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凭什么说那时候没有呢?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1.不要把近代才有的民族观念代入到明朝的这句话中。
2.不要把现代才有的少数民族这个概念代入成胡虏。
3.不要给说这话的人扣个皇汉的帽子。皇汉的意思是汉民族主义者,只要你称别人为皇汉,就代表你已经把近代才有的民族观念代入到明朝。
题主,你能做到以上三点吗?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这段文字出自朱元璋的《谕中原书》,也就是讨元檄文,把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辩体现的淋漓尽致。
华夷之辩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视蛮夷异类如洪水猛兽的夷夏大防。另一方面是有教无类教化蛮夷的用夏变夷。文章中的“逐胡虏,除暴乱”,体现出夷夏大防。文章中的“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体现出用夏变夷。
但是,偏偏有人把文章中的中华、中夏、中土、中国之民,代入成汉族。把文章中的夷狄、胡虏、腥膻、暴乱、色目,代入成少数民族。这种强行代入民族观念的说法,大错特错!
中国是华夏,华夏的对立面是夷狄蛮戎胡鞑虏番倭。五千年来,华夏不断地发展壮大,教化蛮夷用夏变夷,合百族为一族。其中彻底融入华夏的群体,成为今天的多数民族。今天的少数民族不是夷狄,他们都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的华夏同胞。
最后回答问题:
为什么有人把近代才有的民族观念代入到明朝?
原因一是:中国古代的华夷之辩就是民族主义。如果你不认可这一点,请看原因二。
原因二是:有些人融入华夏的程度不够彻底,在看到华夏抗击异类的历史时,把自己代入到华夏的对立面。当提及“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时,没人会担心楚国分裂,因为楚人早已彻底融入华夏。但是提及“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有些人就开始玩民族观念代入,然后指责对方是皇汉。一方面不承认古代有民族观点,一方面把讨论古代华夷之辩的人称为汉民族主义者,矛盾不矛盾,精分不精分?
中国古代没有“汉奸”这个词汇,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汉奸。
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英雄”这个词汇,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英雄。
说个不客气的:古代的民族主义远远超过了现代的民族主义,起码古代汉人和现代汉人是这样的。按如今确定皇汉的标准,大部分历史名人可能都无法逃脱皇汉的标签。“胡无人,汉道昌”,亦或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还有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教胡马度阴山”等....一些人觉得现代才有民族主义,近现代有激进程度可比拟上述诗句的言辞吗?而诗人敢大张旗鼓的提,老百姓敢毫无压力的说,别的层面的民族主义只会更深刻。
为什么靖康之耻可以成为千古奇耻?古代王朝覆灭真的没有比这更凄凉的吗?徽钦二宗能苟活如此之久,已经好过不少亡国之君了吧?再不济还有辽国天炸帝的结局摆着呢,怎么大家偏偏就记了这个靖康之耻? 若不是因为金国是异族,靖康之耻能被大家记这么久?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知名度最高,是不是也与靖康之耻这一背景有一点点关系呢?
为什么是千古奇耻?正是因为从靖康二年开始,这件事扎了这一千年中的汉人的心。
这事被狠狠地记住了。
有人说封建王朝只是封建君主的家天下,但北宋遗民会觉得靖康只是皇帝一家的耻辱吗?这件事最终打击了谁的自信?我能说这份耻辱甚至波及到今天的你了吗?而且,今天的你面对靖康之难的耻辱感,远没有古人般刻骨铭心。所以,古人怎么会比现代人还不懂民族主义呢?
再比如,汉人在古代当臣子,继而易主,很多时候并不是件多么严重的事情,顶多被嘲笑下三姓家奴,但这个“易主”要是易到了“异族”,那性质可就大大的变了(请注意, 我说的是“易”,从一开始就没换过的不算)。因为“易主”易到了“异族”,可不止止是皇汉惦记,古人也记得门儿清。北宋名将杨业,自幼追随北汉,北汉覆灭后,杨业就投降了赵匡胤。。但你知道有关杨业的是什么?你记住的是杨业有个儿子叫杨延昭,人称杨六郎;你记住的是雍熙北伐时,杨业被辽人俘虏后,决食三日!你记住的是杨家将!
为什么杨业可以投降赵匡胤,转投北宋后依然忠义,却宁可绝食而死也不降辽?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而后来的你记住的是后面的事情,更是这件事的关键,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记忆选择的结果,这是人们对哪一部分更看重的结果。因为你知道辽国是异族,你在乎,正如古人也在乎。
关于杨业,你记住的只有他的宁死不降,而事实上他早降过北宋了,可杨业被人称道,正是冲下他对辽人的宁死不降。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过如此的话,那么关于杨业还有一件事,杨业英勇就义后,传闻萧太后命人割”下他的头颅,传首辽国三军,用以鼓舞士气。可能听到这里,你甚至发现你好像没你想象中的那么喜欢辽国了。那么,易地而处下,你想象下当时的宋人的心境。可见民族主义被激起,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再或者,改朝换代时,像岳飞、文天祥这样有气节的前朝臣子真的少吗?为什么只有他们被后来的人们人人称颂?为什么杨家将、岳飞传能够流芳百世?无他,因为有基础,有市场。古人比我们更懂民族主义。
作为一个日常遭遇诡辩的人,我给大家一点思路提示:
把他们虚无民族的话术复制粘贴,然后查找替换关键词,民族统统改成阶级。
你会发现,一样说的通。
比如,古代没有阶级这个概念,阶级是一个近代概念,所以阶级从来就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只是一种"想象出来的共同体"。
他们经常会说,汉族资本家会绝不会因为汉族无产者也是汉族,就停止剥削。这个话术实际上突破点在于,你们没有反过来思考。
汉族资本家绝不会因为无产者是汉族,就减轻剥削力度,那么…汉族资本家会因为一个无产者的民族身份是汉族,就想方设法弄垮汉族无产者吗?
在过去,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统治阶级再怎么反动,也不会因为民族相同就弄死被统治者。
可是…那些异族侵略者却真的干的出来这种事。
比如日本。
日本人绝不会会因为他们的黄军的民族是带和民族,就弄死他们的士兵。
可是,他们会因为南京人不是带和人,真的就统统弄死。
还有,中国高华跑到美国去,地位怎么样?很高吗?
如果阶级真的可以取代民族,南洋华人完全可以对中国抱着一走了之的态度。
口口声声民族是唯心的,阶级是唯物的这就很双标。说白了,还是
小米会因为和华为同为资本,就会停止捅刀子了吗?阶级都一样,咋还有矛盾呢?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亡国等于改朝换代,亡天下等于民族灭亡。
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
——————王夫之
有时候学文的人会觉得我定义或者重新定义了一个概念,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从我定义那一刻起才存在。
事实上是这一概念远在你定义之前就长期存在了,你只不过是观察总结了这一现象而已。
说近代才有民族观念也太搞笑了。
以下名言皆早于明朝,欢迎知友补充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 管仲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陈汤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汉书》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霍去病
衣冠南渡 ——西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西晋江统
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唐魏征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唐李白《胡无人》
社稷苍生计必安,蛮夷杂种错相干 ——唐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二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唐戴叔伦《塞上曲 》
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宋程颐
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宋苏轼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宋陈亮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岳飞
今我与诸君尽灭胡族,同血中原百姓血海深仇——南北朝冉闵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元虞集《挽文山丞相》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元末朱元璋《谕中原檄》
华夷之辨语录集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