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工关节集采降价 82%,手术费直降 3-6 万,会对现在的医疗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shoudoumaodai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问题下面的一些回答,发现还是以看热闹、发泄情绪或者带节奏的居多,不过这次骨科的集采其实还是有很多门道可看的,其中很多不仅关系到了关节外科的未来,也代表了整个集采政策的走向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未来。

比如,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次骨科人工关节的集采是继之前冠脉支架集采后的另一次“灵魂砍价”,因此,无论对医疗行业中的骨科本身还是骨科器械企业们来说都是重大利空。

但实际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次的“灵魂砍价”的关节集采过后,很多骨科器械企业却纷纷股价涨停。

比如,集采结果公布后,国内中标的骨科龙头企业股价纷纷大涨。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在人工关节集采开标后双双涨停,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上涨超过10%……

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经过了这次集采,市场上对于骨科耗材的市场信心和前景是更加看好的。

更具体点说,这一次的骨科集采相比于之前的冠脉集采或药物集采,已经在方法和规则上相比于以前纯靠杀价的“灵魂砍价”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和修改。比起以往试图通过“囚徒困境”让厂商们相互杀价亮出底裤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次关节集采已经更多地兼顾了业界的意见偏好,而不是简单地拼底价和“价低者得”了。

比如,相比冠脉支架全国集采时只竞价,在这次骨科人工关节集采规则中,是先把被采购的耗材按照产品类别分为四大产品组,然后再根据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产品材质3个条件,形成A、B两组。

A、B两组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用量更大,是大组,也可以理解为“大企业专场”——进入A组的要求包括全部医院意向采购量的前85%、对产品的具体技术性能指标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进入A组的大多是在长时间的临床使用中品质和性能得到较多医生认可的老牌龙头企业。A组的集采用量更大、厂商的淘汰率更低(大多是一类产品的8至10家供应商中只淘汰一家,通过率在90%以上)。

而B组则可以理解为“中小企业专场”——相比A组,在市场份额和技术性能上的要求更低,但集采的量也明显少得多,淘汰率也比A组高一大截。此外,规则中如果A组有企业的报价低于B组最高价格,那么这家厂商还可以“复活”。

之所以给出这样明显利好于A组的规则,我想也与吸收前几轮药物和冠脉支架集采的经验有关——集采要的不仅是“价低”,同时也要兼顾“优质”和“安全”。否则,如果放任技术含量更低、品质更差的产品通过低价恶意“冲标”,就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可能让临床上没有好东西可用,而低成本劣质产品当道——支架内形成血栓、关节假体松动断裂、吻合器封不住肠管,甚至导尿管的水囊都会自行破裂——最终损害的还是患者的利益。

这也可以理解为政策方在规则上对于以往数轮大规模集采中普遍存在的担忧“劣币驱逐良币”作出的回应——在具体集采规则中更多地考虑来自临床应用方的意见,追求的是性能、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单纯地“谁便宜谁上”。

本轮关节集采中另一个有意思的门道则是对“伴随服务”的肯定和纳入。

所谓的“伴随服务”,说白了就是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术前咨询、物流辅助、跟台指导、清洗消毒、术后跟踪等一系列内容,这一部分在现实中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印象中国内的骨科巨头山东威高就曾在财报中透露,配送、跟台等服务的费用在整体销售成本中的占比就在60%以上。

这次的竞价规则中提到,申报价格包含报价格包含产品系统内各部件价格(含产品系统配送费用、配套工具配送费用和配套工具使用费用)以及伴随服务费用。

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很明确,正是为了避免在冠脉集采的“灵魂砍价”后曾出现的问题——集采前厂家配送积极,并且还会辅助手术,但集采后冠脉支架利润被压缩,企业出于成本控制砍掉了跟台服务——不仅要求厂商的产品品质,也要求对临床的配套服务质量。

当然了,这次的集采无论产品本身上还是伴随服务上还是“杀”掉了很大的价格水分的——关节耗材本身的价格降幅在82%左右,而相关伴随服务的价格降幅也在75%~80%左右。

总的来说,这次的关节集采是在以往数轮集采基础上的一次迭代升级——在很大限度地挤压耗材价格水分的同时,对医疗耗材的性能、品质和配套服务也给出了一定的倾斜和利润空间,这也是对前期集采后临床上遇到一些现实问题的补丁和修正。在我看来,也是比于单纯的“灵魂砍价”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集采模式。

所以,经过这次的集采,我相信无论是行业内的个人还是整体的市场都应该对关节外科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有信心了,这篇回答开头提到的集采后相关企业股价纷纷涨停也是一个例证。

至于一些同行念念不忘的灰色收入,劝你们还是早点忘了它吧。


user avatar   mou-hu-de-g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支架集采有人抱怨这个抱怨那个。

可以从新闻里的数据看出来,光这一个医院,每月手术增加了20台,一年就是增加了200多台。

这数据说明什么?说明今年病号激增吗?应该是说明,光这一个医院,往年200多个舍不得上支架的老乡现在舍得了。

本来应该心梗蹬腿的老乡现在由于集采不用蹬腿了。

天天喊分配,分配真的来了又害怕分配到自己头上…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两天有个新闻把我看笑了,说有一个心内科大前浪很苦闷,说在集采之前,医院少了哪种型号的支架,只要打个电话,立马就有人送过来。

现在集采落地以后,医院普遍出现心脏支架短缺和型号不全的情况,很多患者无支架可用。


前浪脑回路真是太精彩啦,采购和库房管理不善,锅竟然扣到了集采头上?

前浪对医改降价这种普惠民众的政策,简直是一百个不开心。说好的“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呢?

怎么便宜一点,你们就这么不高兴。

很快,集采部门做出了反驳:

集采前支架价格虚高,支撑了配送企业提供“随叫随到”、随时补货加赠送的“保姆式”服务。集采挤出流通环节灰色费用后,生产厂家、配送企业和医院回归正常、平等的购销关系。新的机制要求配送企业利用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提升货源投放效率和精准性,也要求医院加强院内耗材备货、使用、盘货、补货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




说回骨科器械这一块,骨科一直以来被称为高富帅生产中心,这个高,就是骨科做的力气活,骨科医生招录都是选身材高大的,富,就是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这也侧面印证了骨科本来就是医疗腐败的重灾区。

说没有见过这些钱的,大概率是等级不够,还没碰到罢了。


集采对整个医疗行业,都是有深远影响的,在以前,一些不合理的收入,看似加大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恶果是整个社会在买单。

不论是国家的医保,还是患者的钱包,都是『不堪重负』

而行业内更是造成了不公平现象,就拿同为大骨科的手外伤专业来说,他们手术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却因为不用“耗材”挣不到什么钱,更难的是患者多是当地工程、工厂的人员,跑费情况也很多,收入一直不高。

同理的还有儿科、急诊等“不创收”的科室一直处于缺人状态。


这也是我一直支持三明支持,支持集采,让医护人员收入重回阳光的原因。

三明医改,通过“腾笼换鸟”,提高医疗服务性收入的空间,以“工作量”而非“创收量”来核定收入,医生多看病、看好病,做预防,做健康,都能拿到更多薪酬。

“简单来说,以前是‘你为医院赚了多少钱’,现在是‘你为医院做了多少事’,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不仅降低了患者的负担,更是能够让医生劳有所得。



最后说个小事,刘大夫,在快成为前浪以前,赶上了骨科集采,大部分耗材都跌到了原来的20%左右。

他不沮丧,反而很高兴,开心的说:

以后,我们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了。


user avatar   ling-ling-qi-3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我科(麻醉科)影响显著:

以前创伤骨、脊柱骨各种连哄带骗上蹿下跳逼着我们一天开五台六台内固定手术…手术室骨科片区夜夜笙歌凌晨灯火通明,骨科大夫吃完厂家点的麦当劳冲无怨无悔继续投入手术,颇有要当劳模铁人不惜累死在手术台上的冲劲儿…

这时候你因为夜间手术风险太大想停他一台手术,堪比杀父仇人不共戴天恨不得把你吃了…

集采后嘛…

前浪已经大声疾呼要“收紧内固定手术适应症”,听口风骨科众也佛系多了…

排在骨科的苦人儿,多半能准时下班了…



有朋友善意滴指出“连哄带骗”这个词过分了,会让人觉得没有医德…

好吧,我解释一下。

哄的是我们麻醉佬,“骗”的这是我们这个擦屁股科室。

入室收缩压190 mmHg,谈了风险推回去,晚上强塞几颗降压药又送回手术室,血压一麻完大幅震荡像坐过山车…

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患者曾经心梗过,都给药了发现T波变了才跟我们讲这个病人的情况,还一个劲儿说“手术做很快的不要紧…

打椎管麻醉,术前不停抗凝药,临了打不了椎管全麻风险太大,立马翻脸说我们不支持工作要去医务处告状…

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反正在某个大跃进“遍地是钱”的时间段,骨科高富帅们为了手术量大干特干不顾风险,为了上手术可不就是对麻醉科“连哄带骗”么…

反正真出了事儿,一句“麻醉事故”就撇干净了。


“风控部门”在“业务部门”眼里,就是一完美背锅侠。


user avatar   biao-ge-7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创伤往矫形导航走,关节往关节镜走,脊柱往孔镜微创走,肿瘤往定制3D打印走。只要好好学习,磨练技术,更新理念,以患者为本,大家仍有光明的未来。


user avatar   yang-ze-wen-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耗材集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前大前浪经常说:

“科研是活的,技术是死的,要靠科研才能改变医学进程,所以,你们小年轻不要天天嚷嚷着学技术挣钱,要先把科研搞好。”

可是,后来我发现,大前浪的科研好像不是为了改变什么医学进程,就是什么耗材挣钱他就研究啥。

支架贵的时候,他就研究药物支架如何抑制斑块生长。

支架集采了,他就提出要精准医疗,做造影还不够,还要做腔内影像学。

药球值钱了,他又推翻自己对支架的支持,转而提出介入无植入的理论,大力推广药球。

这一切,还都是打着基于科研,基于改变医学进程,基于创造新的诊疗手段,基于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的旗号。

最后的结果就是,随访患者录数据这种脏活累活都给我们小年轻干了,耗材带来的收益都给大前浪分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不降反升。

所以,现在耗材大范围降价了,真是一件大好事。

这些虚伪的科研也可以停一停了,什么精准医疗,患者的医疗费用下降,这才是实打实的收益。

再加上以后要逐步推广的年薪制,进一步剥夺了大前浪们二次分配绩效的权力,真是有够给力的。

反正没集采前,耗材的钱也也分不到我们小医生手里,集采之后,大家都一起挣光明正大的收入。

挺好的。

赞同 @陈子杨Dr.outside 大佬的话。

我们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做人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断货了,导致很多患者无法做手术。前一段时间报导出来的心脏搭桥手术所需要的器材因为集采压价太低,人家厂家后续断供导致很多患者无法手术。具体新闻大家搜索吧,我就不复制了。这些资本家阳奉阴违真是有一套。


user avatar   xiao-yixiao-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像医院那样,垃圾的国产仿制药把进口原研究药赶出医院。国产的比进口差太多了。本人今年确诊慢性肾炎,住院ing。吃了两片国产的厄贝沙坦和马来酸左氨氯地平,血压压不住,一路飙升180/99。吃了进口的同一类型药,血压恢复120/70左右。想叫医生开进口药很麻烦基本都有限制。只能去外面买贵死我了。

统一回复下,为什么医生不怎么开进口药?主要原因是。假如是价格100块的进口药。患者医保报销9成自费10元。但是超出一定量后,市医保局不一定会把90元报销的费用给医院。可能只给60元。这样医院到赔了30元。医院就赔钱。医院赔的钱就算在开药的医生头上 。国产药就没限制。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年做了下胫腓分离复原手术,术前医生让我选钢板,进口的1万医保报销20%,国产的2000医保报销80%。说是如果没有经济压力建议选进口的,我想反正过个一年恢复后还得拿出来,就选了国产的。


6年过去了,我也没去有去拿出来,打算就这么带着一辈子好了,国产的钢板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对了,手术费1500,包括主刀在内5-6个医生护士3个小时,算下来真的不比装修工人赚的多。


进口钢板这个价格里面,我深度怀疑大部分利润都变成了回扣,当然国产的也是,只不过总价低利润空间有限。如果集采把钢板价格打下来50%,我一点都不介意,手术费调整到每个医生1500。如果医生的阳光收入不提高,迟早要陷入新的药品陷阱,或者无医可看的情况。


user avatar   qian-niao-yao-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考支架嘛

虽然wjw辟谣说没有供不应求,但所谓的谣言是这么说的:

因为集采价格过低,而且中标的只限少数几家,结果就是这少数几家,一起只供应集采量的最低供应量,确保不都是市场份额(是份额,百分比),多的需求他们是不会再进行生产的

由于集采指标是上年度销量的80%,所以按照这个局面,每年总的供应量都比上年降低20%

也就是明年的供应量只有去年的64%,后年只有0.8*64%,等比数列递减

而因为名义价格被压低,需求实际上是增加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每个需要手术的病人能得到手术的概率越来越低

因为价格过低,灰色贿赂没有了,医生其实是不想做的,但理论上医院不能拒诊,但因为厂家不生产,所以是个很好的借口,所以现在胸外科又重新干起搭桥手术,因为微创做不了,搭桥是大手术,所以医保花费其实未必节约了,还可能花更多了

容我憋不住笑一个

【《美人鱼名场面》原作素材,无论多好笑,我们都不会笑,除非忍不住-哔哩哔哩】b23.tv/D2uCgG




  

相关话题

  感染幽门螺杆菌或诱发胃癌,家庭成员之间最容易传染,日常如何避免感染? 
  如何看待北医三院发声“夜间手术对病人不便,我们安排在周末白天”,遭众多一线医护人员吐槽?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医生教师不应该多赚钱? 
  如何看待李冰冰澳大利亚高烧无法确诊? 
  1 月 12 日全国新增本土病例共 107 例 ,河北新增 90 例,目前各地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将「开展全民强制核酸检测工作」,目前当地疫情形势如何? 
  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和服务医疗行业?未来十年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应用? 
  上海华山医院一医生被指强暴女医药代表,警方称「已刑拘正调查」,目前进展如何?会给医疗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的医疗贵不贵?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已超 6 亿,为什么接种速度能这么快?接种到什么程度才能群体免疫?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对目前国内的各大能源企业会有何影响?
下一个讨论
灭活疫苗使用快一年了,为什么没有人正视ade的威胁?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