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能够顺利达成协议」的态度,比协议的具体内容,有更深远的意义。这代表全球各国政府开始达成共识,向过去三十年与企业猫鼠游戏的旧有规则宣战。
如果该协定真能按预期开展,那么在理想的情况下,税收的再分配机能将会恢复,现行自由主义秩序下困扰世界多年的贫富失衡问题,将会有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然,以上这些阐述都是理想的情况。至于理想能否成为现实,当大家读完这篇文章,了解所依据的逻辑之后,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
后文主要内容:
税收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最常见的答案认为税收“是政府取得收入的手段”,更深层次的答案可能会援引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或孟德斯鸠的“利益交换论”,但这些都只是税收的表面,或者说是过去税收的作用。
当代税收理论认为税收是集「获得收入」、「调节分配」和「监督经济」为一体的财政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调节分配」功能,这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政府为什么需要通过税收进行再分配的调节呢?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经济学将平等分为三个层次: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
要实现真正的平等目标,当然是同时满足公平的每一层次。但可惜的是,这三个层次并不能共存:当规则公平时,起点公平与结果公平相互否定:
那么,平等的目标将永远无法满足了吗?自然状态下是这样,但如果有外力干预,平等却是可行的,这也就是税收的意义所在:
在起点公平和规则公平条件下,当代人的结果和后代人的起点将是不公平的。但通过政府强制性的税收,可以将这种差距抹除,最终实现三个层次平等的共存。
从效率层面解释税收的再分配作用,需要用到的原理是两条福利经济学定理。但为了照顾无经济学基础的读者,我先介绍一组简单却非常重要的经济学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衡量效率的最主要标准,如果一个分配是帕累托最优的,那它的效率就一定高过其他非帕累托最优的分配方案。
在了解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就可以看两条福利经济学定理(直接截了讲义):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人话版本:任何竞争性市场均衡的资源配置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人话版本:只要改变个人之间初始禀赋的分配状态,任何帕累托均衡都可以由市场机制实现。
以上两条定理如何解释税收的作用呢?
第一定理告诉我们,市场总是可以达到最优效率的配置,但市场达到的最优效率配置在分配上不一定是合理的,如果社会财富全部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这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却是最极端的不平等。不过,第二定理告诉我们,只要能改变不同人的初始禀赋(家庭财富),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平等的帕累托最优分配,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两大目标。
对于初始禀赋的改变,也需要外力的介入,这种外力只能来自政府,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税收。政府通过税收,可以在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效率的最优。
(当然,碍于篇幅,以上只从最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说明。实际上要达成两条福利经济学定理,需要许多苛刻的条件,光是“政府能够了解社会成员的偏好”就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但部分条件的缺失这并不会导致结论完全失效)
这个主题展开说的话,可以写成书,还是十卷本那种,因此我只谈这个回答所需要的方面。
至于收不上的原因很简单,巨富阶层有十万种合理避税的手段,更过分的还会从政府手里骗补贴。政府知道这一切,但完全没有办法,因为所有一些都是完全合法的。
各种各样的税收漏洞、和离岸避税天堂的的存在,让有产阶层避税成为常态,交税成为慈善。
这其中骚操作太多,碍于我的会计水平,所以只能举个例子了。
下面这个例子可能大家听说过:慈善基金避税。所谓慈善基金避税,即富豪阶级利用私人慈善机构对财产性质进行转变,从而实现税务减免,下面以美国联邦税法为例对原理进行说明:
以上种种便利,给富豪们十足的动力去创立慈善基金会和捐款,比尔盖茨的Gates & Melinda Foundations、索罗斯的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和扎克伯格的Zuckerberg Foundations等等,全都是这个套路。
除了基金会避税之外,对于个人,还有GRAT信托等等其他方法(川普就是用的GRAT避税),我不熟悉,就不擅自讲了,有兴趣可以查查相关资料。
总之,通过各种避税手段,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实际税率大约为23%,最富有的0.001%,实际税率更是低到18%,和超额累进规定的55%相比直接腰斩,生动的「TAX ME IF YOU CAN」
个人之外,公司避税更是花样繁多,避税天堂的存在早已不是个秘密,而是所有公司都在身体力行的显规则。跨国避税已经泛滥到,你不可能找到一家上市的、不避税的、跨国企业。我国的那些开曼群岛的500强民企已经成为一个梗了。
下面以苹果长期使用的「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避税系统,对tax heaven避税进行简单说明:
就这样,一通操作下来,苹果将所有美国外的无形资产收入税率降到了接近0(除了交易税),非但不用纳美国联邦税(2018年前35%,2018年后21%),甚至也不用纳爱尔兰所得税(12.5%)。而所有的一切行为,全都是各国法律允许的范围进行的。
富豪不纳税,跨国公司不纳税,政府收不到税,造成了两个严重的后果:
(至于富豪?秋后算账)
本次全球最低税率的倡议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2021年4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第一次提出这个倡议时,希望把最低税率定在21%,但后来经过各国协商,在OECD谈判时将税率降到了15%。G20的谈判由经合组织协调,因此沿用了15%这个数额。
美国提出倡议,其实有自己的私心:拜登想将联邦税率从21%提高到28%(21%是川普降下来的),为了防止国内企业在提高税率后跑路他国,美国决定把全球的税率都提上来。虽然听起来很自私,但是从全球整体经济形式上看,这绝对是有利的。
事实上,G20对于全球最低税的讨论,已经持续整整八年了。但过去各国都包藏私心,难以达成共识。如今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都缺钱,让它们终于下定决心,从跨国公司身上榨一笔,因此迅速达成协定,并且已经有132个国家签署。至于传统的避税天堂,如爱尔兰、匈牙利、爱沙尼亚等都没有签署。
爱尔兰是不可能主动同意的,看看它的GDP,2015年增速居然超过25%,这完全是靠避税天堂吸引投资拉动的。让爱尔兰自破神功很难,但如果有了来自大国的压力,那就不一定了。目前这个形势下,全球最低税率形成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爱尔兰纵使有万般不情愿,最终应该也会就范。
正如开始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全球最低税率」协定将是一系列改革的开始。这份协定能有132个国家主动签署,证明至少有132个国家感受到现行税制的问题,特别是「合法避税」现象的泛滥使税收再分配效果微乎其微。
大量研究表明,如今新自由主义即将迎来自己的终结,贫富极化加速了这种经济秩序的死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现阶段各国右翼化民粹化的根源,也是各国内部矛盾的导火索,对于收入差距问题的处理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十到二十年各个国家的排位。
(由于文章阅读量明显不如回答,所以我在这里插一个链接,和新自由主义的终结相关)
其他长文回答总纲:
我是一个《三体》粉,在《三体》这部作品里最令我震撼的情节不是二向箔,而是三体星球向地球发射两个质子就锁死了地球基础理论发展空间。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逻辑却是成立的。
两个质子其实只需要修改地球在研究微观粒子碰撞的数据,让人类无法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人类基础理论研究自然就无法展开。
最近国际上发生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解读文章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从更为深刻的角度去认识。
在我看来,这两件大事就是发达国家扔出的两个质子——它们实际上完美地锁死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之路。
当然,中国是例外!
这两个质子就是全球最低税率以及呼之欲出的碳排放税。
那么,为什么全球最低税率+碳排放税就能锁死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之路呢?为什么中国能成为例外呢?
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事。
1 全球最低税率
首先是全球最低税率。
7月10日,20国财政部长与央行行长第三次会议在意大利威尼斯发布公告宣布,G20已经就全球最低企业税15%达成共识。
截止到10月15日,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30个国家宣布加入这个全球最低企业税15%的计划。
这个全球最低税率又称为全球双支柱税收体制改革,这是近100年以来整个世界在税收领域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改革,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这是对全球财富的一套全新的再分配规则。
所谓双支柱税收体制改革就是有两条支柱。
第一条就是企业税最低15%。
但是有几个约束条件——包括必须是在境外有业务的公司,全球营业额超过7.5亿欧元(大致是55亿人民币),企业利润超过10%。
如果企业满足上述条件,而在某个国家有业务,这个国家企业税率只有10%怎么办?
那么,企业的母国将对企业加征5%的税收,弥补低于全球最低企业税的差额。
第二条支柱就是以“价值创造地”来重新划分国家之间的税收征收权利。
这一条非常关键。
过去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必须在当地有常设机构,那么税务机关才有相应的征收权利。现在这个规则变了,只要企业在某地有业务发生,那么该国(该地)对这个企业就有税收征收的权利。
这一条目前主要是针对跨国互联网巨头。
在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的渗透无处不在,比较典型的就是互联网社交平台,例如脸书、推特在全球有数十亿用户。
这些用户源源不断地给平台创造巨额收益,但是这些互联网平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常设机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对互联网平台征税,这是很不公平的。
现在游戏规则变了,未来只要互联网平台在任何一个国家有用户,在创造价值,所在国就能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征税。
这一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作出的妥协,因为按照“价值创造地”而不是“常设机构”方式征税,其实就是西方国家向其它国家让渡了部分税收征收的权利。
因为按照第一条支柱约束条件测算,全球大概有100个跨国企业符合双支柱最低税率征收范畴,其中美国企业就占53个,加上欧洲企业要超过70%。
“价值创造地”征税规则确立之后注定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谁受益谁受害?
这个全球最低税率确定之后,对哪些国家有利呢?
从财政收入的角度,凡是参加这个全球企业最低税率的130个国家都是利大于弊,至少国家税收收入将得到提高。(这也是吸引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最为重要的原因,毕竟能带来财政收入提高就是眼前的利益,至于长远有啥利弊,对于民主体制政治家而言,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测算,这个全球企业最低税率实施之后,将给全球参与这个计划的政府每年带来150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税收收入。
当然,美国是最大受益者,估计每年能增加7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欧盟与中国其次,大致每年能有100亿美元左右的增量税收收入。
增量税收蛋糕来自于哪里?
全球大型跨国企业。
过去这票跨国企业都把欧洲总部搬到低税率国家(地区),比如苹果、谷歌、微软总部就在爱尔兰。
现在这个最低税率原则出台,估计会有很多跨国企业从低税率国家搬出,回归自己的母国。
另外低税率国家与地区(传统的避税天堂)也是这个全球最低税率的受害者,包括爱尔兰、匈牙利、爱沙尼亚、英属开曼群岛、百慕大等等都将受到这个全球最低税率的巨大冲击。
跨国资本为什么不动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全球最低税率原则的达成呢?
因为过去几十年跨国资本跑到低税率国家与地区避税已经引发了全世界政府的公愤!
从1920年到现在近100年时间,除了冷战特殊阶段,全球大部分国家为了吸引税源(或者招商引资)不得不竞相“降价”,不断推出各种减税政策,搞成减税的恶性竞争(特朗普默默的点了点头),最后大家税收总体上还是在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利润丰厚的跨国集团却并不领情,将总部搬迁到税率最低的地区,通过避税天堂逃避了大量税收。
特朗普执政期间,为了让跨国集团利润回流美国想了无数种办法,各种威逼利诱,结果效果并不明显。最后没办法,拜登政府只能通过让渡部分税收权利(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总算让全球最低税率达成广泛共识。
最为关键的是,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之后,各国财政赤字巨大,债台高筑,都眼红着找新的税源,跨国集团不吐点利润出来是绝对无法交代的。
至于低税率国家比如爱尔兰、匈牙利等等虽然态度激烈反对这个全球最低税率计划,但是这些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分量还是太轻,很难撼动一票强国定下的规矩。
那么,全球最低税率仅仅是低税率国家受害吗?
不!
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受害者。
因为这个全球最低税率+“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如同一个可口但是有毒的蛋糕,虽然表面上能让大部分国家财政与税收受益,但是利用低税率优势来发展工业化的路径也被锁死了!
这个我们后面来谈。
3 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最低税率这个事中国介入比较深,“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就是中国参与主导,联合欧盟,最后压迫美国妥协的。
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从二战以来,从来都是美国单方面撸其它国家(企业)的羊毛,这是第一次美国政府低头同意让其它国家也能撸美国跨国集团的羊毛。毕竟,目前全球100个符合双支柱的最低税率跨国企业中,美国企业就占53个。
当然,作为交换,欧盟也同意取消对美国互联网企业数字税。
站在中国立场,中国企业税是25%,少数特区(比如海南)是15%,符合最低税率规定,所以我们大部分跨国企业都不会被其它国家单独征税。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注册地放在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天堂,估计会受到一定的波及,但是这些互联网企业大部分营收还是在中国大陆,即使要补足15%的税收,中国政府也是最大受益者,国外撸不到多少羊毛。
另外,我国为了促进产业升级对于一些行业(包括芯片、软件)有力度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这些企业主要营收都是在中国大陆,海外营收很少,所以,这些企业虽然企业税低于15%,但是也不会因为这次全球最低税率受到什么影响。
这就是中国大市场的底气,我们靠着国内市场就足以扶持这些产业成长起来,不需要求助于海外市场——这一点非常关键!
但是这个“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一旦确立对国内经济将逐渐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税收基本还是属地管辖原则,也就是说,企业注册机构在哪里,哪里的税务机关才能向企业征税,这就很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但凡属于地方上的纳税大户统统属于地方政府拼命保护的对象。
比较典型就是前几年某药酒事件,一个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名誉权纠纷,竟然能驱动地方政府出动警察跨省抓捕个人,引发了全国舆论的集体愤慨。
说白一点就是企业每年给地方政府带来几个亿的财政收入,让地方政府为了维护企业利益而无所不用极。
但是现在全球都确定了“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一定会倒逼国内税收体制改革,未来国内也会逐渐过渡为“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
也就是说,地方所谓的纳税大户其实大部分价值是在外地创造的,外地税务机关会对其征收一定税费,企业的纳税就会被分解,真正留在注册所在地的税收会大幅度减少。
另一方面,按照“价值创造地”原则征税同样会逼迫地方政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越好,那么就会有更活跃的经济,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样也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的税收(即使企业没在当地注册也要纳税)。
我们再把国内的情况放大到全世界,以上规律同样适用。
首先有利于互联网企业扬帆出海,去全球跑马圈地。过去当地国无法向互联网企业征税,所以多少有各种限制(特别是对于非社交平台型企业),现在按照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那么其它国家对于境外互联网企业态度就可能发生转变。
按:最近几年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出现当地政府严禁当地人使用支付宝、微信转账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目前全球互联网产业中美最强,这个价值创造地征税原则一旦确立,未来就基本奠定了中美互联网产业垄断全球的格局,其它国家互联网产业基本就没啥机会了。
4 对于其它国家意味着什么?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全球最低税率的实施意味着可以稳固自己的税基,有效避免资本跨境向低税率国家流动。
过去我们常说,资本是没有祖国的。哪里有利可图就往哪里流动,其中低税率是影响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全球最低税率的实施,将消灭低税率国家形成的税收洼地,迫使资本流动偏向于营商环境更好、经济更具活力的地区——这样比较起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就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上届特朗普政府没有积极推动这个全球最低税率规则,偏偏要等到拜登政府来推动呢?
原因很简单。
特朗普执政不久就向中国挑起了大规模的贸易战。
所谓的贸易战,从本质而言就是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逼迫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其它国家转移,从而一举将中国踢出国际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与中国经贸脱钩的目的。
要实现中国产业链转移的目标,就不能搞全球最低税率规则,因为全球大部分国家国内市场都很小,无法承接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必须依靠海外市场。
一旦实施全球最低税率,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税率优势实现产业链转移的目标。
贸易战打了三年,结果美国人发现,根本就啃不动中国。不仅如此,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的新冠疫情反而将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其它国家的制造业击垮,即使是中美贸易战最大的受益者东南亚国家(比如越南),最后也在疫情的冲击下沦陷,制造业产业链反而又有向中国集中的趋势(我们从去年开始外贸飞速增长就是证明)。
既然啃不动中国,加上新冠疫情冲击下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就只能推出全球最低税率计划,毕竟解决自身经济问题才是燃眉之急。
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全球最低税率计划的推出相当于美国承认了贸易战的失败——利用关税手段逼迫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已经没有可能。
未来中美之间虽然可能也会有这样那样的贸易摩擦,但是大概率不会有大规模的贸易战——产业链拽在中国人手里,而且不可替代,大规模对中国加征关税就是与自己过不去!
那么,为什么说未来中国产业链是无可替代呢?
因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已经被锁死!
全世界所有国家只有中国是一个逆天的存在——它可以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单独构建自己的内循环,除此之外,其它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必须依赖全球其它国家来构建一个经济大循环。
印度人口规模与中国差不多,但是制造业实力与消费能力太拉胯,无法构建内循环。
外循环的意思就是不但国内产业链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大分工,而且销售还得依赖海外市场。
按照全球最低税率双支柱条件,只要满足全球年营收达到7.5亿欧元、年利润率超过10%的企业税率就不得低于15%,这一条基本就锁死了发展中国家利用低税率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能(中高端产业利润率都要高于10%)。
那么发展中国家只做低端产业(利润率低于10%)行不行呢?
也不行!
未来碳排放税这根大棒将把发展中国家的低端产业链砸得连妈都不认识!
碳排放税就是发达国家扔出的第二个质子!
5 第三次能源革命
下面我就来讲讲碳排放税。
首先我们要讲讲碳排放税的基本背景——我们正在面临的第三次能源革命。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能源利用方式息息相关。
几乎每一次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就一定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谁能引领这次能源使用方式的变革,谁就能引领全世界。
300年前,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产生了煤炭能源革命。英国人因为在这方面引领世界,形成了日不落的帝国,差不多领导世界150年。
150年前,美国人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模式,这就让内燃气汽车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让汽车走入千家万户;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建设了第一座火力发电站,推动了美国和世界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进入了利用石油、天然气的能源时代。这就是第二次能源革命,让美国在150年前开始引领世界。
第三次能源革命将是清洁能源引领世界能源革命的一个新阶段。
这次能源革命是用可再生的能源(风、光)来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驱动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动力有两个:
一个是气候问题,也就是减少碳排放的问题,这是当前最大的热点。
一个是成本问题,可再生清洁能源一旦大规模应用其成本将远远低于化石能源。
按:如果使用化石能源,石油、煤炭价格就是不可逾越的基础成本,但是使用可再生能源,风、光成本为0;另外使用电力能效是最高的。
以汽车为例,如果是使用汽油,每公里油耗成本大致是几毛到1元不等,如果是电动车,每公里成本就是几分到1毛不等——这还是使用火力发电的情况下,如果未来是光伏、风力发电,这个成本还得大幅度下降。
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能源革命中,中美欧都在争取成为引领者,相对而言,欧盟的态度最为激进,但是中国底气最足,所以中国最有希望成为引领者。
原因有三点:
其一,在清洁能源的制造上,不管是光伏发电装备,还是水力发电装备,还是风力发电装备,目前中国生产装备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过去三年里,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全世界建设投入的风电,水电和光伏电,60%的装备是中国提供的。
其二,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于市场使用端、用户端。全世界去年50%的电动车由中国制造。储能设备方面,中国国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全部锂电池储能设备的产能占全球产能70%以上的市场。
其三,从清洁能源的终端消费到供给端的生产一般有比较长距离的电能输送问题。从远距离的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区域把清洁能源供应到城市消费者手里,这时输电系统也将是一个关键技术。就在这20年,中国的超高压直流输变电成了世界最重要的发明创造。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四纵六横的智能电网系统,整个中国东西部之间,已经有超高压直流电网传输了。
可再生清洁能源包括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不稳定,与消费端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形成供求矛盾——比如光伏发电晚上就不能工作,但是晚上我们同样需要电力供应。
这个解决办法也有,中短期是用水电、核电甚至火电来调节,远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大规模的能源互联网。
联合国最近就在推洲际之间的能源互联,一旦世界五大洲,洲和洲之间的能源互联,最后就能实现全球电力互联网。
一旦有了全球电力互联网,太阳照地球是三个时区,只要在地球几大洲的沙漠上都建设规模巨大的光伏风力电站,三个时区互相交替供应,通过全球电力互联网利用特高压技术,就可以解决清洁能源发电与供电的矛盾。
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金额高达几万亿美元,未来取代石油贸易的就是电力贸易,这个贸易金额同样会高达几万亿美元,想想中国能深度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电力贸易这么大的蛋糕就激动人心。
6 碳排放税的大棒
为了迎接第三次能源革命,未来西方国家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进行能源结构的转型——包括大规模投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建设电力长途运输的特高压电网,关闭所有火力发电站,激进的欧盟甚至将全面关闭核电站(这是另一个主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当然,西方国家在清洁能源上采取如此激进态度的直接目的还是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问题。
那么,气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发达国家能源结构作出调整,发展中国家继续使用化石能源怎么办?
所以,碳排放税就势在必行!
欧盟已经决定从2026年开始征收碳排放税,这个决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也就是说美国大概率也会跟进,在2026年征收碳排放税。
西方发达国家给自己能源结构调整只留下了5年时间,其实也就是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能源结构调整留了5年时间。
所谓的碳排放税就是欧美国家进口商品时,会根据所在国商品制造使用的能源情况额外征收的一块税收——
如果是使用清洁能源(光伏发电、风电、核电、天然气),那么碳排放税就是0,如果是用煤炭发的火电(碳排放量很高)就会额外征收一块碳排放税,这个税率会很高,预计会达到商品金额的20%以上。
发展中国家能做一点低端产业主要就是靠着廉价劳动力+第利润。如果碳排放税实施,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结构也没有调整,那么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将没有任何意义,这点低端产业根本保不住,产业会向使用清洁能源的国家转移。
如果中国能实现能源结构调整,那么这些低端产业将回流中国,如果中国也没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型,那么这些产业将回流发达国家。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
谁都知道工业化是一个国家自立自强的唯一道路,但是发达国家却扔出两个质子完美锁死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前有全球最低税率挡住去路,让你无法产业升级做利润率较高的产品;
后有一根碳排放税的大棒,让你的低端产业只能困在有限的国内市场苟延残喘。
内卷就是发展中国家唯一宿命?
7 残酷的存量博弈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个重要的问题——发达国家为什么迫不及待要推行全球最低税率以及能源结构转型?
表面上的原因大家都耳熟能详了。
比如发达国家债台高筑,地主家也没有隔夜粮;又比如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最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据说联合国有一个研究报告,人类不在2025年前针对气候问题行动起来,就来不及了。
但是除了上述原因,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吗?
有!
这就是残酷的存量博弈的本质!
人类5000年文明史其实是一个痛苦的存量博弈史。
存量博弈的本质就是零和游戏,强者恒强是因为掠夺了弱者的资源。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不同的文明争夺的目标主要是土地与人口,只要拥有土地与人口就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丝绸与瓷器。
在农耕文明的阶段所谓的富贵都是在占有更多的土地与人口基础上的。落后的生产力只能保证极少数人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朱门酒肉臭”对应的一定是“路有冻死骨”。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但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也只能让相对少数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虽然这个比例比农业时代要高得多)。
全球70亿人口,发达国家只有8亿人,如果扣除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加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人群,全球过上舒适生活的人群不会超过10亿人——1:7就是目前人类生产力水平发挥到极致的现状。
二战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主要是亚洲4小龙总人口不超过1个亿)能够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
从本质上讲就是二战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增量只允许增加这么一点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
其它国家的人民可不可以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
可以!
前提是你得拿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把俱乐部某个成员挤出去!
2010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接受澳大利亚电视采访时,针对中国想要在“用足机遇”之后转变发展方式、让中国人民也过上富裕生活的历史选择,发出了极其恐怖的严厉警告。
奥巴马通过电视镜头向全世界明确宣布:如果10多亿中国人口也过上了与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样的生活,那将是人类的悲剧和灾难,地球根本承受不了。
2018年美国向中国发起贸易战最核心诉求是什么?
就是要求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放弃产业升级计划,放弃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机会!
但是从2018年—2021年,美国用尽各种手段也无法让中国屈服,现在来看,中国的崛起是挡不住了。
虽然未来中国这样的大块头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让西方国家非常难受,但是好消息是,未来人类还可以通过第三次能源革命挖掘资源利用的效率(电力使用成本更低),还可以通过新的信息化革命(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挖掘生产力效率。
也就是说,通过能源革命+信息化革命,还能增加相当规模人口过上舒适的生活,这样看来,中国这个大块头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也不是完全无法承受的。
但是,不能再多了!
所以就必须要锁死其它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可能性!
这就是发达国家扔出全球最低税率+碳排放税这两个质子的深层次用意。
如果我们把发达国家比喻成三体文明,把发展中国家比喻成地球文明。在科技更发达的三体文明眼里,地球文明就是一堆臭虫而已,对地球文明的碾压与打击对于三体文明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毕竟,如果我们将三体+地球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三体与地球也是存量博弈的格局——大家都在争夺地球这个更适宜文明生存的星球。
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是如此。
你不努力拼搏,不爬上地球科技树的顶端,对于站在科技树顶端的发达国家而言,科技树下面的国家也不过是一群臭虫而已!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环保、节能减排等等能源结构性调整让很多人都啧有烦言(当然经济代价确实很大),但是大多数人没有看到未来残酷的现实。
我们现在不抓紧时间调整能源结构,未来碳排放税这根大棒同样会砸在我们身上,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还是依赖煤炭这种高碳排放的电力来生产商品,它们会非常乐意看到通过碳排放税这个杠杆撬动相关制造业回流自己的国家——即使这些是低端制造业!
毕竟,捡到盘子里都是肉!
还是那句话,我们正面临百年未见之大变局,这句话如同硬币一样有正反两种含义——我们既面临着百年未见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百年未见的挑战!
大国崛起其实与个人奋斗差不多,从来没有躺在舒适区就能一蹶而就的,必须靠着自己起早贪黑吃苦耐劳,才能靠着一点勤奋拥有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可能。
未来还有5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咬咬牙坚持完成能源结构的调整,引领第三次能源革命与信息化革命,熬过这段时间,未来就是一片海阔天空。
与诸君共勉。
这里是@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713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