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华为自动驾驶的表现? 第1页

  

user avatar   ye-lai-liao-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基于自动驾驶分析我就不说了。

我说一下未来的演进方向。

第一点是、除了车云还要有车车的链路互通形成一张可预测的出行网

而要实现,除了要完全体的5g通信,特别是uRLLC。这样下,结合云端,即使车机运算力不足(非毫秒要求,如城际网出行规划),也可以利用云端算力。

第二点是、城市交通设施数据接入

深圳是最早试点智慧城市,不过用在安防上了。在道路上实现,比车机更容易。除了要财政承担是唯一难点,其它都不是问题,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

如此一来,出行就可以直接云端预测了。规划的路线更好了更省时,事故发生率也能下降。最重要的是。像消防,医护,警察,重要领导出行封锁甚至公交车优先。这些特殊情景又有优先级需求,完全在这套统一数据系统内能获得最省时的规划。

至于道路这设施升级维护的费用,可以通过通信计费或者按车平均收取加财政补贴,我相信对于tg来说一点不难。

其实唯一难点在于各端车,云,道三端的互通问题。车因为各车厂问题,各车型性能(算力,感知力)。云也因为各车厂的云性能问题(算力,算法)。道路也因为各路段归属问题(涉及安装维护)。因归属问题,采用供应商不同产生互通问题。

所以,要解决这问题,要定下行业标准。

这么一看,现在才刚开始。

开始是从个体发育的。所以菊厂先打造一个标杆。

菊厂一直强调不造车,结果自己找车企合作。原因在于,告诉进化方向,加速市场孵化,卖多少,菊厂不在乎。

华为是定位于汽车部件供应商。

其目标就是为了输出一套完善的,统一的软硬服务。政策向来都比市场慢一拍的。抢先机,才能一步先,步步先。

回头一看,要实现自动驾驶、1要激光雷达,2要算力(车机),3要算法,4要系统(鸿蒙)。而要实现我说的车,云,道。还得加通信与云计算。通信与云是菊厂已有的,自动驾驶是新开拓的。而且,对于道路的升级建设,菊厂更是处于领先地位。也有整合通信、视觉的优势。

这是第几层?这是大气层啊!如果你是菊厂竞对,你可以低估任何一家公司,但请以百分之三百的警惕性去对待菊厂。

所以,为啥菊厂回头就撤销了云与计算BG,降回为云BU。注意,是云BU,不是云与计算BU。我的想法中,算是详细讲了,不说了。

看来千亿营销都去干这些无用的技术去了

我之前说过,4g是消费互联网。5g是工业互联网。

你扯一下,发现任正非还是能跟你说,搞汽车业务,还是在主航道内。毕竟,你做出车来(达标的车)。运营商自然会建网了。所以菊厂还是在主航道内。

也算是为推动5g的商化作的努力了。

感谢大佬指明方向


二更。

评论区吵成啥样了。我懒得解释,时代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大多数人去推动的。换而言知,大多数人都不懂(是指连了解,串连都达不到,更不要谈研发)。

在芯片制造上,我不至一次反对那些自称fab研发人员说国内外有多大差距,更好笑的是,直接套用国外花多少时间做出来,换算落后多少年。你算落后多少代我都忍了,你这么算时间,你确定不是刻舟求剑?

扯远了。我说了三大件即车、云、道

其中最难点是车,其次是云。道虽难,但却最没技术含量(开玩笑,相对而言)

车,大家都看到了,随着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双目摄像头。在安全性,可行性上,华为做出了一个典范。其实,如果云,道建设好根本不用那么高满足度的。

而云,不是大家所认知和认识的云端,云计算。因为,这样的话,在时延上,根本满足不了。高端高科技的成品,往往都很低端。既然时延不满足,那就去解决。解决的方法很粗暴,就是将云放前。云与5g结合。这里不开展了。

这样的话就能将整个城市一块一块切下去了。你在每一块上都能保证极低的时延。随着扩大,时延理论上加大。但事实上,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的时延要求(指的是这过程误差不会影响车程,换算成米数,我估摸着要在个位数上,也指所有车在这过程的误差在控制范围内),根本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

理想情况下,不考虑开车感受,急跑急停。市区道路也能飞速行驶。效率提升多少就不说了。

当然了,肯定不会都用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的。但标准肯定得制定,车的下限要规定,车要统一API接入。云,道的设施同样要


三更

说的不连贯,有些跳跃。因为要说清楚的话,要涉及到很多。也是趁着周未才写一些。不然这回答也不至于差不多一天后才写出来。

自动驾驶后面是智慧交通。智慧交通后面是智慧城市(我笔电被拿走了,不画图了)。

满足智慧城市。就得在交通,安防,绿化,环卫,救灾升级。升级到“智慧”。

就目前了解到,安防问题不大,再改动下,就能联动。不然海康威视不会成长那么猛。交通在发力,主要点是车存量太低了(满足条件的车)。这个是快速发展的方向

为啥要说这。因为自动驾驶是算第三级的。放到整体上看,我寻思,你应该想明白我说的吧!

自动驾驶的上限很快就达到了,不会比菊厂的高多少,甚至还低点

当然不是说,自动驾驶的上限就只能那么高,而是说,没必要做到那么高。起码,再继续加强自动驾驶是歪路了,除非不费钱。后面的方向应该就是拓展车机娱乐性能。

等菊厂做样品出来。

什么叫做产品?这样才叫做产品。产品是战略的产物。投资亦然


四更。

大半夜,我猪叫般笑了。在我的记忆中。我写过海思麒麟,评论近三百,比赞还多。也写过芯片产业链,也出现过评论比赞多。同样也写过收藏比赞多。但没想到,写个自动驾驶的思考就那么评论。我寻思,可能是我的错,ppt没写好。我应该把回答写好,贴图,增加引用,数据,显得高大上

五更。

智慧城市发力方向肯定是智慧交通,果其不然。

不过我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深圳、重庆?

深圳,重庆更满足条件吧。还是深重本身已经在做了?


user avatar   lcqaz7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博的“42号车库”放出了极狐阿尔法 S公开道路辅助驾驶的完整视频,时长7分多钟: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华为的ADS辅助驾驶系统感知上融合了多种传感器,已经具备自行变道、无保护左转等能力。

视频中我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

首先,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具备很强的红绿灯识别能力,能在部分复杂场景下实现精准感知和正确决策。

视频中所有的红绿灯路口,极狐阿尔法 S都正确识别了红绿灯。

比如在视频2分35秒前后,极狐阿尔法 S在与路口有不少距离的情况下识别红灯并减速。

类似的还有视频3分28秒处,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在距离路口颇远处识别出左转红灯与直行绿灯。


视频5分42秒到6分16秒极狐阿尔法 S经过了一段相当复杂的路况。

而极狐阿尔法 S不仅正确识别出行人、电动车以及对向来车,而且努力做出避让动作。

在尝试规避电动车又面临对向车的时刻,极狐阿尔法 S果断减速,整个决策过程相当流畅。


其次,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策略上较为保守,积极提醒驾驶员接管,以至于部分刹车动作略显粗暴。

视频1分4秒前后,在前车已经左转, 对向直行车还没启动时,极狐阿尔法 S本已准备左转。

但在发现对向车开始直行后,极狐阿尔法 S很快就停止左转让直行车先行,甚至刹车动作略显粗暴也在所不惜。

从交通规则上来说确实应该让直行先行,但说实话这种情况如果是人类驾驶员多半就先走了。


类似的保守还体现在视频5分25秒处,极狐阿尔法 S在直行过路口的过程中,判断出对向左转车没有让行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刹车。

当然,这个场景下人类司机也会做类似选择。

但个人感觉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刹车比一般司机更彻底,同时也弹出警告提醒驾驶员接管。

种种细节都能看出,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策略上比较保守。

我个人认为,目前这个阶段选择保守策略是比较审慎务实的态度。

在此郑重提醒,目前的自动驾驶本质上都还是L2,需要驾驶者时刻保持专注,随时准备接管。


当然,这个视频也涉及到一些问题:

1、视频中极狐中控的平板应该是为方便演示后装的,那视频中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所有硬件,是否跟量产车一致?

2、演示视频中的自动驾驶效果,是否依赖高精度地图?

3、目前看极狐阿尔法 S只有高配HI版配备激光雷达,具体售价是多少?

华为自研的激光雷达成本能下降到什么地步?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何时量产交付?


演示视频中车辆传感器与量产车一致;

演示效果不依赖高精度地图;

极狐阿尔法 S高配HI版本售价控制在35万以内,二季度交付……

以上几条如果即将发布的极狐阿尔法 S能同时做到,那不得不说确实是一鸣惊人。

如果能做到前条,表现同样非常优秀。

如果只能做到一条,意义会相对小很多。


最后做个总结:

之前回答我曾说过:

一直以来,对于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业内有两种思路: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量产车上装备大量传感器采集数据,目标从L2开始逐级演进;
以Waymo、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则通过自建车队收集数据,试图一步跨入L4行列;

二者的技术路径也有一定区别:
前者考虑到早期激光雷达成本过高,量产不现实,因此以视觉识别方案为主,最近蔚来、小鹏等企业才开始考虑装配激光雷达。
后者因自建车队对成本相对不敏感,因此从一开始就装配激光雷达,走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

就成果而言,两种路线也各有斩获:
自下而上的造车新势力派系已经有大量车跑在路上,不仅能够收集海量数据,在一些场景下(高速)也能减轻驾驶疲劳,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但自下而上派目前还没有装配激光雷达的量产车上路,受限于成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配置也有多有少,因此目前市区路况下无干预的里程还很有限。
而高举高打的互联网公司派系普遍组建车队进行大量路测,无干预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非常惊人。
比如百度2019年就已经实现平均3万公里一次干预,现在百度、Waymo等企业的数据只会更强。
但高举高打派的车队普遍配置极其奢华的硬件传感器,一台车光激光雷达系统的成本普遍就要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
这么高的成本量产车显然无法接受,导致目前的成绩有些“曲高和寡”。

我个人认为,以目前的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的AI算法需要大量数据不断喂养和训练。

考虑到自动驾驶需要面临的尾部风险,量产车的海量数据不可或缺。

因此在商业层面,我个人更看好自下而上、逐级演进的策略。

但也正是由于自动驾驶面临的尾部风险,视觉为主的方案安全冗余恐怕不太够。

因此在技术手段上,我个人更看好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菊厂选择自研激光雷达并应用于量产车,以此切入自动驾驶领域,我认为不论是时机还是手段都是比较切合行业发展趋势的。

从极狐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来看,激光雷达对自动驾驶的提升可谓是立竿见影。

因此,我个人也非常期待蔚来、小鹏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引入激光雷达后又将有怎样的表现。


user avatar   Lancelotrang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来歪楼的。

华为自动驾驶大告天下以后,吸引了很多目光。

我注意到网上出现了一些帖子,写道“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远远不能和特斯拉相比,目前最优秀最成熟的还是特斯拉”云云。

我微微一笑。

我并不是非要支持华为不可,但我绝对死打特斯拉到底。

假如特斯拉或其它外资企业无人驾驶技术占领了龙国市场,可怕的后果就来了。

假如我们跳着舞吃统一方便面的那天,特斯拉把后台一关,龙国道路上就是连环撞车,道路全堵,生命财产损失无数。

我不是危言耸听。

你咂摸咂摸。

我认为,未来无人驾驶的汽车将成为道路上跑的汽车的大部分。

到时候要么支持国货,要么选择外货。

选择外货就是选择死亡。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实从事ic行业的人都知道。海思真的就是独一档,剩下的叫其他。

很多公司得hr一边骂着海思华为的人做的太窄了,这不好那不好,另一边又使劲挖他们的人。

至于小米之流,如果真的是搞制造,芯片这种硬实力,就是个笑话。人家明明就是个投机商人。

oppo和vivo真技术研发都比他强得多。oppo的芯片子公司都是超1000人规模的大公司了,挺看好的。


user avatar   yishui-zhe-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实从事ic行业的人都知道。海思真的就是独一档,剩下的叫其他。

很多公司得hr一边骂着海思华为的人做的太窄了,这不好那不好,另一边又使劲挖他们的人。

至于小米之流,如果真的是搞制造,芯片这种硬实力,就是个笑话。人家明明就是个投机商人。

oppo和vivo真技术研发都比他强得多。oppo的芯片子公司都是超1000人规模的大公司了,挺看好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大妈高铁吸烟触发警报下跪求饶,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合适? 
  车放车库一个月不开会坏掉吗? 
  为什么有人宁愿溢价买华为,也不考虑性价比高还有现货的小米? 
  传统豪华品牌车企能否在电动化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行业被指浮夸注水虚火旺?当下新能源汽车有哪些行业乱象?未来有何发展趋势? 
  适合女性开的,价位在15—25W的车型有哪些? 
  你们有哪些事是买了车以后才知道的? 
  华为为什么要招聘数学博士? 
  油价逼近10元/升倒逼我考虑买电车,Model Y、极氪001、Mach-E哪个好? 
  如何看待华为称车联网实验室内2000公里可以做到0.1ms的时延抖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4 月 15 日华为公布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体验视频?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比亚迪纯电全系车型搭载刀片电池?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