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社会,统治者都是拿老百姓当畜牲的。
区别在于,有的是力畜,有的是肉畜,还有的因为肉制品降价被无害化处理了。
大明亡了就亡了吧,那就是家马上要倒闭的养殖场,无非就是最后被谁收购的问题。区别在于,李定国、李过、陈永华这些人,想让老百姓当那种替农民拉犁拉车,农忙时还得吃些精饲料的老黄牛,而大清想让老百姓当他们盘子里的牛排。
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那么如果你连对于自己的同胞,在见其死的时候都没有共情能力,那你也就活该被当成生产资料来养殖了。
因为我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我祖上就在扬州,家传祖籍本上很多支都在那时候断了,极少数幸存下来,能不暴躁吗
没死透,跟靖国神社招魂一样,其鞑性和奴性依然阴魂不散,长久以来都有孝子给它招魂,太ex人了
如果有人对你杀父淫母,你还能不对这个人暴躁,你也就真是人中奇葩了。
自从我开始列举实例抄书了,那帮来吵吵的大哥们就集体哑火了,啧啧啧,遗老遗少们自家的史书都不好好读,也就难怪个个都自认所知天下第一,大清有你何愁无人暴躁???
以下是原回答,知识点扩充会写在后面。
一开始我当清朝是个普通封建王朝,毕竟再烂也已成事实光靠喷是改变不了的,纯当睡前读物扩充知识面。
然而,我得到了这样的信息反馈
“你懂个xx,滚回去看你的电视剧吧”
“清怎么怎么了,但明也怎么怎么,汉人也怎么怎么,所以清没错,很牛逼”
“你破坏民族团结,其心可诛”
……
我这人吧,就这么暴躁,能说的可多了,都是事实有啥不能说的?我偏说。
八旗就是简化版的种姓制度,看印度那个衰样,后背有没有白毛汗?还有脸嘲笑印度吗?我们也就差那么点。
皇帝和所有的旗人都是主奴关系,奴才成了近褒义的词,代表和主子亲近,当奴才是一种荣耀。你就是一品大员,属主家办丧事,就可以翘了早朝去主人家打幡儿。
八旗唯一的主人皇帝也承认属人属主的关系可以高于皇命,甚至没法废除只能分化,是不是又有欧洲的味儿了?(家奴第一优先听从家主命令可不听皇命)
皇帝金融寡头搞垄断,通过规则拼命挖钱给自己用,羊毛出在谁身上?(规定税收的大头进国库,零头进内务府属于皇帝,最后零头比本体还多,如果官员在任上给的不够多,用自己的家产抵扣,少谁都不能少皇上的)
……午休就不多写了,休息时间宝贵。
清朝的优点我夸,缺点我嘲,但我夸的时候没问题,嘲的时候遗老遗少们,不肯闭嘴躺平啊,怎么办?那当然就,一直嘲啊╭(╯ε╰)╮
最后的最后,容我钓个鱼。
“和珅姓和”“多尔衮姓多”这么说有没有问题鸭~
我表达了自己的史观,大清朝就是个普通的封建王朝,过去发生的事情再喷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我只当是睡前读物充实自己,这点没问题吧。
我以自己得到的信息反馈,举了3个让我暴躁的例子(我不提明朝,单纯因为问题问的是清朝),现在评论区出现的例子还有多的,进一步论证了我的答案没有虚言,我相信对于题目本身来讲,我的回答非常符合的。大哥们开始冲我后,我在评论区的回答里挖了点坑,原以为这几个与我对峙的大佬会看出来然后怒喷我说错了,结果并没有。(比如理论上最容易被看出来的满蒙汉旗的划分准则是有时间限定的,但没有人就这个来喷我,所以大佬们什么水平我心里有数,我再也不钓鱼了,对不起。)
他们选择绕开了自己不熟悉的话题,更有甚者人身攻击,他们和自己答案里举例的“极端没自信只敢乱黑大清朝的皇汉明粉”不敢说是没有区别,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之所以说是简化,在于内在和外在条件的区别。
之所以说是同类,在于异曲同工,都是恐惧被同化,采用的隔离政策。种姓的根本在于隔离,而不是为了限定工作,限定工作是表象好吗?
“种姓制度”“八旗制度”都作为社会根本制度存在,但八旗不如种姓精细底蕴深厚,毕竟这个制度作为社会根本孕育了现今的印度文明且依然顽强存在,这点八旗是完全没法比的
①制度的概念,诞生,进化,发展
「种姓」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最早只有3个阶层,职业不是世袭,各个阶层间互通往来没有限制。而在征服达萨人后,为了方便统治并将达萨人排斥在外,雅利安人原有的三个阶层逐渐形成三个“瓦尔那”,非雅利安人则成为第四个阶层,即4大种姓+不可触摸者(达萨人是本土反抗雅利安人最激烈最凶猛的一支,雅利安人恨他们,拒绝吸收他们,所以达萨这个词义直接变成了贱民)(在高种姓中,也有达萨人,比例很小但他们作为几千年前本土部落的背叛者,活的很潇洒,这些原本土部落的高层就是那些皮肤很黑的高种姓)
「旗」最早起源于关外女真族人以血缘为基础的集体狩猎活动,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独创了这种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最初只有4旗。1615年,努尔哈赤几度改革,并且收编了异族战俘入旗,人口激增,故而又加了四旗,八旗初始。八旗制度的建立,不仅仅是一种军事制度,同时也成为女真部落的社会组织形式。在随后的东征西讨中,八旗军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奖励、封赏,许多将领、军官都被封官晋爵,世袭罔替。八旗对清兵入关和此后维持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征平叛,无役不与,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尽管清廷在施政方面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在汉地的统治基本上沿用明制,而八旗却在行政隶属上则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保持在满州形成自身特有的传统体系,因此又被称为“国中之国”。
②关于婚嫁,种族隔离的具体实行
「种姓」说是各阶层不可通婚,但实际上高(种姓)男可以娶低(种姓)女,高女嫁给低男是不可饶恕(逆婚的后代也有种姓,每个大种姓内部还分化无数的亚种姓,但我实在是找不着我以前的笔记本了,逆婚的后代虽然身份低贱,但未必过得差,毕竟母亲是婆罗门父亲是刹帝利这样的,父母活着的时候供养庇佑一个孩子,给他好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这点是为了生育优势。低女嫁给高男的巨额嫁妆是用作“梵化”(即提升后代种姓)的讨好费,此外种姓虽然固化也不是一成不变,比如孔雀王朝,他家是低种姓,家里是养孔雀的。但在之后他的后代也悄悄“梵化”了。比如某些商人在巨有钱后,花大钱给婆罗门长老为自己悄悄提升种姓。刹帝利如果失去财产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失去刹帝利的身份,降为吠舍。掉段很容易,升段很难,但无论哪个阶层和不可触摸者生育,后代皆为不可触摸。(很聪明的做法,钱到手人到手孩子遍地,低种姓还要感恩戴德)(种姓制度并不是永不互通,某位答主不要想当然,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变通)
「旗」清军刚入关,天下未定,为了拉拢中原人士,清廷开始鼓励旗汉通婚建立统一战线,于是在顺治5年下了一道圣旨“方今天下一家,满汉官民皆朕臣子,欲其各相亲睦,莫若使之缔结婚姻。自后满汉官民有欲联姻好者听之。”并作出表率招选民籍汉人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入宫,居永寿宫称“永寿宫妃”,但在顺治十二年又下了一道圣旨“太祖太宗制度,宫中从无汉女,且朕奉皇太后慈训,岂敢忘行。即天下太平之后尚且不为,何况今日。”
道理很简单,满人属于少数民族,通婚政策一经执行,满洲血统很容易被数百倍于己的汉人湮灭。尤其旗人的很多待遇高于普通百姓,旗民大量通婚,会使八旗人口迅速壮大,可资源就这么多,每家多了几十张嘴,大家到手里的就都要削N分。清廷很快叫停了通婚政策,改为“汉不选妃”也称“旗民不通婚”(民间称满汉不通婚)。这也成为了之后200多年的祖制。
在执行过程中,虽对旗人娶汉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汉女之家并不入旗,也禁止旗女外嫁,毕竟按理来说,旗女的后代也是旗人(嘿嘿,看看上边种姓的第一句话)。康熙帝纳汉女,虽有违祖制,但仍使其家族依然留在民籍,并不违反旗民不通婚的根本宗旨。乾隆帝(不愧是掏空大清第一人)将后宫汉女的家族抬入八旗,也正是乾隆时期,天下承平已久,八旗人口迅速增长,供养这么多旗人,朝廷已经感到吃力。为此乾隆下令赐予很多旗人东北的田地让他们耕种,以自力更生,并以汉军旗本是汉人为由,让大量汉军旗人退出八旗编制,自谋生路。
因为违反了“旗民不通婚”的根本制度,动了所有旗人的蛋糕,导致乾隆更不敢承认自己招选民籍汉女入宫的事情暴露——“近闻南方织造、盐政等官内,有指称内廷须用优童秀女,广行购觅者,并闻有勒取强买等事,深可骇异。诸臣受朕深恩,不能承宣德意,使令名传播于外,而乃以朕所必不肯为之事,使外间以为出自朕意,讹言繁兴。”
乾隆对于后妃的处置也有变化,乾隆前中期,汉女被分配在内务府包衣佐领下,中晚期则分配在包衣管领下,身份再低微,但还是旗人,人家带你玩啊。
作为民籍,哪怕是身价百万的巨商也没资格和最卑微的包衣结成姻亲。这就是社会身份,这就是种族隔离。
③两者的经济条件和社会身份
「种姓」雅利安人与达萨人的人口数量无法形成绝对的供养关系,因此主动设置了多个地位缓冲,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四种地位一起供养婆罗门。婆罗门去神庙领取“工资”,穷但可以保证即使不干活也有口吃的,这帮僧侣常年苦修,吃得不多。大部分穷是真的穷,小部分有钱的也真有钱。真过不下去了(比如家里又添了孩子,孩子多,工资实在不够用)会选择出去工作,最好给刹帝利当老师接受供养,最差会去低种姓家做佣人(就是这么穷),但因为身份原因,挑三拣四的做,主人家也不敢说什么,要么再请一个低种姓做其他事情,要么自己做。刹帝利更夸张,如果他穷了几代,他就从高种姓掉下去了,你说冤不冤?只有婆罗门的身份保值,其他种姓都会因为经济等各种原因下降。还敢说高种姓永远是高种姓只做高贵的工作?谁教你的?我们来友好切磋一下?
「旗」旗人与非旗人的人口数量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在清前期以非旗民之数完全可以供养旗人整个群体。旗人有“工资”,前期人少大家都富,中后期活的很潦倒,但依然比老百姓有天生的优势。外八旗旗人想上进就要弓马骑射或者靠科举,对比老百姓录取比例高,没上进心就想提笼架鸟也行,就是穷困潦倒,但旗人的身份不会因为穷而失去。总结一下就是,旗人人口爆炸了,天下养不起了,皇上捂紧了自己的口袋也不想多给,他自己还不够花呢。
我记得以前课本有段节选,是清末的奴才发达了给过去的主儿行礼送钱,主儿理所应当接受,然后街上的人议论纷纷,说呦怎么他都发达了还兴这个啊。但我实在是记不起来是哪一段了,如果有人知道请告诉我,谢谢您。
④非常有意思的相似点,应该是清朝学习蒙古得来的(先蒙化后汉化)游牧民族传统
「种姓」“马祭”,让一匹特定的马自由奔驰长达十日,然后国王宣布马蹄所经之处皆为王土。我记得摩诃婆罗多里有一段,一位国王如果想成为轮转圣王,会进行马祭,他会带领他的军队征战马蹄所踏之地,在这其中的国王,要么迎战要么认怂承认他为轮转圣王,平时不干涉内政,但当圣王召唤他的时候,他必须举国跟随圣王。一般举行祭祀的国王都是比较强大的,不然去抢地盘打输了也丢脸不是。
「旗」“跑马圈地”马力所至即为“从公指圈”,马跑到哪,哪块地就全归马主。所以北京没有其他地主。
评论区说八旗子弟后期要考核才有钱领的,造成这个的根源在乾隆帝和旗人本身啊,怪他把旗人人数弄上去了,怪八旗子弟不计划生育啊,养不起啊。你下五旗的待遇不如上三旗不是正常吗?上三旗才有苏拉啊,但旗人还能等着补缺儿,汉旗皇上就能遣散了,您这还说旗人没特权呢??考试,旗人是10人取1人,老百姓是60人取一人,您说旗人没特权呢?怪皇帝削弱了属人属主的关系啊,如果这层关系还在,那些王爷还能给不起一口饭吃?这是八旗内部问题,穷和身份特权没有冲突。
首先要和欧洲明确区分的是,皇帝是八旗唯一的主人。压根也不是那个答主扭曲美化的家臣的关系,说的太好听了。奴才和臣还是有差别的,到宣统二年才书面废除了奴才的自称,您还能比大清朝懂这个?敢问您是黄金家族的谁?
在清朝“奴才”是仆役的代称。旗人在皇帝或主子面前往往自称“奴才”表示对皇帝和主子的效忠与亲近之情,满语称“啊哈”
奴才并非卑贱之称,请看各世袭王公对太后、皇上、皇后都自称奴才……约言之,只要受皇家圈养者必自称奴才 ----信修明:《太监谈往录》,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第171页
宣统二年,军谘处直接向中央奏请:“嗣后,武职奏事删除奴才字样,一律称臣”------《武职不称奴才》,《大同报》(上海),1910年第12卷第23期
雍亲王分府时,康熙把年羹尧他家分配给他做“属人”,属人还是奴才,但身份地位比包衣高。所以年羹尧的妹妹是以丫鬟的身份进王府伺候主子。(在清朝当奴才和当高官不冲突)
雍正曾写信大骂年羹尧说他不守奴才本分---《和硕雍亲王谕年羹尧》
知汝以儇佻恶少,屡逢侥幸,君臣大义,素所面墙(听说你是个恶少,君臣大义从来不守)
国朝祖宗制度,各王门旗属主仆称呼,永垂久远,俱有深意(我们各个王爷手下都有属人旗奴,都这么称呼,祖宗制度,你就要自称奴才)
屡谕尔父,尔犹抗违不悛,不从腹诽;而竟公然饰词诡拒,无父无君,莫此为甚!(每次和你父亲说这事,你老找借口拒称,太过分了,你无君无父!)
妃母千秋大庆、阿哥完婚之喜,而汝从无一字前来称贺,六七个月无一请安启字,视本门之主已成陌路人矣。
汝父称奴才,汝兄称奴才,汝父岂非封疆大吏乎?(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是湖北巡抚)
属人还是主奴关系,王爷旗下的属人是王爷的私家军队,有当尚书有当将军的,但他们都是王爷的属人(自家人),属人是可以不听皇上只听属主的。皇权一直在削弱这层附庸关系,逐渐名义化,到道光时很多旗人不知道自己的属主是谁或只听说过是谁,但家族已经很久没来往不敢确定,但在康熙晚年时期这层关系还是很牢靠的。
欧洲那会儿说什么来着,我的XX的XX不是我的XX,属人属主的关系亦然,属人优先遵守属主的命令,甚至可以在这个条件下违反皇帝是八旗唯一主子的原则,而皇帝因为这个是老传统不敢废除。确实不完全和欧洲一样,但是不是有这个味儿???
道光时期大学士松筠没来上朝,皇上问人呢?然后有人回答,他家的旗主王爷(属主)家今天办丧事,大学士去他们家打幡儿去了。(1品大员翘早朝去葬礼上干活还不用和皇上先请假,属人属主就这样横)
评论区有个喜欢拿小说怼人的大佬,我一定要贴出来并且嘲一下他对于内务府(皇上具体收入)的一知半解
圈地过后,老百姓的私产就变成了内务府的资产,庄主本人只要没逃,可以入旗籍成为包衣还照样管事儿,但产权属于皇上/王爷,得按规定上交。
皇上的收入主要有4种,抄家算其中之一的一部分,议罪银是为了替代抄家的赚钱手段。
①大地主收租,康熙时统计皇家拥有的土地是57万多亩到光绪时,涨到了372万亩;官房(属于皇帝的用于居住的房子,可指定人居住可出租)雍正时期统计一共是6552间,商铺5396间(三进的大铺),草场(放牧牛马用,内务府有专职负责照看),连故宫的筒子河(护城河)都用来出租,一年22两租银。现在的钓鱼老头放大清朝就是占皇上的便宜,不交租金不许钓。
②盐税和关税(国内有十几个盐场地属于国家垄断,皇上直接要走最好的4个盐场充当私产),关税(商人在各地的边境贸易进行纳税,皇上就直接给出一个定额交给国库,盈余归内务府,雍正时期统计,全国定额关税147万两,盈余154万两,不能没有盈余,没有盈余官员用自己的钱给皇上补上,官员交够了国库,送了皇上,最后自己还得捞,吃亏的到底是谁?老百姓啊。以前给一份羊毛,现在得给两三份,手不够黑的官员连补几年盈余就给撤了,所以凡是干关税的官员都手黑无心)
③金融放贷
放高利贷是从康熙开始,康熙37年时,头等商人一共10名,年利率60%,二等商人22名,年利率50%,三等商人160名,年利率30%。(自己搜索下年利率)到乾隆时期,他觉得当铺不挣钱,就关了一部分拿去放贷给做边贸的大商人。
王志德案(盐商),从康熙晚年到乾隆年间,一共抵押了1万亩地,最后他亏欠了几十万两,地就没收了。
范氏家族(边贸:恰克图贸易和海上贸易)是百年大商号,几代人也欠了几十万两。最后抄家,房子金钱店铺大海船,皇上很高兴(本金早回来了,利息还欠一部分直接给抄家了。)基本上利息就是皇上说多少是多少,皇上乐意放你一马就放了,不乐意就抄家。
垄断和炒作:皇家垄断了人参的开采并且炒作人参的价格,将人参专门销往江南地区)曹寅曾向康熙帝请示挖参指标,好去江南卖钱。人参为皇家专卖,乾隆50年-60年期间,光人参一共卖了1000多万两。
④罚没(抄家的东西全归内务府,可拍卖。但拍卖到的价格会低于实际价值)
议罪银,乾隆帝有朝一日觉得抄家属于竭泽而渔有伤人和,于是想出的替代制度。全德以贪污罪一生上交给皇帝674700两,皇上和贪官之间形成默契,定时交钱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受贿。(天才少年乾隆君,掏空大清第一人)
知识点扩充结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耐心看完了,但谢谢你看到现在。我写答案的时候想过被冲,但没想过一句“午休”都能被喷。我在知乎看上去活跃,只是知乎推送给我,我利用碎片时间点赞而已,我把点赞当收藏使用,原本没必要解释什么,但这顶帽子扣的太高太大了,我常年996的打工人承受不起。
我不知道一提清朝缺点必拉明朝比烂到底是什么风气,我一直没有提过一句明朝,也没有一句拉踩,气不过的时候是说过怪话,但对面也绝不无辜。以我身在共和国的眼光望向过去所有的王朝,自然都只觉缺陷极大,我不觉得我今天说了大清的实话就是我在吹明朝我就是明粉。我对清明都没有特别喜欢和讨厌的感觉,但我会欣赏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然而清粉永远都在拉踩,当我说清哪里不好,就一定有人要接上一句,大明也不行,大宋也不行,大唐也不行,你们汉人一样不行,你就是针对大清,因为大清是异族。那我也回应你,你爷拿50块能养全家,你现在拿500块不够花,结果你说多了个0,你比你爷爷强,他不如你。我有满族的亲戚,人家这辈子从来不回应自己是哪旗的,他脾气很好我就看他发过一次火,他说,什么旗,都什么年代的东西了,提这个有病吗?
而遗老遗少们,都没有这个气度。直到今天,他们还在网络上忙着为大清喊冤。
小阳痿在哪朝哪代都是个废物,鸡儿都硬不起来。
不是清末他更惨,连睾丸酮都没有,纯废物。
康麻子知道也得弄死丫的。
他愧对野猪皮啊!
哈哈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佘太君。
哈哈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佘太君。
罗天大醮的篝火晚会见识过他的禁制术法,让人印象深刻,上图,过百赞上视频。
…………………分割线…………………
抱歉了各位,我要食言了。
编矣匿名不能上传视频,之前想着取匿的,现在不行了。老爷子又把我们召集过来了,不过这次没说什么事,只是交代我们最近随时做好准备。我们也不太敢问,不过好像不是因为唐门这件事。这次见到他们几个后发现大家都变强了,萧霄的事对大家打击挺大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线索。接下来我们就要没日没夜地训练了,老爷子专门安排的,指导我们几个的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长辈。近期都没时间上编矣了,这次任务后再来和各位聊天。
再次对各位说声抱歉!等这次任务过后一定取匿传视频,或者直接发gulogulo。
ps:我怎么可能是藏龙那个死胖子,他那天拍的全是玲珑,第二天一早就被花儿她俩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