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在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猪肉的暴涨是因为非洲猪瘟导致大量的猪被处理掉,市场在那一个阶段缺失大量供给。
表现为
猪肉突然供给缺失—猪肉开始涨价—大量养猪—猪肉继续涨价—猪开始出栏—价格回落—超量供给—持续回落
价格跟猪存栏率的曲线是不一致的
(同期猪的饲料价格也在走这个曲线,大豆也可能走这个曲线)
房产不一样,房地产的供需是不平衡的。
房产贵本职上是地价的问题,更是土地财政的问题。
怎么避免价格疯长或者波动,还是建立起储备库存跟调节机制。
及时观测市场的活动,利用官方的库存卖高买低,做平市场波动。
但是前提是,我们商品储备足够,粮食主权在我们手里。
毕竟猪肉最贵的时候,超市和菜场里也一直有十几块一斤的国储冻肉供应的。
因为同一时期,鸡的供应很大且不贵。
房子目前没有什么替代品,廉租房,房车,人才公寓都不能替代大产权房子,
当猪肉价格进入一个上行区间,火腿肠企业一开始可能选择改改配方,多放鸡肉,当然猪肉价格涨势汹汹,鸡肉肯定也会涨价,甚至蛋白辅料都会跟着涨,结果是要么火腿肠变细,要么涨价,
老百姓多吃便宜的食材,买点香干豆皮,鸡肉鸡蛋啥的,不吃排骨也不是生活不了。
房子涨势汹汹的时候,房租店租当然也涨价,小产权房,公寓房也会跟着涨,当然市场中的大头肯定还是大产权的住宅,
几轮周期下来共性就是每当区域房价即将横盘,高位的要准备套现的时候,房地产销售们准会发各种朋友圈打压一波小产权和商住,用的文案也类似,防止这些便宜且准入门槛低的分蛋糕。
高赞说的计划经济并不能把房价给降了,
过去因为分房子闹出来的事端太多了,那还是房价没涨老百姓想象力不丰富的年代。
这要是当下一套市值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大范围重回计划经济,那我估计派出所得忙到不行。
房子的不可替代性是涨起来没完没了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本来多种形式的住宅是可以替代居住的属性的,
但是大产权,以及产权背后绑定的户口学区等诸多社会福利和择偶优先权,这部分的价值难以有替代品,学区房太贵,教辅机构就红火,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对冲,但是学区房的投资投机属性,教辅肯定是没的。
如果硬要列举一个,
房子的替代品是鸭子。
房价暴涨导致大城市适婚年龄男性买不起房子,对于一部分有钱有房的女性来说,本来第一意愿当然是选财富和样貌素质在自己之上的男性结合,现在这部分人打着灯笼的都找不到,
于是女的抛却了房产的因素来谈恋爱,结果发现当然是帅哥体验最好,
和房价暴涨的同时,
“软饭硬吃”这个概念火了,
原因是房价涨,鸭子市场也繁荣,需求旺盛的时候鸭子的议价权提高了,可以做到软饭硬吃了。
金融属性差异很大!
房子属于慢消耗品,在GDP核算中列入投资范畴,我国并没有空置税,购买以后即使空置持有成本很低,租金往往可以覆盖一些成本,只是从投资角度靠1~2%的租售比不增值都跑不赢通胀,所以大众购买超过自住需求的房子更多的是奔着增值的金融属性去的,最大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跌,涨的时候冒风险加杆杆也要上,买到就是赚到,跌的时候反而会望而却步,16年掀起全国性的涨价去库存,多个城市几十个人抢一套房,连看个破样板房还要多交几千块钱,有多少投机需求估计也只有观察身边人能得到一个大致的情况。
猪肉属于纯粹的消耗品,储藏鲜肉就变成了冻肉,本就有一定的折损,冰冻又会附加储藏成本进来,一进一出就会吃掉利润,投资属性也有,但持有成本占预期收益比重过高,你也不可能把肉冻几年再拿出来售卖,所以这类消耗品多是降价去库存,产能小了涨价就少吃点,有大把替代的蛋白质(也会传导其他肉类涨价),实在不行还有植物蛋白,产能过剩了降价了就多吃点。
房子捆绑的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是很难找到替代品的,租售比低也体现在这个地方,金融属性压过居住属性可见一斑,所谓的房住不炒说的就是压制金融属性在价中的占比,有钱人即使不用也会去炒优质学区房,占着卡位来等别人以更高的价格从自己手中买走,真正需要的用完的过几年高价再卖掉,子女上学还能赚钱,各地方摸索房子松绑学区也是一个趋势,但父母如何评定优质教育资源就标准就很难定了,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小时候有个不漏雨的教室就满足了,最优质的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房子即使解绑教育资源之后还是有其他的内卷形式出现,父母对子女的投入往往不能按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来计算,现在学区房和高校平均薪资早就不成正比了,比拼还会更加激烈,仅靠停止公布升学率和排名估计是很难做到的,这个问题几乎无解。或许等新一代年轻人觉醒更愿意对自己投资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的时候,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善,毕竟三胎也未必拉得起生育率,教育资源末端淘汰剩下都是优质的。
因为肉联厂杀猪不需要缴猪肉出让金。1202年还觉得自己买不起房责任全在王石 王健林 炒房客 中介,那活该租一辈子房。
这几年每次看到知乎的猪肉问题都是抱着极大的兴趣点击开然后挖挖鼻孔再关掉。
你在中国讨论猪肉价格和房子价格真挑得很好。
中国式猪周期那是全球独一份:小农养殖(曾经)+全球最主要消耗国/生产国+正在崛起的带着金融杠杆杀进场的大型养猪公司(现在)+逐渐被分流的消费需求(未来)。
猪肉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之大,大到牧原股份这种常年坚持自繁自养的公司在猪肉期货面世之后居然找不到足够的对手盘跟他交易对冲。
因为需求量太大,导致很难大规模长时间储藏,导致无法用库存平滑供需缺口。
因为参与的是小农(曾经),导致成本概念缺失、预期紊乱、品质不稳定(猪瘟找漏洞)。
房子跟猪肉最大的区别在于:所谓蓄水池理论它只是居民财富的蓄水池,而不是什么流动性的蓄水池;不要以为房子垮了就有人去炒猪肉,房子能屯很多年,猪肉可以屯多久?
所以房子与猪肉正确逻辑是:为了避免某些大而不能倒的泡泡破掉而大规模印钞的动作也许会带来一般消费品的价格剧烈波动。
怎样的机制能够协调供需关系?
价格本身就是最好的信号,你越想控制价格,那最后血管硬化了伤害的是供需。
所有用市场供需解释房产问题的都是棒槌理论,没有例外。
供需理论成立,有几个基本的前提
第一,同质产品。
第二,物流成本显著低于商品本身价格。产品可以流动以平衡供需。
猪肉价格能回归,一方面因为猪肉可再生,另一方面,猪肉。完美的符合上面两条。 A城市产的猪肉和B城市场的猪肉都是猪肉,一样吃。城市猪肉不够了可以从b城市调配过来。弥补缺口。任何商品只要满足这些条件,都可以在动态中不断调整供需使得价格也不断的达到平衡。
房子恰恰啥都不满足。房子是最典型的不同质产品,每一个房子都是独特的,老家的房子空出很多上海的房子紧俏毛用都没有。即便在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小区,哪怕同一个小区里面不同的楼层,房子都不是同质产品。因此房子根本就不能用市场供需的逻辑来判断。再加上房子,土地,短时间内都不可再生,购买房子的过程其实算一种投资行为,也不叫消费。因此完全不能拿消费品所适用的逻辑来解释房价。
当然在这个市场中,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都希望房价跌。你说房价“回归”,本身就假设了高房价不合理低房价在合理。而人们常规的逻辑中认为不合理的东西总不能长期维持,一定会长远变得合理。很可惜在房价的这个问题上,时间长短,并不会对这个事情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如果你一定要回答说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产品的大起大落的话,那么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政府进行宏观的市场调控,避免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整供需水平。但是,再次,供需理论在这里并不太适用。
猪肉涨了,我吃了一年的牛羊肉,感觉还挺好。
房价涨了,没房的人不买房,行吗?行了,房价就不会疯涨。
第一个是国家的政策导向,物价飞涨与房价飞涨,在同一时间发生,国家永远是管物价的,房价影响的是能言会语能发出声音的人,而物价影响的是不止这些声音大的,还有更多直接没有话语能力大多数,这些才是我国政府更关注的,更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房价可以拖一拖,物价一拖会死人的…
第二个就是猪肉上涨与下跌仍然符合农副产品的周期性,客观上猪的养殖对现在来说并不困难,容易形成规模,猪肉没有天然的稀缺性;供求关系仍然是影响猪肉价格主要因素,至于拿某个小地方养殖的现状来证明猪肉会继续上涨,那真是看不起作为世界第一猪肉食用大国的底蕴了,工业化现代化的养殖场早就不是新鲜事了,那出栏量,继续降价吧,赶着价格高点,生猪出栏的速度较量,才刚刚开始。
猪肉价格暴涨的原因可以看看18年的历史。
说白了农业要大规模+中小规模结合,才能抵御风险。
18年中小规模的实体,都被政策和猪瘟干死了。
目前其实最大的风险是超大规模的养殖场,一旦其东家出问题或者超大规模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小规模虽能抵御一些,但是挡不住大潮。
爱尔兰的土豆危机,就是多样性不足,以及科技水平不足导致的人道危机。
房价跟猪价怎么比,房子已经被赋予了金融属性。房子天然不是金融品,但是金融品天然包含房子。
谢邀…
其实这种问题太过于计较人家媒体“怎么说”,意义并不是特别大。
尤其对于韩国吧,它们本身就是真正把爱国主义做到了极致,稍微有个风吹草动能当场跑日本大使馆剁手指那种。
让人家媒体吹吹牛,无可厚非,不吹才奇怪。
只是呢,人家说也就罢了,我们又不需要相信对不对。
一款产品好不好,看的当然不是媒体如何吹嘘,而是有严格的检测标准,市场监管等。
如果你产品确实好,那大家买就是。但如果不好,对不起请不要出现在市面上,希望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治理。
这年头最愚蠢的,就是因为对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外国品牌有好感,就用饭圈脑去看待。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还真不少,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