更短。

典型的“恐怖七分钟”案例洞察号,进入火星大气层时速度约5.5 km/s▼

但并不是所有的火星着陆任务都这样。如果是先减速进入环火星轨道,然后再分离着陆的话…显然,着陆任务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会降低不少。以NASA的海盗号任务为例,海盗号是先环绕器进入环火星轨道,对着陆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之后,才择机释放的着陆器。在这种情况下,海盗号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速度是4.6 km/s,比洞察号低了16%。这段着陆过程花了多久呢?大约10分钟 [3]。

那同样采用先环绕器入轨,再择机释放着陆装置的天问一号呢?按目前公布的时序来看,天问一号着陆巡视组合体进入大气层的速度约4.8 km/s,整个着陆过程大约需要8分钟。

这是天问一号的“恐怖八分钟”▼

三、着陆在哪里?

天问一号最初选了2个备选着陆区,有趣的是也和两艘海盗号(Viking 1和Viking 2)很像,分别是1区(克律塞平原)和2区(乌托邦平原) [1]。

根据天问一号项目组最近在《自然·天文》上发表的任务介绍,目前进一步拟定的着陆区是2区(乌托邦平原)[4]——和NASA的洞察号、毅力号任务相对比较近(注意:不是火星车行驶可达的那种近啊别误会!)。

不过,具体的着陆区还要等到环绕器实际打探过一番才会最终确定,还要再等等啦~


四、天问一号,要探测什么?

环绕器携带7种科学仪器,火星车携带6种科学仪器。注意,这里说的都是“科学”仪器,事实上探测器还会携带诸多工程仪器,例如避障相机、监视相机、惯导装置等等。

环绕器科学仪器位置▼

火星车科学仪器位置▼

这其中有些我们在嫦娥任务里就接触过的“老朋友”,例如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搭载的次表层雷达(测月雷达),不过玉兔(二)号的两种频率雷达在尾部和底端,而天问一号火星车两种频率的雷达都在前端(总有一种一个没刹住车会戳到自己的错觉orz);也有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新盆友,例如天问一号火星车上的成分探测仪,这是一个和好奇号化学相机相似的“激光笔”,通过高能激光烧灼来远程探测物质成分(老帅了)。

有机会接着安排一期详聊一下每个仪器~不然这期写多了你们又不看了…

整理汇总一下,就是从火星空间环境、到表面、到次表层、到内部结构都一网打尽▼

火星车计划开展约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而环绕器则计划开展约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环火星科学探测。不过在此之前,我们下一个迎来的激动时刻还是抵达火星和“刹车”减速进入环火星轨道(近火制动)啦。一步一步来~

从地球到火星,天问一号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文章戳:为了去火星,天问一号做了哪些准备?。了解更多戳: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你对行星探测任务「天问」有哪些期待和祝福?

总之,下一个里程碑,3个月后的火星着陆!

PS:更多关于火星和天文航天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公zhong号“行星事务所”~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绕落巡,绕不是最难的。个人认为落是最难的。

超低密大气(近真空)+低重力降落,我们没问题。

低密大气+中重力降落,这事没干过,有风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user avatar   qian-xun-bai-du-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年后,面对三体舰队的威逼,中国的星际外交官们将会回想起先辈们初次记录下来那个红色 天体资料的那个遥远的春节。


中国不是第一个登陆火星的人类组织,却是唯一一个留下记录的人类组织。那时候实际上地球还有一个自称灯塔的超级政权,她曾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她曾和一个更古老的政权曾完成对火星的环绕与落地巡回,诸多记录表明它们曾经存在过。

在本星系群 仲裁委员会上,来自中国的人类代表悲愤地说道:

“火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人类对火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user avatar   peng-peng-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b-h-6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在这个话题下发表什么看法。不过刚刚看到一条新闻,退下来的川普刚刚召集了一场慈善募捐,准备募集50万美金的善款,救助500条中国狗到美国,避免沦为桌上美食的命运。

爱狗人士不知该如何反应呢?

先不说这件事孰对孰错,在我看来,又是一群别有用心的人有意制造的闹剧,操控舆论而已,甚至想影响立法,时间卡的刚刚好。

熟悉的操作,熟悉的套路。

导盲犬我了解的不多。不过曾经有个立法推动我倒是非常熟悉,那就是取消食盐专营。这个是好是坏也不予评论,只说说当年是如何操作的,每年快到两会的时候,各地盐业部门都会查处一些大案要案,并请专家点评私盐对人体的危害,新闻密集报道,就一个意思,只有食盐专营才能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旦放开,就有不法分子用假冒伪劣的假盐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事实真相又是如何呢?

彻头彻尾的谎言闹剧罢了。

首先,出场的就是工业盐。专家信誓旦旦地说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3克就能致死。专家说得都很正确,但恰恰是故意混淆视听。因为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但是它没提正常的亚硝酸钠售价在3000-4000元一吨,假盐贩子有200元一吨的工业用盐不卖,反而用赔本的工业盐来冒充,这是什么样的精神?

还有专家提到的工业用氯化钠没有精制,里面也含有亚硝酸钠,就更是笑话了。因为国家所有关于氯化钠(包括食盐)的各种标准中没有一条是关于亚硝酸钠含量限制的,这说明什么?正常的各种氯化钠就不含亚硝酸钠。

还有的就是所谓牲畜盐,专家愤愤不平,给畜牲吃的盐让人吃,简直丧尽天良。但是非常悲哀的是,牲畜盐的各项质量标准除了不含碘之外,都比食用盐高得多。这才真正是人不如畜牲。当时很多查处的案件本来想以危害食品安全罪查处,结果一检测,除了不含碘,所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食用盐标准。

拿食盐举例,就是某些利益团体利用信息不对称性,故意颠倒黑,谋取私利而已。

一条训练合格的导盲犬能不能指定地点排便,这个不懂,不讨论。

我关心的是几乎所有的有心者都在提什么国外导盲犬有多少,中国有多少?

我随便搜搜美国盲人,结果非常遗憾,在不带任何预设的前提下,我看到的美国盲人没有带导盲犬,没有一个。这里面包括美国盲人协会的所有管理者,以及盲人的精英,IT精英,普通盲人等等,全部使用的都是导盲杖,没有见一个用导盲犬的,这不科学啊!

中国有必要搞导盲犬么,反正国家不这么搞,那么就是民间的爱心人士献爱心了,都是号称免费给盲人提供导盲犬,只是,只是一条导盲犬训练成本很高,要20多万呀!

事实真的如此么?这些人宣称导盲犬要训练两年,还必须一人只能训练一只犬,所以20多万并不贵。粗略算算,除去两年的狗粮,算两万吧,天天训狗,一月工资上万,这活儿我也想干。

导盲犬真有这么高贵,比得上警犬和缉毒犬么?训练成本有警犬缉毒犬高么?如果非要有人说比它们高,那就没有必要在讨论了。

我曾看到自称专业的警犬训练人士算了一笔帐。

昆明犬幼崽 2000一只,训导员工资6000一个月。

警犬头9个月为集中训练,平均一个人带5只幼犬。

幼崽头三个月为断奶期,饲养疫苗人工等8000元。

初期训练6个月,1.8万。

经选拔后专业训练期,3到6个月。这时单人训练,工资6000,狗粮等1500,其它费用500,3个月小计24000。

所以,一只合格的警犬从出生到正式服役费用52000元。如果要求更高十万也有可能。

也有警犬培训人员称各地标准不同,最低也要四万元起。

这个可是有严格标准的,最低四万,顶天十万,那么民间自发的没有监督的训练费用号称20多万,这是在骗谁呢?

毕竟这都是民间自称的费用,那么权威的官方费用有么?还真有。

中国警察网在2007年曾经报道昆明警犬基地实施社会化扶养训练警用幼犬,就是把经过初步喂养三个月左右的幼犬送到附近培训过的农户家进行喂养专业训练,属于初期拓展性训练,四个月后由基地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专业训练。

这里面提供了一组数字,基地喂养训练四个月的成本2200元,群众喂养训练四个月的成本1500元,而且验收合格率从84%提高到92%。

只不过这毕竟是2007年的新闻了,这么多年过去,狗粮人工成本提高了不少。

又查到2020年的相关报道,这种委托饲养训练模式更加系统专业,从幼犬出生一直到专业性训练之前都有群众喂养训练,不过里面只提到了一组数字,该户喂养六条纯种母犬,十六条幼犬,一年纯收入两万元。

如果仅仅算一年就养了十六条幼犬,人工费用才1200元一条。至于狗粮防疫等按照官方标准9个月12000元,也不过13000元。如过导盲犬也交给他们训练3-6个月,专业训练人工一条一个月1000元吧,狗粮1500,我估计着一只合格的导盲犬20000元就搞定了。

那些宣称20多万才能训练出来的人,脸不红么?

嘴上说着都是爱心,让大家捐钱,心里全是生意,都是生意罢了。

至少在盲人无障碍社会福利做得比较好的美国,主流还是导盲杖,他们更多还是在各种无障碍设施,盲人便利,就业补贴等方面努力,导盲犬提都没提。这不是很让国内爱心人士尴尬么?

…………………………………………………………………………

一周前又补充了很多,结果发布的时候啥都没出来,草稿里也没,气得不想再讨论了。今天再接着说吧。

关于导盲犬在网上跳得欢各色人等,有哪一个是真正关心盲人的?

打开各大搜索引擎,输入导盲犬,首页上的相关新闻介绍赞美简直是铺天盖地,仿佛只有导盲犬才是盲人的光明未来,其它的都不能显现对盲人的关心。

再输入电子导盲杖,根本没有任何新闻媒体,网络大B关注报道过,这种首页几乎没有销售推广,和化妆品日用品比起来差得太远太远,剩下的全都是技术型说明。

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国内电子导盲杖开发得相当差劲。不过我也欣慰地看到,有一些相关专利,还有毕业论文设计,这表明国内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上网搜索了一下销售的电子导盲杖,结果不尽人意。

价位大概分为100以下,100-300,1000以上这三种区间。

100元以下的就是普通导盲杖装个警示灯,再良心点装个喇叭,告之盲人路过,众人小心,对盲人并不友好。

300元的,多了什么收音机,MP3插卡听歌听戏,更是鸡肋,正常人都应该知道在路上行走尽量少听歌,因为容易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尤其是视线盲区内,有安全隐患。

1000元以上的多了GPS定位,可以通知家属位置,可以告之方向,还有探障功能。

个人认为,这里面最欠缺的就是盲人专用导航地图了。

目前国产北斗2.0的普通定位精度已经达到了1.2米,在民用工程上配合差分定位可以到mm级,但是这个成本太高而且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如果和移动基站定位配合,在0.5m这个精度内应该能够满足盲人的出行导航。

需要配合的就是导盲软件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普通电子导盲杖厂家是没有能力独自建设的。

目前国内的导航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各大导航软件基本都有步行导航,完全可以在政策指引上对其进一步优化,主要是人行道的固定障碍物标记定位,很多城市都有盲道,但实际上落实地并不好,盲道上树木,电杆,指示牌都会成为盲人杀手,对于没有盲道的小街小巷就更不用提了,如果这些全部交由导航公司来做,人力成本巨大。是否可以由民间人士或者志愿者来进行标定,这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具体操作细节可以群策群力。

还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问题,之前很多城市都推广过盲人红绿灯,但是效果很差,不久就全部取消了。

因为当时的装置都是声音提示,前方绿灯,红灯,然后是语音提示剩多少秒,或者用枯燥刺耳的长滴滴声提示,如果信号时间临近结束,会变成急促的滴滴声。

但在白天繁忙的十字路口,人声鼎沸,这种声音提示小了盲人听不到,大了就直接成了噪音,普通人听得都脑仁疼。晚上更是扰民,不久就在各种投诉中全部取消了。

现在完全可以与电子导盲仗对接,比如在红绿灯杆上装有定向特定频率广播无线电组件,将信号限制发送到对面一段指定的区域,电子导盲杖接受信号后告之红绿灯信号及持续时间,又不对其它方向等待红绿灯的盲人造成干扰,这一点应该不难做到。还有国家有关部门应提前介入,制定电子导盲杖的标准,尤其是涉及市政方面的各种信号资源频率,对接窗口等技术参数做统一规定,指导相关厂家生产。

另外,电子导盲杖要有探障功能,这一点已经可以完全做到了。理想的探障要分上下两路甚至三路。下路注重前方路面的临时凸起,陷坑,台阶,中路是前方临时停靠的车辆,行人,上路是头部附近出现的树枝杂物。

曾经考虑过将手机和导盲杖配合导航,但是意义不大,也不方便,不如就把手机的安卓系统整合进导盲杖,更方便。

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这种导盲杖成本大概五百,最多一千。

普通铝合金折叠导盲杖:50-100

北斗导航模块:10-50

超声波探障模块:20-80

安卓系统:8G机顶盒便宜的100,好一点的200,这还多了高清视频解码芯片之类的,还带蓝牙语音遥控等。

加起来500,再加上一些其它电子配件,导航软件开发,售价1000,利润也很不错了。

作为一个福利产品,国家可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采取盲人承担一部分,国家补贴一部分,社会福利献爱心一部分,一个电子导盲杖,普通盲人或许两三百块就能获得。

我设想的场景是这样的。

盲人出行,掏出电子导盲仗,对蓝牙耳机说:我要去合记烩面。

耳机里传来:根据你平时的出行习惯,已经将XX路的合记烩面作为目的地,确认请按导盲杖手柄左侧确认钮,选择下一个请按右侧取消钮。

是否为你预约店家安排座位?

现在正在为你导航,目的地,XX合记烩面,距离500米,预计十分钟后到达。

现在你位于小区广场内,右方20米为花坛,左方10米是小区临时停车位,请朝正前方前进

滴! 前方两米有快速移动物体,请暂时停止注意避让。

请直行,距离小区门口还有20米

滴! 前方两米脚下有移动物体,请注意

(奢华版:前方两米处判定大狗撒欢,按其轨迹是无人牵引,请注意避让)

你现在位于某某街人行道上,请直行。

滴! 前方两米道路有障碍物,请注意。

滴滴! 盲人出行预警,XX街道某某超市前供水管破裂,市政人员正在抢修,人行道上双向十米设有临时施工围栏,请盲人注意绕行。

(奢华版,滴!前方两米有障碍物,是围挡,请绕行)

前方五米为十字路口,马上进入红绿灯指示区

前方绿灯,还有20秒通行时间,预计你无法通过,请等待下一组绿灯

前方红灯

前方绿灯,还有50秒通行时间,可以通过

你已偏离人行横道线0.5米,请向左方回到安全区域内

(前方有店铺的促销牌倾斜)

前方两米,1米五高度有临时障碍物,请注意

前方一米,1米五高度有障碍物,请停止前进,自动为你打开声音报警

前方一米,1米五高度仍有障碍物,请绕行

目前位于盲道,是否将其实名标记为障碍并举报?

………………

你即将到达合记烩面,前方有台阶,请从左侧无障碍通道进入

你已经进入店内,因为人流较多,请呼叫服务人员为你引导。


这样看看,不是导盲犬香多了,平时就是充充电,全部自己承担的话,可能就是1000块。

……………………………………………………

当然,还可以有更高级版的,配上高清摄像头,AI识别,语音引导,再黑科技的,直接把影像换算成视觉信号倒入大脑,那就不存在导盲杖了。


user avatar   wo-men-de-tai-k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越南語有四聲八調,形式上和漢語體系完全對應,漢越語單字的聲調分派也基本[1]是按照這樣的對應關係來的:

傳統的越南語聲調分類。

平、玄調平穩且無收尾,鋭、重調較短促,問(河內及胡志明)、跌(胡志明)兩調與(中古)漢語的上聲類似,是帶緊喉的升調。這些大約是越南語聲調分別與漢語四聲建立聯繫的依據。

但從歷史來源看,越南語的上聲和漢語的去聲才是對應的,反之亦然:

漢語的上聲來自喉塞尾-ʔ,去聲來自-s (-h),越南語則正好相反。越南語喉塞音與其他塞音韻尾對於聲調發展的地位是相同的,所以鋭、重調從來源上同時對應了漢語的上、入聲。這是越南語和漢語聲調來源上的異同。

参考

  1. ^ 與漢語不同,次濁(流音聲母)平聲歸為陰平。



  

相关话题

  三篇「中国嫦娥五号月壤研究」论文登刊《自然》,有哪些新的研究结果值得关注?将产生哪些影响? 
  俄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开舱,舱里都带了些啥?下次你还希望可能带些啥? 
  航天工作者工资真的很低吗? 
  为什么火箭发射前要倒数? 
  如何看待中国天眼用AI发现银河系边缘数万光年外的暗弱脉冲星,解决世界级难题,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中国嫦娥五号和日本隼鸟二号在综合技术水准上相比较来看孰强孰弱? 
  未来十年,中国航天将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如何看待俄罗斯联盟号 MS-10 载人飞船发射失败,两名宇航员逃生着陆? 
  日本探测器「隼鸟 2 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将小行星「龙宫」样本送回地球,探测器前往新目标,有哪些意义?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国税总局发票查验平台网站的安全证书不被信任问题?
下一个讨论
男朋友出于好心给我的茶里下止痛药,我知情后非常愤怒,请问到底是谁的问题?





© 2024-04-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