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父母那辈为什么要讨好领导,因为大多是从年轻干到退休,你没特别的本事,基本上让他管一辈子,所以讨好他不求有什么好处,至少别为难自己。
现在是什么情况,在公司打工的,今天你上班,明天就可能失业,讨好领导没有意义。
吃公家饭的,你没背景没资源这辈子也没什么希望,你就是给领导当狗也得不到切实的好处。
所以时代真的变了。
因为现在人们不愿意扭曲自己。
讨好领导,很多时候意味着扭曲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而改变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
人都是多面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人,人们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融入环境中,得到环境的认同。
我们在孩子面前,是父亲,是榜样,我们就会尤其注意自己言行对于孩子的示范效应,并且表现自己的责任感和权威。
我们在美女面前,我们是发情的雄性动物,拼命地显摆自己的财富、权势和地位。
我们在单位里,是严格遵守各种规定,按照各种潜规则做事的模范员工。
但无论在哪一种环境和社会中,面对什么人,我们都希望,也喜欢随心所欲地,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情,不愿意刻意地按照其他人和环境社会的规则,扭曲和改变自己习惯的行为方式。
改变是很痛苦的事情。
这种从一个舒服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陌生别扭的环境中,如果我们不是环境和他人的掌控者,不占主导地位,我们都必须按照环境的要求,作出相应的改变。
这是生存必须具备的技能。
但这种改变也是有底线的。如果这种改变是一种根本性的,甚至是对价值观、人生观的根本扭曲,大部分人是接受不了的。即便接受,这也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
一个长期在体制内当领导,习惯了身边环境和身边的人,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来运转,自己享受着国王般待遇的人,如果让他一下子离开体制,去一个企业里当一个普通员工,那他要么接受不了,要么迅速崩溃。
很多人从大学毕业后,在很多工作岗位上都无法适应,就是因为无法接受和适应这种改变。
大部分人,都是能够在适应身边环境,和保持自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
我们在公司里上班,主要还是靠本事吃饭,靠业绩拿钱,干好自己的工作即可。这是我们的价值观,也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
但是,我们虽然不喜欢拍马屁,不喜欢阿谀奉承,但平时在工作中,偶尔在公开场合说几句不痛不痒、迎合领导的话;在酒桌上说一些冠冕堂皇的废话,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内心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冲突和矛盾。
但是,与领导接触,讨好领导,我们需要作出的改变和扭曲,尺度和程度都会更大。
因为我们对领导有所求,也有所惧。
领导意味着掌控权力,而权力的意义,就是合法赐福和合理伤害。
他们可以凭借权力,决定我们是升迁还是贬谪,是加薪还是扣钱,是让我们按规定休假,还是连病假都不准。
所以,我们面对领导时,在内心的潜意识里,会不由自主地想竭尽权力让自己的言行,符合领导的喜好。
但是,我们内心潜意识里,又有另一种潜意识,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习惯的价值观和言行方式。
这种矛盾和冲突,会让我们非常不舒服。为了逃避这种矛盾和冲突,我们才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回避和领导接触,更厌恶讨好领导。
这让我们能够相对舒服地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之中。
当然,有一些人,他们的适应性很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像变色龙一样,非常随意而且几乎没有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迅速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但绝大多数人,都是因为想要得到一些东西,或者恐惧失去一些东西,不得不做出这种改变。这种欲望和恐惧的力量越大,这种改变给内心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就会越小。
少年时期,我们可以为自己心爱的女孩,做任何事情。但现在,大家连哄骗女生上床的欲望都大大降低了,宁可自己在卫生间里解决问题也懒得约会。
所以,如果我们对领导无所求,无所惧,领导其实也就是一个纸老虎。
这也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涵义所在吧。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便我们内心对于领导无所求,无所惧,但与领导相处,我们依然会有不自然,不舒服的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决定了,下属和领导相处,自然而然就会有一套行为方式和潜规则。
比如说,在酒桌上的座次、说话敬酒的方式、忌讳等等。
这些规则被这个环境中大部分人所接受,成为一种文化。即便你内心无所求无所惧,你如果不按照这些规则行为,就会被别人视为异类,从而会被排斥。
但这些规则,是其他,也是绝大多数内心有所求,有所惧的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你这个无所求无所惧的人,是极少数,你也得被迫按照他们的方式来行为。
所以,如果我们对领导是内心有所求,有所惧的,就要勇敢去面对内心的冲突和矛盾,真正接受那些求和惧的规则,按照相应的规则去做。
但如果我们内心对领导无所求,无所惧,那我们可以按照既尊重环境文化和规则,又不改变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来做事,就会活得更从容。
考公务员,了解体制,关注老司机公众号:公务员说公考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推荐一款自己家今年双十一入手的一款电视机吧,具体性价比高不高不清楚,但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入手的是下面这款索尼43英寸的电视机。
简单提醒一下,如果要买电视机的话,给它预留出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好,并且买相对应尺寸的。以免买了安装不了,到头来还是麻烦的自己。
因为自己家还是有小朋友的,而且它有着更加低的蓝光辐射,还有视觉低疲劳模式的配合,不仅是对于小朋友,哪怕是我们成年人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其次有着120Hz的高刷,再加上杜比全景声,配置还是很高的。
而且不仅可以语音控制,还可以能过手机操控,手机投屏,也可以用传统的遥控器。
本是自带的影视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全年龄段的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
这里就简单给大家做一个推荐,最主要的还是尺寸以及预算问题。要考虑好。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据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