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历史书上说汉文帝是明君,而在李商隐的《贾生》中却说他是昏君呢?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bin-99-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李商隐只是一个文学才华很强的诗人。

而且这首诗是暗喻,说的其实不是汉文帝和贾谊,说的其实是李商隐自己。

从诗人的诗句里来判断历史的话,那就真的走错路啦。

我们先说这篇《贾生》讲了什么。

西汉的时候,有个叫贾谊人,很有才华,但曾经被汉文帝重用,然后又被逐走,这次被叫了回来,谈了一晚上,结果还是没被重用,汉文帝就知道聊些无用的鬼神之事,却不知道重用这么有能力的大才……昏君也!

但,真的是这么一回事么?

我们先说贾谊这个人。

有才么?

超级有才!超级有能力的!

少年时代就是天才,21岁时候就被举荐到中央,当博士(是官位,不是学位啊!),经常能见到汉文帝,而且口才很好,见解很精辟,汉文帝很喜欢他的。

于是,22岁的贾谊,被汉文帝封官太中大夫。这个官是干什么的呢,简单的来说,就是在皇帝身边帮皇帝参政议政。

然后贾谊干了什么呢?

他提出要重农抑商,发展农业,储备粮食,厉行节约……

没问题,文帝的治国本来就是要休养生息的,这个策略是很好的,汉文帝采纳了。

贾谊这方面的能力确实很强!

但,随后贾谊干了一件蠢事——年轻人么,冲劲很大。

他跟汉文帝说:那些列侯呆在这儿成天不干好事,不如把他们都送回到封地去,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潜在的意思是:夺了他们的权。

汉文帝一听,表示:卧槽,这个年轻人怎么把我心里想干的事儿这么大张旗鼓的说出来了?

于是汉文帝其实看清了贾谊的一个致命弱点:不懂政治。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呢?

这个时候汉文帝坐上皇位才两年,屁股还没坐稳呢,皇位还没捂热。

而汉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是一群勋贵合力,干死了吕家,然后把在刘家皇族里选了一圈,选了汉文帝,捧上皇位的。

也就是说,在当皇帝之前,汉文帝,是没有任何在朝中的根基的。

这才当了两年皇帝,你贾谊就让我去把这些捧我上位的勋贵,赶出帝都,去自己的封地?

我肯,他们肯么??

这个事情,让勋贵集团就不干了啊!

包括了,周勃和灌婴这种跟汉高祖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一个宰相一个 太尉。),尤其是,这两人还是拥立汉文帝当皇帝的最大支柱。

两大权臣表示,贾谊这个小伙子吧,【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意思是啥呢:这小子年轻轻轻的啥都不懂,瞎勾八捣乱啊!

汉文帝这个时候,不驱逐贾谊的话,那么除非他脑子坏了。

贾谊的要求,等于是让才登基两年,根基浅薄的汉文帝,就要正面去硬刚捧自己上位的勋贵集团?

正因为汉文帝有脑子,所以必须驱逐贾谊这个没政治头脑的铁憨憨啊!!

贾谊的主张对么?

其实也对,他是希望帮汉文帝削弱勋贵的权柄,让那些人回到自己封地去,不要碍着汉文帝的事儿。

但,也是错的,因为不合时宜啊!!

猥琐发育,别浪,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吧?

汉文帝就算要收权,也不是这个时候该干的事情——皇位才坐两年!一群勋贵掌军的大佬都还在。

更何况,汉文帝的皇位的合法性,是这些人捧出来的,如果对他们动刀子,首先就要动摇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而这些,贾谊是看不到的——贾谊是一个有治国能力,但是没有政治眼光的人。

汉文帝把贾谊贬到了地方去,远离了京城。

其实汉文帝是很赏识贾谊的,这个举动是明贬暗保。

这么一个能干有才华的小伙子,就是眼光不太行,没政治经验。

留在京城,早晚会捅出大乱子来。

得,送到地方去,先磨砺磨砺,年轻人么,随着年纪增长,应该会慢慢成熟吧。

然而,汉文帝想错了。

贾谊的没有政治眼光,是贯穿了他短暂的一生的。

仿佛是一个生来的DBUFF。

贾谊被送到的地方是长沙,给长沙王当太傅,相当于下面一个藩王的属官的二把手。

然后,贾谊不安分啊,自己是大才啊,觉得自己不得志,写里很多幽怨的文章和诗歌。

但他还要继续搞事情。

他在长沙又给汉文帝写信,说了一个主意:

我们搞全国的货币改革吧!!!

可想而知,这又是一个向权贵阶层举起刀子的重大措施!!

这个事情对么?

对,因为当时藩王私铸的钱到处流通,确实影响了中央的货币财政。

但……同样的,不合时宜,时机未到啊!

因为利益阶层太大了,汉文帝手里的力量很难撬动这件事情。

真正的货币改革,到了几十年后汉武帝时代才真的完成。汉武帝手里的权柄大啊!!

但这几件事情,让汉文帝明白了,贾谊的政治眼光,依然还是这么低幼。

好,你就老老实实的在地方给我当地方官吧。

于是,贾谊一辈子就没再进过中央,一直给藩王当官。

·

说上面这些,是为了阐明:

汉文帝不重用贾谊,并不是因为他昏庸,而是因为他有脑子。

贾谊是有才能,但这个人的缺陷很大,没办法重用。

·

那么,李商隐为啥要这么写这首诗呢?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喻己。

李商隐自己也是少年得志,然后从京城当官,在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然后被边缘化到了地方。

郁郁不得志。

他觉得自己很像贾谊。

所以,就这么写了。

明面上,这首诗说的是汉文帝不重用贾谊这种人才,是昏君。

暗搓搓的,其实是想表达:现在的皇帝不重用我这种人才,是昏君啊……

诗人么。

·


user avatar   tschen-yau-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你得辩证的看,就像今天对汉武帝都是歌颂居多,甚至在汉武后面加一个西方的great称之为汉武大帝。

但是在封建时代的主流评价里,汉武帝的评价都是偏低的。

苏辙说“汉武帝外事四夷,四兴宫室,财赋匮竭,于是修盐铁、榷酤、平准均输之政,民不堪命,几至大乱。昭帝即位后任用霍光,才罢去烦苛,安定汉室。”

结果宋哲宗就怒了“人臣言事何所害?第昨卿奏机事,不可宣于外,请秘而不出,今乃对众开陈,且以汉武帝事比先帝,引谕甚失当。”

你把我英明神武的爸爸比做汉武帝什么意思,你这不是骂我爸爸么。

苏辙说:“汉武帝,明主也。”汉武帝他是明君啊,我没骂你爸爸。

宋哲宗一拍桌子“卿所奏称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宫室,立盐铁、榷酤、均输之法,其意第谓武帝穷兵黩武,末年下哀痛之诏,此岂明主乎!”

你说的这汉武帝能是明君,你分明是在指桑骂槐侮辱我爸爸。

苏辙傻了,只能认罪。毕竟宋哲宗“上声甚厉”皇帝陛下真的发火了。

范纯仁和稀泥说:「史称武帝雄材大略,为汉七制之主,辙比先帝,非谤也。陛下亲政之初,进退大臣当以礼,不宜如此急暴。」

这宋哲宗才气消了点。

苏辙事后还举笏谢纯仁曰:「公,佛地位人也。」

先生可真是个小机灵鬼,救了我一命。



至于李商隐《贾生》,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这是李商隐以贾谊自比,讲朝廷没有识人之明。

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李商隐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李商隐却抖机灵,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这是借古讽今,骂当朝的皇帝宦官,不是说汉文帝是昏君。

说汉文帝昏君,这就是纯属杠精的关注点。

汉文帝本人,司马迁就高度评价说:“德至盛焉”,“岂不仁哉!”

新莽末年,赤眉军攻入关中,挖了几乎所有汉朝皇帝陵墓,唯独汉文帝的霸陵幸免于难。

这就是因为汉文帝几乎是封建社会上皇帝的标杆。

自己节俭,对百姓轻徭薄赋,真正的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说他昏君,你要在活在汉武帝时候,那离七亡七死也不远了。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诗人借古讽今罢了。

贾谊是汉文帝提拔起来的,21岁当了博士、22岁升任太中大夫,其《论积贮疏》等建议被汉文帝采纳,但是他升迁太快又经常提出各种激进的建议,被周勃、灌婴等实权重臣嫉妒排挤,24岁贬出长安到地方当长沙王太傅,自此到33岁去世一直未能返回中央。

贾谊偏理论,没做过多少实际的工作,在汉文帝立足未稳时就提出了很多激进的建议,并不是一个好参谋,汉文帝对他实际上是明贬暗保(包括“不问苍生问鬼神”)。再加上贾谊在地方上又提了很多激进的建议,汉文帝一直没把贾谊召回也算正常,何况太傅是诸侯国名义上的二把手,也不算亏待他。

李商隐的人生比贾谊差多了,起码贾谊还被汉文帝重用过。李商隐的人生巅峰大概是24考中进士、25岁娶到了王茂元的女儿、26岁当上秘书省校书郎(类似于明清进翰林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越混越差。别说问苍生了,连问鬼神都不问他。

李商隐不敢骂唐宣宗是昏君(也有可能是唐文宗,毕竟李商隐开成年间进士及第),只好搬出汉文帝来,意思是牛僧孺、李宗闵和汉文帝初的周勃、灌婴一样是坏蛋,把我这个贾生排挤出朝堂了。


user avatar   li-mu-59-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能不能不要总是小看古人

“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是李商隐的一句感慨,也是汉文帝真实的行为

李商隐就是隐喻太多人怀才不遇,中国文人都爱干这事儿,李商隐不是唯一一个

但是贾谊可是汉文帝重用过的人,当初提拔贾谊的时候,人家汉文帝可是火箭式提拔,朝中重臣都是有意见的

而汉文帝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也是故意的

汉文帝可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水平最高境界之一,不然道长显得蛋疼非要拿他做偶像

汉文帝当皇帝是靠功臣集团造反才当上皇帝的

高手在这种时候的选择往往都一样,那就是摆脱功臣集团的控制

他才刚走到都城,就玩了一招绝的

大功臣周勃要跟他聊聊,再让他进城

结果汉文帝手下的宋昌直接给周勃说:说公事就在这当着群臣的面直接说,说私事就别说了,王者无私

周勃本来有机会做周公的,直接就被怼回去了

实际上被压制的何止周勃一个

整个功臣集团能造反一次,就能造反第二次

汉文帝的具体措施太多了,我就不挨个说了

其中提拔贾谊就是为了压制功臣集团

下放贾谊是为了保护贾谊

汉文帝还需要利用功臣集团,他还不能跟功臣集团翻脸,诸侯国还都在后面盯着呢

这也是为什么他路过周亚夫的细柳营,被挡在门外不让进,没面子之后还给儿子说周亚夫可以重用的原因

功臣集团从吕后开始被打压,再经历汉文帝的打压,再到汉景帝的努力,汉武帝才能成为完全掌控权力

老刘家需要一个不威慑皇帝权力的功臣集团

经过四代努力,才做到了这一点

实际上每个王朝都遇到过功臣集团的问题

首先皇权是血缘继承,功臣集团那些侯爵也是血缘继承,但是权力由血缘继承是不合理的,哪这么巧孩子跟爹一样忠诚一样有能力?

哪怕都有,你也会觉得你的权力是应得的,是祖先的努力拿命换来的,这就会让功臣集团觉得自己的权力是理所当然的

皇帝受得了你觉得自己理所当然?

所以皇家的想法都是我可以血缘继承,你们不可以

其中汉代的功臣集团的更新换代是汉代可以400年最重要的原因

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连续提拔新人,压制老一代功臣集团

到了汉武帝安排托孤之臣的时候,刘邦封的一百多个侯爵世家,就没剩下多少了

这样的更新换代,权力的非血缘继承,尤其是军功集团的非血缘继承,造就了汉代强大的军事力量

李商隐有没有看到我不知道

不过我看到了也会因为立场而发言

贾谊只是汉文帝政治计划的牺牲品

老刘家用过的牺牲品太多了,又何止一个贾谊

而且贾谊够幸运了,毕竟汉文帝比较斯文

你再看看汉景帝砍的晁错

那才叫一个惨

汉景帝真的是因为害怕诸侯王才砍的晁错吗?

这可未必

他不过是讨好功臣集团给他在关键时刻拼命而已

就狠心腰斩了自己的老师

同样,他讨好的周亚夫,就注定了要被他报复

刘邦的子孙后代,可比刘邦心狠手辣多了

任何了解西汉历史的人都会发现西汉前期没有昏君

只有性格不同

他们会干坏事,会干错事,会干好事

但是没有一个干昏事

老刘家一家,统统都是狡猾狡猾地


user avatar   solar-yy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我来说一个歪的。

怎么看待汉文帝?汉文帝为什么不重用贾谊?这两个问题我可以放一起回答。


首先,你要知道,评价一个古代政治人物,以什么昏庸啊圣明啊,高尚怂包啊之类的刻板印象去评价当然也可以。但如果要做到以史为鉴,就必须承认人,特别是政治人物是很复杂的,一个历史事件,很可能是很多聪明的脑袋一起编织成的一个大网。也许事后诸葛亮来看,这事儿办的很蠢,但如果换你进入当时的历史情境,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


然后我们先来看看汉文帝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浅层次来说,如果在古代皇帝这个序列里,汉文帝不算明君,那恐怕明君榜单里也没剩下几个人了。

但明君,不一定意味着他是一个好人,或者说你不能把道德幻想,比如正义善良光明磊落知人善任温良敦厚足智多谋侠肝义胆爱护猫猫狗狗支持男女平权什么什么什么什么,寄托在他身上。

汉文帝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权术操(表)盘(演)政(艺)治(术)家,超大号的扮猪吃老虎政治不粘锅。


事件一:陈平周勃等人铲除诸吕之后,迎奉刘恒为帝,一开始刘恒的表现,是柔弱、迟钝、甚至显得有点懦弱的。是舅舅薄昭前后奔走,让他逐渐消除顾虑入主长安(为什么特地要提这一条呢,因为接下来还有戏份)。甚至出现了列宁和卫兵的一幕,后宫守卫都不认识刘恒,不让他进。他乖乖站着就等周勃来解围。但刘恒成为汉文帝当天夜里,汉后少帝和他的三个兄弟,全部死于他们自己的府邸。

事件二:就是之前那个薄昭,因为拥立之功,开始越来越骄横。汉文帝许其自杀(当然也是群臣提议的)。薄昭当然不乐意了,撒泼打滚就是不自杀。汉文帝想了一手狠的,让文武大臣都去薄昭家里吊丧,披麻戴孝堵着人家门口哭。其实就是变向的幽禁+精神虐待。最后薄昭精神崩溃,只能自杀。但我舅舅是自杀的哦。~

事件三:刘邦的幼子刘长在汉文帝登基后,自恃与汉文帝最亲,开始作妖。汉文帝但凡是弟弟的过错,左一个我怎么忍心伤害我弟弟啊,右一个你们看在我的面子上赦免他吧。。。。把他惯得越来越嚣张而荒唐,一直惯到他开始各种越轨,开始觊觎天子仪仗的时候。。。你猜刘长怎么死的?。。。。。

所以这个人啊,该怂的时候人畜无害甚至显得有点懦弱迟钝,该龇出獠牙的时候一点不心软。更要命的是,他永远是干干净净的。



然而贾谊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也是三条:

一、意识形态上的,所谓“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

二、重农抑商,恢复生产

三、打击勋贵集团

从历史影响力上来看,可能价值是1大于2大于3。

但从当时汉文帝的处境,以及汉朝总体是建国策略来看。恰恰相反。


汉朝至少是前期其实一直是个非常非常务实的政治作风,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对意识形态什么的,如果能维护统治,可以试试,但本质上并没有那么感兴趣。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重农抑商,恢复生产这个大家其实都知道,都在提,都在做,也不差你一个。


但打击勋贵。。。哎呀呀,可捡到宝了。



要知道勋贵集团因为铲除诸吕,拥立新帝做大,已经开始成为淤塞政治血管的肿块了(至少在皇帝看来是这样)。但汉文帝碍于势力和道义,要贸然对他们开刀,都有所顾虑,往远了说人帮着刘邦打的天下,往近了说人铲除诸吕拥护你登的基,你一上台就要对他们下手,你还是人么?你还要不要命了?(汉文帝敲打过周勃,但这个更多是对个人)。


曾仕强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是领导,你部门里有一些资历比你老的员工不好使唤怎么办?那就提拔新人,撺掇他们和老员工干。而且要有技巧。当面一定维护老员工利益,背地里鼓励新员工,我虽然会议支持老张,但这是给他面子。其实是支持你的,你要尊重老同志,讲究策略,不要和他们硬碰blablabla。

你越让他们尊重老同志,他们越不会尊重。

你越让他们讲究策略不要硬碰,他们就越各种花式向老同志发动进攻。

你还怕这两伙人不往死里掐?


贾谊就是那把瞄准向勋贵的枪。


我甚至有点怀有恶意的揣测,其实在汉文帝的算计中,射不射中,并无关系。

射中当然是最好。

就算射不中,第一,不会波及到汉文帝自己,因为他是一个超级不粘锅。

第二,决胜的砝码,始终在汉文帝手里。

勋贵们都已经老了。

只要让他们陷入这种政治斗争,他们就只能暂时依附于皇权,停止他们继续扩张自己的权力的步伐。剩下的一切,交给时间就行。

时间会判定最终的胜利者。


所以贾谊在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开始火箭式蹿升。然后开始和勋贵集团各种斗,被各种锤。

前178年,文帝二年,陈平死了。

前177年,文帝三年,周勃二次罢相。

前176年,文帝四年,贾谊被贬出京师,灌婴死了,告老还乡的周勃还在被文帝继续锤。


然后你如果还有疑问,为什么勋贵的势力都已经清扫了,还不召回贾谊呢?

那你看看时间线,这个问题可以进化为:为什么在勋贵集团大佬凋零殆尽,汉文帝对勋贵集团的战斗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贾谊被贬斥出京了呢?不是早一年贬他,也不是晚一年贬他呢?


答案也很简单啊,勋贵的势力都已经退场了,还留着贾谊干嘛呢?

这个时候再入朝堂的贾谊,是经过艰苦漫长的斗争,几起几落的政坛新贵,有靠一己之力扳倒了勋贵集团的光环加持,势必获得巨大的政治声望。

但是权力的椅子,只能容得下一个屁股。

做长沙王太傅,也不算亏待你了吧。
问问你祭祀啊,神神鬼鬼啊,也不算疏远了你吧。



射空了子弹的枪,这光泽,这做工,啧啧啧,真是一把好枪。



这就是皇权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啊。你用尽一生的精力和智慧,只为在朝廷这唯一一个交易市场卖个好价钱。可皇帝手里,不只有你这一只股票啊,今天把你一夜炒高,明天也可以轻易把你抛掉。

汉文帝是明君不假,但更是一个皇权时代权力场中心的面具人。

贾谊有才也不假,但更是一块权力用完就可以扔掉的臭抹布。


所以嘛,《贾生》感叹的,与其说,是怀才不遇的悲哀,更不如说,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共通的无奈。


user avatar   visconti-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理解能力还是别看李商隐了…人家这诗题目写的清清楚楚叫《贾生》不叫《刘恒》更不叫《汉文》,人家的重点是贾谊(作者本人)怀才不遇,不是汉文帝干的怎么样。而且正因为汉文帝是个明君,才显得贾谊这颗沧海遗珠更加可惜。汉文帝历代都是受到推崇的,即便是贬也是那种“明君如汉文帝也不免xxxx”的语境,前提还是肯定他的。许浑还写过“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呢,多高的评价,怎么不拿出来说道。


user avatar   niu-bi-shan-shan-fang-guang-cai-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司马孚吧。

一个五年平辽平到北京城下,一个是带头废了曹芳位列西晋开国八公之首的大魏纯臣。


user avatar   li-bi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刘邦把全军交给韩信?萧何凭什么认可韩信? 
  曹魏篡汉,是否导致魏晋南北朝的王权孱弱、不稳定,进而造成混乱? 
  汉文帝,隋文帝,唐文帝,明文帝,汉文帝可以排第一吗? 
  如果用现在的战绩作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战绩? 
  为什么权倾天下的霍光一死,霍氏集团就失去了与皇权相抗衡的能力? 
  如果汉武帝的母亲是吕后会怎么样? 
  道家如何理解黄巾起义? 
  历史上为什么只有秦朝、汉朝和明朝修长城?其他王朝为什么不修? 
  刘邦为什么不考虑戚姬母子的安全,在临终前处死皇后吕雉? 
  李广难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前一个讨论
亲子鉴定三岁半的女儿非亲生,理智的处理就是离婚并起诉,可是老父母70多岁,很疼爱孙女,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第二轮双一流评估不再区分 A、B 类?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