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刘秀拒绝在西域设置都护? 第1页

  

user avatar   gu-yuan-shi-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刘秀一开始也曾考虑利用莎车以控制西域和制衡匈奴,之所以最后放弃经营西域,是因为:

1、莎车未必甘愿作东汉的代理人,东汉也惧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2、控制西域所需的成本和带来的利益远远不成正比,弊大于利。

3、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东汉不宜卷入纷争中。

4、实力不允许。

控制西域是很烧钱的,以东汉初的国力来说,烧不起。强行控制西域,无非打肿脸充胖子。

基于东汉政权的利益考虑,刘秀最终放弃经营西域。魏征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光武不许,盖不以蛮夷劳弊中国也。”

西域诸国早在王莽时期就基本脱离了中原政权,之后中原进入军阀混战局面,无暇西顾,匈奴乘机以强大军力在西域大肆扩张势力,西域大部重新受制于匈奴。这一时期,真正影响西域的是莎车、鄯善、龟兹、于阗和车师等大国,其中势力最大且在西域政治上起主导作用是莎车

东汉建立之后,西域诸国希望尽快与中原恢复关系,其目的是借助中原力量抗拒匈奴,并获得相应的政治、经济利益。作为西域强国的莎车,一直对匈奴的压迫极为不满,附汉的情绪尤为强烈。从一开始就积极争取归附东汉,因为莎车慕汉德,学习汉文化,东汉政府还是给与了帮助。

建武十七年刘秀赐莎车王贤西域都护印绶,及车旗黄金锦绣。希望利用莎车来团结、争取西域诸国或行“以夷制夷”之策,恢复正常的统辖关系。但当莎车使臣回国途经敦煌时,敦煌太守裴遵向朝廷提出:“夷狄不可假以大权,又令诸国失望”,反对立莎车王贤为西域都护。由于敦煌邻近西域,西域事务在未设都护前,敦煌太守最有发言权。刘秀听从裴遵的建议,并令他负责收回所赐莎车王贤的西域都护印绶,“更赐贤以汉大将军印绶”。莎车使臣不从,裴遵遂强行迫夺。裴遵的话虽然有着强烈的华夷观,带有歧视色彩。然就莎车王贤担任西域都护的具体事务而论,裴遵之言则不无道理。西域都护是中原皇朝在西域的最高军政代表,汉廷如果任命莎车王贤作西域都护,或可借助莎车的力量,控制西域与抵御匈奴,但也可能造成尾大不掉的危险,对东汉西北边境造成严重威胁。就贤自即位以来即在西域杀略邻国人众并重求赋税,野心勃勃又暴虐骄横等表现,确实不宜予以重任和大权。

况且,西域其他诸国要求请求都护的本意,并不是要莎车王来担任都护,如此一来他们不但无法获得利益,而且可能沦为莎车的奴役对象。东汉若任莎车王为西域都护,莎车便可举着东汉的旗帜,狐假虎威,霸凌其他诸国。这样一来被霸凌的诸国必然会把仇恨的情绪对准东汉,从而与东汉敌对。刘秀最终否定了莎车王贤为西域都护,虽然得罪了莎车,但一定上维护了西域都护的权威性,以及减少东汉与西域其他国家的矛盾与冲突。

建武二十一年,面对莎车的侵略扩张,鄯善、车师、焉耆等十八国遣子入侍,诉说莎车王贤横暴,并请求派遣都护。刘秀"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拒绝派都护。西域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尤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仍没有得到东汉的积极回应。

建武二十二年,西域诸国再次遣子求质于东汉王朝,谋求其保护,汉廷传谕西域诸国:“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此时,刘秀已不再委婉,而是坚决地拒绝了。莎车王贤知西域都护不至, 遂对西域诸国展开大规模兼并战争。莎车王贤先令鄯善王安“绝通汉道”,安不从命。莎车举兵攻鄯善,大败鄯善,公然与汉决裂。此后,“贤复攻杀龟兹王,遂兼其国";接着又击灭妫塞王,莎车势力已西逾葱岭。对于兼幷或降伏诸国,贤擅行废立;生杀予夺,恣意而为。

刘秀之所以拒绝西域诸国的请求,是不想让东汉卷入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两汉之际,西域进入列国时代,合纵连横,兼并割据。大国极力想要完成西域的统一,小国则极力维持自己的独立状态。西域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虽然对东汉都有较强烈的归属意识,但对于怎样归属有不同的想法。大国如莎车,是想打着汉廷旗帜霸凌西域小国,而其他小国是希望得到东汉的庇护,抵抗大国霸凌。而从战略上而言,西域这种内部相互制衡的局势,也有利于东汉政权的的边疆战略。

西域诸国和中原政权的关系,本就视中原力量而定,强则来附,弱则背叛,典型的唯利是从。他们之所以想要依附中原,不过是在复杂的环境下,寻求更好的生存空间,利益空间。

在两汉之时,想要控制西域,前提是以大量的经济付出为代价的。一方面,东汉要赢得西域的支持与拥护,就必须用强大的经济手段来笼络西域。另一方面,由于西域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东汉要维持在当地的统治,驻军费用巨大,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管辖西域。虽然西域也有物产,特别是有东汉政权所急切需要的战马,东汉军队在西域也可以屯田自给,但西域的经济问题无疑仍然是严重的。

刘秀置西域于度外,不仅可以使东汉能够有更多的人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以强大国力,而且不必付出大量的物资来羁靡西域。这在国力并不强大的东汉前期,意义不可低估。


总结:

刘秀并非不想经营西域,之所以放弃西域,是因为对于当时的东汉来说这种“无为”,就是最好的“有为”。在百废待兴的东汉初,刘秀必须把国家战争体制转向于经济建设体制,所以减少或者消除对外军事,政治活动是东汉迫切的问题。如果经营西域,东汉则需花费大量的钱财及人力用在西域诸国,如此一来,东汉自身必然被西域诸国所累。而西域诸国本就是有利则来,无利则叛,一旦东汉国力弱,西域就会再次反叛,有可能还会反噬。而如果接受西域诸国的请求插手西域诸国,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惹的一身骚。

刘秀当时要做的就是努力稳定发展,东汉只有快速奔跑,壮大自己。只要国力强大,很多问题自然不是问题。

后面明帝之所以能重开西域,本就是建立在刘秀的“无为”上。


ps:部分内容参考《东汉前期西域问题》


user avatar   lcj-8-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地图控的主要问题在于,拿今天国家对边疆、草原、沙漠绿洲的控制力与管理能力去比拟近代以前的政权,人们喜欢因为在该地区有几个据点、派出机构、名义上的臣服与册封就把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划入版图的感觉,而不管其成本、国内与后世代价、控制程度、是否以和亲的形式掩盖上贡的实质。

有些帝王对此有不同的认知。西域诸国曾三次请求光武设置都护府,第一次:“匈奴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内属,愿请都护。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许之;第二次:莎车国王请求设立西域都护。光武帝仍然不愿意,扭不住请求的太诚恳,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法,颁给莎车国王“汉大将军”的印,让他自己玩;第三次车师、鄯善、焉耆等十八国遣王子入侍中国,恳请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以保护西域诸国,光武“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后世、今人怕都急坏了,白送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不要,光武是不是个傻子。显然不是,如果光武有汉武、唐宗的野心,漠北、东北一样能设置,光武在位的时候周边就没有不称臣的。

光武的思想里已经有(或者说能接受)朝代更替这种事情,对强弱异势也有认知,在他的观念里传统汉地(农耕地区,包括越南与朝鲜)就是中国的直控地带,其余过多介入只会得不偿失,就算他把事情办了,后代咋办?控制边地的一个必要措施就军事力量过多的投入边地,国内空虚,强时则罢,一旦中国疲敝,该当如何?另外一点光武平定天下后的主要思路就是与民休息,恢复人口与经济,他裁撤合并郡县(目的是减少官僚阶层)、裁撤军队(回家务农),去边地、西域投送兵力于此相矛盾,采取抑强扶弱的分化瓦解策略是更经济长久之计。

在看以前问题的时候应站在古人的视角与科技水平上,古人没有这种寸土必争的观念,不想今日有飞机、大炮、枪支、电话、电报等以低成本控制边疆的武器(从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看)与通讯手段,数千里之外投送军队有时候就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只是一个在古代合适的比喻)一样,成本是实打实的付出了,能否有成果?是不是要连续投入?会不会为他人做嫁衣?国内遇灾荒是救灾还是继续维持军队投入?让边军自己筹措财政是不是就有独立意志了?是不是就成为后世的节度使?胡人是不是要大量进入中央政府、军队(附带说一下:我们讲汉朝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汉人王朝,一是指汉朝对土地与人口的直营模式,二是指这种对农耕游牧的理性主义控制模式,不像唐朝的加盟店模式,当然隋唐的出身决定它不太可能采取直营模式,对汉人来说这后患无穷,但统治者并不是纯粹站在汉人角度)?

今日的边疆荒漠可能有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对古人来说有什么?就是看看今天边疆地区对财政收支的贡献就能明白一二,传统汉地是不是一直在输血边疆?以今日之科技、通讯、控制力尚且如此,站在光武的视角该当如何(在他的视角里游牧、绿洲、农耕的界限与人口就是这样,他改变不了,不管后代是不是叫汉朝,强行吃下去的还得吐回来,更想不到当代国家的技术与控制手段有多牛逼)?当然他可以收拾西域、漠北,除了满足他自己的野心、声名外对百姓有什么益处?(附带说一下,我们能看到火器的发明与小型化给农耕帝国对边疆的控制力加强居功至伟,想想奥斯曼土耳其、明清,清帝国的另一个优势是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带来的人口爆炸,它延缓了人口到达地力上限的时间,与此同时抬升了农耕与游牧的人口比,毕竟草原可没有同比例高产,给清帝国续了命)。

我们不会把他视为圣人,他是一个对百姓负责的理性主义者。




  

相关话题

  宋朝是否算是实质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中国君主专制王朝了? 
  刘秀是否真如营销号传的那般政治军事超一流? 
  古代皇妃的容貌如何?会丑吗?如果会,为什么?如果不会,又是为什么? 
  商朝青铜器、周朝战车等早期华夏文明是从西方传入的吗? 
  后金的核心部队究竟是什么兵种? 
  你认为汉朝、唐朝、宋朝哪个更好? 
  如果没有长城西汉初期会被冒顿灭亡吗? 
  元代普通蒙古人的境况如何? 
  蒙元开国九十五千户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几十年前社会主流赞美太平天国,斥责曾国藩;现在社会主流有赞美曾国藩贬低太平天国的倾向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安禄山和史思明统帅的河朔大军攻击对象换成号称中国文化经济巅峰的宋仁宗时期,能不能做到一波凿穿?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李嗣源?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