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哥性子直,话难听,但好歹都是实话,大家忍受不了现在可以关网页。
我经常看到这种新闻:中国又出现某某新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然后就是说国外如何如何不好,比如说芯片就是卡我们脖子,又比如这一篇文章说国外鸡有传染病,危害我生物安全。
当然打破垄断本身沒什么问题,但你一打破垄断,就开始编些理由乱骂,这就有点不厚道了。
鸡有传染病如果是国外故意的,那当然该骂。问题是别人真的是故意的吗?这样做是不想赚钱了?
无非就是觉得别人敲了你竹杠嘛。
这种文章首先就是对国外的各种技术有一种莫名的敌意,貌似别人不把技术贡献,卖给你高价高科技产品,就是故意在整你,害你。
同志,不要那么幼稚好不好。
别人辛辛苦苦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研发出来的技术,人无我有,他当然想卖高价赚你的钱,你如果觉得别人的东西你需要,钱高点买的值,你就买,你嫌价高了,不值当,你就别买。
何必把别人当仇人,别人无非就是想赚钱而已。
我们自己研发出了高科技,也可以高价卖别人啊。
这就是物以稀为贵,最基本的商业规律之一,怎么还搞成了有杀父之仇一样?
这种心态我觉得是真的有问题。
就拿这个白羽肉鸡,号称四十天出笼。
中国没有研制出这个技术的时候,我记得网上新闻一天到晚都在骂美国的鸡四十天出笼,不人道,鸡肉吃了激素,不好吃,是问题鸡。
比如下图:
这回自己研发出来,话锋一转,又成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吃鸡自由。
同样是鸡,同样的质量,别人生产出来的,就是污名化,我们生产的,就是爱国牛逼?
这跟鲁迅笔下的阿q有什么区别?
有些义和团以为把白羽鸡的种鸡做了就是扬眉吐气独立自主成为列强了。还种鸡对比光刻机。差的不是一个量级。
很多文盲以为国外是一个鸡蛋卖几万,拍拍屁股就把钱赚了。
实际上种鸡市场毛利很低,公司说是巨头实际上也没多少利润。
白羽肉鸡种源主要由国际家禽业巨头德国EW集团下属安伟捷公司(Aviagen)和美国全球最大肉品加工企业泰森(Tyson)集团拥有的科宝公司(Cobb-Vantress)垄断。
每年进口祖代种鸡80万至120万套,年引种金额约4000万美元
一套种鸡不是一只,一公十母。祖代杂交两代才是商品鸡种。
4000w,80w ×10,汇率算六,一只鸡30人民币,差不多得了。
你以为是国外割韭菜,国内搞出突破省外汇了。实际上,是供应链2b业务苦哈哈赚辛苦钱。
所谓的上流卡脖子垄断,毛利率没比被掐脖子的高呢。
你以为是一堆科学家工程师搞出来大突破,实际上是公司搞报道冲股价。
育种不难,只是烦。
它不是那种高考一道压轴题,就那么几个尖子能做,其他人放弃算了的问题。它是那种,厚厚一大本小学生口算练习册,花时间就能搞定。
很多企业不做是因为企业懒,短期利益才能算KPI,三年以上搞不好总经理跳槽创业了,不会有长远计划的。
松散的企业没有联盟,上升不到一个有集体意识的团体,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保护本国利益的意识。这就是很多行业还被人家“垄断”的原因。
商品鸡用的是一种杂交种,祖代是纯合的,商品f2是杂合的。杂合自交性状分离是常识。不是人家费尽心机在这个上面搞垄断,是没有稳定的商品种。
杂交种的子代其实也不是完全不能用,只是不够好。恰巧进口种鸡便宜量大还有售后。
杂交子代再繁育又会有纯化,从纯化里挑出来具有祖代基因型的很费力。
就逆向工程培育了白羽鸡的祖代种鸡而已。但是其中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
真要想看美国的肉类产业,除了美国地广人稀之外,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又多又便宜。算上运到中国的运费,美国转基因玉米大豆都更便宜。这些才是关键的。
但是国内转基因为什么没搞起来,可不是中国学术界的水平不够。是文盲太多。
白羽鸡种本来就是外国鸡。中国本土的黄羽鸡,鸡种都是自己的,产肉率差点,但是卖的贵。所谓的“国外垄断”,实际上是从国外好几个种鸡公司购买原产于国外的白羽鸡,而不是说中国没有肉鸡种鸡的生产能力。
动不动就卡脖子,文盲是属鸡的吗?脖子那么长?
ps:国产黄羽鸡也是选的土鸡和白羽鸡杂交的种,从养殖毛利上看黄羽鸡可不差的
以前是:“国外有的,中国没有的技术,就是核心科技;中国也有了就是不值一提的技术”
后来:“中国民企花点钱做了点没什么难度和意义的东西,就是打破了被卡脖子的惨痛局面,激动人心。”
属实玩明白了。公知vs义和团
反正是不可能客观理性,也不可能在对大局有个了解再评价。
实际上本土鸡种还在灭绝中。本土的鸡种没有开发也没有保护。
本土猪种也在灭绝。
不要肤浅,不要动不动就兴奋,太义和团了。
希望有一天,普通民众能对中国的企业做研发不感到大惊小怪。当然,这个前提是更多的中国企业愿意去做研发。
────────────
受不了,更新一下
不知道哪来一群九漏鱼搁评论区吹嘘义和团。
义和团绝招请神上身和气功护体,忽悠农民喝加了符纸灰的水可以刀枪不入挡子弹,骗农民上战场抵挡洋人的洋枪大炮。
义和团拿辫子上绑飞刀当创新绝活。
我寻思着,这个比喻的很到位啊。初中历史课本因为某些原因就对义和团说了点好话,总不能真有人当真了吧。
我回答里写了那么多,就是希望广大义和团底层能够明白什么是垄断,种鸡业的现状,多多少少能对物种和育种有点了解。我承认我科普做的不好,毕竟手机写回答,但是这方面有别人做的比我好,有资料有论文,还有教材。
不要过分夸大,要知道什么是核心技术。路还很长,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
我希望你们不要被义和团忽悠了喝点符纸烧的水就想去干洋枪大炮。
而不是搁这告诉我义和团是英雄,搁这肯定义和团的积极意义。
关评了,懒得看一堆自己都是三无号的各种帮我落实国内买办人上人和美帝在职公务员身份
对了,你们既然这么清楚谁是买办谁是美帝水军,能不能帮我问问登子啥时候把这个月的工钱和今年的年终打过来?说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拖欠工资呢?
——————
如果说这玩意儿推广以后,鸡肉价格下降,人人有鸡恰,那算是利好人民群众
如果说这玩意儿推广以后,鸡肉价格原地不动,那只能说是增添了相关技术储备,和民众关系有但是不太大
可是如果推广以后,折腾了半天又是找一大堆这样那样的理由,请一大堆这种那种的专家,最后得出结论价格不能下降反而应该上涨,那就只能麻烦搁那儿敲锣打鼓唱赞歌的负分滚粗了
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再担心被卡脖子,不用担心哪天别人一个通知,白羽鸡直接断掉,白羽鸡价格上天,替代品的黄羽鸡以及各种走地鸡价格上天,甚至把更广义的替代品,鸭鹅牛羊猪的价格全带上天。
还有就是再次证实知乎是狗屁的高端社区。这底下的某些回答都赶上微博评论区了,什么不能降价就白扯,你孩子以后买菜也不用高等数学,小学毕业就别上了。
有白羽鸡在底下打基础,上层就可以更浪地发展三黄鸡、油鸡、走地鸡。圈在笼子里吃饲料的鸡有保证,你才有闲心搞什么吃青菜抓蚂蚱的鸡。至于你买鸡肉便宜不便宜,那因素多了,包括国家印多少钱,你买的那纯天然绿色食品里有没有智商税。
现在告诉你,有白羽鸡托底,最差情形是大家都吃速成白羽鸡,不至于没鸡吃,你有啥不爽的?
我这种半吊子业余养殖爱好者来说说吧: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鸡生蛋,蛋孵小鸡,养大后咱们就能愉快吃鸡了
咱们中国各地区农村确实是这么养的
都不用培育品种,反正就是鸡下了什么蛋就孵什么蛋,孵出来什么鸡就养什么鸡
但这么做缺点非常多,比如成本高,产肉低,肉质差,易生病,等等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咱们养的鸡在外国鸡面前根本就不能打,分分钟被虐成渣,所以我们也只好拼命鼓吹各地方的土鸡多么多么健康,多么多么营养,这都是无奈之举,在科学上根本站不住脚,还好咱们国人比较吃这一套,才能勉强维持
举个例子,用土鸡肉炸出来的鸡翅是不好吃的,肉太老了,根本不会有人买的
中国的本地土鸡其实市场份额是很小的
所以我们需要优良的肉鸡品种
很多人会有思维误区,以为只要用进口鸡下的蛋孵小鸡就能得到优良的品种,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我亲自做过实验,这样孵出来的鸡其实跟我们当地的土鸡差不多,同样一身缺点,长肉也不快,还非常容易残疾或得病,完全看不出来是好的品种,也就是说进口鸡是不能留种的
那么我们吃的那些鸡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外国人用他们的技术先培育出一套鸡,大概一公三母之类的,当然这是保密的,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把它叫做爷爷辈的鸡,这个鸡外国人是不卖的哦,据我了解我们中国以前应该是没有这种爷爷辈的鸡的
然后外国人在用这种爷爷辈的鸡,产下父母辈的鸡,这种鸡就是对我们出口的了,当然价格是非常高的,并且一般人是有钱也买不到的,据我了解好像只有少数几家有实力的上市公司能进口到这种鸡,需要注意这种鸡也不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鸡哦
然后我们中国人买到父母辈的鸡后,会用它产下孙子辈的鸡,这种鸡才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鸡
就刚好这种孙子辈的鸡各种优点,它的下一辈或前几辈可能都不算品种优秀
也就是说假如中国人想自主培育这样的鸡,就必须从培育爷爷辈的鸡开始,需要经过无数的试错都不一定成功
甚至假如我们是用逆向工程搞出来的话,这里面也许还涉及到基因层面的各种技术,要让一种动物进化是相对容易的,但要让一种动物完美退化三代我相信是超级难的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明白这里面其实是有超级高的技术含量的,不然的话我们中国人也不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攻克它
这次能有这种突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占了鸡肉市场半壁江山的肉鸡,种源却曾经一直被西方少数企业牢牢把持。
正解局原创
中国人的餐桌丰盛起来,从偶尔吃肉解馋到餐餐无肉不欢,也不过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禽类消费第一大国,特别是鸡肉,已然成为仅次于猪肉的国人第二大消费肉类。
然而,占了鸡肉市场半壁江山的白羽肉鸡,种源却曾经一直被西方少数企业牢牢把持。
直到最近,3个国产白羽肉鸡的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白羽鸡种源的历史,卡着中国人“吃鸡自由”脖子的那双手,终于被中国企业掰开。
前段时间,3个国产白羽肉鸡的新品种正式通过审定,成了中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长期垄断。
从国外引进的白羽鸡品种比中国传统鸡品种的出栏时间短、成本低
也就是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肉鸡品种,从此再也不用为了引进种源花冤枉钱,还要看西方少数几家寡头的脸色。
同时,也给国人的饮食供给安全,上了一把锁。
国内的肉类消费中,鸡肉是国内第二大肉类消费品种。而我们通常说的肉鸡,也就是白羽鸡,占了整个鸡肉市场消费量的近一半。
中国人一年吃掉70亿只鸡,这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肉鸡生产和消费国。
可是,这么大的需求和市场,白羽鸡的种源却曾经一直以来都被西方少数企业牢牢把控,核心种源更是被两家美国企业掌握。
2018年到2019年,国内白羽鸡占到了整个鸡肉市场近一半的份额 来源:智研咨询
简单来说,白羽鸡有点类似杂交水稻,除了原种鸡和曾祖代鸡是纯基因,后代都是杂交基因,不能留种无限繁殖,所以需要进口祖代鸡苗饲养,繁殖出父母代鸡,然后再繁殖出商品鸡。
也正是因此,要保证源源不断的市场供应,只能被迫不停地进口。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进口的祖代白羽鸡数量为约100.28万套(一套有10只母鸡,一只公鸡)。
我国为了每年进口的数十万、甚至百万套祖代鸡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高。
从最初的每羽5美元涨到37美元,国内白羽鸡育种企业每年要花费数千万美元,才能从国外引进祖代鸡进行繁育。
在垄断面前,想享受量大从优的价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圣农集团是国内第一、亚洲第二大的白羽鸡生产加工企业,尽管如此,鸡种仍长期受国外企业的制约
花钱多也就算了,就算你忍着高价,它们还不一定好好地卖给你。
即便是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企业圣农集团,也一样在歧视链的底端,没有议价权不说,甚至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国外寡头以次充好、强买强卖。
我们要买祖代鸡,结果买回来的是父母代鸡、商品代鸡。
想签合同?没门!
想索赔,更是不可能。
垄断带来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是安全问题。
2014年,美国禽流感疫情爆发,中国转而从法国引种;可是第二年法国也爆发禽流感疫情。
因为禽流感疫情导致封关,引种量锐减到72万套;2017年初,波兰、西班牙等地连续爆发禽流感,引种禁令再度升级,全年祖代肉种鸡更新量降至69万套。
2014年到2020年的国内鸡肉消费量,在引种不顺的那几年,消费量也随之减少 来源:智研咨询
2015年到2018年的这4年时间里,国内祖代白羽鸡的引种量均低于80万套。
数量的锐减带来的不只是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鸡肉,还要跟国外的鸡肉生产企业来打反补贴关税的官司。
更有甚者,企业花大价钱引进的种鸡,还要承受国外垄断企业把有问题的鸡种卖给你的风险,一些原本国内没有的鸡病随之被带了进来,最终导致产能大面积下降,让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打败傲慢的唯一办法,就是实力。
中国是个畜牧业大国,却不是强国。一旦外国断供“种子”,十几亿国民的餐桌供应将会出现大麻烦。
因此,2014年,农业部出台了《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希望能够实现中国白羽鸡零的突破。
我国禽肉消费占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其实,国内的白羽鸡育种曾遭遇过重大挫折。
早在1981年,中国就成立了“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试图研究白羽鸡的育种问题,1986年,北京市大发畜产总公司、美国艾维茵国际禽场有限公司和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家禽育种公司,从美国引进原种鸡,开始育种的研究工作。
但是2004年之后,受禽流感和其他种鸡疾病净化问题的影响,白羽鸡市场出现了持续两年多的滑坡。
因为种种原因,国内白羽鸡的育种工作由此中断,从那以后,国内的良种全部从国外引进。
国外白羽鸡的育种那是经过了100年才有现在的成果,我们真的想突破技术封锁,在10年走完发达国家百年走过的路,谈何容易。
不过,还是有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合作,向着这个目标开始冲击。
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巨大的投入和未知的回报期。
圣农集团设在福建山区的种鸡繁育基地
2016年开始,圣农集团和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合作,投入巨资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深山里开始进行秘密育种。
这个需要前期投入8亿元的育种项目,成了圣农集团的“特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设备就给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
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当时这家企业的年利润也就只有1亿元。
圣农集团在大山里建起了一个1200亩、全封闭的原种核心育种场,还专门配套建了无菌饲料生产线,按照P3实验室的标准建了技术中心。
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像大海捞针一样挑选到了优秀的祖代鸡基因,从中培育出了原种鸡的四个配套品系。
就在这个项目即将露出成功的曙光时,这个秘密却被国外的种鸡供应商发现了。
独立研究白羽鸡种鸡的圣农集团,直到现在仍在被国外企业制裁
中国人自己培育白羽鸡原种鸡,这无异于是要断了西方企业的财路。
没多久,圣农集团的办公室就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带来了“最后通牒”——要么放弃自己研发种鸡,要么就马上制裁断供,半个小时的时间考虑。
最终,圣农集团没有妥协,他们对不速之客下了逐客令。
让他们有这个底气的原因很简单:
就在当年,国产白羽鸡的新品种初步成功。
国外的制裁随之而来,不过圣农集团已经不担心了。
经过三个世代的育种,国产新品种培育出了11个品系,圣农集团自己生产经营所需的祖代鸡种源数量已经实现自给有余。
圣泽901就是国产白羽鸡原种鸡 来源:华经情报网
在此后的2年时间里,又经过了数百批次的对比实验,他们自主培育的种鸡的各项主要指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最关键的是,当新品种正式通过国家审定,可以面向市场,有足够的销售量时,国产种鸡的成本会比进口种鸡的价格低一半还要多。
民以食为天。
古往今来,吃饭的问题是关乎生存的头等大事。
如果我们把育种作个简单的类比,它就好比是高科技产业的“芯片”,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的苦涩滋味,我们尝过太多。
国内白羽鸡肉制品消费的主要方向 来源:卓创资讯
中国自己掌握了白羽鸡的育种,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它能解决供应安全问题。
毫不夸张地说,种源涉及国家食品安全供应战略,涉及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在四大家禽之中,黄羽鸡和白羽肉鸭的育种我们是100%的自己育种,蛋鸡的育种也能自主可控,但是从1982年引进白羽鸡之后近40年间,我们却要处处受制于国外企业,不仅要花高价,还要承受安全的风险。
其次,有了自主可控的种源,我们的餐桌就能不断地丰富。
作为外来品种,白羽鸡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引进,直到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行业进入中国后,肉鸡的需求量快速提升。
和许多人的固有认识不同,白羽鸡和中国本土的黄羽鸡相比,除了因为生长期短,鸡肉里所含的风味物质少一些,它们的营养价值几乎不差。
直到2019年,中国自己的白羽鸡才真正开始出现
我们还要看到这个产业链背后的经济价值。
白羽鸡的优势是适宜现代化养殖,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杂交的白羽鸡,一般42天就能长成出栏,一只平均4斤多,而且吃得少长得快,喂1.6斤饲料,就能转化为长1斤肉,这也让肉鸡的价格能长期保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既能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节省了许多粮食。
饲养中的白羽鸡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白羽肉鸡已经成了丰富餐桌和摄取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副食,每年的消费量仅次于猪肉。
根据预测,2023年全国白羽鸡消费量将达到870万吨,市场规模将达到1293亿元。
即便是这样,我们国内的消费水平也仅仅是达到了世界人均消费量,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影响14亿人吃饭的事情,我们都不会也不可能让它一直被别人卡脖子。
知乎来源:正解局:一年吃掉70亿只鸡的中国人,终于不再被国外卡脖子
正解局,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正解局是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200万人次。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ID:zhengjieclub)关注。
无论如何,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我个人觉得是现阶段比较重要的事。。。毕竟吃饱了才是第一要务。
但普罗大众往往不把现代农业当回事,甚至把农业还当成了很low的东西。一说到高产,或者现代农业养殖,就没完没了的提激素或者抗生素啥的。甚至把育种,杂交当成转基因。更有好多人压根认为野生就一定健康。这其实是很不理智的。毕竟野生的接触外界病毒之类的风险太高了。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依靠现代化农业完成了,廉价肉蛋奶的供应。而我们却在很多媒体上鼓吹野生。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我觉得我们得第一要务是,人人起码先有的吃,再说吃好的事。而不是盲目追求天然。
只有吃好喝好,锻炼好,我们的身体才能健壮起来。君不见此次新冠疫情,很大一部分吃肉喝奶的洋人们一个个得了病,他们的免疫力确实是比天天喝粥吃小咸菜的国人要表现好。要不是他们那个拉跨的组织力度,其实他们防疫要比我们容易的多。毕竟摄入那么多蛋白质可不是没用的。
反观我们的同胞,很多连蛋白质摄入量最低标准都达不到。还盲目养生,这对于国民身体素质,以及健康是很不利的。
所以我觉得比起现在的一些热炒的半导体科技概念,大规模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根本,毕竟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发展高科技嘛。
不过说回来,我们的祖先一千多年前就能做到这个了。
根据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所知,养鸡其实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多激素呀啥的。。。只要吃的好,变火鸡虽然够呛,但变肥鸡还是没问题的。
《齐民要术》59:
养鸡令速肥,不杷屋,不暴园,不畏乌、鸱、狐狸法:别筑墙匡,开小门;作小厂,令鸡避雨日。雌雄皆斩去六翮,无令得飞出。常多收秕、稗、胡豆之类以养之,亦作小槽以贮水。荆藩为栖,去地一尺。数扫去尿。凿墙为窠亦去地一尺。唯冬天着草,不茹则子冻。春夏秋三时则不须,直置土上,任其产、伏;留草则虫生。雏出则着外许,以罩笼之。如鹌鹑大,还内墙匡中。其供食者,又别作墙匡,蒸小麦饲之,三七日便肥大矣。
鸡栖,宜据地为笼,笼内着栈。虽鸣声不朗,而安稳易肥。
鸡,春夏雏,二十日内,无令出窠,饲以燥饭
鸡种,取桑落时生者良,形小,浅毛,脚细短者是也
转自 大佬 @迅雷烈风 。即便没有现代饲养业,只要有粮食吃,经济动物就会长肥的。。。比如北京烤鸭的填鸭,等例子就能说明,只要养好了,很少有养不肥的。
但我们现阶段有没有那么多粮食喂,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有的答主按照宣传内容回答,有些人就蚌埠住了。
在宣传内容下面,他们又是评论点赞叫好最多的,他们还经常引用宣传内容。
现在他们却对完整引用宣传内容的人攻击说他们是阴阳怪气。
所以我认为,这些攻击别人信仰怪气的是缺乏忠诚信仰的,是意志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