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称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网络用语真的会影响表达能力吗? 第2页

                    

user avatar   wo-zhi-shi-ch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转自微博。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七十年代末,年轻人当中兴起一股“吉他热”。当时的大学生和青年工人纷纷学习吉他,其中有一些人在弹奏吉他的时候模仿西方一些乐手的风格与动作,引来社会上的一些人侧目。

于是《中青报》发了一篇文章,作者是央音的一位教授。文章开头先肯定了年轻人喜好乐器、陶冶情操的行为,然后介绍了世界上的几个吉他流派,什么西班牙吉他、夏威夷吉他,同时给出一些吉他演奏的技巧介绍,基本上都是初学者关心的问题。最后教授说,吉他弹好了是精神文明、提升个人形象,弹不好、寄托一些颓废精神那是流里流气。建议有兴趣学习吉他的朋友购买山东某出版社出版的《吉他弹奏技巧》,把爱好培养好。

这本书是一个刚刚从出版社总务科调回编辑部的老右派编辑编的第一本书。本来此书无人问津,出版社都打算把书送到造纸厂化浆回收了。让《中青报》一宣传,书立即火了,各地的订单都把出版社业务科的办公桌盖住了。当时长沙成立了全国优秀图书评奖,这本书在《中青报》的帮助下拿了第二名,第一名是上海某出版社出版的《棒针织法》,就是教人织毛衣。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感觉,是《中青报》的业务能力掉的够厉害的。别说跟上新媒体时代潮流的宣传特点,跟几十年前比也是跳水级的下跌,took a dive。


user avatar   jin-se-lan-shan-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个比方,就比如公文专用词汇用在宣传、讲话、汇报上完全没有问题,他就是在这种场合下的标准行文方式,但我们日常聊天不会像那样说话。

同理,各种网络流行语用在网络平台乃至日常聊天等场合当然也是没有错的。比如远古的:GGMM 稀饭 踩一下 跑堂;上古的:喜大普奔 不明觉厉;中古的:城会玩 我伙呆 何弃疗;新生代: yyds xswl 绝绝子。很少有人会把这些语言用于正式场合。

年轻人在高考作文这么写 你大可判它0分作文,但在微博知乎写评论、在微信群跟朋友聊天都不能说么? 因为有部分人反感,所以就要大肆批判抨击?也有很多人反感同性恋,有人反感酒文化,有人反感二次元,有人反感网络游戏,难道要一一批判、禁止?

这些流行语,说实话,有些我也听不懂,有些也要想半天,有些我听了也觉得很奇怪,但是说的人愿意说,听的人愿意听,只要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触碰道德底线,何必上纲上线来批判呢?今天网络聊天说点网络流行语,明天就不会好好说话了?以后汇报工作、约见客户就不会用正式语言了?还来个“失语症”?

好比说今天私下场合随便穿个花裤衩、人字拖,明天就不会好好穿衣服了?面试、结婚、开会就不会穿西装了? 这叫啥?失衣服症?

——————————补充———————

我个人而言并不喜欢绝绝子、无语子之类的奇怪说话方式。我也曾说过绝绝子恶心,听到就想创死。但是个人和自媒体可以这样情绪化表达,而官媒不可以凭少数人的喜好就去批判。

有人反感同性恋,听到或者接触到就会觉得生理性不适,但官媒不可以发文批判同性恋。


user avatar   jiang-yuan-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论调还是二十年前GGMM886的网上冲浪年代……


user avatar   wang-wei-27-86-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个现象值得探讨。

1.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创造出脍炙人口的流行语了。反倒是现在春节联欢晚会经常照搬当年的流行语和各种梗。

2.体制文章、报刊社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创造出可以影响、感染一代人甚至仅仅是一批人的文字、观点、理论了。

3.我们的文艺、电影,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引领过时代的潮流了,无论是大到意识形态还是小到演员的服装。

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媒体和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普遍地脱离了人民,脱离了时代,也就必然地要失去先进性。人民比他们先看到、先知道、先创造,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新生事物,理所当然也包含了各类网络词汇。

何必惊讶,又何必抨击?自有网络已来,无数网络词汇朝生夕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什么不可弥补的影响了么?在那个10个女网友有八个叫轻舞飞扬的年代,也没影响我靠着文艺范网恋。今天叫几声“绝绝子”,还能影响青少年表达能力了?

我劝某些媒体,别总把社会看成是自家羊圈里愚昧的羊群,时时刻刻需要教育管理。就算是羊,没了你们的教育管理,羊崽子们照样肚子饿的时候吃草,兴趣来了就交配,想交流的时候就咩咩叫,多咩下少咩下都不影响做这两件事情。

且等等,过段时间再看,就会发现,人民会在无意识中自然抛弃那些缺乏生命力和表现力的网络词汇,真正被人民留下的,一定是真正属于人民的语言。

人民,已经不再需要谁的教导。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孔子曾经亲切教导过他的孩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

为什么?一来诗经是各地诗歌的总汇,可以了解各地、各阶层的生活思想状况;更重要的是,在不方便直接表意的时候,可以引用诗经来委婉地表达。这就和现在的梗、网络用语类似。

2.举一个栗子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叔孙氏是鲁国的贵族,出自鲁国的君主鲁桓公,是鲁国的“黄带子”。庆封是齐国的左相,类似于“常务副总理”。鲁襄公二十七,即公元前546年,齐国左相庆封到鲁国来做国事访问,鲁国贵族叔孙氏的族长叔孙豹接待了他。国宴的时候,庆封举止失礼,对叔孙豹不恭敬。叔孙豹不好意思直接说,就引用了《诗经》里的《相鼠》一篇,庆封没能理解叔孙豹的意思。

3.这就是“不学诗,不以言”的一个表现。《相鼠》原文如下: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其实说得挺直白的,就是委婉地表达“请自重”。

4.为什么委婉地表达要选择《诗经》?因为周代贵族有六门必修课:诗、书、礼、易、乐、春秋。诗就是《诗经》,所以选择“贵族义务教育”的内容,就是因为这是贵族的通识教育,贵族成员都应该明白。

5.现在“yyds”“绝绝子”这样的网络语言,其实就和“不学诗,无以言”的《诗经》类似,都是用一个文化人群都应该理解的符号来表达意义。所以这里反映的问题是,人们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委婉表意的语言符号?目前这样对网梗的使用,至少说明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表达场域,以至于网络中的语言符号已经部分起到了周代《诗经》的作用,开始对网络社会之外开始了文化辐射。

6.“yyds”“绝绝子”这种网络语言,其形成、使用,背后是有其权力结构和过程的。现在对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满,我觉得缺乏文学性只是表面因素,更重要的就是反对其后面的权力结构和过程。目前,网络社会文化现象的出现和发酵依然是半自发的,资本和权力的影响都很有限,未来对于网络语言符号的争议可能会更加剧烈。

7.在我看来,网络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已经具备了自我生产和再生产语言符号的能力,像“yyds”“绝绝子”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也会和“伊妹儿”“稻糠亩”“烘焙机”一样逐渐被迭代乃至遗忘。需要思考的是,现实社会亦然,是什么力量让《诗经》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语言符号的作用,我们是不是也该为网络语言符号生产的过程做点什么。


user avatar   luo-che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点赞”的小故事:

在FaceBook的“点赞”按钮被设计出来的时候,差点被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一票否决。在扎克看来,高质量的用户评论才是FaceBook的核心价值,鼓励大家“无脑点赞”无疑是在逐渐摧毁FaceBook的根基。

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点赞”按钮已经成了FaceBook最成功的设计之一,被大多数社交app模仿和采用。

深刻留给少数人吧,我只想要点个赞,说句“哈哈”。

大家需要的仅仅是开心的时候发个“哈哈”,支持的时候点个赞就好了。大家需要的仅仅是低成本的情绪表达 --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随时在朋友圈或者B站视频下面发表一通长篇感言的。

"YYDS",“绝绝子”这些梗,不过是新时代的“哈哈哈哈”罢了。

就好像,我不想在朋友圈发一大段深刻的文字,或者精修的照片。我只想在微信的“心情”里面画个小太阳图标,告诉大家:今天我很开心。

这又有什么错呢?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表达能力的关键,是彼此能接受,举个典型例子:一口标准英伦腔热情澎湃的演讲,对着只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有“表达能力”吗?没有,因为观众完全get不到演讲者在说什么,只能像看猴一样看他的表情、动作。这能说演讲者“表达能力低下”吗?不能,因为对母语英语的人来说,他可能用平实的语言讲出了深刻的道理,且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大家被感动和激励。

说回网络用语,对在那些交流圈子里的人来说,网络用语妨碍他们表达了吗?没有,他们对彼此要表达什么都清清楚楚,心领神会,只有圈子外的人才会一头雾水,看不懂搞不懂,觉得这群人傻了,话都不会好好说了。这些人丧失了跟正常人交流的能力了吗?丧失了正常表达的能力了吗?没有,因为大家都接受了义务教育,日常环境的交流并不缺失,正经的作文、报告,都照样做得很好,大家也看得懂新闻联播,依旧可以转头用新闻联播看不懂的方式在小圈子里讨论。因为同时掌握着两个方面的表达方式,他们的表达能力不仅没有退化,反而还增强了,所以越用越喜欢用。

但是啊,这就会产生社会问题,只会正统表达的官方,无法良好地监管这些说着“黑话”的圈子了!怎么办?官方当然不会费力气去学习网络语言,那就发一发官威,勒令大家不许说,摁个使用网络用语表达会退化的帽子获得正义性,就可以全民反网络用语了。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结果自然也不会好。谁都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缩写出现,本来就是为了减少麻烦和屏蔽来的,是被“规则”逼迫出来的,新规则出现,只会逼迫出新的花样,而不会消失,因为人的思想是自由的。


user avatar   yuan-p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方式,作为交流方式之一的网络用语的存在,能有效行使信息交互的功能,那又有何不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也必须要充满“官方词汇”,而不能用些戏谑/调皮/有梗的用语吗?

而且其用语没有明显的冒犯或是不文明现象,那么在日常交流或是网上的非官方交流中,说些这些又怎么了?

没有写在官方文件里,没有写在高考作文中,不就得了?


user avatar   xuebei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白话文运动时,也被老学究们一顿骂!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汉藏语系这一划分? 
  为什么汉语的流行词,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污秽」? 
  为什么总是有人认为繁体字好比简化字更好?而事实上繁体字真就比简化字更好吗? 
  那些语法复杂的语言(三性六格,变格变位)的低文化水平的母语者能处理得了这些语法吗? 
  其他语言有类似于文言文这种书面压缩文字吗? 
  从语言和民族上划分,欧洲版图将会是怎么样的? 
  在将来,汉字文化圈内部会不会统一汉字? 
  「不」字的字源词源是怎样的? 
  为什么很多美国大学的校训选择使用拉丁语? 
  有什么类似「汉语里将计算机称为电脑」的各国语言冷知识? 

前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大力出悲剧」的产品?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亨利·菲利浦·贝当元帅?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