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一部分,近日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加权调整计算,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在这个研究结果中,还有几点值得关注的是:
“实际上现在的治疗缺口到达90.5%,非常扎心的一个数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审汪向东回忆,学界2001年曾预估抑郁障碍治疗率为20%,现在看来,“当时的预估还是过于乐观了”。
其实早在2015年,CONVERGE研究人员在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中发现了如下特征:
重度抑郁症患者大都合并一种或多种精神障碍,例如焦虑症、恐惧症等;
童年时期的悲惨经历,如性虐待、身体虐待、遭抛弃冷落等经历,也会显著提高抑郁症的风险;
父母的养育方式亦对子女一生影响深远,父母管教方式越缺少温暖、越专制,子女患重度抑郁的风险会越高;
在患者的人生经历中,经历的压力事件越多、越严重,患病风险就更高,症状严重程度也随之上升;
对于女性为何是发病率较高群体,财新网在此前的封面文章《她们为何抑郁?》中有更详尽的解释。
2016年4月,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发起了一项测试,使用国际通用的DASS-21抑郁、焦虑和压力测评量表,在秦巴山区42个镇区下辖的42个村,展开农村养育人抑郁问题调研。
当时的测试显示,24.5%的农村婴幼儿养育人有轻度或更高的抑郁倾向。其中,10.7%较轻,11.1%是中等,1.8%较为严重,0.9%是超重。
受访的708位母亲中,年龄范围为16岁-50岁,平均年龄28岁,有抑郁倾向的占比为21.8%;受访的268位奶奶(外婆)中,年龄段为33岁-88岁,平均年龄54岁,有抑郁倾向的占33.2%。
“当拿到基线数据时,我们非常震惊。”当时一位参与研究的REAP项目官员表示。
2016年REAP的测量结果表明,抑郁症由复杂的社会、心理、遗传和生理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并会带来器质性改变。中国农村人口的抑郁风险可能远超城市。
农村抑郁症发病率高,被认为和贫困直接相关。多项研究已经验证,贫困是抑郁症的一大诱因。贫困使人抑郁,抑郁愈使人贫困,二者交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与孤立。
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30多年来。受制于城市高涨的房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缺,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工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由妻子或老人看顾。城镇化同时成为分裂乡村和乡村家庭的力量。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中国留守群体数量之大,留守时间之长,世所罕见。
被捆绑在家乡,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角色,是一些留守妇女抑郁的更深层次原因。REAP团队发现,抑郁倾向组中,81%的养育人会时常感到自卑,自认为“没有价值”,乃至于“厌恶自己”。
REAP认为,在中国农村,处理抑郁这类事情的方式,是忽视它,而不是面对它——“不要去想它了”“开心一点”“大家都是这样的”。在中国农村, “家丑不外扬”,让很多人认为,对外说自己和家庭的难处,会被笑话,“没面子”。
目前,国内对精神疾病的投入少,抑郁症的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卫生服务利用程度与其他疾病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精神障碍诊断和药物治疗也严重滞后。
基于此现状,中国疾控中心前主任王宇认为,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的疾病负担占首位,唯一有力措施就是药物干预,另一方面药物干预的前提是就医,因此必须保证精神科专业医生的充足。
以上。
参考内容:
我算是发现了,只要任何不好的事情,男性受害者比女性高,那评论就是一片和谐。
只要受害者女性 比男性多,那就是"社会男权压迫女性",社会对女性不友好。
看来大家已经默认 男人就是应该比女人过得苦了。
男性自杀率为什么比女性高,因为男性内心没有女性坚强,男性更加脆弱,女性更有韧性啊!
男性寿命 为什么比女性短,因为男性基因缺陷,男性生活方式不健康呀!
男性为什么工伤率比女性高,因为这是"男权社会"对男性的反噬呀!
男性为什么强迫症和自闭症 患者比女性多?因为男性基因缺陷!
男性流浪汉为什么比女流浪汉多,因为男人自己不努力呀,活该是被淘汰的loser!
好家伙,既然女性如此强悍,基因如此完美,那根据保护弱者原则,我希望现实中的女性多关爱和谦让男性,好事让男性优先,社会资源应该多多向男性偏斜才对!才能体现女性的大女子绅女风范!!才是真正的好女子汉!
哎呀,只要数据反过来,为什么女性抑郁率比男性高??这是因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反正无论如何都是男人的错,女人永远是白莲花!双标得不要太明显。
正经来讲,为什么女性抑郁率比男性高。
第一,生理原因,女性荷尔蒙波动性比男性高,所以情绪波动性也会更大。
第二,社会原因,社会不允许男性表现得脆弱,很多男性即使有抑郁也不会承认,也不会积极去医院接受治疗。所以到底是不是女性抑郁率更高还不一定呢。
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女性病人轻中度抑郁居多,但是男性病人重度抑郁居多。
因为一般男性会拖到很严重,身体承受不了了才会选择去医院。这也是为何男性自杀率更高的原因之一。
抑郁症患者的天空是晦暗的,但周围人却无法看见。
或许,你看到的不过是开朗幽默男子站立于阳光明媚的春天。
比如,卓别林、周星驰、憨豆先生、班尼希尔... 和那些招牌一般滑稽模样
大家都很好奇,抑郁症为何?
我想,这就是抑郁症的日常。
当症状发作时,你所想的是“今天怎么还不结束”
仿佛自己对身边所有事物失去了兴趣,
工作、学习、生活只是在疲于应付。
过程中,感受不出一丝一毫,往日的快乐;
我曾想走出这种困境,于是周末拿出自己喜爱的歌曲,开足音响音量也无法深入其中;
一整天在麻木中苟且,却对痛苦异常敏感。
怀疑自己“感受快乐的神经都睡着了吧”
偶尔想找无人的地方,放纵哭泣,宣泄情绪。
回味时却觉得自己很滑稽。或许是这样的考量让伪装快乐成为常态;
有时想走出这状态却束手无策。
有时想要独处却畏惧寂静无声;
隐约有一种强迫思维,让自己复盘过往;寻求答案,疲倦不堪。
失败痛苦反复咀嚼、如生活在理念的宇宙中。
盗汗、惊厥、变得健忘... ... .
那段时间心理内耗让自己消瘦了不少,日常困倦而无力时,却被同事夸奖减肥成功;
可能只有患病的人才能明白,这绝对不是“负能量”或“你想不开”这样简单。
真正的抑郁是一种疾病,
并不希望向别人倾吐太多。
肉体或许是正当年,但心灵苍老不堪。
于是,想着解脱。
睡觉是唯一的归宿。
有时半梦半醒间,
许愿明天一觉醒来苦恼烟消云散,窗外阳光充沛亦如童年。
不过事与愿违,
总在早晨5点就醒来,大多从理不清的梦境中挣脱。
抑郁伴随着不自信。躺在晦暗中,自卑着、抗拒着,苦恼自己如此失败。
“我如此滴害怕不确定性”
以各种理由,恐惧质疑这即将到来的新一天... ...
直到上班闹铃喧嚣,催动自己起身,但已经满心疲倦... ...
“一天怎么还不结束”,如此往复
请别问我如何知道
童年境遇、升学压力,行业内卷,婚嫁购房,情感创伤,家庭的矛盾。
...虽然原因不尽相同,敏感自责的人更容易陷入此中。
“众生皆苦”可能我们这一代人多少都有生存的焦虑。
尤其那些漂泊中,没有心灵避风港的人;害怕被边缘化,一心追求完美;
据世卫统计,16%的人会有抑郁的经验,中国约有 5400 万现存抑郁症患者、重度患者还会有轻生倾向。所以看到抑郁患者,不要害怕:他只是你周边生病的普通人。
所以说了这么多,是希望大家能理解抑郁群体。
对于健康的朋友:这个病很艰辛,希望能理解和善待。注意不要轻易陷入自卑或自责中。
对于患病的伙伴:我能理解,抑郁的心态。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化解的。你也未必想要倾诉
...但望此刻、你能卸下负重稍作休整... ... 我们是愚公,搬山不止而忘却自己的需要。
结尾一段视频:希望看了能轻松一下。献给负重生活的伙伴
咱是个普通老百姓,不懂抑郁障碍的专业知识。
原本以为有抑郁障碍的人,就是那种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的样子。
不成想,前不久一位平时开朗健谈,积极乐观的朋友被诊断为抑郁症。
我去安慰她,结果我嘴笨说不过她,还被人家反过来开导我,让我乐观一点,阳光一点。
弄得我都怀疑自己是抑郁症了,赶紧去精神科挂号,结果被告知我比医生都正常。
所以,我就明白了抑郁障碍这玩意,不能自己瞎判断,得到专科医生那里诊断。
情况可能比《柳叶刀》说的要复杂的多。
抑郁障碍(抑郁症)治疗领域,乱象太多,同时,广泛人群对抑郁症有大量的误解。
1,
有大量的人在这个领域从业,但问题很多。
由于量表的主观化,导致抑郁症很难被数学量化描述,同时为了防止承担责任,或者被患者讹诈,医生治疗时通常采用最安全的方案,就是按照诊疗手册用药,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对每个人的情况进行精准的调节,这会造成一些患者的用药周期和剂量没有灵活调整,导致治愈慢,或副作用影响持续很久。
一些心理咨询师,还在采用精神分析法,或者精神分析法衍生出来的性格标签分析和精神动力学,原因是这种疗法很难证伪,且治疗疗程非常长,这样按照时间收费,就可以长期收取患者的咨询费,很多患者被“治疗”动辄一两年,花费数万元,但没有根治,即使咨询师真的是专业的,ta也没有根治患者的动力。
一些打着修行、灵修或者其他伪玄学旗号的人,利用人格剥离来减轻患者的抑郁强度,表面上可以对抑郁症进行治疗,但其实是用更加严重的精神障碍去掩盖抑郁障碍,相当于把一个手上长着冬疮的人,直接截肢了,告诉患者,你冻疮好了。
还有人建立所谓的病友交流群,互相吐槽负能量,建立信任,然后收割利益。
国内的这方面从业者,有小部分,私德很差,对患者进行经济剥削、精神控制甚至性剥削的案例屡见不鲜。
2,
当前多数民众对抑郁症的认知非常盲目。
一方面,很多人对抑郁症患者有过度的关心,并采取各种自以为有效的方式去干涉患者,但这些方式往往会加重病情。同时,这些人对抑郁症的不了解和片面的善意,也造成很多人冒充抑郁症以逃避现实责任。
同时,大量的临时负面情绪,被归因于抑郁症,很多人的自我心理暗示上会默认自己不开心就得了抑郁症,这样频繁的心理暗示又会导致生活更多的负反馈,增加被真正破防的几率。
另一方面,由于抑郁症很难被数学化描述,有些民众无法分辨抑郁症和其他状态,会把抑郁症视为正常的心理波动,并指责抑郁症患者“性格不好”或者“不够坚强”。
3,
媒体由于流量盈利模式,驱动其制造大量的情绪拉扯,导致受众的情绪会在两个极端化之间迅速切换,产生有意或者无意的pua,对受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伤害。
同时,媒体对于抑郁症的不断的含糊描述,以及利用心理测试牟利的组织,都在不断暗示人群,你们可能得了抑郁症。
有时候,信息环境会扭曲人的判断力,使人的潜意识中植入暗示,并且跟随暗示去进行行动。
这就会造成更多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4,
对于抑郁障碍的自我治疗和自我防御是非常重要的。
清理和筛选信息源,精简社交,坚持理性辩证思维,避免二极管思维,对价值判断进行灰度的量化思考,对防御和治疗抑郁症有积极作用。
同时,坚持习惯性的运动以提供足够的多巴胺分泌,坚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氨基酸,在生理上也能降低抑郁障碍的可能性。
以上。
仅供参考。
上半年心理学会李红理事长的演讲说,按医院有的数据,我国注册了的精神疾病神经症患者有一亿多,据社会抽样统计估算,没注册但是能确诊的人数大概是三点几亿,“美国一共才不到四亿人,我们就有三亿多的人可以确诊为精神疾病和神经症。”(评论区有人杠,改了这句省点麻烦)
而这还只是能确诊的,高焦虑高抑郁等具有高度发展为心理障碍倾向的人群是远远高于达到确诊条件的人群的。所以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整体心理状况都是不容乐观的。亚洲又因为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等因素,焦虑平均水平本就高,可以说本来对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需求是很高的,但是由于心理知识精神卫生的普及很差,潜在需求没有很好表现出来。严格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供给又极度缺乏,所以会出现国内某些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收费高于国际心理学家的情况。
女性这一块,国际学者和国内如李红教授的实证研究都表明,女性更易患情绪障碍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生理性别,而是心理性别。要看论文的搜标题
Does gender role explain a high risk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40 years of ev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