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饶毅再发文,直指蒲慕明院士领导的神经所「近亲繁殖」,多位研究员与其夫人密切相关? 第2页

     

user avatar   feng-lai-yun-zhu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冰川冻土》上一篇志在阐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论文,作者“徐中民”任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摘取其中一段

“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当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除了模样端庄,神情秀越,禾农而不艳,美而不骄外,师娘处事还有一种幽婉的态度,无论如何急事,她总是举止得体,毫无疾言厉色,宛如丁香花开随风飘,优美感四溢。师娘现在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形象更显雍容华贵。”

文中提到的导师为《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

《冰川冻土》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期刊

2020年1月26日,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已经发布了《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的核查及处理情况的通报》:对《冰川冻土》进行停刊整顿。免去程国栋主编职务。

师娘之力

当然,除了师娘我也想起点别的,而且是更经典的,想当年一部宏篇巨制的动画作品,那就是耗资2100百万,于2010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的《雷锋的故事》,关于这部作品的溢美之词那真是溢于言表,在此仅提一下它的制作单位,沈阳春秋动漫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300万人民币,仅仅在成立两年以后,就耗巨资制作了这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作品,实在是可敬可佩,下面是这部作品的制作人员名单

导演:庞博

编剧:庞宝春,庞春云

出品人:庞宝春

制片:庞宝春

总策划:庞宝春 庞春云 庞宝秋

总制片:庞宝春

技术总监:庞博

总顾问:庞庆文

顾问 :庞国节


user avatar   liuqi1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熟悉的【近亲繁殖】:塞一堆自己人,这些人本事不大却占据着好资源。

神所所谓的"近亲繁殖":基本都手持CNS归国,归国后依然持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


所以行外人在跟着饶毅老师批判神所和蒲老师时,内行人会问“这不应该是举贤不避亲吗?”


首先是一再被饶毅老师公开点名的李澄宇老师,李老师的通讯加一作包括:2篇Science,3篇 CNS子刊。

接下来是没被公开姓名,但被饶老师点名的研究员。我同样给予匿名,同样只说通讯和一作

xxx老师,2016年一篇子刊,2020年一篇Science;

xxx老师,一篇Nature,近3年发表了4篇CNS子刊;

xx老师,一篇Science, 2篇PNAS,2篇子刊;

xx老师,一篇Cell,1篇子刊;

xx老师,一篇Cell,2篇子刊;

。。。。。


神所居然招这么一群人,“How dare you!”


当然,饶毅老师的意思是:他们优不优秀撇开不谈,反正聚一起就是近亲繁殖。


为什么会有多个蒲老师的学生聚在神经所,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蒲老师有一个评价——“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所

神经所于1999年建成,蒲老师出任所长。

短短的二十多年,将神经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中心。


神经所初期培养起的一些学生,出国学成后,多位归国反哺神经所,帮助这个所的学术力量增强且持续下去。

这是第一阶段:神所需要学生的归来。


饶毅老师提的那种可以避嫌的体系,都是机构很强人才很多了,大把全世界的人才涌过来,有的挑

二十多年前才建立的神经所呢?以当时中国的神经科学水平,靠什么来吸纳人才?神经科学人才都没几个,能抱团取暖已经不错了,怎么搞避嫌?


正是当年那些愿意抛却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建设的年轻人们(当然,不止神经所的学生)撑起了接下来的发展。

后来神所做大做强,形成正向循环,自然成了归国人员的第一梯队。甚至可以挖国际人才了。

用同学的话说:神所就仿佛是中国神经科学的“黄埔军校”,很多神经科学科学家都曾在神所学习或者工作过。多多少少“沾亲带故”。

这是第二阶段:因为它已经足够好,再加上母校情结,当然倾向于往神经所跑。


如果抛却这些发展因素,就指责蒲老师或者神经所搞山头,是不公正的。

一个所的建设初中期,需要拼人力的时候,没法挑拣成分。(恐怕那时学生的比例更高吧。)

不能因为看到当年的学生成为中流砥柱了,神所强大了,就说学阀诞生了吧。


而不谈神所如今招聘人员已经越来越多元。(补充:神所现有50个课题组,近年聘用名单官网可查,各位可以自行判断。)

而不谈神所出来的人到中国其他院所建设神经科学。


神经所20周年纪念会上,很多已经去其他地方工作的老师们也来了,包括交大,浙大等。

蒲慕明老师在会上大致说了这样的话:

曾经我还被中科院问过,怎么把神经所这么多人才放出去了,人才外流。我说,是好事,我就希望神经所培养好学生,学生们能走出去,建设全国各地的神经科学。我鼓励大家走出去。


这,就是学阀吗?


一点补充:

蒲老师从小在台湾省长大。

赴美留学期间,1971年作为留学生参加了“保钓运动”。

学成后积极参与中国的生命科学建设。

后来放弃美国国籍,入中国籍。

他说:”我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在祖国的工作是我一生中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我们所的食堂充值窗口,一直摆放着教员和老蒋的模型,旁边附字:“谁搞台独,我搞他【—】”)


蒲老师70高龄了,依然每天来神所上班。

平时遇着就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没有任何架子。

他只有对科研问题才会很较真,他说:”我十分严肃地反对那种赶在年底之前把未用完的经费全部花出去的观念。如果我们不能用完这些钱,说明我们并不需要它,我们必须把它还给中科院或者其他来源之处。这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家的正确态度。”


他为国奔走,心血好不容易凝结为一个强大的神经所,却被扣上“学阀”的帽子,被众多不知情的网友批判。

也许蒲老师没有那么多网友和粉丝追随,没有公共平台帮他造声势,但他的贡献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不可抹灭。


user avatar   Eagles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点感想

1 从Poo当年回国到现在,ION的组建和发展都曾是同期中科院体系各所,乃至中国科研院所里的标杆,无论是学术产出还是学术道德建设,这些方面其实10年前饶毅本人都写过若干文章夸赞过,现在都能搜到。Poo先生是真的可称为国士的。

2 学术上的"近亲繁殖"和Poo的"一言堂"在ION都是客观存在的。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叫《师从天才》,讲的是NIH和JHU互为师徒、师兄弟、师叔侄的一群人组建并发展NIH的过程。任何学术机构在发展早期,如果存在一个领军人物,那他的学生,或者他的师弟都是很可能也去加入他的团队的,这个领军人物也会因此在机构内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你去看CSH,NIH,卡文迪许实验室等等最著名的科研机构的组建都是如此,包括还有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子承父业的。无论是Poo本人,还是ION都做的很好,所以过去很多人只把ION的这个现象视为有历史原因的一个特色。饶老师这次出来炮轰,可能会有很多公众以为这些人都是开后门进来的,他们不知道神经所在人才引进的评议和工作考核上也曾经树立过学界的一个标准,会把问题想象的很严重很黑暗,但现实不是这样。

3 为什么饶毅这次炮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18年我在SD参加SFN的时候,遇到几个在北美实验室的同行,他们听闻我在神所参与过一个项目,闲谈中都问过“Poo is still the head of ION?”。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科学界和神经科学界的发展,神经所已经不再具有曾经独一无二的高度,现在最好的学生留在国内的话,无论是联合生命中心还是北京脑,或者几个神经科学建设不错的高校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样的情况在05年是一种解读,没人会觉得有问题,但在22年就会有一些波澜,而且Poo确实年龄大了。

至于普通公众怎么理解的,我多少也能猜到一些,不得不说饶老师真的很会写文章。

4 我这两年在industry,深刻认识到很多曾经觉得很重要的事在industry根本不算事。在一个startup创始人一言堂以及只招募校友进团队,如果做出了成果,人们只会效仿根本不会去质疑。当然你也可以说科研是拿国家和纳税人的钱去工作,应该在道德和规范上有更高的要求。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中国神经科学界发展现状下,北京一拨人和上海一拨人利益争夺过程中,浮出水面的一件“小事”,饶老师或许还是那个饶老师,蒲先生还是那个蒲先生,而中国的神经科学确实在变好,这个历史进程中神经所居功至伟。

5 再次强调一点,神经所的“近亲繁殖”是要打引号的,这里描述的是蒲的学生和他“学术树”上有“亲缘关系”的学生很多回国进了神经所任职,这些人也是经过同行(国内+国际的评审委员会)评议后聘用,聘用后每段任期都考核。事实上整个引进人才的评议标准和考核标准,神所在国内也是先行者。因为神经所在10年前学术界的领先地位,Poo的学生再回国任职也几乎只能去神经所发挥,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下面的Anon讲的很清楚。

这里我推荐一个工具Neurotree,你可以用这个网站查神经科学界的师徒关系。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是饶毅的老师詹裕农,他的老师Seymour Benzer,神经科学界的开拓者之一,看看他上下的师承关系。看完Benzer周围一圈人物,我相信一定会对神经科学界乃至学术界的“近亲繁殖”有所理解。

你会发现詹裕农和夫人Lily Jan就是UCSF的夫妻档,他们培养出来许多耳熟能详的科学家,有些他们的徒孙又回到了UCSF任职。

Benzer往上你会发现Max Bohn,尼尔斯玻尔,泡利,索莫菲,TH摩尔根,雅各布莫诺,甚至希尔伯特这些20世纪前半叶的著名遗传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都通过一些关键节点串联在了一起。

(建议浏览器打开体会一下)

学术圈本来就是个圈,领军人物的学生也往往是大牛,当能去的顶尖机构很少的时候,领军人物和他们的学生都待在一个新成立机构会是非常自然的现象。

6 我真正觉得有讨论价值的其实还是学术机构的兴衰和领域、范式转移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科学研究是浪潮式的范式演化推动的,这点在神经科学乃至生物学界尤其明显。基本上每个10年都会有新的普适技术和工具被开发出来,带来一些应用,加深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过去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被取代后也会逐渐式微,或者合并进新的标准研究套路中的一部分。

很多人只讨论人上的“近亲繁殖”,那么如果是范式上的“近亲繁殖”呢?

比如有个领军人物,他开创了一套新的范式,他的学生也继承了他的方法,甚至学术思想。他领导的学术机构也可能侧重在这个领域,这个方向,这个方法论上。长此以往,等新兴领域,新的范式、新的方法出现后,这个科研机构就很可能没法完成转型(老的机构转型一定是比新成立的机构慢的),从而沉寂下去。有的可能在下一波的时候复兴,有的可能就逐渐从天才云集的机构变成比较平庸的机构。

在这点上,蒲先生推动神经所去开拓非人灵长类平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实上用非人灵长类做实验非常难,是主流的小鼠果蝇的好几倍)。这或许也和他自己的学术生涯有关系,他曾经自己形容自己的学术生涯是一场随机行走,切换过好多个不同的领域,且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工作(相比之下饶老师就明显有差距)。

其实很多人也发现或者意识到,学术机构要保持产出上的快速增长,保持活力,和管理科技企业是有相似之处的。这个话题现在在美国有个新兴学科叫“科学学“,基本归在商学院下面,就是研究大学和研究机构怎么建设的更好,范式上的因循守旧和”近亲繁殖“就是个很重要的话题。

有关生命科学界学术机构兴衰的可以看看这个回答,是我上知乎早期印象最深的几个回答之一。

冷泉港现状如何?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wang-lei-45-21-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贤不避亲仇

如果仅仅是抓着「近亲繁殖」不放,那国内的什么导弹工程、原子弹工程、卫星工程、工业化体系工程可能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有些前沿科学别人就是不对你开放或者自己刚刚发展培养起来的人才梯队,人才还就是只能从自己的朋友、熟人、学生这些知根知底的人里面找,总不能只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就随便大马路上找个不相干的人来搞?不会觉得这种前沿科学是个人就能搞吧?

重点是有没有尸位素餐、人浮于事,其他建议不要用来吸引注意力。


user avatar   zhi-ye-zi-xun-shi-jack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本性是自私的,好东西当然要留给和自己关系近关系好的人。

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国企的子承父业,学术圈的近亲繁殖本质都是一样。权力表面是公有的,但是掌握权力的是有私心的人。所以,公共资源的私相授受根本无法杜绝,甚至是上层的潜规则。

在社会飞速发展,经济活力好的时期。掌握资源的上位者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把资源分配给能力强,能最大化产生回报的人手中是双赢。有能力的下层人获得跨越阶级的机会,上层获得更多收益。当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缓慢,把资源配置给能力强的人和配置给自己亲信收益差不多的时候,当然还是交给自己人放心。这也是社会发展越稳定,阶级越固化的由来。


user avatar   jones-malo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有个山东的女婿,年薪30万,过年陪老婆回家,看到年薪10万做公务员的妹夫,自认为有优越感。结果老丈人喝酒的时候跟他说,好好跟你妹夫学学,趁年轻早点去考个公务员。啊这?年薪30万不香吗?老丈人:不香,当领导才有面子。

2、还有个嫁给山东人的外地媳妇,过年跟老公回到山东,婆婆问,工作怎么样?有没有编制?没有的话去考一个吧,女孩子就是图个稳定。

3、还有,施耐庵在小说里早就写了,因为一个山东人太重视编制,直接导致了一次农民起义的失败。这个山东人的名字叫宋江。

宋江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正儿八经的公务员,后因为私通贼寇,被逼离开体制,靠着当公务员时候攒下的名声,宋江创业成功。公务员下海创业成功,本是美事一桩,想宋江身边环绕天罡地煞108位将帅,各路小弟不计其数,金银财宝花用不完,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好不快活。

就这,你说要是一般人,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还想啥呢,可宋江不,宋江日思夜想的,却是要圆他的编制梦,他想回去做公务员。于是,他招安了。当年多少人在电视机前恨宋江啊,你说你好好地为啥非要招安啊,没办法,这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要做公务员。

看到了吧,山东人爱考公务员,不是现在才有的印象,施耐庵都这么写。

4、在山东,过年去丈母娘家的正确方式是:开着一辆普通的大众车,最好是黑色的,车前挡风玻璃那里放着单位大院的通行证,车后备箱里放着单位发的1袋米、1袋面、2壶油,外加一提桔子。到了丈母娘家门口,从后备箱一样一样往下搬东西,丈母娘看到这种女婿,眼睛都能笑开花。街坊邻居也会借机教育孩子,看到没有,一定要考公务员,过年过节啥都发。

晚上你妈给你打电话说了这个事,说人家谁谁今天回来了,单位发了好多东西呢。你刚想说,我一年在大厂挣这么多钱,还差那点米和面?你妈张口就来一句,人家那是单位发的,你这是自己花钱买的,能一样么?!赶紧给我回来考公务员。

5、过年回家大家一起喝酒,走亲访友,相互介绍,这是在某某部门上班的,听起来就特别有面子,介绍的人也特别自豪。不要问为什么,有编制就是牛……

6、在山东人爸妈的眼里,人只分为有工作的和没工作的,有工作的特指以下工作:公务员—医生—老师(事业单位)—银行—国企(排序分先后),其他都是没工作的,或者不是稳定工作的。

7、无论你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无论你的兴趣或者梦想是什么,爸妈一定让你考公务员,考编,只要考上了国企以上的单位,家长便认为你已"成才",他们便放心了。

8、有人说,山东人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死于没有编制。因为我有编制,所以你要么有编制,要么在考编制的路上,要不然就只能分手。

9、山东父母的婚姻观:只有进不去的编制,没有拆不散的鸳鸯。在山东婆婆眼里只有两种好儿媳:一种是公务员、一种是事业编。在山东丈母娘眼里也只有两种好女婿:一种是有编制,一种是有车有房有存款,如果既有编制,又有车有房有存款,那简直是个完美的女婿。

为什么山东人这么重视编制呢?因为他们喜欢“稳”。山东人非常重视孔孟之道,骨子里是相对传统的:

第一个表现是尊师重教,从小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一直学习、一直学习。

第二个表现就是凡事都喜欢中庸,即安稳,安安稳稳的上学、安安稳稳的毕业、安安稳稳的成家、安安稳稳的工作、工作要安安稳稳的朝九晚五、要有安安稳稳的五险一金,工资可以不上3000,但必须安安稳稳。

第三个表现就是所谓“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很多山东孩子也从小就被教育考上公务员来光宗耀祖,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发展,并且目前是全国排名前列的省份,但经济的发展速度太快,人的思想水平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发生彻底的转变,思想上仍然偏于保守,学而优则仕的想法相对重一点。

第四个表现是山东人极其重孝道,只要父母一句话,即便儿女有什么想法,可爹妈都说了,做儿女的就只能去考公务员了。

不过,话分两头说,也不只是山东人爱考公务员,可能很多地方的人都爱考公务员,毕竟对于父母而言,他们对孩子并没有过高的期待,能看着你一日三餐无忧,过个安安稳稳的小日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了。

如果你能力很强,那确实没必要考公务员了,但如果能力一般,还是建议考考试试。

你们那里爱考公务员么?

说明:有人说我黑山东,其实这些段子都不是我写的,都是知乎上山东人或者在山东的人写的,我是闲着没事整理了一下,还有一些我没整理呢,比如什么三等孝子考了外地公务员事业编,二等孝子是考了本地公务员事业编,一等孝子是考了北京公务员,上坟都要跪最前面。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明明全国都考公务员,为啥老是说山东?我想了想,觉得这和孔孟之道可能是有关系的,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山东有啥好黑的?我吃饱了撑的黑山东。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斯克很难理解吗?

我脱离贫困线也好几年了,但我仍然一样过着贫困线以下的生活,穿一条五六年的牛仔裤,洗破了领子的衬衣。在座的各位,虽然也都人均年薪百万,不一样沙县兰州黄焖鸡螺蛳粉吗优衣库杜蕾斯吗?换成马斯克你们咋就不理解了呢?

我们普通人也有物欲,但也并不是有点钱就会所嫩模,夜夜笙歌,我们也不愿意过分追求几十块钱一个的雪糕啊。这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

一个人按他的价值观生活,这不是很正常的吗?马斯克有必要给你们立人设吗?他有那功夫,为什么还不如讲讲怎么爱国呢,这岂不是更加的伟大?

马斯克找女友,肯定不怎么考虑什么彩礼啊之类的问题吧,他不就纯粹想找一(多)个和自己价值观相契合的人吗?所以你不爱吃花生酱,那就分手呗。


user avatar   feng-lai-xiang-man-xiu-op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校说让我休学或者退学 原因是觉得领证结婚的学生不好管理 除非我去办离婚证 才能让我正常上学

题主说“学校说“,没具体写明是谁说,也没具体写明是哪个部门说,有可能就是某个办事的人说的。建议先沟通,至少要把学校里有话语权的人和部门都沟通到。

我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大二了想退学生会,学生会负责办理的人说:退会需要写一份不少于8000字的申请书(或者是其他什么刁难的条件),否则不允许退会。这个学生就觉得退会太难办了,每天发愁。

另一个同学也想退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他没有发愁,反而觉得通过办这件事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咱不惹事情,但事情找到自己头上了,躲就不是办法了。他挺高兴,有这么一个事情需要自己去办。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以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难办的事情岂不更多嘛。于是他和和气气地离开了学生会办事人员那里,然后去找学生会会长沟通。

学生会会长出于维护自己手下办事人员权威的角度考虑,也让他按要求写8千字。

他和和气气地离开,去找辅导员了。路上他想着:辅导员办不成就找系里、院里……系里院里还办不成就找校方负责部门,比如校团委。再办不成就找负责部门的负责人、再办不成就去找学校纪委、党委,再办不成就找书记、校长……

他就像完成一份论文一样做着前期谋划,结果还没找到系里,辅导员就帮他协调着退会了,只写了几百字的退会申请。

回到题主的问题里来,学校里从下到上这多人和部门都算是“校方”吗?题主说“学校”让她休学,到底是学校里一个小办事员说的,还是从下到上都这么说?是不是底层办事人员懒政搞一刀切?是不是校方中层、高层都根本不知道此事?这些都要弄清楚啊。

题主可以逐层和校方沟通,估计沟通到某一层次就解决了。如果真的一直沟通到顶层的校长和书记也没搞定的话,那么才能真正视为:“学校让你休学”。

不要害怕和学校高层沟通,都让你休学了,没啥害羞和害怕的,对你来说这么大的事件,就算每天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堵他,也得争取到和校长沟通的机会。也许这在校长眼里就不算个事儿,他给下面打个电话,你的烦恼就全都消失了。记得和各层次人员沟通时都要注意保留证据比如录音等。

沟通时要观察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你就多多卖惨卖可怜;如果一看就是官僚气十足的话,可以用一点小手段,比如问他:“您真的没办法了吗?唉……咦?旁边办公室是不是领导的屋?我去找领导是不是能帮我?”如果一看对方就是欺软怕硬的,可以问他:“我实在没办法了,您说我可不可以求助媒体和记者?您再给帮我想个办法吧,对了,您说我打市长热线能解决吗?"。简单来说,小手段就是以低姿态让对方无法立刻翻脸的前提下表达出威胁对方的话语。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经验不足,也许无法识别出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那么就按提前做的对话草稿,把想说的话统统说了,姿态要低,毕竟你是学生,对方代表学校。态度要好,不要发火,要把困难看成学习上的一道难题来慢慢解。

一般来说校方不会和你一个学生死磕到底的,此时学校就会让步。为啥会这么说,因为穿鞋的都怕光脚的,你都要被退学了,你怕啥,学校才怕你这种不稳定因素呢。(再送题主一个小手段吧,哭!女性哭起来很有杀伤力的,在校领导办公室哭!声音呜咽凄惨,越大越好,越有别人来找领导签字时越哭,门外越有人等的时候越要痛哭着离开,让大家四目、不,六目、八目相对……然后平静一下,抽冷子再去领导屋继续谈。让女生哭着离开办公室,对校领导的风评是有损的,很容易传闲话,校领导坐不住的。啥?校长是女的?那书记呢?不可能班子成员都是女的。)

如果学校还是不让步(就算校长犯昏,别人也不劝他?学校法务干啥吃的?办公室主任干啥吃的?他们早都给领导点明后果了。),那就真的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帖了。帖录音、帖录音整理的文字……帖子一定不要虚构和夸张,说事实说诉求就行了。接下来你自己都不用管,就会有政府负责网络舆情的部门联系学校的,你还担心学校继续不让步吗?

如果学校铁了心跟你死磕(实在想不出学校那么多管理人员为啥脑子集体发昏),那就法院诉讼啦,肯定能赢的。不过我想只要你发挥主动性,积极去解决,是走不到到这最后一步的,早早就在学校内部的时候就搞定了。


user avatar   tao-che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校说让我休学或者退学 原因是觉得领证结婚的学生不好管理 除非我去办离婚证 才能让我正常上学

题主说“学校说“,没具体写明是谁说,也没具体写明是哪个部门说,有可能就是某个办事的人说的。建议先沟通,至少要把学校里有话语权的人和部门都沟通到。

我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大二了想退学生会,学生会负责办理的人说:退会需要写一份不少于8000字的申请书(或者是其他什么刁难的条件),否则不允许退会。这个学生就觉得退会太难办了,每天发愁。

另一个同学也想退会,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他没有发愁,反而觉得通过办这件事可以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咱不惹事情,但事情找到自己头上了,躲就不是办法了。他挺高兴,有这么一个事情需要自己去办。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办不了,以后走向社会遇到的难办的事情岂不更多嘛。于是他和和气气地离开了学生会办事人员那里,然后去找学生会会长沟通。

学生会会长出于维护自己手下办事人员权威的角度考虑,也让他按要求写8千字。

他和和气气地离开,去找辅导员了。路上他想着:辅导员办不成就找系里、院里……系里院里还办不成就找校方负责部门,比如校团委。再办不成就找负责部门的负责人、再办不成就去找学校纪委、党委,再办不成就找书记、校长……

他就像完成一份论文一样做着前期谋划,结果还没找到系里,辅导员就帮他协调着退会了,只写了几百字的退会申请。

回到题主的问题里来,学校里从下到上这多人和部门都算是“校方”吗?题主说“学校”让她休学,到底是学校里一个小办事员说的,还是从下到上都这么说?是不是底层办事人员懒政搞一刀切?是不是校方中层、高层都根本不知道此事?这些都要弄清楚啊。

题主可以逐层和校方沟通,估计沟通到某一层次就解决了。如果真的一直沟通到顶层的校长和书记也没搞定的话,那么才能真正视为:“学校让你休学”。

不要害怕和学校高层沟通,都让你休学了,没啥害羞和害怕的,对你来说这么大的事件,就算每天在校长办公室门口堵他,也得争取到和校长沟通的机会。也许这在校长眼里就不算个事儿,他给下面打个电话,你的烦恼就全都消失了。记得和各层次人员沟通时都要注意保留证据比如录音等。

沟通时要观察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忠厚老实的,你就多多卖惨卖可怜;如果一看就是官僚气十足的话,可以用一点小手段,比如问他:“您真的没办法了吗?唉……咦?旁边办公室是不是领导的屋?我去找领导是不是能帮我?”如果一看对方就是欺软怕硬的,可以问他:“我实在没办法了,您说我可不可以求助媒体和记者?您再给帮我想个办法吧,对了,您说我打市长热线能解决吗?"。简单来说,小手段就是以低姿态让对方无法立刻翻脸的前提下表达出威胁对方的话语。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经验不足,也许无法识别出对方是什么性格的人,那么就按提前做的对话草稿,把想说的话统统说了,姿态要低,毕竟你是学生,对方代表学校。态度要好,不要发火,要把困难看成学习上的一道难题来慢慢解。

一般来说校方不会和你一个学生死磕到底的,此时学校就会让步。为啥会这么说,因为穿鞋的都怕光脚的,你都要被退学了,你怕啥,学校才怕你这种不稳定因素呢。(再送题主一个小手段吧,哭!女性哭起来很有杀伤力的,在校领导办公室哭!声音呜咽凄惨,越大越好,越有别人来找领导签字时越哭,门外越有人等的时候越要痛哭着离开,让大家四目、不,六目、八目相对……然后平静一下,抽冷子再去领导屋继续谈。让女生哭着离开办公室,对校领导的风评是有损的,很容易传闲话,校领导坐不住的。啥?校长是女的?那书记呢?不可能班子成员都是女的。)

如果学校还是不让步(就算校长犯昏,别人也不劝他?学校法务干啥吃的?办公室主任干啥吃的?他们早都给领导点明后果了。),那就真的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帖了。帖录音、帖录音整理的文字……帖子一定不要虚构和夸张,说事实说诉求就行了。接下来你自己都不用管,就会有政府负责网络舆情的部门联系学校的,你还担心学校继续不让步吗?

如果学校铁了心跟你死磕(实在想不出学校那么多管理人员为啥脑子集体发昏),那就法院诉讼啦,肯定能赢的。不过我想只要你发挥主动性,积极去解决,是走不到到这最后一步的,早早就在学校内部的时候就搞定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要求毕业于ARWU或者THE大学排行榜排名前150名的境外大学? 
  如何看待著名学术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歧视女性、种族歧视、辱华文章? 
  如何看待特朗普计划减少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60亿经费? 
  要在学术会议上做口头报告,但觉得自己的设计太简单,怕被怼,怎么办? 
  人型机甲有出现的可能吗? 
  人脑可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心跳速度? 
  在你科研工作的生涯中,背过最大的锅/挖过最大的坑是什么样的? 
  如何评价文章《乡村的孩子,我为什么建议你读个博士》? 
  假如你是一个厉害的生物学家,在研究癌症,而恰好你也得了癌症,你会做什么? 
  知名华人教授朱松纯回国任教,当前形势下会有更多华人学者回国吗?对国内科研界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前一个讨论
农村独生女,刚工作两年,父母不工作了,没有社保和退休金,上次问我买一辆十多万的车,我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人到中年,当自己混得不如人时,如何控制自己的心态?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