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称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网络用语真的会影响表达能力吗? 第4页

                    

user avatar   li-shu-jian-7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国小说《1984》:

新语建基于英语,但大量词汇及文法被简化、取代或取消,例如“好”(good)是指“喜欢老大哥”(to love Big Brother),而“坏”(bad)则已被“不好”(ungood)取代,结果,削弱人用不同方式及语句表达意见的能力,无法说出“老大哥是坏的”(Big Brother is bad),只能说“老大哥是不好的”(Big Brother is ungood)。这符合英格兰社会主义(英社)的意旨,因为政府不会喜欢人有与政府不一致的思想或言论(犯罪思想,crimethink),因为表达自由、革命等概念的词语,都已删除。所以新话被形容为“世界唯一会逐年减少词汇的语言”。


user avatar   ding-wen-rui-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你说这是好是坏呢。


user avatar   wangji-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怒答,对这个问题敏感很久了,非常讨厌YYDS这种垃圾梗。

首先说结论,分情况,每个人使用的梗的体系不同。某些梗确实是会破坏表达能力——尤其是书面表达,乃至可以视为中文的一种退化,而据我的观察,有一类人群特别喜欢使用这类梗。

而恰巧,「YYDS」就属于那种典型的从理论角度来说,是对中文文化负面的烂梗。

我们先来看看「梗」这个词。这个词到如今已经成为日常语言词汇,在当初它本身就是一个「梗」,是「哏」的讹字。

「梗」的内容大体是三类语言现象的合集:

1、春典。

春典起源于旧时代吃江湖饭,隐语、切口、行话、黑话都在此例,具体材料可参见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的《江湖丛谈》。春典中的切口,典型的就是《智取威虎山》中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甩个蔓」(问姓)。黑话、行话典型的比如说「果儿」、「尖果儿」,现在也广泛运用于摇滚圈中,《鬼吹灯》中的「倒斗」也在此例。大家更熟悉的,就是所谓的「大保健」,「中小项」之类的按摩圈春典。

还有一些属于既不是黑话,也不是切口,就是行里常用的话。比如「半开眼」,指的是对事情一知半解;「腿长」指的是走的地方多。

具体语境如:

「我这辈子走南闯北,西方哪个国家我没去过?」

「那你腿挺长啊!」

还有现在大家熟悉的「摆龙门阵」、「散伙」之类的,也起源旧时代的袍哥文化。

而当今也有春典,并在不停延展,因为有各行各业,各个圈子,行话、隐语是不会断绝的。就拿球迷圈来说,说到「忠肝义胆范雄薪」,大家也就都懂了,这是没出圈的,但在一个圈子内广泛传播;在游戏圈里,说到「暗耻」,大家也都懂了。

当然,这些各个圈子的春典,也有一些会出圈。典型的就是互联网圈的「鹅厂」啊,「南山必胜客」啊,「996」之类的。

这些春典中的隐语、切口、行话、黑话,是相互结合勾连,构成一个体系,有的时候不能说一个词仅仅是「黑话」,它也有可能「隐语」。而这些春典中颇多词成为了我们如今的日常语言。

2、典故。

典故由来已久。这个太常见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就是最典型的典故,从修辞学角度来说,这叫用典。

很多典故也渐渐衍化为日常语言,成语中多有典故。

「八仙过海」、「愚公移山」、「国士无双」……不胜枚举。

典故的特征就是词语之下有一个本事,简单说就是这个词语,你要完全解释,得讲一个故事,或引用一段文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出自XXXX」。

所以,「吴签」「你把握不住」也可以属于典故。

3、修辞类。

通过修辞对词汇进行文学化的创造得来的梗。

比如谐音,「芜湖(呜呼!)!起飞!」

值得注意的,以上三类梗,并不是真空中的球形鸡,而是彼此交叉影响的。「芜湖!起飞!」有马老师是芜湖人的典故;「无内鬼」属于在文学上进行了反用的修辞,出自《无间道》「有内鬼,终止交易」。

以上这些梗,有好有坏,好坏的标准非常明显。从修辞类的角度来说,就是修辞拙劣,是否有趣。比如「芜湖!起飞!」这个梗,从修辞角度而言,是不如「被夹了」这个梗。「被夹了」从创作角度来说,其中蕴含的智慧是要大于「芜湖!起飞!」的,当然,这也不是说「芜湖!起飞!」不好。

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说,就是这些梗在日常语言环境中,能否推动日常语言的发展。

用文化批判的术语,就是说这个词是否具备「张力」,艾伦·泰特提出「张力」说,指的是语言「外延与内涵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在泰特看来,有张力的词,既要做到「内涵丰富」,又要做到「外延简明」。从这个标准来看,「人艰不拆」属于好梗,原因很简单,不知道这个梗「内涵」的人,能毫无障碍地猜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或者能毫无障碍地表达一种情绪,对日常交流应先不打;知道的人,也能对其「内涵」,及引用于「林宥嘉」的歌会心一笑。

「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是好梗,不玩知乎的人,能明白这是在「调侃」;玩知乎的人能会心一笑,老知友了。

这些张力大的梗,能流传很久,成为长期的日常语言。「人艰不拆」有成为成语的潜质。但显然「芜湖!起飞!」,就不具备这个潜质。至于「人在美国,刚下飞机」虽然一些年后未必还是这么表达,但时代改变,也会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十年后调侃此类现象,可能是「人在上海,紫外线用餐」,也可以说是一张表达方式的传承。

另一些小圈子、各行各业流传的梗,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渐渐退居幕后。「比博燃」这样的梗,或许五年后就不会有人说了。

当然,不代表除了这些优秀的梗外,其余的梗就不好。至少在当下的时代,这些梗都能通行,有一定的价值。或有趣,或在小圈子、各行各业流传。这些梗,都不能说是「烂梗」、「坏梗」。

然而「u1s1」、「yyds」、「dbq」这类梗,一定是烂梗、坏梗,是对中文文化、日常语言有破坏的梗,也的确是对个人表达不利的梗。

这类梗仅仅是拼音开头缩写,「u1s1」则是缩写、谐音凑在一起,不伦不类。

这些梗没有「典故」,不像你说「忍一下,我很大」,可以追溯到吴签事件;也不像你说「南山必胜客」,可以追溯到「腾讯打官司常胜」的典故。

这些梗也没有任何修辞创造,没有谐音,没有比喻,没有夸张。

这些梗,连实际的功能性意义都不具备。

有些拼音首字母缩写梗,是具有实际的功能性意义的:

1、规避网络平台的屏蔽机制,常出现在一些脏话中。典型的就是SB,这个词在某些平台是发不出去,会夹掉的。还有一些网络黑话也属于这一部分。

2、削弱词汇的不道德感。

最典型的也是脏话。你说妈卖屄(西南方言原词),就显得很脏,道德有亏;你说妈卖批(普通话谐音),就好一些了;你说MMP,就好很多了。可以自欺欺人,自己不像是在说一个带女性生殖器的脏话。

「YYDS」连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功能性都不具备。

这种梗,对日常语言的交流,毫无益处。有人说不会对老年人、家里人使用这种梗,但要清楚,也不是所有,甚至大多数年轻人明白「YYDS」是什么意思,对很多第一次接触到「YYDS」的人来说,无异于新学了一种无意义的表达,他被强塞了一个新的词汇,而这个新的词汇没有带来新的意义,只不过是变了一种表达,等于说是增加了一次无意义的学习成本。

而且这类词,第一次接触,从字面意义上,根本无法判断出这个人是在说什么,无论是望文生义还是谐音,都做不到,阻碍交流是一定的。

而哪怕你懂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也没给你带来新的文化收益,比如有趣,YYDS有趣吗?它哪里有趣?szmsxrgdyyq(首字母缩写如果等于有趣),←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就这样说话,大家都能快乐地交流?它没有修辞,没有典故,没有实际的运用功能与目的,没有创造性,没有广大人民对于语言活用的智慧结晶。

它更类似于马克思主义所言的「异化」,我称其为「语言的异化」。人的异化,则人成为非人,成为资本主义下的谋利工具;消费主义异化人,有人沉迷于购买奢侈品,用奢侈品的价格,来定义自身的价值。

而语言的异化,则是语言丧失了语言的功能,为非语言的功能服务——为了使用一个梗,划定一个亚文化圈子,而去使用一个语言。这完全是一个逆行倒施的逻辑。

说明白点,所有合格的梗,都是因为人们为了更好的交流,或将其文学化,比如为了有趣;或者为了某种功能,比如降低道德羞耻感,而把一些词语变成了梗,而梗多了,根据其使用结构和场景,以及使用者的特征,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亚文化圈子。很多梗也跨入主流,成为日常语言。

而YYDS这种烂梗,是反其道而行之,它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你「我在用梗,所以我在这么使用语言」。

这毫无疑问是语言的异化,是一种不良的语言现象,是对中文文化的破坏。


user avatar   yizhi-te-li-du-xing-de-zhu-11-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次更新

事实证明了新闻真的不能看合订本

zhihu.com/question/5158

更新,有评论区说想看合订本,顺手就搜了一下





以下是原答案

虽然我很讨厌这些梗,不过这些媒体好像也不太会讲话的样子



user avatar   mu-yu-59-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给翻译翻译吧——

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

——指这些用语太俗,普通网友把握不住,只能官媒用,官媒用不叫俗,叫文风深入群众,叫严肃又活泼。

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

——指你们搞的这些梗啊……太容易让你们阴阳怪气了,我实在找不到证据,我很是angry啊。

网络用语会影响表达能力。

——我允许用就能用,我不允许用就不能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想在我的话语权体系下另起炉灶立一套体系?想都别想。


user avatar   wang-rui-8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网络用语影不影响表达能力的问题。

重点是,部分媒体哈,又想装着表现得自己贴近年轻人于是鹦鹉学舌,稍微贴近以后又板起个臭脸,一副倚老卖老模样试图把年轻人掰成自己想要的严肃样子。

就和我家楼下在世时喜欢坐人家年轻人旁边和人家套近乎接着又逼逼赖赖教训着和他没半毛钱关系只是坐椅子上歇会儿的年轻人的老头似的。

何必呢,为什么会在年轻人中间失去舆论阵地还不清楚吗?


user avatar   wo-bu-zhi-dao-62-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真的没搞懂新华社这是在玩啥?

自己都可以玩梗,然后自己反对,看不懂

还有青年报



认真说说吧,首先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所以关键还是度。然后这个度我个人觉得当下网络用语还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相比非主流,火星文,颜文字泛滥的时代要好的。而且yyds这种或者yygs这种相比以前常见的谐音成语真没啥危害,因为他不会以假乱真,比如“步步为赢”“同病相连”真的很多人就不知道正确的还是什么了。再者很多网络语是有其内在逻辑和意义的比如列举的废话体,废话体可不是废话,它其实多是用来讽刺别人讲了一句废话或者做了一件多余的事,用废话体来表达对这些事的不满可以婉转而不容易得罪人。最后当然还是那个度,文字第一要务是需要达意,滥用“梗”而使词不达意那就真就是制杖了。唉,偶然发现还有一些梗好像就是和谐河蟹出来的,呵。


更新(原因是有评论就火星文和拼音缩写踩一捧一的问题质疑。)我认为官媒的(其实应该是所有媒体)至少应该做到两点,第一合理,第二以身作则。这次事件可以说两点都做的不好,自己在用,还有影响表达这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但是对于火星文我是完全认同官媒的宣传的(当年官媒也有类似的批评文),确实以身作则,同时理由我觉得也很合理,使用火星文的多为学生,而火星文有可能和规范汉字造成混淆,对汉语的规范性有着直接的威胁风险。而汉语的规范性的意义不言而喻。反观拼音缩写最多影响阅读,但是不会对汉语的规范性造成任何影响,总不能有人因为yyds直接忘了永远的神四个字写不来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绝子虽然不晓得啥意思,但yyds这种东西更恶心。

中国同音字多啊,这四个字母能打出多少汉字?

而且中国人,能打汉字,为啥要因为某些人的键盘误打而去效仿,打一堆首字母出来恶心人?

一一打死,一衣带水,以一敌三,永远都是,医药大厦,以一抵十。。。。。。


user avatar   an-de-wu-de-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些媒体反正是从来不思考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用梗的,他们用不着这么做,他们只需要找到话题,发表一通教训就好了。

他们特别喜欢扮演比青年人年长的老大哥的角色,像个中年油腻男一样拿自己那点可怜的认知去看待青年人,目的是找到缺口,伺机教育一番年轻人。有意思的是,就算是写文章的人自己也是年轻人,他到了这个位子上,脸上会自动长起胡须,仿佛他也比他的同龄人要大了,是能和老大哥一起教育他的同辈的。

反正,我对这种批评是从来不放在心上的。我不是特别喜欢听这种懂王讲话,你比年轻人更懂该怎么对话?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你说否定就否定,你算老几?我从来没看见那个朋友离不开梗后不会说话了,我反而觉得这种梗拉近朋友间的距离,增加了聊天的趣味,这是什么坏事吗?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表达我观点的时候还经常使用()呢,我不觉得它影响了我的表达能力。


user avatar   jin-nian-5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力、雷人、点赞、逆行者,这些词曾经都是网络用语,官媒用了不止一次。

为什么绝绝子、yyds,就要批判?

如果要批评网络用语,那官媒就带头不用。官媒用了一部分,然后又指责另一部分带偏了民众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合理吗?

不是因为有了网络用语,所以网友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而是没有网络用语,这群人更不会说话。

知乎有一大群专门写好物推荐的营销号,大家应该都见过,行文用词“内味儿”重的让人起鸡皮疙瘩。

形容年糕类食物,必用“糯叽叽”

形容自己喜欢吃某种食物,就说自己是“xx脑袋”(芋泥脑袋、巧克力脑袋)

形容某种东西好吃,必然尖叫:

太好吃了!我破音尖叫!!!

好吃到发出猪叫!!

好吃到发出土拨鼠叫!!!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吃死了!!

集美们答应我一定要买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我无限回购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这群人是因为网络用语中毒才语言表达力差吗?

就因为语言表达力差,没法用正常的语言表达“好吃”这个概念,才只能用一连串的“啊啊啊啊”来表达狂热的喜爱。

把感叹号从他们的键盘上抠掉,他们也成不了汪曾祺,只会像被绑了手的意大利人一样失语。

拥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即使会为了方便或取乐说网络用语,认真写东西的时候,胸中立刻会出现更具感染力的句子,怎么可能看得上“yyds”。

汪曾祺就算学会了网络用语,也不会在书里写:

今日份食神营业啦,搞颗高邮鸭蛋778!高邮鸭蛋yyds!一戳开就流出好多油我暴风吸入好吃到跺jiojio!啊啊啊啊好吃到尖叫我果然是鸭蛋脑袋!集美们这就是快乐星球吧!



                    

相关话题

  一种语言演变为另一种语言时,其节点在哪里?是什么决定了这个节点? 
  有哪些已经进入故纸堆的网络用语? 
  72岁老人悬赏万元对下联45年未果,上联:易卜生安徒生生生生花妙笔,下联要求名人和注解,如何解下联? 
  有哪些已经进入故纸堆的网络用语? 
  若汉藏同源词用汉字书写,则藏文会是什么样子? 
  同样是月亮,汉语可以说「一轮」,还可以说「一弯」「一钩」。如何向外国同学解释这一语言现象? 
  世界上哪些国家或地区是通过限制语言的多样化来实现统一的? 
  为什么汉语中没有“笨子”这种叫法? 
  「驿站」的「站」源于蒙古语吗? 
  为什么大多数人潜意识里不认为粤语是一门方言?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剧」的产品?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