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房地产税确实能降房价
每一次壮士断腕失败,都会增大下一次壮士断腕的成本,每一次切割房地产失败,都只会让房地产变的更重要,瘾越戒越大,坑越陷越深。
其实昨天的稳定市场会议上已经讲的很明确了
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加大协调和沟通力度,必要时进行问责。
至少在短期内,一切对市场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都会被扫清,而且这种扫清将直接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房产税这种“收缩性政策”,这种会影响到“贷款保持适度增长”的东西显然在此之列。
什么房地产金融化,港式房地产模式,做账经济学之类的老生常谈我就不多说了,就说一条。
眼下的中国社会,从上到下表现出了一种非常不好的倾向,就是在做一件必然有代价有成本的事情时,总是千方百计的企图只拿好处而回避代价,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回避不可避免的结构性矛盾,总是企图修修补补,敲敲打打,能拖则拖,得过且过。
既要拿好处,又要没代价,还要面子上光烫,更要能够长期维持,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承担。
一言以蔽之,拒绝直面命运。
在目前这种大变局环境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是极其危险的,企图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拖下去更是不明智的,比如这个
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
跟美国那些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经济呢?
更何况是美国那些炒概念股的,这些人是虫豸中的虫豸,跟他们相比,沙特石油王爷都显得眉清目秀。
中国这些年的市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扎扎实实的吃到了房地产金融化和土地财政的红利,相关从业人员也赚的盆满钵满,就连工地打灰都不再是低收入人群的代名词了,这是事实,这也是这门营生能维持至今的根本原因。
但凡事都有代价,现在该支付代价了,拖的越久,付的越多。
而且凡事都有个头,现在已经到头了,该结束了,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不要让公众总是失望。
谢邀。
求稳呗。
政府工作报告看了吧?里面关于今年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多少?
1100万人以上。
那前几天二号的表述是什么?
“我们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最好有1300万人以上”;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是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
只算城镇,今年需要就业的是1600万人,实现目标是1100万人,最优成绩估计是1300万人。
注意上面只算了新增。因为产业流出、散发疫情风险、持续债务违约而导致的已就业人员失业,不在内。
这个大环境下你跟我聊加征直接税?
喝了么您?
我还是那个观点:指望暴跌和大涨的都是扯。
房地产已经是半硬着陆了。去年合同销售额5900亿元的融创,现在连5万元的商票都敢违约拒付。
去年年初,融创在海外发债,11亿美刀引来花旗瑞信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一堆大行推介,订单90亿美刀,一堆人争着做融创的债主。
3.25年期利率也就5.95%,5年期利率6.5%,大家看好融创就是因为融创稳,过了三道红线。
现在融创的违约评级是B-,垃圾级。
孙老板是不会穷的(不知道他现在会不会想起多年前和贾老板参观乐视的往事),但融创的供应链咋办?
去年合同销售额5900亿元,还开不开工?交不交楼?农民工工资发不发?
空有短期政策而无居民负债空间,更无人口增长,多数城市不可能涨。
房价涨跌进一步分化,少数的人口和资本流入地才是真坚挺。
但你指望多数城市立马暴跌,想多了。抵押物估值稳定是信贷活动的基石,房子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贷款抵押物,砸房价跟砸银行没区别。
所以就躺那吧,躺个十年二十年,通胀来消化房价。
十五年前我在上海读书时,晚餐是3.5元两片肉的兰州拉面(大连路惠民路一带)。现在就算你在上海能找到这个价位的一碗拉面,我都不敢吃。
房子就是负债,保交楼就是把银行一对一的负债转移到一对多的普通人手里。单个债务总额变小、债务人增多,不良债权也转良了。
这和“大别野不好出租、打隔断拆成多个单间好租”是一个道理。
而且连这种操作都未必能顺利。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说了一万遍,这个“稳”的是交易,并不一定指下降,地方眼下尤其在反下降。
多数地区的土地财政收缩是肯定的,20%幅度吧;而那个低水平社保体系面临到27年的整体入不敷出(不计国资划入);此外还有地方经济要搞、民生刚性支出要花。
“回归合理价格区间”?现在不是“再吸一口”,是下坠边缘找绳子。没有国资房企的接盘,很多地方的房价早自由落体了。
然后就是大面积贷款违约与企业倒闭。
给个宽松环境,完成债务转移,然后国内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搞起,海外扩张搞起。
政府部门能顺利背下新债,肯拿出10%以上的杠杆率,那就阿弥陀佛。
过去两年很多媒体给出了过于美好的预期,好像重疾沉疴可以一药除,房产税加发钱,天下就太平了。
搞流量可以这么搞,但别当真啊...
我以前就说过,征收房地产税的时机在二十年前,当时商品化刚刚开始,房价不高,也没有形成利益集团,最适合推行房地产税,如今这情况,估计和果党后来想推行土改一样,知道应该这么做,也知道迟早要有这么一步,但就是有心无力。
这税就跟财产公示一样,只能研究,不能实施,因为不具备条件。
大量公司债务还没有转化为个人债务,这是最大的风险!
公司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如果还不起了是可以破产的,真到那一步就真要不回来了。顶多抓几个人顶包,但对于天量的钱来说,这个代价还可以。
个人是无限责任,只要活着就得还债,即便是没收了抵押物,如果拍卖的钱不够还还是要继续追你。
所以个人债务要比公司债务安全多了。
现在各地都在出买房利好,房产税也暂停了,各位房企大佬赶紧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变现。
等公司的债都被个人背上,房企和银行就都安全了。
加油!!!
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在经济政策稳定为主时,也必然求稳。
这个求稳的稳,是低速上涨的意思。而目前价格成交双跌,为了恢复稳,就必须不断释放利好消息。
可地产刚需早就饱和,多数成交是炒房为主,而炒房客要的是房价增速超过利率才行,也不符合稳,而且风险太大。
而炒房客不进入,刚需又带不动房价低速上涨,也无法恢复到稳。
于是最后只能选择一个不稳的方向:或者放任下跌等死,或者拿出货币棚改等级别的大杀器鼓励炒房,先爽几天再说。
我预计选择后者的地方政府会更多,而上面在没有其他办法的情况下只能适度放任,但会努力把涨价控制在高于利率5%以内的程度。
至于彻底调整吗?多年前就有共识了:或者在自己不行了的时候,或者在美国不行了的时候。
上次求是那篇封面文章出来以后,我是真的以为会出房地产税的。但是我很多体制内的中年朋友表示:呵呵。纷纷借机改善住房。
事实证明,我这种局外人懂个屁中国。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房地产税不是今年不会出,而是可能永远不会出了。即使出了,也不会有什么对房价的冲击。
什么是国本?这就是国本。
上面我说的是“可能”永远不会出,所以换个更容易量化的说法:解放台湾比房地产税来得早。
房地产看情况已经不具备软着陆的条件了。
08年的时候经济下行,房地产拿出来刺激。
13年的时候经济下行,房地产拿出来刺激。
15年、17年经济下行,还是房地产拿出来刺激。
每一次经济下行的时候,房地产这个夜壶毫无意外,每次都拿出来用。
每一次都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边缘,硬生生用一个更大的泡沫去维持。
前两年,上头还想戒一戒,这两年,疫情叠加经济下行,眼看着房地产隐隐有泡沫破裂的迹象,又戒断失败了。
还是搞房地产刺激得快,逼着大家再加加杆杠,GDP涨得快。
一定要加杠杆到加无可加,六个钱包攒不出一个首付,消费低无可低,生育降无可降。
维持不住了,才能泡沫破裂。
等到维持不住了,房地产税才推出。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所以....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问题你早干嘛去了