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日本马拉松选手铃木健吾突破2小时05大关? 第1页

  

user avatar   silent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什么逻辑,东拉西扯,随便看看。

嘴上说用不着比来比去(确实差距很大),可依然都还是在比……



按过去几年的发展态势,日本破205大关,中国破208大关(当年任龙云20815),都是迟早的事。现在日本破了205,中国破208估计也就这两年的事了。

——sub 205和冲击208,就是两个国家最顶尖选手的差距。

其实差距很大,相当于落后超过一公里。跑过马拉松的都知道,落后别人200米都觉得远在天边,落后1公里,别说尾灯,压根人影都看不见;


更变态的是日本如今第一集团的整体实力

日本这几年比较大的马拉松,跑进208、跑进210、跑进215都是成群结队、乌央乌央一大片。这比几位头部选手的个人突破,要更恐怖得多。

——比如这场琵琶湖马拉松,日本42人进210,15人跑进208大关。对应的去年已经算非常逆天的南京马拉松,19人跑进214,4人跑进210。

——我们有史以来跑进210的也就10人次,日本可能随便一场中等级别的马拉松就远超过这个水准了。

这是现实。


可能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外,其它一些热门项目、商业/职业体育,中国体育都是靠天才撑着。每隔些年就会出一些特别拔高的选手,刘翔啊姚明啊孙杨啊……都是如此。

毕竟人口基数大。

未来应该会有更多谷爱凌这样非本土成长、非本土模式培养的巨星——包括我一直觉得未来不久会出现一个中国自己的林书豪那样——马拉松整个运动理念和模式和其它项目区别还是很大,会不会也出个这样的巨星,不太好说。

但即便存在这种个体超巨,按当下的实力,很长一段时间里,和日本马拉松第一集团没法比。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是我们很差,是日本近年太强;


铃木健吾也不是什么新人黑马,相反日本这一档的马拉松人才还不少。

有意思的一点,拿日本很热的箱根接力来说,日本国内很长时间都存在另一种声音,觉得箱根拔苗助长、让原本能跑得更快的潜力股过早过耗,也耽误了本该最值得进行系统训练的黄金年龄。即便校园田径队和企业团这种模式,日本很多人也吐槽死板又老套。

不过似乎结果来看,日本的这套未必真如指责的无效,本子也在不断的改革和优化。起码箱根系的那批人,最近这些年跑出来成绩来的实在太多了。

很多即便不是名校出身,即便箱根发挥平平,在大学后依然保有极大的潜力并且继续进化、也最终实现了成绩上的突破。所以对日本民众来说,铃木健吾们并不算什么新面孔,更多铃木健吾们兴许都已具备相当的实力,只差一些比赛来交出成绩了;


也很有趣。比如大迫杰这样完全自主发展的选手——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能有点类似当年的李娜——日本人视他为英雄和叛徒的都有。不同成功模式的并存,也让日本顶尖/精英选手的路更广一些。

这种“本土派”和“洋务派”最后哪家强,过几年可以再看看。

不管怎样,多种模式都会让日本更多精英选手冒尖出来;

大迫杰进205估计也只是时间问题


东京奥运的存在,包括此前巨额奖金的各种激励,是很客观的激素,让日本马拉松看起来突飞猛进(其实是几十年前多次巅峰的重现)。

日本人还是太保守了,激励奖金池也早就空了。好比铃木健吾这次超神表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奖金方面的激励并不多。大迫杰都替他惋惜。不过这种成绩刺激+整个项目经济方面的正向提升,未来几年应该都会源源不断成为他们跑得更快的燃料。

日本计划奥运马拉松站上领奖台这件事,兴许真的能实现;


中国其实也在各种尝试,包括一些和企业团已经相当接近的组织形式,包括对很多精英选手而言兴许是经济方面最好的五年(以及未来的很多年),甚至包括传统体制队长跑部分的增长。

总体是乐观的——比如我觉得,国人跑进208就算今年不行,明年也一定行。明年不行,大不了就后年。但更远的以后会怎样呢,不好说。

想想最近中超的各种奇葩新闻,很难保证未来马拉松就一定欣欣向荣。太过于寄望一些商业上的刺激,也挺危险的。

但趁着热度和钱都在,尽量别被日本落下太远就好。

我们心里多少都会想着尽早追上日本,而日本如今则是在挑战东非两强的地位。


或者如上面说的一样,横空出现一个马拉松领域的姚明之类呢?意淫一下也无妨。(听起来并不现实,这概率怕无限趋近于0)


多扯几句,最近中超的那些破事,也证明了几点,比如最赚钱的职业/竞技体育,在已经如此“富裕”的我国,想让商业价值变成真金白银,还是相当遥远的。

跑步/跑马的这个群体,穷归穷,好在门槛低,真正掏钱消费的是大多数。哪怕表面个个死抠几十块钱的折扣、选个装备能纠结好几天,真买起2000块的碳板鞋又毫不手软——毕竟真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最终都很情愿。相反作为球迷,能花钱的未必那么多(你让很多铁杆球迷哪怕每年买件正版球衣,都是绝无可能的事)。

这也让运动品牌在跑步上舍得投资源,国产品牌哼哧哼哧大踏步赶上来,连带也愿意带着赛事、精英选手一块玩,成绩也会自然的提升上来。

这肯定是正向的。

追日本、学日本都不现实,没必要。很多人觉得竞技体育就是相互比,也不见得对。

比来比去,最后都得承认很多东西依然社初阶段,走个中国特色的马拉松/精英选手成长模式说不定更有可行性点。




  

相关话题

  在健身时,有没有哪一次突破让你印象深刻? 
  当前马拉松等长跑项目中最好的跑鞋是什么? 
  为什么冬泳不会失温,甘肃马拉松会因为失温出这么大的问题? 
  跑步时膝盖疼,请问哪款跑鞋值得推荐? 
  提高基础代谢率的说法是否准确? 
  为什么2021徐州马拉松能成为东京奥运会马拉松选拔赛? 
  经常跑马拉松是慢性自杀吗? 
  资深马拉松爱好者与专业马拉松选手有哪些差距? 
  打算参加元旦万米长跑,应该怎样制定训练计划? 
  那些跑步好多年的人老了以后身体状况如何了? 

前一个讨论
郭艾伦一直缺席CBA,他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力量训练后为什么要拉伸?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